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nglish談英語教育的破局之道:助力教培機構和賦能學生,一個也不...

2020-12-23 環球網

後疫情時代加速了教育在線化的發展趨勢。英語學習正是被疫情加速的重要賽道之一。

因為疫情防控的需要,校外培訓機構幾乎全線停擺,與之相應的則是線上教育的全面開花。

一個例子可以看出線上教育的潛力。河北唐山的郭校長所經營的英語培訓機構,就是以其出色的業績,打通線下線上的渠道,從而獲得了快速的發展。

這家英語培訓機構,此前屬於高端外語培訓,每年只有60個學生左右,很難再有大的發展空間,直到郭校長偶然知道了「iEnglish少年讀書會」,發現這是中國孩子學習英語的一個革命性機會,便迅速開啟了線上英語學習業務。

雪球越滾越大,先是部分學生成了線上學員,然後全體加入,然後培訓學校加入,現在超過萬名學員遍布全國。半年多時間,郭校長的線上教育規模遠超線下培訓,學生人數增加150倍,收入比原來線下培訓增加了70倍。

線下教學被暫停,但學習需求作為學生和家長的剛需依然存在,在線教育不受時空限制,可與線下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如何實現兩者的共享與轉化?在特殊時間,為機構「輸血」,就是為行業未來「造血」。

基於這種認識,作為英語教育領域的資深玩家,「iEnglish少年讀書會」深度挖掘英語培訓新場景之後,通過對行業的超前判斷,為教培機構的破局突圍提供了新的方向與選擇,也為數十萬家庭學習英語提供了新的方式。

後疫情時代,iEnglish為英語學習提供了AB兩套方案,一個是為教培機構所設計的逆勢增長解決方案,一個是為學生所設計的母語式學習方案。

A方案:給教培機構「輸血」就是「造血」

在線化已成為校外培訓教育最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

一方面是市場與用戶的規模,另一方面則是入局者的眾多,競爭的加劇,在線教育的藍海很可能迅速成為紅海。

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4041億元,用戶規模達到2.61億人,預計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將達4538億元,用戶規模將達3.09億人。而疫情期間,從事網絡教育相關企業新增 4238 家。截至今年3月5日,中國共有近 23 萬家企業從事網絡教育的相關業務。

其實,早在2018年「最嚴教育新政」施行以來,線下教培機構就進入了「寒冬」。

2018年,王校長的全腦教育培訓機構在國家宏觀調控的影響下受到了衝擊。此時,她的一位英語老師朋友將iEnglish介紹給了她,秉著專業教師的判斷,這位朋友認為iEnglish先進的教學理念和良好的教學效果,或許能夠幫助危機中的王校長擺脫困境。一番調研後,王校長竟發現身邊已有很多學生在使用iEnglish,並且反饋都比較好,這讓她看到了機構轉危為機的希望。進一步了解後,王校長得知「iEnglish少年讀書會」以讓中國孩子真正掌握英語為目標,從能力提升,到習慣養成,可以全方位促進孩子的成長。這與她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當即便決定加入,從註冊第一個帳號起,兩個星期就幫助了70位孩子,帶領機構順利度過了危機。

如今,在疫情和政策的雙重刺激下,在線教育站上了新的風口,但市場快速增長下更應去思考長久發展之道。面對停擺的英語培訓機構,以往的增收、提效、降本等措施固然有效,但更為急迫的則是「輸血」,重塑「造血」功能。在iEnglish所發布的線下教培機構逆勢增長解決方案中,不僅是全新的業務組合,更具有「輸血」和「造血」功能——新方案=線下補貼(最多價值40萬)+線上授權(線上讀書會)+新業務和新服務+新生源。這個新方案幫助中小機構度過危機,最終受益的將是每一位學員和整個社會。

