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收盤:股市止五連跌強勁反彈 油價大漲5.3%

2020-12-26 美股頻道

編者按:美國股市股指止步5連跌,道瓊上漲190.86點;歐洲股市收盤全面上漲,瑞士股市繼續下挫6%;亞太股市普遍收低,瑞士央行意外之舉席捲金融市場;中概股多數上漲,酷6網大漲20%;黃金收盤上漲0.9%,報收於1276.90美元;原油價格再次暴漲,WTI原油暴漲5.3%,;匯率方面,人民幣創一周低位;全球通縮風險增加,美聯儲加息或緩行;拉加德指出低油價和美國經濟增長無法拯救全球經濟;歐元區技術性通縮,QE箭在弦上;瑞士央行放棄瑞郎匯率上線,瑞郎全線飆升;俄金融危機或葬送普京歐亞經濟聯盟夢;360微軟合作,UC籤手Facebook;在線旅遊業亂想多,途牛擅自取消低價訂單;阿里擬拉攏美國零售商吸引中國消費者;全球關注:亞洲央行貨幣政策;瑞士央行震撼全球只是開端;央行食言,誰還值得相信;巴菲特接班人全部跑輸大盤;三星重振手機霸主地位,放手一搏欲開啟收購狂潮。

   【美股上漲】 

   美股收盤:股市止五連跌強勁反彈 油價大漲5.3%  

   【全球市場】

   歐洲收盤:股指收漲 瑞士股市繼續下挫||亞太股市普遍收低 SNB意外之舉席捲金融市場

   中概股收盤多數上漲 酷6網大漲20%||黃金收盤上漲0.9% 報收1276.90美元

   原油因市場預計供應增長減速暴漲5.3%||人民幣收盤創一周低位 瑞士舉措攪動市場

   【推薦閱讀】

   全球通縮喜憂各自知||通縮風險增加美聯儲加息有望緩行

   IMF總裁:全球經濟仍面臨強勁逆風||拉加德:低油價和美國增長無法拯救全球經濟

   歐元區技術性通縮確認 歐QE已箭在弦上||市場動蕩無礙美聯儲在加息決心

   低油價和美國增長無法拯救全球經濟||油價不會很快反彈 儘管美頁巖油產量增長料放緩

   希臘退出歐元區將「極其危險」||瑞士央行放棄瑞郎匯率上限 瑞郎全線飆升

   七國集團內部曾就對俄制裁產生分歧||俄金融危機或葬送普京的歐亞經濟聯盟夢

   360與微軟合作 MSN中文網將接入360平臺||手遊業走到拐點:僅3%開發者盈利

   在線旅遊亂象多:途牛擅自取消低價訂單||阿里:12306已採納阿里雲技術方案

   中國手遊虛增營收 美投資機構呼籲調查||中國企業潛力榜:移動網際網路企業優勢明顯

   阿里醞釀重大行動 拉攏美零售商來吸引中國消費者||UC結盟Facebook 奇虎牽微軟

   小米投資印度初創企業和海外網絡電視服務||窩窩赴美IPO:謎一樣的上市

   全球經濟將步入通貨緊縮時代||瑞士央行翻臉緣由幾何 鐵壁告破後諸多影響

   FT:「印度龜」有望超過「中國兔」||分析:亞洲央行傾向寬鬆貨幣政策

   瑞士製造新年首隻黑天鵝 或有更震驚的事發生||瑞士央行震撼全球市場只是開端

   橡樹資本馬克斯:油價暴跌的啟示||央行都能食言 以後還能相信誰?

   如果中國硬著陸 誰最受傷||美股評論:名聲有多爛回報就有多高

   美股評論:流媒體內容大戰消費者是贏家||印度央行搶跑 新興經濟體貨幣政策分道揚鑣

   蘋果谷歌等擬4.15億美元和解「互不挖角」案||油價暴跌 巨頭斯倫貝謝欲裁員9000人

   巴菲特欽點接班人2014年全部跑輸大盤||唯一成功預測瑞央行放棄匯率下限的人是誰

   特斯拉:超9成車主已實現在家充電||聯合利華搶食寶潔雞肋 誰為誰做嫁衣?

