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了易的形成,即易為日月,日月即陰陽,即易即陰陽,了解了八卦的基礎,了解了五行的含義,下面我們應該首先弄清楚,陰陽五行的相生相剋,以及之間包含的陰陽理論,再去讀八卦,就會好很多了。
事實上,五行的理論,應該要晚於八卦。我們都知道,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這屬於五種物質的類別,天地萬物,乃至宇宙萬物,皆逃不出五行之說,即屬金、屬木、屬水、屬火、屬土,宇宙萬物,均包含在這五行的屬性之中。說到這,我們不得不再次佩服中國古人的博大智慧,我們的祖先,究竟經歷了什麼,在沒有文字的時候,就已經研究出了陰陽八卦,以證宇宙運行之說;文字初創,又得出了宇宙萬物皆存於五行之內,以證天地萬物形成的物質基礎。如此智慧,怎能不讓我們倍感佩服,敬畏!
最終,整個系統理論的,一個易字歸結於萬物形成的基礎——皆由陰陽而生,這就是《易經》。所以有人懷疑,《易經》是外星人留下的產物,還有人說,這部書不應該出現在那個時代,但事實就是事實,我們的祖先,幾千年前就已經給我們人類留下了這樣一部偉大的《易經》。
《易經》包含易經八卦,陰陽五行,河圖洛書等。「聖人作《易》,得神明之助而生著,叄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陰陽而立卦。上古之士無不以此為本,佔卜吉兇,測天候,定物象,仰命生而求安。夏有《連山》、殷有《歸藏》、周有《周易》,然今僅有《周易》維存也。」
「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見龍在田,德施普也。終日乾乾,反覆道也。或躍在淵,進無咎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皆天道也。」
「乾為天,故稱父。坤,地也,故稱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
「仰以觀天文,俯以察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佔。吉無不利。」
《周易》開篇,以此四段為首,一段聲明出處,總結三易僅存《周易》。一段乾卦,告訴我們以天為首。一段八卦簡介,簡單解釋八卦最初的形成理論。一段「仰觀天文,俯察地理」,整體總結了易的原理,「原始反終」,告訴我們萬物皆有始有終,周而復始,循環往復。最後總結了,易的變與不變,即不易、變易,卦爻之辭,象傳之說,皆為《周易》的內容,一言以概之。
學習《易經》,有此想法入門,就簡單很多了,不要先把自己搞得很累,認為學習《易經》,就要死記硬背,還要一字一句研究它的含義,每一個字,都對照字典,查完了,再背下來。這樣學易,不如不學。因為,易就是由易而入,這個易就是容易,簡易。只有入了門,我們才能展開思維,去貫通我們喜歡的領域,從易當中汲取養分,提升我們的領域知識,研究成果。當然,如果你想學貫《易經》,精通《易經》,也不是不可能,只是這樣的大師,南老已去,再有如此之人,實在是鳳毛麟角,太不易了。
所以我一般建議,學習《易經》,入了門,最好找準自己愛好的一個方向,領域,或者說行業,把一個領域學精學透,那這個易,你就算學到位了。如果說再多一個行業,多一個領域,也可以,只要你是專攻一個方向,那在這個學習易的過程當中,一定會對我們熟知的那個領域,有極大的幫助。
簡易入門,分門別類,就像我們常看到的瞎子算命,一個瞎子怎麼能夠算命?就是因為他學了《易經》,只學了一個方向,那就是佔卜,老師給他讀什麼,他就記什麼,最後告訴他佔卜的方法,對應佔卜得出的卦圖,提取大腦裡記下的每一卦爻辭,對應算卦人所求的事,就得出了相應的佔卜結果。
這就是《易經》的學習,這就是《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