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建築學會、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指導,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產業現代化發展委員會主辦,廣東省建築業協會、深圳市建設科技促進中心、深圳市建築產業化協會支持,中建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承辦的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產業現代化發展委員會2018年學術年會於2018年11月5日~6日在深圳隆重召開。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產業現代化發展委員會第一屆理事會全體理事,及來自全國各地的政府主管部門領導,裝配式建築行業開發、設計、生產、施工領域的500餘名代表參與了本次年會。會議圍繞「新時代、新動力、新理念、新技術」主題,旨在把握新時代發展脈搏、踐行新動力裝配夢想、聚焦新理念驅動變革、匯集新技術推陳出新,共同促進我國建築產業現代化的學術交流與共識,為促進我國建築產業現代化和裝配式建築持續穩步健康發展獻計獻策。
11月5日上午,大會主題學術報告會由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產業現代化發展委員會秘書長葉明主持,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副局長高爾劍代表致辭,住建部原副部長、中國建築學會原會長宋春華,中冶建築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董事長嶽清瑞院士,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產業現代化發展委員會理事長、中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浩文,美國天寶(Trimble)集團公司總工程師聶銳敏分別發表了主旨演講。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產業現代化發展委員會秘書長葉明
新時代新作為 推動裝配式建築更高質量發展——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副局長 高爾劍
高局代表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發表《新時代、新作為,推動裝配式建築更高質量發展》的致辭。在致辭中,他提到:深圳始終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把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推進。建築產業現代化是建築生產方式的一場深刻變革,是建築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加快推進建築產業現代化,是建築領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在要求和具體體現。
深圳在這場變革中,高度重視建築產業現代化工作的發展,將其作為提升建設工程質量和效率、降低建設能耗排放、實現建築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加以推進。發布了各項政策文件、規範標準,深圳在2015年至2017年間裝配式建築項目面積增長11倍,總建築面積已突破1200萬平方米,到2020年,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的比例超過30%,力爭達到35%的目標,提前五年完成國家下達的規劃建設目標。
最後,高局表示促進發展裝配式現代產業化必須滿足一下幾點:
一、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運作相結合;
二、堅持統籌推進與因地制宜相結合;
三、堅持統一規劃與示範引領相結合。
以最終產品為核心,加快轉型升級,促進裝配式建築健康發展——住建部原副部長、中國建築學會原會長 宋春華
宋春華部長是我國住宅產業化事業早期領導者、推進者,他本次的主題演講主要圍繞以最終產品為核心,加快轉型升級,促進裝配式建築健康發展,並從六個方面進行了詳細分析。
(1)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高度,牢牢抓住為社會提供高質量最終產品這個核心,全面推進裝配式建築的發展。
(2)樹立全裝配的理念,推進裝配化內裝,提高裝配建造的完成度。
(3)結合建設體制改革,在裝配式建築中,大力推行工程總承包。
(4)堅持以人為本,集成先進技術,提高最終產品的品質與性能,讓受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5)堅持創新發展,在總結優化的基礎上,實現標準的突破,加快建立健全中國裝配式建築標準體系。
(6)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積極穩妥,持續推進。
鋼結構裝配式建築的發展——中冶建築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董事長 嶽清瑞院士
嶽院表示從1950年至2020年間,我國鋼結構的發展和成就,從節約剛才到如今的大力推廣使用,鋼結構量保持十多年的高速增長,建設了一大批鋼結構示範標誌性工程,湧現了一批具備研發、設計、製造、安裝、運營綜合能力的大型企業。
他還詳細介紹了裝配式鋼結構的發展進程、面臨的問題以及鋼結構工程技術體系基本建立,通過對唐山市豐潤區浭陽錦園4#裝配式鋼結構住宅樓項目的分析,詳細解析了裝配式鋼-混凝土組合結構體系高層住宅MCC STEEL HOUSE的探索運用。
最後,嶽院說鋼結構發展面臨重大歷史性機遇,要抓住機遇,建立二個平臺一個體系,大力發展鋼結構。
裝配式建築一體化智能建造——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產業現代化發展委員會理事長、中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葉浩文
葉浩文董事長圍繞智能建造進行了一系列的介紹。他首先介紹了一體化智能建造實施思路,集綠色化、工業化、信息化的發展之。他指出要尋求一條符合智能建造實施思路的落實點,那就是智能建造平臺的搭建以及在數位化設計、智能化製造、智慧工地方面的同步研究進步。最後他還列舉了深圳裕景家園項目、深圳長圳項目、南京一中項目中的智能應用。
最後他表示,要用智造改造建築業,建造是特殊的製造,要向製造業學習,讓BIM+信息化+智慧化全面對標製造業!