   沃爾沃或擴大中國產轎車出口市場||三星重振手機霸位選項無多 放手一搏尋求收購

   ========開始閱讀========

  受油價大漲帶動,美國股市周五強勁攀升,結束了連續五個交易日下跌的勢頭,能源板塊領漲。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上漲190.86點,報17511.57點,漲幅為1.10%,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63.56點,報4634.38點,漲幅為1.39%。

  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26.71點,報2019.13點,漲幅為1.34%。標準普爾10大行業板塊全線上揚。

  嘉信金融研究中心衍生交易部主管Randy Frederick表示,「由於油價上漲,也沒有很多壞消息,股市的反彈很正常。每次股市跌得多了,都會反彈並創出新高,但這次似乎不同,這讓我非常擔心。如果股市繼續大跌,我不會感到奇怪。」

  Frederick指出,當前波動性指數並沒有達到引發恐慌的水平,但該指數目前仍高於22點的歷史平均水平,投資者應該對大漲或大跌做好準備。

  Miller Tabak證券分析師Matt Maley在接受彭博電話採訪時表示,「我們本周一直密切追蹤油價的變化,這一形勢將會延續,直到下周歐洲央行召開會議。經濟問題困難重重,美聯儲應該推遲而不是提前加息。人們對加息的預期在減弱。」

  美國12月消費者價格指數下跌0.4%,遠低於美聯儲的2%的目標,創六年來最大跌幅,該指數在過去12個月裡一直呈下降趨勢。不包括食品與能源的核心消費者價格指數幾乎未變,分析師此前預計為小幅上升。

  美聯儲周五報告,美國12月工業產出下降0.1%,為自8月以來首次下降,異常溫暖天氣降低了對供暖的需求。

  密西根大學/湯森路透1月初消費者信心指數猛升至98.2,創自2004年來新高。

  聖路易斯聯儲銀行行長布拉德表示,瑞士央行最新決策對美國經濟並無直接影響,畢竟瑞士經濟規模太小、還不至於撼動美國這一「百足之蟲」

  布拉德重申美聯儲應當在第一季度末加息,因為「對於一個經濟接近正常水平的國家來說,實施接近零的利率政策顯得太低。」

  美聯儲官員威廉士表示,美聯儲沒必要急於加息,但不希望行動慢於市場預期曲線 。美聯儲的目標應該是是避免讓人們對加息決策感到震驚。

  瑞士法郎昨日暴漲已導致線上外匯經紀商艾福瑞(英國)破產,另外兩家外匯交易公司陷入困境。

  瑞士央行行長喬丹表示,在撤銷歐元兌瑞郎匯率下限措施上,有必要讓市場感到意外。瑞士央行不可能在調整政策之前改變瑞士央行的溝通策略。他指出,負利率政策是一項行之有效的工具,資本管制並不適合實際情況。

歐洲收盤:股指收漲 瑞士股市繼續下挫||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7日 04:30

  FTSEurofirst 300指數收高1%,德股DAX指數創新高

  瑞士SMI指數大跌6%,兩日跌幅達到14%

  摩根史坦利:瑞士企業85%銷售來自海外

  路透巴黎1月16日 - 瑞士股市周五續跌6%,延續上日因瑞士央行放棄瑞郎/歐元匯價上限後的跌勢,瑞士央行的決定令瑞郎暴漲。

  不過其他歐洲股市上揚,因對歐洲央行將很快推出量化寬鬆政策的預期升溫。德股DAX指數 創新高。油價反彈也提振能源股,道達爾 升3.2%,荷蘭皇家殼牌 大漲2.4%。

  斯沃琪(Swatch)和奢侈品企業Richemont 分別大跌7.1%和6.7%,兩日跌幅約20%。這兩公司的產品主要在瑞士製造,但在海外銷售,容易受瑞郎上漲影響其競爭力。

  瑞士央行周四意外放棄實行三年之久的瑞朗/歐元匯價上限,令金融市場震蕩。目前預期多家瑞士企業將發布警利預警,且投資銀行開始下調對瑞士企業的盈利預估。

  「瑞郎走強將對瑞士跨國企業的盈利構成拖累,」Bancaire Privee股票部門主管Martin Moeller表示,「傷害的程度要看未來幾季匯率的表現。」

  根據摩根史坦利,製藥巨擘諾華製藥 和羅氏 ,以及全球最大的人力資源服務公司Adecco 的營收超過95%來自海外。

  瑞士股市指數周五下挫6%,兩日跌幅達到14%。該指數盤中觸及2013年12月來低位。

  法國興業策略師警告,瑞士企業可能下調股息。

  泛歐績優股FTSEurofirst 300指數 收漲1%,報1,407.17點

  英國富時100指數 上升0.79%,收報6,550.27點。德國DAX指數 上揚1.35%,收報10,167.77點;法國CAC 40指數 上漲1.31%,收報4,379.62點。

亞太股市普遍收低 SNB意外之舉席捲金融市場||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7日 04:20

  亞太股市周五普遍收低,隔夜瑞士央行意外放棄瑞郎上限,一波震蕩席捲全球金融市場。

  日本股市日經指數周五(1月16日)震蕩收低,瑞士央行意外放棄瑞郎匯率上限,震撼金融市場後,日元走強,因而打擊日股風險偏好。權重股挫跌,軟銀及迅銷分別挫低2.5%及3.7%。這兩支個股一起拖累日經指數下跌83點,佔日經跌幅的30%以上。截至收盤,日經指數收低1.4%,至16864.16點,盤中曾跌至16592.57 點,為10月31日日本央行意外放寬貨幣政策以來最低。東證股價指數下跌0.9%,報1363.73點。JPX-日經400指數亦跌0.9%,報12377.59點。

