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和解下的「暗湧」:網易雲與阿里音樂互授權,大戰下半場將來

2020-12-25 娛樂獨角獸

今年開年,音樂巨頭們的幾次版權交易讓音樂產業進入了暫時的和平年代,但隱匿在版權合作下湧動的暗潮並沒有消失。所謂戰爭,除非一方被徹底打垮,不然不會輕易結束。

繼與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達成相互授權99%獨家音樂版權的協議、拿下華研國際獨家音樂版權之後,昨天(3月6日)網易雲音樂(以下簡稱「雲音樂」)再戰一城:雲音樂與阿里音樂達成版權互授合作,雲音樂將華研國際、天娛、愛貝克思(avex)、豐華等音樂版權轉授給阿里音樂,阿里音樂則將滾石、S.M. 、BMG等音樂版權轉授給雲音樂。

理論上看三大音樂巨頭曲庫打通,競爭壁壘削弱,這就算不是一個共贏的局面,起碼也將起跑線拉回齊平,但公眾反饋來看卻不盡然。

雲音樂在與騰訊音樂、阿里音樂達成授權後聲勢大漲,擺脫了版權困局之後,憑藉此前積累的品牌認知,春風得意;阿里音樂則像是賺得了喘息的空間,贏面算不上,勉強留得青山在;騰訊音樂依然擁有最大的版權優勢,但是不能憑版權一擊即勝了。

此前國內四大在線音樂平臺中,BAT+雲音樂的組合讓人以為版權大戰中勢必是BAT圍獵網易,沒有誰能輕易成為「第四極」,但大戰過後雲音樂進入了第一梯隊,而音樂競爭大戰的下半場隱隱將要到來。

三大音樂巨頭版權互授,

版權局帶來的平靜能維持過久?

「雲村的歌單亮了!……呃,亮了一部分。」在BAT對音樂版權市場進行了一波圈地運動過後,2017年年底雲音樂開始進行一系列版權操作。這番動作像是雲音樂的一次撿漏行動,對成熟市場觀望一陣之後,避開了炙熱的紅海,從市場的空白區下手。

2017年11月雲音樂與米漫傳媒達成戰略合作,將國內的古風音樂市場的大半資源收入囊中。12月,先後和Kobalt Music、臺灣豐華唱片、天娛傳媒達成版權合作,這部分版權對於整個大眾音樂市場而言或許是冰山一角,卻給彼時雲音樂的用戶打了一劑強心針,版權之爭中雲音樂沒有退出戰局。

今年2月,在國家版權局的推動下騰訊音樂與雲音樂達成了獨家版權互授,從這時起音樂版權戰場的局勢開始改變。

授權之前,騰訊音樂擁有索尼、華納音樂、環球音樂全球三大音樂公司的獨家版權,同時代理了YG娛樂、杰威爾音樂等唱片公司的版權資源,並率先與阿里音樂達成了版權互授,是彼時市場上底氣最足的玩家。

版權資源優勢為騰訊音樂帶來了一波紅利,據騰訊數據顯示,目前QQ音樂累積註冊用戶已超8億,綠鑽付費用戶超1.2億。2016年下半年開始騰訊音樂實現全面盈利,2017年淨利潤超過16億,2018年預計淨利潤還會翻番。與雲音樂互授了99%的獨家版權之後,騰訊音樂就算保有1%的核心音樂資源,之前的資源優勢也勢必受到影響,而雲音樂在政策利好下算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今年3月,雲音樂拿到了華研國際的版權資源,對版權市場投放了第二個變量。在用戶眼裡,這個變量迅速影響到了阿里音樂。2015年在版權圈地運動最激烈的階段,阿里音樂拿下了寰亞、滾石、華研國際、相信等在唱片公司獨家版權,佔據了華語流行樂壇的半壁江山。2017年版權局有意規避獨家版權帶來的市場亂象,市場大環境下阿里音樂授權太合音樂獲得滾石音樂的版權,隨後騰訊音樂娛樂達成版權互授協議。