數位化施工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美國天寶(Trimble)集團公司總工程師 聶銳敏
聶總在本次會議上,首先介紹了天寶(Trimble)的發展歷程、全線產品、業務範圍以及項目案例等內容,結合自身的經驗圍繞在自動化施工模式上的心得,分享了全過程、全方位協同信息化施工體系、案例應用,並且詳細講述了全過程信息化工程管理技術核心,Trimble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協同系統的研究應用。
高等學校教材《裝配式建築概論》出版發行發布儀式
高等學校教材《裝配式建築概論》出版發行發布儀式
教材編委會與高等院校籤約授課合作儀式
論壇期間,還舉行了高等學校教材《裝配式建築概論》出版發行發布儀式。由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產業現代化發展委員會理事長、中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葉浩文董事長主審,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產業現代化發展委員會葉明秘書長主編的《裝配式建築概論》出版發行。該教材的出版發行,適應了新時代發展要求,滿足了培養裝配式建築工程專業人才的需要,這將對我國建築產業現代化的發展發揮重要的促進作用。
會議主持人:中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深圳分公司總經理張仲華
裝配式預應力框架結構技術體系研究——中建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郭海山
郭總表示,裝配式建築就像搭積木一樣的蓋房子,得滿足裝配式實現效率與安全的平衡。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專項——裝配式混凝土工業化建築高效施工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明確表示好的裝配式體系,是實現「高效施工」的必要條件,由「等同現澆」到「乾式裝配」,生產效率、儲運效率、安裝效率與結構抗震安全也會進一步平衡。
其次,郭總還詳細介紹了中建快速裝配式混凝土框架體系(PPEFF)的研究運用,並將新體系的抗震性能與美國的Hybird System體系相對比。
裝配式建築的設計特點及技術路線選擇——上海天華建築設計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 李偉興
李總從裝配式建築的設計特點、居住建築技術路線選擇、公共建築技術路線選擇、工業建築技術路線選擇四個方面進行了分享。
適於高效建造裝配整體式混凝土疊合樓蓋系統研究與應用——同濟大學副教授 趙勇
趙教授就當下針對裝配式建築最熱門的幾個問題做了直接分析,首先桁架鋼筋預製板是目前國內最為流行的疊合板預製底板,但是並不為大眾所接納,對於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性能,大家疑慮最大的就是抗震性能。同時,預製件的價格居高不下,生產、安裝質量等都是問題。
如何改變現狀,提高效率?趙教授分享了適於高效建造裝配整體式混凝土疊合樓蓋系統研究與應用經驗。預應力雙T板、密拼鋼筋桁架板、預應力倒雙T板,易於標準化設計,生產效率高;無模板、少(免支撐,且無外伸鬍子筋,安裝效率高;採用預應力技術,折算板厚和綜合配筋少,可適於大跨度、重荷載的需求,適應性強;屬於免拆模的疊合構件,可充分利用現澆混凝土工程的高效性,經濟性能佳。
鋼一混組合剪力牆結構技術體系研究——浙江綠築建築系統集成有限公司總經理 徐國軍
徐總介紹了精工鋼構「建築鋼結構」向「鋼結構建築」的戰略升級,最新的PSC集成住宅產品體系及成套技術。該體系主要採用PEC鋼混組合剪力牆、梁,經過力學性能、穩定性能、抗火性能、抗震性等多重試驗研究,確定了鋼一混組合剪力牆結構技術體系技術的可靠性與優勢,並且已在紹興市行政中心配套住房項目中得以應用。
疊合式剪力牆結構技術系統研究與應用——寶業集團上海建築工業化研究院院長 樊驊
雙面疊合剪力牆結構圖體系自2013年上海第一棟樓實施至今已有5年的時間,如今越來越多的工程項目逐漸願意選擇雙面疊合剪力牆結構體系,也歸功於這些年在裝配式建築領域眾多企業與專家的堅持。目前從上海市地標、國家標準都已有疊合體系的相關內容與標準。
樊總結合了自身多年體系推廣的經驗,論壇上主要圍繞雙面疊合牆體系統做了介紹與發展,以及對該體系的試驗與標準的闡述,表示該體系多應用於地上高層、多層,地下車庫、管廊、裝配式水池等工程,並在如何實施好雙面疊合體系並發揮其價值的基本要素進行了深入淺出的經驗分享。