  澳大利亞股市周五連續第五天下跌,金融股和能源相關類股領跌,因外界益發擔心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對出口導向型經濟的衝擊。澳大利亞指數初步收跌0.6%或32.2點,至5,299.2點。本周下挫3.04%,為2013年6月以來最差單周表現。澳大利亞指數2014年表現幾近持平,但新的一年卻開局疲弱。指數本月迄今跌幅逾2%。

  今日兩市高開後高位震蕩,滬指漲逾1%。10:35過後,兩市震蕩回落,深成指翻綠。臨近午盤,兩市再度拉升。午後兩市再度拉升,滬指衝擊3400點,兩桶油再發力。臨近收盤,兩市漲幅有所收窄。今日兩市成交有所上漲。截至收盤,滬指漲1.20%,報3376.50點,成交3923億;深成指漲0.43%,報11532.8點,成交2319億。至此,滬指本周漲2.77%,深成指本周漲1.84%,兩市周線均現八連陽。恆指今日低位震蕩前行,最高見24253.09點,最低見24086.21點,振幅近200點。臨近收市時,跌幅突然拉大,恆指收跌近250點。本周是2015年的第二個交易周,恆指累計上漲0.77%,漲幅為183.57點,較上周漲幅有所擴大。截至收市,恆指報24103.52點,下跌247.39點,跌幅為1.02%;國企指數報12076.74點,漲113.78點,漲幅為0.93%;紅籌指數報4496.82點,上漲55.49點,漲幅為1.22%。大市全日成交949.2億港元。

  韓國股市周五收盤大跌,因周四瑞士央行意外放棄瑞郎/歐元匯率上限,一波震蕩席捲全球金融市場。韓國股市綜合股價指數(KOSPI)收跌1.36%,至1888.13點。

  臺灣股市周五小幅收低,跌幅明顯小於區域股市。分析師指出,重量權值股臺積電 2330.TW 上日提出優於預期的第一季展望,盤中支撐大盤指數在平盤附近遊走,但其他類股受國際利空因素拖累,下周怕難以樂觀。臺灣加權指數小幅收跌0.29%或26.8點,報9138.29點。臺灣證券交易所周五資料顯示,外資及陸資在臺股賣超 81.99億臺幣,連續三個交易日賣超共計183.93億臺幣。

中概股收盤多數上漲 酷6網大漲20%||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7日 06:12

中概股周五收盤

  美國股市周五強勁攀升,結束了連續五個交易日下跌的勢頭,能源板塊領漲。中國概念股周五收盤多數上漲,酷6網大漲20.94%報1.04美元。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上漲190.86點,報17511.57點,漲幅為1.10%,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63.56點,報4634.38點,漲幅為1.39%。

  中概股周五收盤多數上漲,3支股票漲幅超過4%,酷6網大漲20.94%報1.04美元,聚美優品漲6.34%報12.92美元,藍汛漲4.27%報10.02美元;

  4支股票跌幅超過4%,中國手遊跌7.83%報17.54美元,途牛跌5.72%報12.85美元,蘭亭集勢跌5.58%報5.92美元,樂逗遊戲跌5.44%報14.26美元。

黃金收盤上漲0.9% 報收1276.90美元||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7日 05:08

  紐約黃金期貨價格周五收盤上漲0.9%,報每盎司1276.90美元,創下自去年8月29日以來的最高收盤價,主要由於金價整體上得益於市場波動。

  美國勞工部今天公布報告稱,2014年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環比下降0.4%,創下自2008年底以來的最大降幅,符合經濟學家此前預期,主要由於汽油及其他能源的價格大幅下跌。該月美國能源價格大幅下跌4.7%,創下自2008年底以來的最大降幅,其中汽油價格大跌 9.4%。不計入波動性較強的糧食和能源價格,12月份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環比持平,相比之下經濟學家此前平均預期為環比增長0.1%。

  與此同時,歐盟消費者物價指數有史以來首次出現下降。其他經濟數據方面,1月份密西根大學/湯森路透消費者信心指數初值上升至98.2點,創下自200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2014年12月份美國工業產出環比下降0.1%,自去年8月份以來首次出現下降。

  美元匯率整體上揚,原因是瑞士法郎回吐周四漲幅。昨日,受瑞士央行決定取消瑞郎兌歐元匯率上限的影響,瑞郎兌美元匯率大漲。通常美元匯率上漲會導致以美元計價的商品期貨價格下跌,因持有其他貨幣的投資者買入這些商品的成本將會變高。

