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豐收時,嵐島創新之風正盛。
今天,2019年中國平潭·企業家科學家金融家創新論壇(簡稱「平潭創新論壇」)隆重舉行,世界各地的企業家、科學家、金融家齊聚平潭,共話創新、共謀發展。
作為創新思想的策源地及科技成果轉化對接平臺,平潭創新論壇自創立以來,便致力於推進中國乃至全球的企業家、科學家、金融家攜手合作,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探索企業家、科學家、金融家協同創新驅動路徑,打通產學研用通道,助推國家創新驅動戰略。如今,平潭創新論壇已成為平潭發展的「創新招牌」。
打造「名片」 論壇創新成果豐碩
時針撥回5年前。2014年12月16日,對於平潭來說,這是一個特別的日子。一場由「平潭」命名的創新盛會——「中國平潭·企業家科學家創新論壇」在這天創立,並將永久會址設在了平潭,每年定期舉行。
成立數年來,平潭創新論壇積極利用市場資源、政府資源以及論壇平臺資源,在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等單位的支持下,與福建省直部門及論壇主協辦各方形成政產學研用金介一體化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推動工作機制,全力開展論壇重大項目成果的對接、轉移、轉化與落地工作,主辦、協辦單位不斷增加,規模不斷擴大,內容不斷充實,效果日益顯現。
平潭創新論壇創立後,一批高科技創新項目和技術源源不斷向論壇匯聚。為了常態化地推動這些創新成果,第二屆平潭創新論壇便成立了平潭中國企業家科學家創新論壇成果推介中心作為論壇日常工作機構,並啟動論壇重大創新成果遴選推動機制。
2016年,平潭創新論壇開始全方位、多維度開展論壇重大項目成果的對接、轉移、轉化與落地工作。在前期匯聚的一批科技創新成果的基礎上,遴選出包括智能摩擦傳動技術、噴射成形製備高端合金材料、微生物垃圾處理技術、預防宮頸癌疫苗技術等14個項目,作為論壇重大創新成果在第三屆平潭創新論壇上予以發布。
2017年,平潭創新論壇篩選出包括智能摩擦技術的最新研發成果「流體發動機」(空氣能發動機)、治療和預防心腦血管病的口服溶栓一類創新新藥「納豆激酶」、國內首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效單晶異質結電池「HDT 高效太陽能電池」等重大創新項目,作為第四屆平潭創新論壇重大創新成果予以路演、發布。這些項目經由論壇路演發布和論壇成果推介中心推廣後,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與此同時,論壇還通過與福建省直部門、論壇主協辦各方形成的政產學研用資介一體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積極推動論壇重大創新成果的對接、轉移、轉化、落地,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五屆平潭創新論壇最直觀的變化體現在名稱上,中國平潭·企業家科學家創新論壇更名為中國平潭·企業家科學家金融家創新論壇,將金融家納入其中,人才、技術和資本進行了全面融合,促使創新成果發揮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論壇遴選出流體發動機技術(空氣能發動機)、絕緣連電技術、工業智控APC技術、聖胞兒生物資源標準化儲備技術、稀土膠凝材料用於固廢(危險)處理與循環利用技術等5項成果,作為2018年平潭創新論壇的重大創新成果予以發布。
歷屆平潭創新論壇發布的創新成果均有一個共同特點,便是原創性、顛覆性。「這些技術若能得到更大範圍、更強有力的推廣運用,對於企業培育自主創新能力,佔領技術與產業制高點,提升企業與產業核心競爭力,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推動技術與創新的供給側改革以及我國企業和產業的轉型升級,都具有重要的示範意義。」平潭創新論壇主辦單位相關負責人如是說,在平潭創新論壇推動下,部分創新成果開始在省內外試點示範,有的已啟動產業化並取得豐碩成果。
借力 「東風」 創新之樹枝繁葉茂
近年來,平潭緊緊圍繞習總書記提出的「一島兩窗三區」的戰略定位,結合「綜合實驗區+自貿試驗區+國際旅遊島」三區疊加的優勢,將創新的基因融入到了體制機制、對臺融合、自貿試驗等方方面面。多年來,平潭充分借力平潭創新論壇 「東風」,多措並舉厚植創新沃土,使得創新之樹更加枝繁葉茂。
在自貿試驗方面,平潭「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立足於體制機制創新,立足於深化兩岸經濟合作,進一步解放思想,先行先試,發揮自貿試驗區的示範引領作用。
自掛牌以來,平潭自貿片區累計推出14批次166項創新舉措。其中,全國首創有72項、對臺創新舉措60項,3項創新成果入選全國自貿區最佳實踐案例,105項改革創新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國複製推廣。
在全國首推「一表申請、一口受理、一照一碼、一章審批、印章即刻、立等可取」商事主體登記綜合服務模式,將商事主體的設立登記審批時限壓縮到3小時以內,成為自貿區的標誌性舉措。平潭還創新分線通關管理模式,並上線兩岸海關電子信息交換系統,啟用兩岸檢驗檢疫電子證書互換與核查系統,全國首創採信臺灣認證認可結果和檢驗檢測結果等多項對臺通關改革試點舉措,進一步推動貿易通關便利化。
此外,平潭還積極擴大金融開放創新,率先開立跨境人民幣對臺同業帳戶,率先開展跨境人民幣個人直接投資項下業務、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開展跨境人民幣業務,積極推進外匯試點改革,逐步形成以基金、創投、資產、資本等為主的特色兩岸金融產業集聚區。
在對臺融合方面,平潭實施「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兩年行動計劃」「兩岸同胞共同家園工程」「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36條」等務實舉措,精耕試驗田、當好擺渡人,努力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的「橋頭堡」。全國首個「臺胞臺企服務中心」的設立,為臺胞提供涵蓋生活、就業、置業、創業等157項行政審批及公共服務事項服務;在金融、增值電信、醫療等50多個領域率先對臺開放,對134項國家職業資格實行「直接採信」,發布95項職業資格比對成果,促進在嵐臺胞投資便利化;平潭還首創卡式臺胞證「零距離」辦理,實施省外居民來嵐赴臺團隊旅遊政策,試點臺車入閩政策,實現平潭至臺灣北中南的客運航線全覆蓋,大大推進了兩岸人員往來便利化。
此外,平潭把臺灣「基層一線、青年一代」作為對臺工作的著眼點、切入點和著力點。一方面,借鑑融合臺灣社區管理經驗,建立臺胞參保直通車,試點臺胞公租房配租機制,上線「臺陸通」公共信息服務平臺,不斷完善了臺胞保障機制。另一方面,創新建立兩岸青年創業載體「一核多點」機制,將臺灣創業園優惠扶持政策延伸至入駐實踐基地的運營團隊,推進「臺灣青年來平潭就業創業引領計劃」,進一步扶持兩岸青年就業創業。
「小崗破冰,深圳試水,浦東闖關,平潭浪湧,前海開發,雄安啟航……」人民日報去年在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時這樣寫道。改革創新,是平潭的發展基因。作為全國唯一具有「綜合實驗區+自貿試驗區+國際旅遊島」三區疊加優勢的地區,未來,平潭將加快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實現生態「高顏值」、發展「高素質」。
原標題:麒麟島上 創新浪湧——從平潭創新論壇說起
責任編輯:曾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