大型輕工業廠房裝配式結構工程實踐——中建一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設計中心總經理、鋼結構與建築工業化部經理 李浩
李總結合大型工業廠房裝配式鋼結構的工程的特點,對項目實施方案的策劃,無論是結構體系、構件生產工藝、構件安裝工藝進行了深度剖析。
他將施工過程中存在兩大難點也悉數列出:
第一、技術重難點,主要體現在:大型構件的質量控制難度大;連接節點的深化設計複雜程度高;構件安裝精度控制難度大、要求高;實型構件成品保護難度大。
第二、組織管理重難點,主要體現在:現場施工及安裝勞務組織難度大;深化設計圍紙管理工作量大;模具管理難度高;構件調運管理工作量大;大型預製構件的運輸及堆放管理難度大;構件安裝過程中的安全管控要求高;塔吊履帶吊交叉作業管理難度高。
裝配式混凝土建築技術發展研究——北京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十所設計總監 馬濤
馬總介紹了在裝配式混凝土建築技術的發展中所需要面對的質量「通病」問題、體系的研究不夠均衡、建築產品的集成性較差,而且缺乏提升建築品質的自主性動力。他提到了裝配式混凝土建築技術的現澆、預製、疊合三種形式各自的發展歷史,要推廣裝配式混凝土建築技術的發展,就必須找準點、連成線、組成面、形成體、融入網絡......在最大範圍內形成聯合——企業是主體,行業是支撐,政府做引導。
裝配式建築樓板實踐與探索——山東萬斯達建築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長 張波
張董首先詳細介紹了裝配式建築常見樓板的形式,萬斯達新型預應力混凝土疊合樓板領域的探索,重點介紹了預應力混凝土鋼管桁架疊合板(PKIII)特點、優勢、相關專利、標準圖集以及它在項目中的應用。
預製雙面疊合牆板在地下工程的應用與展望——湖北宇輝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技術總監 劉備
針對預製雙面疊合牆板在地下工程的應用問題,劉總從預製雙面疊合牆板的特點、適用範圍、連結技術、生產工藝,並詳細介紹了在地下工程中的運用,對預製雙面疊合牆板在項目中的應用會越來越多,前景廣闊。
森臨裝配式裝飾系統的研究與實踐——上海森臨建築裝飾系統有限公司董事長劉之舟
針對森臨裝配式裝飾系統的相關問題,劉總結合項目案例,進行了深入探討與分享。他首先分析了裝飾行業現在所存的問題:資源的大量浪費、環境的大量汙染、防火能力低、施工組織及管理難度大,裝配式裝飾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最佳途徑。森臨全鋼結構裝配式裝飾系統包括:組合隔牆系統、金屬單牆系統、配套門系統、金屬吊頸系統四個方面,劉總詳細介紹了該系統的7個優點和項目案例。
擠出成型水泥板(ECP板)圍護系統——天津正通牆體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 賀徵
賀總向大家介紹了天津正通牆體材料有限公司基本概況以及經營範圍、項目案例等,著重提到了EPC板的定義,其次生產工藝、主要規格、優點、物理性能、維護系統、安裝施工都做了詳細說明。
BIM技術與智能化鋼筋加工設備的對接——天津市銀豐機械系統工程有限公司總監 梅曉彬
梅總首先給與會人員介紹了由天津市銀豐機械系統工程有限公司參與主編的裝配式建築培訓教材《鋼筋製品智能化加工技術》一書。圍繞本次會議的主題,梅總就智能化鋼筋加工中心與傳統鋼筋加工對比,BIM接口技術開發應用介紹,BIM在鋼筋工程中的應用,BIM雲鋼筋加工中心應用介紹四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BIM技術的應用是建築鋼筋工程管理領域的重大革新其實現了鋼筋工程管理的數位化和程序化,從而有效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BIM技術與智能化鋼筋加工設備的對接應用,其極大弱化了人力成本。並解決了鋼筋立程的質量問題和管理困惑。建築產業智能化、工業化、自動化發展是行業發展、創新融合和科技進步的必由之路,是建築產業轉型的重要發展方向和突破口。
會議主持: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產業現代化發展委員會執行秘書長,中建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張明祥
工業化建築評價標準體系研究——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產業現代化發展委員會秘書長 葉明