  滙豐銀行(HSBA)分析師發布報告稱,預計金價將會上漲,2015年平均價格預計為每盎司1234美元。分析師指出,主權風險的增強可能會觸發避險買盤,從而對金價形成支撐。

原油收盤因市場預計供應增長減速暴漲5.3%||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7日 05:17

  紐約原油期貨價格周五收盤大幅上漲5.3%,報每桶48.69美元,本周也上漲0.7%,主要由於國際能源署(IEA)發布月度報告稱,油價暴跌可能會令非歐佩克(OPEC)成員國今年的供應量增長減速。

  國際能源署在報告中將非歐佩克成員國今年的原油供應量增長預期下調了35萬桶/日,並預計歐佩克產油國的油需求將在今年增加30萬桶/日,至2920萬桶/日,這表明歐佩克保護自身市場份額的策略可能正在奏效。該署同時預計今年美國的原油產量仍將保持強勁增長, 僅將其產量預期下調了8萬桶/日。此外,該署對加拿大和哥倫比亞原油產量增長預期的下調幅度則略高一些。

  與此同時,歐佩克原油產量則繼續超出需求預期,也高於該組織3000萬桶/日的產量配額。據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去年12月份歐佩克產量增加8萬桶/日,至3048萬桶/日,連續第八個月高於該組織的官方配額。報告指出,除非發生任何重大的供應中斷事件,否則油價可 能不會在近期內回升,但有跡象表明情況將會好轉。

  歐佩克則在昨日發布的月度原油市場報告中稱,預計2015年歐佩克原油的全球日均需求將為2880萬桶,較此前預期大約低10萬桶/日,與2014年的需求水平相比也低30萬桶/日。另外,歐佩克還下調了對非歐佩克成員國原油供應量的增長預期。

  麥格理集團的亞洲油氣研究主管詹姆斯-哈巴德(James Hubbard)稱,如果原油價格下跌至每桶40美元以下,則將令原油生產商難以實現盈虧平衡,從而促使其開始限制生產;一旦油價下跌至該水平以下,則北美和北海地區的產量都可能開始下降。他指出,油價可能會從 當前價位再度下跌10美元,就目前而言其下跌走勢應該還不會終止;但鑑於油價是從115美元開始下跌的,因此已非常接近於見底。

  石油公司已經開始削減支出,並撤回大型項目,而在即將公布的石油公司財報中,這種景象應該會變得更加清晰。英國石油(BP)周四稱,該公司將裁減大約300名員工;總部位於休斯頓的能源公司阿帕奇(Apache Corp)(APA)也在本周稱其裁員250人左右。

  輝立期貨(Phillip Futures)分析師Daniel Ang指出,瑞士央行決定取消瑞郎兌歐元匯率上限也對原油市場造成了一定影響。他指出,歐元匯率下跌和美元指數上升令油價承壓。通常美元匯率上漲會導致以美元計價的商品期貨價格下跌,因持有其他貨幣的投資者買入這 些商品的成本將會變高。

人民幣收盤創一周低位 瑞士央行舉措攪動市場 ||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7日 05:03

  受隔夜瑞士央行突棄瑞郎上限的擾動,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周五收創一周低位,不僅結束此前五連升,亦將本周早前漲幅幾乎完全抹去。但市場人士指出,中間價微升至逾半個月高位反映了央行的維穩意圖,人民幣下跌並不一定意味著將開啟貶值通道。

  截至收盤,美元/人民幣詢價系統收於6.2075,較前一交易日增加191點。

  他們並稱,受瑞郎脫鉤歐元影響,今日離岸CNH市場上美元空頭回補平倉,CNH急跌後境內外價差走闊,刺激套利盤在境內購匯,一度加劇人民幣貶幅。但該突發事件對人民幣影響更側重於短期,由於瑞士並非歐洲的核心國家,中國對瑞士出口佔總出口比重較低,因而對人民幣匯率的長期影響有限。

  香港財資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1月16日美元/人民幣(香港)即期匯率定盤價為6.2263/83。

  「6.21以上有結匯,這個位置比較敏感,看到大行砸(美元)了,就想萬一是央行(幹預),一幫人譁啦一下都砸了,(美元)就多米諾骨牌一樣滾下來,最後發現不是,又買回去了。」一股份行交易員說。

  交易員們並稱,雖然瑞郎大幅急升,但由於美元兌歐元 EUR= 也走強較多,美元指數變動其實不大,對人民幣衝擊有限。從近期市場表現看,6.2元左右的匯價較為均衡,短期人民幣可能還將維持穩定,不排除在經濟穩增長基調下小幅升值的可能。

