隨著電影《泰塔尼克號》的播出,泰塔尼克號本身已經成為一種歷史文化的象徵,數百年來它已經超越了一艘沉船的本質意義,承載著歷史文化精神,跨越種族和國界。稱之為文物,也不為過。100多年過去了,《鐵達尼號》電影火遍螢屏,但真正的鐵達尼號殘骸卻始終沉睡海底!在一百年前沒有能力打撈鐵達尼號,而現代有設備卻不能打撈次船隻,只因大多數死者家屬希望死者能在海底不被打擾靜靜的長眠。
既然不能打撈那就建立一個水下博物館,將船體、貨物、及周邊散落貨物統統記錄在案,科學家需要了解鐵達尼號船體腐蝕情況,提取了船體生鏽樣本,在實驗室裡有了驚人的發現,居然有以鋼鐵為食的深海細菌在慢慢的蠶食船體,科學家們經過計算已算出船體徹底消失年代,那麼船上的物品要麼損壞要麼消失,科學家及文物保護人員將鐵達尼號船上少量的物品打撈出水做展覽,讓人們看見一百年前的私人物品非常精緻,不能讓文物消失需要去說服死者家屬。這就意味著不打撈鐵達尼號船體,只打撈私人物品。打撈物品只是時間長短問題。
具有歷史價值的東西還是保持原樣才能更凸顯珍貴意義。就像是秦始皇陵一樣,深埋地下反而更加神秘,給文學、影視創作提供更多靈感,也給那一段歷史抹上莊嚴、肅穆的色彩!一旦打撈上岸,和博物館那些文物還有什麼區別?先不提技術上能不能把它打撈。光是打撈那個東西咱到底是要幹啥?或者說打撈這個東西的那個公司的錢究竟該誰來付?
況且《鐵達尼號》打撈上來,到底歸誰保管的,英國,法國,美國,還是非洲國家,我相信誰也不服誰吧,這東西一旦打撈上來了。錢肯定是不想付的,但都想搶著東西是肯定的。有些東西還是讓它保留原狀比較好,這樣對誰都有好處,人少了一些爭吵。當初《鐵達尼號》沉沒的時候,很多人都很驚訝,如此一艘國際性的巨輪,在這個地方沉沒,竟然沒有引起國家紛爭,這也不得不說是一場奇蹟。
現如今,隨著卡梅隆的一部劇制《鐵達尼號》使得全世界對這艘已經沉默將近100多年的輪船再度提起了興趣。這個時候誰如果想去動他的話,引起的可能是國際上的譴責與聲討。這就是傳說中的抓不著狐狸,反惹了一身騷的問題啦。最近,《鐵達尼號》象徵的是一種永恆的愛情,you jump i jump
這倒是讓我想起電影《天國王朝》裡面的一段對話,當時的男主問撒拉丁,說耶路撒冷對你來說值多少錢?撒拉丁搖了搖手指說,一文不值,接著撒拉丁向後走去,突然回了一下頭,指了指自己的心臟處說,無價之寶。鐵達尼號在大西洋水下四千米,那裡有巨大的壓力可以達到幾百個大氣壓強,如今世界的技術問題解決不了。而且經歷過一百年的沉澱船底早已經和大西洋的海床融為一體,船艏經過衝擊也已經深埋海床,按照現在的技術每平方英寸壓力3.6噸,沒有任何打撈設備可以在如此強壓的情況下使用,打撈起來困難重重。
所以說,鐵達尼號是真摯愛情的象徵,愛情是無價的,如果強行將其殘骸打撈上岸,那麼鐵達尼號所代表的價值就是船體本身的價值,與其將神聖的愛情與金錢掛鈎,還不如讓她靜靜地沉睡在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