B方案:給孩子掌握外語的秘笈

iEnglish類母語英語學習訓練系統可以看作一個移動的電子圖書館,系統精選海量優質英文原版材料,均為英語國家學生學習使用的經典內容,包括繪本、故事、小說、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引導孩子進行海量可理解性輸入與輸出的訓練,在不知不覺中輕鬆習得英語。

iEnglish在最初的定位上,便與傳統英語教學有了明顯區別,它遵循了腦神經的科學研究依據。

神經系統學家經研究發現,能否真正掌握一門外語,其實取決於大腦能否形成密集的神經網絡迴路。

科學家由此推導的結論是,語言是一種條件反射,通過兩種外界符號(語音和文字)的大量刺激,在大腦裡產生一定的認知,繼而產生一定的反饋。

更多的研究發現,每個講母語的人,其背後首先是大量的有意識和無意識的語言輸入,然後才能實現從簡單到複雜的語言輸出,以完成整個語言的學習。

當孩子面臨學習一門外語卻缺乏語言環境的問題時,為解決這一難題,傳統教學方法常常依靠教材。

但無數的事實也證明:一旦只學教材,學生註定無法掌握英語。結論看似簡單粗暴,實則蘊含著深刻的行業思考。

腦科學研究者發現,一個人要掌握英語,其大腦勢必要形成密集的神經迴路,但要完成這個機制,必須要有不經思考、沒有翻譯、純粹直接的條件反射,這需要大量的、複雜的場景輸入和輸出。

北京外國語大學曹文教授的兒子肖博文在8 歲幾乎英語零基礎的情況下,用了4年時間,到12 歲時居然累計創作了20 萬字英文小說。

曹文教授直言:「我用英語給他講了三個月的故事,他便可以慢慢開始獨立閱讀,並最終修成正果。兒子的學習經歷顛覆了我對英語的認知,從盯著教材到相信海量聽讀和趣味閱讀的力量。」

同樣的故事,還發生在棋棋的身上,從很小的時候起,媽媽便開始了對她的英語啟蒙,從循環播放英文兒歌,到甄選合適的英文繪本,再到嘗試著進行分級閱讀。如今在iEnglish的陪伴下,年僅三歲十個月的棋棋已經閱讀了100多天,英文發音日臻純熟,不僅讀完了上百本書,還獨立完成了如《醜小鴨》等190餘冊書籍的配音。家長對於科學教育方式的探索,也為孩子打開了求知的新大門。

相比之下,我們就能夠發現,傳統英語學習的痛點在於閱讀量不夠,場景不夠豐富;對學生來講,教材輸入有限,輸出自然受限。

關鍵:海量輸入和輸出

這個結論肯定要顛覆一些人的傳統觀念:英語不是「教」會的,大腦神經網絡的形成要靠自己。

眾所周知,語言的練習包括聽、說、讀、寫,「聽」和「讀」,是語言的輸入過程;而「說」和「寫」是語言的輸出過程。

學會一門外語的關鍵點有兩個:"聽"或者"讀"。

根據母語學習的規律,「聽」是最重要的入口。但作為非母語學習,「聽」並非最優;最優的路徑是聽完後直接跟讀,這個途徑被稱為「聽讀」。

語言輸入輸出的閉環就這樣完成了,最簡單也最高效;前提是海量的輸入輸出。

但傳統教材則不可能提供這樣海量的輸入和輸出,傳統的英語教育、國外英語教材、包括一對一外教,基本都存在著先天的局限。首先是傳統教學的教材,存在輸入量過小的問題,以風靡全國的《新概念英語》為例,一至四冊的全部文章,如果讓一個英美國家的成年人閱讀一遍,也就是大半天時間。

但中國學生學完《新概念英語》全部四冊的人數極少,多數人學完第二冊最多第三冊便停下來;更有甚者,學習十多年,居然還沒學到《新概念英語》第三冊!

除了學生閱讀量不充分,其次是教材場景相對簡單。腦科學研究者掃描學生學習語言時的大腦圖像發現,語言學習就是通過大量的語言輸入和輸出,在大腦特定區域形成神經網絡密集聯接的過程。而要完成這樣的變化,如果沒有一定強度的訓練以及在複雜場景下積累的經驗,則根本不能想像。

iEnglish類母語英語學習訓練系統,憑藉其團隊多年的教育經驗積累,洞察到這一掌握英語的關鍵要素,經過不斷地探索研究,實現了「海量輸入-輸出」這個最簡單但最重要的閉環。

學習:遵從聽讀三原則

iEnglish類母語英語學習訓練系統的核心優勢是,完成聽讀原版故事,跟讀故事原聲,通過圖畫故事培養英語思維。精準評測真實英語水平,匹配適宜難度的英文材料,智能分析學習的進度,形成成績報告反饋。