  光大證券(行情,問診)首席經濟學家徐高在研報中指出,瑞士央行的此番舉措對中國直接影響很小。畢竟,對瑞士出口在中國總出口中所佔比例才0.1%。但作為一個全球金融市場的重大超預期事件,瑞士央行的行動將從三方面給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帶來更大貶值壓力。

  首先,瑞士央行此舉會進一步推高美元匯率;其次,瑞士央行的這次出其不意勢必打壓全球資金的風險偏好,資金將會從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流出,從而加大中國的資本流出規模;最後,瑞士央行的此次行動有示範效應,會讓國際遊資在賭人民幣貶值上更多下注。

  離岸市場上,1年期美元/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報人民幣6.3280/33 元。

  全球匯市,元兌瑞郎周五反彈逾3%,但兌美元仍接近11年低位,因投資者認為瑞士央行放棄匯價限制暗示歐洲央行將展開量化寬鬆。

  港元/人民幣詢價系統收於0.8009,較前一交易日增加28點;100日元/人民幣詢價系統收於5.3227,較前一交易日增加626點;歐元/人民幣詢價系統收於7.22420,較前一交易日減少598點;英鎊/人民幣詢價系統收於9.4493,較前一交易日增加339點;澳元/人民幣詢價系統收於5.1080,較前一交易日增加121點;紐元/人民幣詢價系統收於4.8596,較前一交易日增加637點;坡元/人民幣詢價系統收於4.68725,較前一交易日增加378點。

全球通縮喜憂各自知||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7日 01:39

  近幾個月以來,伴隨著國際油價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過去幾年中全球對高通脹的擔憂正讓位於對通縮的擔憂。

  上周二,國際油價跌破45美元,距離2014年6月底 106.91美元的高點下跌了57.6%。全球鐵礦石價格也從2014年初的135美元/噸下降到目前的70美元/噸左右。不僅是鐵礦石,石油、銅、貴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也普遍下跌35%-40%左右。英國《金融時報》認為,「中國的增長放緩是推動石油等大宗商品下跌的關鍵因素之一。」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在1990年至2013年之間,全球平均通脹率為11%,2014年該數值預計為3.9%,下滑很明顯;其中,發達經濟體在1990年至2013年之間的年均通脹率為2.3%,2014年僅為1.7%。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儘管通脹在下降,通縮還未成事,但指向和趨勢很明顯。目前全球多家國際機構已將通縮列為2015年全球經濟的最大風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在最新版的《全球經濟展望》中將此視為全球經濟復甦的最大威脅。

  商品價格一定程度的下降對消費者來說是好消息,口袋裡的錢可以買到更多商品。在美國,2014年4月填滿12加侖的油箱需要44美元,現在只需要26美元。但是,商品價格持續的下降對全球經濟絕非好事。當消費下降、企業收入減少,就可能會裁員或減薪,從而進一步影響消費,形成惡性循環。通縮還將造成債務更加昂貴,企業現金流短缺,從而引發破產。從人類歷史上看,以價格和收入下降為主要標誌的通縮危機,對經濟及民生的衝擊甚至要超過通脹。1930年代美國的大蕭條、日本自1990年代泡沫經濟破滅後長達20年的經濟不景氣,都是通縮危害經濟的明證。

  不過,在通縮的陰影下,各國的處境並不相同。根據2014年11月最新數據顯示,歐元區的情況最不樂觀,CPI和PPI的增長率分別為0.3%和-1.3%,其中PPI已連續17個月負增長﹔中國CPI和PPI增長率分別為1.44%和-2.77%,PPI已連續33個月負增長,出現工業通縮的風險大大上升;日本去年11月的核心CPI升幅則只有0.7%。美國CPI和PPI分別同比增長1.3%和1.0%,兩項指標均已連續6個月持續下降。從以上數據來看,美國的處境是最好的。2014年美國非農就業人數共增加295萬人,創15年來最高;僱主每月平均增僱人手24.6萬,遠高於2013年每月19.4萬人的平均值。2014年12月美國的失業率降至5.6%,是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而且,美國是在經濟增速加快的背景下實現了穩步就業增長的。美國去年第三季度GDP折合年率增速接近5%,增速較第二季度的4.6%進一步提高,這與金融危機以來2%的平均增長率形成了鮮明對比,創下了11年來的最高值。

  儘管經濟學家和分析師對美國經濟未來一段時間的走向仍有不同看法,但大多數人都承認,美國經濟在過去幾年中發生了一系列深層次的變化。家庭去槓桿化接近完成,美國家庭重返危機前的消費模式;美國房市去泡沫化接近完成,房市開始反彈;美國金融體系去危機化也已接近完成,美國金融機構的狀況改善明顯領先其它發達國家。從長遠看,美國經濟可謂是前景良好,這與其經濟很強的自我修復能力和在結構改革方面所做的努力有關。而同樣亟須的結構性改革在歐元區和日本還沒有發生。