授權之後,阿里音樂起初因獨家版權築起的競爭壁壘似乎在慢慢坍塌,而華研國際的獨家版權資源則視為阿里音樂手裡的一張王牌。

今年有媒體披露,雲音樂以3年5億價格拿到華研國際的獨家版權,對於阿里音樂而言這無疑是一個重擊。阿里音樂顯然也為此焦慮,在華研國際與雲音樂達成合作後,迅速與雲音樂達成了版權互授,以間接的互授方式拿回了華研國際的版權,被業界媒體稱為「以多個曲庫換回華研的曲庫」。而雲音樂一個轉手操作後,相當於用5億換來華研國際加上滾石、S.M. 、BMG、相信等在唱片公司獨家版權。

幾次緊密的版權互授後,音樂版權市場暫時歸於平靜。但似乎冥冥之中這種平靜不會維持多久,它更像是中場休息,所有人都等待著回歸賽場的哨聲。

1%的核心資源能成為

產業大戰下半場的護身符嗎?

現在市場上已經掀起了一絲漣漪,就算雲音樂與騰訊音樂獨家音樂授權達到了99%,剩下的1%資源分依然是兩家各自的護城河。

在雲音樂拿到華研國際獨家版權後,QQ音樂的用戶發現QQ音樂上華研國際的一系列音樂資源已經下架。SHE、飛輪海、林宥嘉等歌手大部分歌曲都變灰,而存下來的歌曲資源大多是演唱會LIVE版本。有媒體報導,這次歌曲下架是由於「無法接受網易方面的高昂要價」。而在QQ音樂上除了華研國際系列歌手,天娛傳媒華晨宇的相關曲目也均處於下架狀態。

雲音樂上也存在部分灰色曲目,數據顯示,QQ音樂曲庫達到1700萬,1%的佔量約17萬歌。目前在雲音樂上韓國YG娛樂公司的歌單亮起了一部分,Bigbang經典曲目如《if you》、《let’s not fall in love》、《fantastic baby》等曲目依舊下架,獨立樂團草東沒有派對的所有曲目也均處於下架狀態,吳亦凡、張藝興、TFBOYS、鹿晗等流量歌手也存在部分下架曲目——顯然這部分是騰訊音樂保留的1%。

所謂的1%的資源會不會在音樂產業競爭的後半場起到核心作用,不得而知。但是音樂版權顯然不再是音樂巨頭後半場的唯一主題。放在資訊時代的大環境而言,近幾年優酷、騰訊、愛奇藝等視頻網站迅速規模化,快手、抖音等短視頻平臺拔地而起、甚至年前新起的直播答題熱潮,多元化網絡視頻迅速佔據用戶時間,甚至越來越來多樣化的社交媒體平臺,各類手遊的爆發,音樂平臺佔據的用戶時間正在減少。

極光大數據最新發布的《2017年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盤點app榜單》中,12月中國移動網民日均使用APP時長為4.2個小時,其中社交網絡APP佔據了152.7分鐘,超過一半,而數位音樂類APP時長只有5.5分鐘。最近半年QQ音樂和網易雲音樂每位用戶的日均使用時長均不超過20分鐘。

這是所有音樂平臺都將面對的課題,如何在多元視聽娛樂中最大限度的奪得用戶時間?除了已有的音樂版權資源,提供用戶多維度的體驗才是關鍵。

三大音樂巨頭中,騰訊音樂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三大APP,佔有最高的市場滲透率。以QQ音樂為例子,QQ音樂上線了「發現」板塊,孵化發現號,目前發現號上邀請了近百家音樂類機構媒體和自媒體入駐,獲得平臺認證後即可通過文字、音頻、視頻、直播電臺等各種形式分享音樂內容。內容經過審核後,會通過個性化推薦的方式分發給每個用戶。這或許是嘗試以PGC內容催化平臺UGC內容的生產。且QQ音樂把握著現在一線流量明星的音樂資源,成為新生代粉絲群體固定的打榜地區之一。