新型建築工業化是住房和城鄉建設的傳統模式和生產方式的深刻變革,是建築工業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是住房城鄉建設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徑,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具體體現。葉明秘書長發表了《工業化建築評價標準體系研究》的主題演講,全面介紹了對建築工業化的理解和認識,建築工業化並不是新問題,而是我國建築業一直倡導的發展方向。2016年9月,國務院71號文件《關於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發展裝配式建築是建造方式的重大變革,是從傳統建造方式向新型工業化建造方式轉變。未來中國的裝配式建築發展,必然走上新型建築工業化道路,必須建立工業化建築評價體系。
「建造」-「製造」-「智造」深圳建築工業化發展實踐與感悟——深圳市建設科技促進中心主任 岑巖
岑主任詳細介紹了我國的工業化道路,對比與發達國家地區建築工業化結構技術體系的不同。他提出要「以港為師」促使超高層剪力牆結構建築落成,改變建築業落後的辦法:「賦能」,方向指導,才是成功的捷徑。
「後發劣勢」是指落後國家由於發展比較遲,所以有很多東西可以模仿發達國家。模仿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模仿製度,另一種是模仿技術和工業化的模式。由於是後發國家,所以可以在沒有基礎制度的情況下通過技術模仿實現快速發展。而國內裝配式建築因為理念的不對,設計、施工、生產人才嚴重不足,並且管理落後,配套不足。所以未能與「制度創新」同步發展。
在裝配式建築發展的長河中,要提到的就是深圳模式的核心就是是「制度創新」,始終堅持不盲目追求預製率和裝配率,項目不同衡量的標準亦不同,旨在提高居住質量、提高效率、減少人工、減少浪費,不忘初心!
設計在EPC總承包各環節的主導作用——中建科技有限公司總建築師 樊則森
建築全過程諮詢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深圳華陽國際工程設計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龍玉峰
裝配式建築的學以致用——中民住友建設科技集團副總經理 賀魯傑
賀總與大家分析當前裝配式建築的煩惱,對於一種模式的變更,會帶來各種問題,所以在這裝配式建築全產業鏈上的設計院、業主、製造商、技術商、建造商、政府主管部門都有著各自的煩惱。如何解決這些煩惱呢?必須要學以致用一—解決裝配式建築煩惱裝配式建築歷經建築工業化,住宅產業化,建築產業化等過程,學習借鑑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但是,國外技術如何引進,國內同行如何創新,研究真正適合中國的成套裝配式技術,管理體系。要為了實際應用而學習用就要好用,會用,管用。好用,國內外哪些技術製作簡單,安裝方便:會用,不同類型的裝配式建築如何採用合理的技術組合;管用,EMPC的管理模式,設計決定一切,合適的信息化管理技術應用。
中民提出的EMPC項目管理模式,是以設計為基礎,設計奠定一切為宗旨。iDrawin平臺起到的是支撐作用,不僅僅是輸出這種技術或者是服務,EMPC模式會打通建築工業化全產業鏈,涵蓋從研發到設計、生產、物流、裝配,以及信息化技術的全流程貫通。
PC工廠建設現狀及其發展趨勢——河北新大地機電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淑凡
張總發表了PC工廠建設現狀與其發展趨勢的主旨演講,根據住建部在《「十三五」裝配式建築行動方案》中,提出的兩個總目標,我國裝配式建築發展已得到各級政府及建築行業的高度關注,目前全國31個省市陸續出臺了裝配式建築目標及相關扶持政策。隨著政府推進力度的逐年加大,配套政策相繼落地,建築產業現代化發展熱度不減,發展迅猛,作為裝配式建築主要部件的預製混凝土構件市場開始爆發式增長,從而帶動了PC工廠的建設。在PC建廠發展過程中也會面臨諸多問題,以及未來PC建廠的發展趨勢,張總都逐一進行了分享。
PC構件不同生產安裝方法的經濟性影響——深圳市現代營造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谷明旺
谷總提到國內PC建築發展很快,近兩年新增預製構件廠超過500家。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例如普遍造價偏高,沒有節省人工、材料、機械,甚至個別工程發生質量安全問題,讓人擔憂。其次,路徑依賴嚴重,全面抄襲別人,生產和施工普遍缺乏「創新」。所有的創新和變革,都應該實現「快、好、省」才能有生命力。結合國內裝配式建築現狀,對於如何提升經濟效益?