  美國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是以金融業為首的虛擬經濟的過度發展。危機後,美國決策者採取了增強實體經濟的種種措施,將發展先進位造業上升為國家戰略,希望以新的革命性的生產方式重塑製造業,鼓勵製造企業回歸美國本土。上述計劃包括兩條主線,一是調整、提升傳統製造業結構及競爭力,不放棄紡織、玩具等處於價值鏈低端的消費品的生產。二是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出發展包括先進生產技術平臺、先進位造工藝及設計與數據基礎設施等先進數位化製造技術。這些做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認為,金融危機結束以來,美國製造業產出增加了30%。同時,2010年以來,製造業創造了64.6萬個就業崗位,為1990年以來的最快增速。選擇回流美國本土的製造業企業的數量在增加。波士頓諮詢公司2012年對1100家來自紡織、電子等產業的美國公司進行調查,只有7%的受訪者表示正在將工廠遷回美國。一年半後,這一比例升至13%。該公司估計,重振製造業將為美國在2020年底帶來350萬至500萬個就業機會。

  2013年2月10日,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重新開通了其位於肯塔基州劉易斯維爾市的電器工業園,開始生產自動熱水器等產品。惠而浦(Whirlpool)則把攪拌機製造從中國轉回俄亥俄州,奧的斯(Otis)把電梯生產從墨西哥轉回南卡羅來納州,甚至美國玩具生產商Wham-O也把飛盤製造從中國遷回了加州。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回流,正是因為看重美國強大的法制環境、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穩定的金融市場、世界級的大學、富有活力的供應鏈、穩定豐富的能源供給和強大的消費者群體。而美國在人工成本上與別國的差別也在縮小。據統計,2000年前後,美國製造業的人工成本是中國的10倍,這一差距2014年縮小到3倍。另外,頁巖革命導致的美國國內天然氣價格的下降和充足的供應,對製造業的回歸也至關重要。

通縮風險增加美聯儲加息有望緩行||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6日 22:52

  雖然美國經濟增長前景向好,美聯儲寬鬆政策有望率先轉向,但美國國債收益率卻不升反降,近期持續走低。分析人士認為,包括美國在內的主要經濟體國債收益率普遍下滑,顯示通縮風險在全球蔓延的壓力上升。在此條件下,美聯儲應不會急於加息。

  自去年12月23日以來,美國2年期國債收益率從0.74%降至0.51%;10年期國債收益率猛降近40基點至1.88%左右,為2013年5月以來最低;30年期國債收益率目前僅為2.47%,創歷史最低。除美債外,其他主要經濟體國債收益率普遍下滑,英國、德國、日本、西班牙等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均降至歷史低點。

  造成本輪國債收益率集體走低首要原因當是通縮壓力上升。去年12月,歐元區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初值同比下降0.2%,連續22個月不及歐洲央行目標水平,為五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截至去年12月,中國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已連續34個月下滑。

  雖然美國經濟陷入通縮的風險不大,但通脹水平也不樂觀。美國勞工部最新數據顯示,去年12月美國平均時薪環比下降0.2%,明顯不及市場預期,過去12個月累計增幅僅為1.7%。衡量市場對未來通脹預期的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與同期通脹保護債券之間的差值目前徘徊在1.58%附近,為2010年8月以來最低,相比之下過去10年的平均值為2.18%。

  通縮陰影再現,首先是由於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主要經濟體經濟結構性調整不到位,造成有效需求不足,主要經濟體內生增長動力疲弱;其次,國際油價持續下跌帶動大宗商品價格集體走低,進一步加劇了通縮壓力。

  眼下,投資者對通縮風險的擔憂情緒已超過對美聯儲將加息的預期,成為市場主導因素,避險情緒升溫導致資金流入美元與美債意願強烈,推動國債價格上漲,收益率持續走低。為應對通縮挑戰,以維持物價穩定為重要職能的美聯儲在加息時點上,肯定會慎之又慎。

  一方面,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正在給美國經濟增長帶來壓力,而近期薪資增長意外下滑,意味著美國就業市場發展可能並非失業率數據所顯示的那麼樂觀,這將令決策者重新思考政策調整時點。

  另一方面,去年年中以來美元持續升值,目前已創九年來新高。強勢美元可能拖累美國出口,給美國企業盈利帶來負面影響,這也不是決策者希望看到的。

  當前,全球採取協調措施對抗通縮風險已迫在眉睫,更多的財政和貨幣寬鬆政策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雖然美國已著手在政策方向上進行調整,但美聯儲不會急於在收緊貨幣政策的道路上走得太遠,畢竟呵護美國經濟復甦勢頭仍是其重要職責所在。