雲音樂以良好的用戶體驗在音樂市場上擁有一定的品牌優勢,其獨特的社交屬性與活躍的UGC歌單內容、個性化內容推送是其它平臺難以複製的,而雲音樂在這個基礎上將入了短視頻與電臺兩個板塊,企圖多維度拓展平臺內容,單純的數位音樂載體在音樂產業競爭中遠遠不夠。

而蝦米音樂此前擁有良好的音樂氛圍,UGC產生的專業性音樂內容與數據,最開始蝦米音樂是音樂用戶心中的「音樂圖書館」,知乎上有網友歸納在蝦米音樂上的音樂氛圍:「默默搶先試聽,或者來個硬科普評論,或不矯情地幽其一默,或默默下單CD,預定巡演門票。」

在用戶體驗的基礎上,各大音樂平臺都以後自己的音樂人扶持計劃,蝦米音樂率先推出「尋光計劃」,網易雲音樂則發布「石頭計劃」,QQ音樂則推出「巔峰LiveHouse」等。角逐中的幾大巨頭都明白,爭奪固有的資源無法創造奇蹟,新生的資源才是未來的發力點。

現在版權大戰暫時熄火,或許可以期待接下來市場上各大音樂平臺在內容、體驗、運營等方面的進一步提升。

(本文為娛樂獨角獸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坐擁1800萬版權,背靠阿里,蝦米音樂未來的制勝點在哪裡?
    作者/未來欣或許,音樂平臺的競爭,是時候進入下半場了。昨天,阿里音樂與網易雲音樂共同宣布,雙方達成了版權互授合作。阿里音樂將滾石、S.M.、BMG等三家優質音樂版權轉授給網易雲;同時網易雲音樂獎天娛、愛貝克思、豐華、華研國際等四家優質音樂版權轉授給阿里音樂。
  • 網易雲音樂搶下華研獨家版權 蝦米音樂失去一大批歌曲
    視覺中國天亮請睜眼——阿里音樂手裡又少了一張牌:來自臺灣地區的華研音樂曲庫獨家版權。2月28日晚近20時,華研音樂在臺灣證券交易所掛出公告,稱「本公司與中國著名網際網路阿里巴巴集團籤訂的數位音樂授權合約到期終止」,並稱自3月1日起將「另行籤署中國大陸地區之策略合作協議」——這意味著,華研音樂壓根兒就沒打算和阿里音樂續約。
  • 版權壟斷巨頭廝殺,資本怎樣摧毀音樂行業?
    在版權大戰中錯失先機的蝦米、多米音樂逐漸被邊緣化,百度音樂被剝離重組為太合音樂集團,也沒能重振旗鼓,豆瓣FM一度銷聲匿跡後被TME納入旗下。一段時間內,阿里音樂絕大多數的員工都在處理阿里星球的業務,蝦米被束之高閣,在那裡獨自美麗。
  • 蝦米音樂即將關閉!版權之爭燒錢不敵QQ音樂,後又淪為阿里棄子
    2014年,騰訊音樂掀起了長達三年的音樂版權大戰,當時三足鼎立的騰訊QQ音樂、海洋音樂(擁有酷我音樂和酷狗音樂)和阿里音樂(擁有蝦米音樂與天天動聽)開始打仗,沒想打到一半,海洋音樂與騰訊QQ音樂合併,成為今天的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
  • 侃侃音樂版權:CUBE娛樂會是網易雲緩解版權焦慮的解藥嗎?
    這個月初,網易雲音樂在國內外媒體上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韓國娛樂公司CUBE與網易雲音樂正式達成戰略合作,旗下歌曲將陸續登陸網易雲音樂,豐富平臺的韓國音樂版權。消息一出,便有文章開始助威叫好,稱網易雲音樂在華語音樂、綜藝音樂版權均處劣勢的情況下,終於顯現出了在韓國音樂版權方面的優勢。算上之前的Big Hit娛樂和Loen 娛樂,網易雲過去一年密集籤約了三家韓國娛樂公司。不禁讓人猜測,這是網易雲音樂為解決版權焦慮而實施的補救之法。