人們學習母語時,一般按照「簡單而短」->「簡單而長」->「難而長」的順序,它符合語言學習本能,也是人們感到快樂並堅持下去的有效方法。

iEnglish精選超過20000餘冊英文原版圖書,把圖書內容拆分為單句格式,一句一句原聲播放。

這種美妙體驗是從閱讀圖畫書開始的,為什麼要從圖畫書閱讀?答案也不複雜,重在讓孩子能夠直觀體驗,輕鬆地學習英語,而且能夠每天堅持。

順理成章,遵從以下關於聽讀法的核心三原則,iEnglish就進入了以故事為中心的階段。

(1)儘量少查辭典,不要翻成母語;

(2)能夠理解到80% 左右就可以;

(3)以故事為中心。 

每天堅持聽讀30 分鐘左右的小故事,讓英語學習像說話一樣自然簡單,既是輕鬆快樂的興趣延伸,又是量變到質變的保障。

目標:無障礙閱讀、交流

這是個環環相扣的過程。

語言學習,說白了,就是通過大量語言的輸入和輸出,在大腦特定區域形成神經網絡密集聯接的過程。

從零基礎出發學習iEnglish後,有的孩子考上了當地最好的中學,有人成了博物館英語講解員,有人裸考通過KET考試、PET考試(相當於高考水平),還有人通過劍橋FCE考試,詞彙量超過6000(相當於雅思6.0,高考130分)。

今年10歲的金諾一也是這樣一名「英語小神童」,在學習iEnglish一年多的時間裡,她的英語測試等級從最初的13級,到現在的80級,並且在2019年4月以139分的高分通過KET考試,2019年11月又以144分的成績通過了PET考試。在學習iEnglish的期間,雖然有時候她也會因為讀不過而發脾氣、哭鼻子,但是很快她自己就能夠把情緒調整過來,堅持完成每天制定的閱讀任務,也正是這份堅持,最終成就她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

這就是iEnglish的魅力。

它從語言學習底層邏輯出發,直擊中國孩子英語學習中的問題及家長痛點,解決英語學習難題。

它提出一個嶄新、簡單且高效的英語學習整體解決方案,主張孩子英語學習不能再走老路,需要放開固有思維,放棄只學教材的固定模式,開啟一個英語學習新方法。

它讓英語學習回歸本質,從而可以實現無障礙與外國人交流,無障礙閱讀英文原版書籍和信息的目標。進而讓每個孩子都能使用英語進行跨國界、跨文化交流,都能輕鬆使用英語閱讀汲取人類人文、歷史、文化等豐富成果和養分。

後疫情時代,iEnglish實際上為英語教育提供了A、B兩套方案,一個是為教培機構所設計的教培機構逆勢增長解決方案一個是為學員所設計的類母語式英語學習方案。iEnglish在驅動教育行業紅利與學生全腦紅利的同時,把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加持的技術紅利和通過社交新零售進行口碑營銷的流量紅利,也發揮到了一個新高度。

