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包子鋪幾乎是隨處可見,一個拳頭大小的包子僅僅只賣一塊錢,深受上班族和學生黨的熱愛,因為這樣就不愁沒地方吃早飯了。吃兩個包子,喝一碗粥,只要3、4塊錢就能吃的飽飽的。好奇的小夥伴要問了,這麼大一個包子只賣一塊錢,那麼老闆到底是怎麼盈利的?
對此我也很不理解,不過最近我認識一位買早餐的哥們,他店裡的肉包子也是一塊錢一個,有一次我們一起去吃飯,我便問他,現在豬肉這麼貴,你包子賣一塊錢一個不會虧損麼?他笑了笑,說:「只要控制好三個量就不會了」見我疑惑,他便把其中的「奧秘」告訴了我。
我們都知道現在豬肉價格還是比較貴的,但豬身上不是所有部位的肉都賣的貴,有些部位還是賣得比較便宜的,因為平時我們不會買這些部位的肉來吃,這些肉吃多了還是對我們身體不好的,就比如說豬頸肉,豬頸肉上面淋巴非常多,而且大多都是肥肉。
平時在去菜市場買肉時,很少能見到這些肉,因為這些肉已經被早餐店早早給預定了,在做包子的時候,早餐店會把這個部位的肉打成肉泥,再加入一些配料,經過「特殊」處理後,我們在吃肉包子的時候,就察覺不出異樣了。當然了,這樣做出來的包子成本是很低的,所以早餐店老闆賣的價格也很低。
價格低了自然也就吸引到顧客來消費,所以即使早餐店老闆買一塊錢一個肉包子,他們也不會虧本了。肉包子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純肉的,另一種是肉跟素菜搭配的,一塊錢一個肉包子,如果是純肉的話,一般肉餡都特別少,這樣才能控制好成本,而且這些肉裡面也摻雜了很多肥肉。
而這些肥肉其實還稱不上真正意義上的豬肉,而是豬身上的肥肉,這些肥油的價格在市場上價格賣的也是特別低。另一個包子就是肉跟素搭配的,素菜一般都是些韭菜、香菇、芹菜之類的,而且素菜佔比也比較大,一般這種包子裡,肉餡只有一點點,而這些素菜的價格也要比豬肉價格低很多,而且選擇的都是一些品相不好的蔬菜。
一般來說賣一塊錢一個的肉包子的體型要比正常賣兩塊錢一個的包子體積小一點,肉包子體校小一點的話,那用的麵粉跟餡料也就會少一點,這也是包子店老闆要控制成本的方式之一。
當然,除了這些用邊角料做肉包子的店鋪以外,還是有很多店鋪是用純豬肉做包子的,不過這些用純肉做肉包子的店鋪價格就會比較貴了,畢竟成本擺這了。一塊錢的或者3塊錢的包子,就看大家自己怎麼選擇了。
包子的利潤其實很低,所以每個店鋪,吸引消費者的方式也都不一樣,有些用質量來吸引消費者,有些則是用價格來吸引,各有各的長板。看完之後大家知道為何有些包子鋪的包子會賣這麼便宜了吧!套路可是真的深。對此你還有其他什麼看法麼?歡迎你在下方評論區告訴大家。
(看完不要忘記素質三連呦!點讚分享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