  • 多米音樂終止音樂運營 音樂三強版權已基本實現互通
    」多米音樂日前終止音樂運營 騰訊阿里網易三強達成版權互授  生死兩重天 內地數位音樂平臺「成也版權敗也版權」  剛剛進入3月,數位音樂平臺產業便頻頻傳來重磅消息:先是3月1日,自去年9月因騰訊音樂和阿里音樂率先實現版權互換合作而在三大音樂平臺中處於被動位置的網易雲音樂突然發力,宣布已和擁有S.H.E組合、林宥嘉等一線歌手的臺灣著名唱片公司華研國際達成戰略合作
  • 五月天去網易雲,周杰倫再續騰訊?在線音樂版權大戰2.0開啟
    這不,網易雲剛搭上滾石,下午,維旺迪就宣布,與騰訊關於旗下環球音樂股權收購的交易已達成。今年這場遊戲的變數,無非是網易雲音樂有錢了——阿里給的7億美金支持。需要注意的是,網易雲音樂還默默的上線了K歌的業務。在線音樂平臺的又一輪版權爭奪戰?2020新年伊始,網易雲音樂就釋放出了拿到錢的第一波底氣。
  • 網易雲音樂做好了一切,除了版權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騰訊音樂付出3.5億美元外加1億美元股權的代價才籤下環球音樂版權。網易雲音樂雖未披露版權費用,但在2017年4月的A輪融資中,雲音樂獲7.5億融資。這個金額,投入到版權大戰中,稍顯渺小。
  • 天天蝦米合體阿里音樂 為版權優勢
    繼阿里影業之後,前日天天動聽與蝦米音樂正式合體組建阿里音樂,阿里數娛布局再下一城,而此前各自為戰的天天動聽與蝦米音樂也終於走到了一起。這背後除了阿里對於業務整合方面的考慮,也是在線音樂市場本身已進入更為激烈的版權競爭時代。從免費盜版到版權大戰,最後是抱團取暖引入巨頭,在線音樂正經歷著網絡視頻當年的成長路徑。而在網絡視頻領域相對處於劣勢的騰訊此次則選擇了率先出擊,在去年就重金砸向在線音樂市場欲重新洗牌。如今看來過去一年旗下音樂業務忍辱負重嘗試在線音樂變現創新的阿里也終於決定今年重金採購版權,全面撐起在線音樂業務了。
  • 網易雲音樂撬動關鍵版權 萬年老四靠社區突圍?
    自此,「你死我活」的音樂版權大戰似乎有了中場休戰的意味。但以一己之力「一撬三(QQ音樂、酷狗、酷我)」、MAU位居老四的網易雲音樂,能否就此更進一步,尚是一個未知數。音樂江湖,暗潮依然湧動。時間回到三年前,彼時,網易雲音樂在版權之爭是落寞的一方。尤其是環球音樂獨家授權花落競爭對手騰訊音樂的那一刻開始。2017年5月,騰訊音樂得到環球音樂獨家授權,至此,騰訊音樂擁有環球音樂、華納音樂、索尼音樂全球三大唱片公司的詞曲及錄音版權。網易雲音樂的部分歌曲開始無法播放。
  • 太合音樂集團劉鑫:從視頻大戰反觀音樂版權之爭
    中新網9月13日電  中國音樂產業經歷商業模式探索、燒錢大戰、版權大戰、盈利不明等紛擾之後,太合音樂集團副總裁劉鑫接受採訪時指出,從早些年視頻版權大戰中可以窺見音樂版權之爭
  • 騰訊音樂遭反壟斷調查,版權「中間商」還能做多久?
    騰訊音樂在獲得獨家授權之後,再分銷給競爭對手。根據對手的反映,它們從「中間商」手中獲得的授權價格比全球其他市場高上一倍。不僅如此,為了保持自身的獨家優勢,部分熱門曲庫騰訊音樂並不會與競爭對手分享。而成為事實上的轉授規則制定者,也讓騰訊音樂可以借版權之便壓制對手發展。
  • 騰訊音樂被傳接受反壟斷調查 在線音樂版權之爭或生變