提出了以下幾個觀點與大家共同探討:
1.預製廠對混凝土的要求與商混站有什麼區別?
2.預製外牆反打與正打兩種工藝哪個更有優勢?
3.循環流水線、固定臺、長線臺各有什麼用途?
4.疊合樓板密拼和整澆接縫設計哪個更加省錢?
5.怎樣安裝和調節牆板才能實現「快、好、省」?
6.先張法預製/預應力技術能夠節省多少造價?
最後,谷總表示技術決定質量和安全,經濟性能決定企業競爭力和前景。PC建築是一個「看似簡單、實則很難」的行業,屬於建築業的「高技術」,需要在技術、管理、制度方面進行多維度的創新。
裝配式建築施工技術應用與創新——中建四局三公司副總工程師 鍾佳
鍾總詳細介紹了中建四局三公司的基本情況,並結合項目案例分享了裝配式建築成套技術應用情況。
高等學校裝配式建築課程設置與人才培養——北方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院長、教授 紀穎波
隨著我國裝配式建築發展,人才短缺已經是行業各界的一大難點,所以高等學校專門開設裝配式建築課程,促進人才培養是必然的選擇。紀院長就北方工業大學的土木工程系做了基本的介紹,設立的「新型建築工業化集成建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先後有諸多研究成果獲得國家級、省級獎勵20餘項,獲國家授權專利和軟體著作權40餘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公開發表論文千餘篇。
在人才培養方面,國內外人才培養的現狀各有不同並進行了分析對比,國外重實踐、創新、自主、個性化,輕學術、範式培養;國內則與之相反,因此,我國的人才培養還不能適應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變革,需要從高校角度制定人才培養方針,結合我國國情有效借鑑國外經驗,形成我國的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我國裝配式建築發展及其人才培養需以此為理論基礎,具體展開實操。
針對建築工業化發展存在的人才問題,從政府、企業、高校等關鍵角色中探究不難發現,最根本的是缺乏一套完整的裝配式建築人才培養體系,具體涉及以下幾個方面:合理課程體系設置、專業性實踐訓練、產學研合作機制、定製化人才培養。需要從高校入手,進行裝配式建築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
職業教育裝配式建築人才培養模式與創新——山東大學副教授 陸小珊
陸教授以職業教育培養裝配式人才培養為切入點,首先明確行業發展人才先行,強化隊伍建設,就要鼓勵高等學校、職業學校設置裝配式建築相關課程,並推動校企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其次從職業教育新專業適應行業新戰略、萬斯達教育體系構件歷程、裝配式建築施工專業(方向)建設思路、建設成果,以及建設成果的應用情況進行了分享。
會後,與會嘉賓集體觀摩了建設中的深圳坪山會展中心裝配式建築工程項目。
至此,為期兩天的2018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產業現代化發展委員會學術年會完美落幕!
感謝主辦方、協辦單位、合作單位、所有參展商、參會專家及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