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19日電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導,香港特首梁振英一手打造的金融發展局18日一次性發表6份研究報告,勾劃香港今後的金融發展藍圖。報告以「人民幣機遇」為主調,提出「人民幣發展21條」,力促內地和香港兩地資金互通,放行內地居民到港投資,繼續推進「人民幣直通車」。有市場人士認為建議老調重彈,欠新穎見解。
據報導,金髮局是梁振英的金融智庫,外界期待從中窺探新班子的金融思路,以及未來施政方針。6份合計過百頁的報告看似「大堆頭」,但內容早已在不同場合出現過,似是一份「總結」報告,多於一份「建議」報告。
梁振英18日表示,金髮局的報告為香港金融發展路向,提出有建設的主張,政府及相關監管機構會詳細研究和積極跟進。
金髮局主席查史美倫指出,報告內容主要來自業界觀點,沒有主動徵求特首意見,特首也沒有特別指示。當下報告完成,金髮局會與政府及相關監管部門溝通。
對於報告內容被質疑是老調重彈,查史美倫認為各界看法不同,她認為報告的目標,旨在廣泛及全盤檢視香港的金融路向,至於建議能否落實,要視乎政府意向。
報導稱,綜觀6份報告內容,「人民幣機遇」明顯是重點。報告認為「人民幣缺乏流動和不穩,是香港發展人民幣離岸業務的最大樽頸」,並指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規模、產品和國際使用程度,仍屬剛起步階段。假設人民幣要在15年內達到美元國際化程度的三分之一,境外人民幣存量需要達到11萬億元人民幣。
報導稱,以香港持有離岸市場人民幣的50%以上計算,到2028年,在港人民幣存量應達到6萬億元人民幣。
就此,報告提出「21條」優化香港人民幣業務的建議,但大部分偏向技術層面,如促進人民幣離岸貸款、回購、存款證及融資等。
公眾最關注的,是爭取放寬香港居民每人每日兌換2萬元人民幣上限,以及擴大QDII(及格境內機構投資者額度)的應用範圍,並以試點方式,允許內地居民直接用人民幣在港買股或投資,即「人幣直通車」。
報導說,2007年港股直通車夭折後,內地和香港兩地已不斷研究「改良版」方案,在原來的QDII計劃上,開通更多兩地投資互通的門路,如引入第二階段QDII(即「QDII2」),並在深圳前海等特區發展「QDII3」。
報告期望政府向中央爭取,給予前海500億元人民幣,以及50億美元的「QDII3」額度。
金髮局「中國機遇」小組召集人、招商局前董事長秦曉表示,訂定報告內容時,已與內地人民銀行等部門溝通,相信符合內地改革路向。金管局認為,歡迎報告的建議,因反映了業界一直以來的訴求。
強化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角色「21條」
1 以試點方式,允許境內投資者直接用人民幣在港投資,變相推「人幣直通車」
2 推進「QDII2」,放行內地居民直接來港買股
3 放寬香港居民每人每日兌換2萬元人民幣上限
4 在前海深港現代服務區試行「QDII3」
5 允許中投等將部分資金,以人民幣形式配置在港,投資CNH(離岸人民幣)債券等市場
6 推廣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作為第三方融資
7 外設專題小組,研究如何將香港建立成為人民幣資產管理中心8擴大銀行跨境人民幣貸款試點範圍
9 允許境外人民幣參加境內「轉貼現」和「質押式」回購交易10允許發行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大額可轉讓存款證(CD)
11 允許發行「熊貓債」
12 允許境內企業向境外匯出與目前美元額度相應的人民幣
13 擴大RQFII認可機構範圍至所有香港註冊金融機構
14 允許國企在港使用外匯期貨合約對衝商品期貨的匯率風險
15 允許香港境外銀行參與未來人民幣的跨境支付系統(CIPS)16簡化跨境支付人民幣再保險保費的審批程序
17 發展人民幣回購市場18為零售客戶在港設立債券電子交易平臺
19 建議港交所推出CNH兌其它主要貨幣等外匯期貨產品20爭取LME在港設立商品期貨清算中心
21 推動形成CNH的交叉匯率
其它金融發展建議
檢討「過度偏重零售主導」的監管思維找出妨礙香港新股上市的問題,以及探討相關解決方案
邁向多元,發展定息、債券及商品市場,走出股市獨大的傳統放寬監管要求,便利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出臺
檢討監管架構,改善產品審批效率,平衡監管和市場發展增加香港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條件
推動外匯交易發展
金融服務業對香港經濟的貢獻
對本地生產總值「直接」貢獻16%對本地生產總值「間接」貢獻6%
直接創造超過22萬個職位間接創造超過10萬個職位
帶來400億元稅收及政府收入從業員的人均生產總值,是整體經濟平均值的2.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