相關焦點

  • 希沃教培See it數位化轉型會議舉辦,大咖齊聚長沙研討如何應對OMO...
    在智來時代魯錫章老師的主持下,愛薇國際英語創始人Emma、校管家創始人邵之瓊、希沃教務事業部總經理郭瀟、希沃教培事業部副總經理羅軍深入研討,教培機構該如何面對後疫情時代的新需求。在此,和大家分享嘉賓們的精彩觀點,希望能帶給教育同行們更多的啟發。
  • 重磅加碼雙師課堂 愛學習持續賦能機構OMO
    這一方面體現在,教育部提出「停課不停學」號召後,K12在線教育需求的爆發式增長;另一方面體現在在線教育產品的廣泛普及和教育OMO模式的火熱。據了解,國內領先的內容和科技驅動的K12教育供給平臺愛學習教育集團,在疫情初期通過開放「天空之城」計劃,免費為機構提供雙師課堂等OMO產品,幫助超過10000家合作教培機構、3000家非合作機構將業務轉到線上。
  • 數據驅動教育 未來魔法校助力機構高效教學
    好未來旗下課外教育機構服務品牌未來魔法校,攜多款科技產品亮相本次大會。針對教培行業的規範化、均衡化、專業化發展問題,未來魔法校依託好未來教育開放平臺為行業賦能,以「數據驅動」助力教育機構轉型升級。圖:未來魔法校為教培機構賦能  本次大會上,未來魔法校相關負責人梳理了好未來的發展歷程和業務邏輯,並對未來的課堂形態提出了新的期待。
  • 新知雲助力教培機構輕鬆實現線上教育
    在線教育既可以不受線下限制,作為線下教學的補充,保證教學不中斷,又能夠提升機構運營效率,將線下積累的優勢,通過網際網路快速傳播的特點,加速放大,提升機構的口碑影響和公信力。它的迅猛發展,使得企業和其他機構組織,都開始利用在線教育平臺系統進行自我提升,但是,在線教育平臺系統的搭建方面,往往最先遇到的就是技術上的問題。
  • 新方向看教育:迪士尼英語退出中國市場,線下教培機構出路在哪?
    編者按:6月22日,迪士尼英語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致迪士尼英語學員及家長的一封信》的方式退出中國市場,短時間內引發10W+閱讀與關注。這家在中國長達十二年的老牌機構的倒閉引發了廣大用戶與同行的惋惜,也給國內教培行業帶來了更多的思考:眾多線下英語教培機構的出路在哪裡?
  • 這家「不教單詞」的少兒語培機構,學生留存率達85%
    「少兒英語應該先把『說』搞明白」Peter是瑞萊第一批英語老師,現在是瑞萊的英語教研負責人。談起幼兒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他舉了一個例子。很多老師會犯的一個錯誤是,拿著一個蘋果問學生:「What's this?這個是什麼?」學生答:蘋果。
  • 線上線下教學融合時代,教培機構如何開啟OMO教學模式?
    線上教學的優點是個性化、增加學習機會與成本的控制;不足是教與學場景的分離,教師引導、師生互動減少,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形成挑戰,是淺層學習,碎片化學習。線上與線下教學之間的關係,不是顛覆,也不是對立,而是一個互相融合的過程,即OMO模式的發展過程。教育行業的 OMO 模式,從具體形式上,是指以提升教學效果與體驗為核心,通過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等新技術,打通教育服務的各環節的數據,並深度融合線上與線下的真實學習場景,去實現標準化的流程以及個性化的服務。
  • 河南教培行業考察報告:2700萬學生,三四線城市的需求、競爭趨勢
    因臨近鄭州楓楊外國語中學及其它中小學,眾多教培機構選擇把校區教學點開在該園區。就在這個園區裡,學而思開了兩個校區,大山開了三個校區、平行線開了三個校區、陳中開了三個校區……整個園區內,教培機構達100多家。方圓三公裡,數量更是不少於500家。這只是河南鄭州教培行業的一個小切面。河南的教培行業在全國是數一數二的。
  • 南昌教培行業報告:百萬學生存量,多方覬覦,誰會是最後贏家?
    從宏觀來看,教培行業全局數據已較豐富,但區域性數據尚不完整。為了區域數據豐富性,一直密切關注教培行業發展的我們,去到全國多個教培重點城市進行市場調研。這是一項長期調研項目,希望能對當地的教培從業者有一定的指導。 南昌市是我們的第1站,我們走訪了當地20+家機構、10+所公立校周邊,與超過100位校長、校區負責人、學科負責人、任課老師、學生及其家長交流。
  • 貴州廣電網絡召開智慧廣電綜合試驗區賦能智慧教育研討會