IMF總裁:全球經濟仍面臨強勁逆風||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6日 23:03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克裡斯蒂娜 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昨日表示,油價下跌和美國經濟復興不太可能讓全球經濟擺脫「過於緩慢、過於脆弱和過於不平衡」的增長模式。

  儘管許多經濟體應當受益於油價大幅下跌和美國經濟強勁復甦,但世界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7年後仍面臨「非常強勁的逆風」。自去年夏季以來,油價累計下跌逾50%。

  拉加德在華盛頓發表演講時表示:「油價和美國經濟增長治不了其他地區的深層次疲弱。」

  「太多的國家仍受到金融危機後遺症的拖累,包括巨額債務和高失業率。太多的企業和家庭如今因為擔心未來增長乏力而持續削減投資和消費。」

  拉加德發表悲觀評估之際,IMF將於下周發布最新全球經濟預測,她的言論似乎說明這些預測將會下調,並呼應了世界銀行(World Bank)本周下調其經濟預測之舉。去年10月,IMF經濟學家表示,他們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增長3.8%。本周世行表示,預計全球經濟今年增長3%.

拉加德:低油價和美國增長無法拯救全球經濟||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6日 23:00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在下周正式發布《世界經濟展望》最新預測 。IMF總裁拉加德1月15日發表演講稱,雖然油價的下跌和美國增長的加強將助推全球增長,但全球復甦繼續頂著強大的逆風。

  「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是:鑑於油價下跌、美國復甦增強,我們是否應更加樂觀地看待全球經濟前景?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因為仍存在強大的下行力量。」拉加德說。

  她表示,油價下跌的確給全球經濟注入了一針強心劑,會提高石油進口國的消費者購買力和私人需求。這將在一段時間內對全球增長起到積極促進作用,具體將取決於油價低落持續多久。

  美國經濟 2014 年表現很好,今年應進一步加強,主要是得益於更加強勁的家庭支出。美國的失業率繼續下降;油價的下跌提高了實際收入、增強了消費者信心;寬鬆的貨幣政策繼續提供支持。

  然而,拉加德強調,油價和美國增長不能解決其他國家根深蒂固的問題。太多的國家仍受到金融危機遺留問題的拖累,包括高債務和高失業。太多的企業和家庭當前不斷削減投資和消費,因為他們擔心今後經濟增長緩慢。

  「事實上,美國是唯一一個今年可能逆勢而行的主要經濟體,而其他經濟體都處於疲弱狀態——主要原因是投資不振。英國經濟的復甦形勢依然樂觀,但歐元區和日本的增長仍然非常緩慢。在以中國為主的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相對而言正在放緩。」拉加德說。

  全球經濟復甦仍面臨顯著風險

  總體而言,拉加德表示,IMF認為全球增長仍然太緩慢、太脆弱、太不均衡。此外,經濟復甦面臨顯著風險。這些風險有哪些?

  首先,先進經濟體不同步的貨幣政策正常化過程帶來風險。對此已經有大量討論,但IMF預計今年將是實際開始的一年。美國的短期利率自 2006 年以來可能會第一次上升,這將是一個重要的時刻。即使這一過程得到有效管理和有效溝通,也可能對新興市場和全球金融穩定帶來負面影響。

  其次,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可能會遭受美元升值、全球利率上升、資本流動波動加劇的三重打擊。美元升值將對新興市場的金融體系產生重大影響,因為許多銀行和公司在過去五年增加了美元借款。油價下跌以及更普遍意義上的商品價格疲軟強化了這些風險,奈及利亞、俄羅斯和委內瑞拉等一些國家面臨巨大貨幣壓力。鑑於這些經濟體的規模,近期形勢也可能會產生顯著的地區效應。

  第三,歐元區和日本可能長期陷於低增長和低通脹。在這種「雙低環境」下,許多歐元區國家更加難以降低失業以及過高的公共和私人債務,因此出現衰退和通縮的風險會增大。

  第四,地緣政治風險在加劇。例如,增加對烏克蘭的國際支持,為基金組織的支持提供補充,這至關重要。同時,人們明顯感到,偏狹和分割力量正在增強。法國、奈及利亞和巴基斯坦最近發生的暴行就是那些力量實施的,他們與大家的信仰完全背離。

  寬鬆貨幣政策仍至關重要

  拉加德表示,寬鬆的貨幣政策仍然至關重要。財政調整必須儘可能不損害經濟增長和就業。最重要的是,政策制定者最終需要加快結構改革。支持需求、增長、結構改革的「經濟口號」並不是新提出來的,但在眼下尤為緊迫,為此,更加需要強有力的政治領導力量。

  例如,油價下跌的影響是許多政策制定者當前面臨的考驗。石油進口國所受影響不大,油價下跌給這些國家帶來的節餘為其加強宏觀經濟框架提供了機遇,同時也有助於緩解通脹壓力。