    2015年,國家版權局發布「最嚴版權令」——《關於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截至2015年7月31日,百度、阿里、騰訊等在線音樂平臺下架未經授權音樂作品超過220萬首,這也被稱為我國網絡音樂環境正版化的分水嶺。  極光大數據的統計結果顯示,騰訊音樂旗下擁有三款處於第一陣營的在線音樂App,處於龍頭地位。
  • 傳蝦米音樂將關閉?我覺得如果不能成為阿里悍將,那就是遲早的事
    2013年1月,蝦米音樂被阿里巴巴集團收購,但在經歷了阿里戰略失誤、輸掉版權大戰、團隊頻繁換血之後,蝦米在音樂版權數和用戶數上逐漸落後網易雲音樂和QQ音樂。此後,不斷有傳聞稱蝦米音樂將被併購或關閉。也有網友熱評稱, 阿里真是缺乏文娛基因,優酷、阿里影業都沒能做起來。如何看待網傳蝦米音樂即將徹底關閉的消息?目前蝦米運營狀況如何?
  • 騰訊音樂與環球音樂籤約,這下,三大唱片公司版權齊了
    5月16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宣布與環球音樂集團籤訂了中國大陸地區數字版權分銷戰略性合作協議。這樣一來,騰訊音樂把三大唱片公司的版權都收入了囊中。根據協議,騰訊音樂獲得環球音樂曲庫內容和旗下歌手資源的運營、推廣、開發等權益。
  • 馬化騰成為版權音樂最大佔有者 阿里已遠不是其對手
    昔日數位音樂王者,在數十年的積累中已經拿下了一片城池,佔山為王。酷狗音樂作為老牌數位音樂服務商,10多年來一直領跑國內數位音樂產業。2004年酷狗音樂網(電腦版),2008年酷狗音樂手機客戶端,2014年收購酷我音樂,組建成新的海洋音樂集團(後更名中國音樂集團)。由於它布局的音樂版權早,拿到了性價比不錯的版權授權,成為了不容忽視的一極。
  • 7月1日前取消流量漫遊費;阿里音樂和網易雲音樂達成版權合作...
    2、阿里音樂和網易雲音樂宣布達成版權互授合作36氪訊,阿里音樂與網易雲音樂今日共同對外宣布,雙方達成音樂版權互相轉授權的合作。一方面,阿里音樂將滾石、S.M.、BMG等優質音樂版權轉授給網易雲音樂;同時,網易雲音樂將天娛、愛貝克思、豐華、華研國際等優質音樂版權轉授給阿里音樂。
  • 剛送了10年會員,蝦米音樂反而要關了?
    去年九月,阿里巴巴和雲鋒基金等機構向網易雲音樂融資7億,獲得了10%的股份;今年阿里「618」活動期間,阿里也提供了88vip轉為網易雲vip的服務。阿里和網易雲走得越來越近,蝦米不再是唯一音樂戰略核心。
  • 阿里回應蝦米音樂關閉:不予置評!
    也有網友表示:我從大學聽到現在,8年了,因為我本身是小眾音樂愛好者所以日常夠用了……但蝦米的運營確實一年不如一年,身邊大部分朋友都聽網易雲(取關我覺得網易雲用戶體驗巨差),前段時間不是一直在傳阿里要收購網易雲音樂嗎?感覺有點可能了,收購網易雲,蝦米網易雲音樂合併。
  • 2016中國在線音樂下半場:巨頭對峙,行業縫隙中機會叢生?
    而音樂領域,就像是當年的柏林,成為雙方直接對峙的前線--去年的11月,QQ音樂還在和阿里音樂因為版權轉授權談判的破裂而在公關層面「擦槍走火」。只不過到了2016年,AT兩家在各自的音樂戰線上,同時從「攘外」轉向了「安內」。就音樂行業的大環境而言,說到商業回報,其實QQ音樂在國內的在線音樂玩家中已經可以算是「矮子裡拔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