    為有效推進智慧廣電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實現智慧廣電綜合試驗區為線下教育賦能,幫助其多元化發展,11月18日,貴州廣電網絡組織召開智慧廣電綜合試驗區賦能智慧教育研討會,來自全省9個市州的36家教培機構共同探討行業未來發展、智慧廣電綜合試驗區賦能智慧教育可行性實踐、多元化發展、多渠道招生等實際問題
  • 校寶在線聯合支付寶發布「校寶微校」 打造教培機構線上營業廳
    支付寶在數字生活領域探索多年,擁有不同行業信息化的海量經驗和技術積累,今年3月,支付寶更是宣布全面升級為數字生活開放平臺,未來3年要通過開放平臺戰略、數字經營賦能,聯合5萬家服務商,幫助4000萬商家完成數位化升級。  疫情之後,泛行業的數位化升級成為普遍議題,轉型OMO也成為擺在所有教育行業從業者面前最重要的課題。
  • 最TOPBOSS校長齊聚一堂,共瞻教培新未來!
    然而,複雜而無情的教培市場,自有其不同於其他行業的獨特規律和玩法,所以才會有那麼多在教培行業風口卻慘遭失敗的試水者。因此,培訓機構若想盈利,唯有通過縮減成本開銷,或者通過開拓市場擴大招生,以此增加利潤。一言以蔽之,盈利的原則是:開源節流。
  • 許昌教培「圍城」:外來巨頭進不去,本土機構想出來
    5、高等教育:教育類就業流向佔比最多,仍難掩教培人才之殤 許昌全市共有高等院校5所,其中2所本科院校、3所專科院校,分別為許昌學院、河南農業大學許昌校區、許昌職業技術學院、許昌電氣職業學院和許昌陶瓷職業學院。 關於畢業生就業流向,教育類佔比最多。
  • 教培機構如何搭建線上商城和線下門店的聯合運營?
    2020年受疫情影響,教育行業是受到衝擊的行業之一,線下教培機構紛紛被按下暫停鍵,在線教育逆勢上揚,視頻課、音頻課、直播課等在線教育場景受到家長、學生、職場人士等群體的認可和喜愛,線下教培機構轉型線上成了教育行業發展的趨勢。
  • USKid亮相2019校長邦大會:輸出中美雙師內容和系統,賦能少兒英語機構
    榮獲校長邦2019中國創新教育產品獎,護航孩子思維英語教育活動首晚,校長邦在第五屆「榜樣的力量」教育盛典上公布了關於教育產品、影響力人物等大獎,USKid中美雙師學堂榮獲校長邦「2019中國創新教育產品匠心獨運獎」,這不但是對其創新的中美雙師教學模式以及獨具匠心的「猜-想-看」的過程思維課程體系設計的肯定,也是對USKid強大科技和內容支撐的有力背書。
  • 智能導播直播技術,助力藝術教培機構在線教育
    一些學科類教育機構因其教學場景單一、技術要求不高,從而快速實現了線下、線上轉換。然而,作為藝術教培機構,諸如美術、音樂、創客等素質類課程,教學場景多樣化、專業性強、教學體驗要求高,轉型線上成為一個難題。
  • 瑞思英語聚力線上線下教育渠道融合,為後疫情時代教育完成破局
    隨著國內疫情的有效控制,國內教育機構紛紛開課。然而,在習慣線上教學之後,有兩成學員卻不願意回到線下學習了。這種情況下完成破局?首先,就是要同時具備線上和線下產品和服務能力,對於這點瑞思英語在行業中做了一個榜樣家長考慮因素:線下安全問題、課程性價比…疫情伊始,家長和孩子們不情不願地「趕鴨子上網課」,但如今線下課回來了,卻有部分孩子和家長習慣了線上教學,不願轉回線下。對於此,瑞思英語則在線上設置了「中外教精品在線小班課」,中教、外教老師1:1課時授課。
  • 教培市場亂象大盤點 今年315該點名在線教育了
    過去的一年,一些線下教培機構因為欠薪跑路、教育貸暴雷等問題幾度把教培行業推進輿論漩渦。細扒之下,博望財經發現不止線下,就連很多線上教培機構,也在打著「育人」的幌子套路學員。 一場疫情引爆了當下在線教培市場,但這看似火熱的背後,卻藏著不少鮮為人知的亂象。面對廣告打得滿天飛的在線教培市場,消費者們還真要練就一雙火眼金睛了。
  • 教培機構宣傳有哪些有效的方法?
    教培機構的招生法寶有三樣:地推、傳單、有獎品。每到招生旺季的時候我們就會在街上各個地方工作人員拿著宣傳單頁希望多招幾個學生。但是現在大家好像並不是很喜歡這種「樸實」的招生方式,隨手接過來的傳單轉身就被扔進垃圾桶,沒有人會在意傳單上精心設計了什麼廣告,甚至很多人都是為了獎品而來,到最後都不知道你的教培機構叫什麼名字。所以,校長們,大家的「招生計策」該升級了。我們來看看下面這些招生大法!
  • 青島千鏵教育「三位一體學習系統」:教培行業領軍者的成功之道
    千鏵教育文化培訓學校(正規民辦學校資質),秉承著「用心做教育,用愛築未來」的教育理念,專注教研K12中考升學輔導與培訓。獨家研發三位一體學習系統:以「優質名師講堂+學習動力激發課程+學習習慣養成計劃」的模式,助力青島高新區的孩子們輕鬆且快樂地實現升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