  但石油出口國需要緩衝其對本國經濟的衝擊。一些國家利用應急備用資金和財政赤字逐步地調整公共支出。其他國家則讓匯率大幅貶值,而這帶來通脹風險,可能需要收緊貨幣政策。

  在歐元區,油價的下跌導致通脹預期進一步下降,從而增加通縮風險。這進一步表明,需要加大貨幣刺激力度(歐央行已經表示隨時準備在必要時提供支持)。

  但最重要的是,油價的下跌也提供了極好的機會,使有關國家得以削減能源補貼,並將節餘資金用於更有針對性的轉移,以保護貧窮人口。基金組織一直在推進這項工作。喀麥隆、象牙海岸、埃及、海地、印度、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等國最近成功削減了礦物燃料補貼。在一些先進經濟體,政策制定者也應抓住時機,提高能源稅,以建立財政緩衝或降低其他稅收(特別是對勞動力的徵稅)。

歐元區技術性通縮確認 歐洲央行QE已箭在弦上||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6日 23:59

  歐元區2014年12月CPI終值同比-0.2%,符合預期,與初值持平,歐元區陷入技術性通縮得到確認。歐洲央行或於本月22日出手宣布全面QE。

  歐盟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12月CPI終值同比下降0.2%;歐元區12月核心CPI終值同比增長0.7%。歐元區通脹率為2009年以來首次跌至負值。

  CPI低於零使得歐元區陷入了技術性通縮的境地,這很有可能使歐洲央行QE步伐加快。12月同時也是歐元區連續第22個月通脹率低於央行2%目標水平。歐元區通脹於2012年8月開始走低,2013年10月跌破1.0%,2014年7月跌破0.5%。

  此前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已釋放出強烈QE信號。華爾街見聞1月14日文章援引彭博報導稱,德拉吉在接受德國報紙《時代周報》採訪時表示,央行已經準備好購買政府債券,為了維持價格穩定,有必要採取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在隨後公布的初步判決中,歐盟法院認為歐版QE(OMT計劃)「原則上」合法,德拉吉的QE再除一大障礙。

  歐洲央行執委會委員Beno t Coeuré 1月13日接受德國報紙Die Welt採訪時也表示,歐洲央行上周已經討論過了有關全面QE的技術性問題細節,可以在本月22的央行決議上宣布QE計劃。但他同時強調,這並不意味著央行一定會採取行動。

  昨日(1月15日),瑞士央行意外宣布放棄歐元對瑞郎1.20匯率下限,此舉也被市場解讀為擔憂歐洲央行QE而提前出手。

  歐元區CPI數據公布後,歐元反應平淡。

市場動蕩無礙美聯儲在2015年中加息的決心||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7日 04:48

  原油價格重挫,強化了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美聯儲/FED)在年中左右加息的決心,而並非將其削弱,儘管市場動蕩和美國通脹前景走弱使得投資者推遲了對「升息」時間的推測。

  從美聯儲高級官員以及顧問的採訪中可以看出,這些人仍相信美國經濟到6-9月時將可以承受政策略為收緊。而隨後的加息行動可能步調緩慢,並將取決於市場如何表現。

  他們難以解釋公債收益率為何下跌到如此低的水準,卻對經濟復甦抱有信心,部分因內部分析顯示,油價下跌明顯有利於美國經濟。

  內部模型也顯示,長期通脹預期下滑,可能並不意味著對美聯儲2%通脹目標失去信心。

  相反,官員們表示,近期基於市場的通脹預期指標走低,模型將原因主要歸結為投資者越發相信物價不會失控。

  從決策官員的公開言論來看,儘管近幾個月通脹預期急降,但他們表現得十分淡定。

  「我在關注通脹預期數據,但沒有得出結論說,有必要去採取任何行動,或者我的預期因之發生很大轉變,」亞特蘭大聯儲總裁洛克哈特本周早前對記者說道。

  一些接受採訪的聯儲決策官員強調,繼去年就業強勁增長後,等到今年中期再升息的做法已經算謹慎,談不上激進,這讓聯儲能在必要情況下推遲升息,尤其是通脹預期大幅下滑的情況下。

  然而,因為市場愈發擔心全球出現通縮和經濟停滯,期貨交易商目前押注美聯儲至少將在10月之前按兵不動,甚至可能等到12月。

  但對美聯儲內部人士的採訪顯示,他們一方面關注市場震蕩,同時也對意外的海外不利因素不會衝擊到美國經濟保持信心。

  **汽油價格下跌帶來提振**

  採訪顯示,迄今為止美國國內價格趨疲的跡象,比如薪資上漲緩慢,並沒有動搖美聯儲的信念:一旦能源市場企穩,通脹將會反彈。實際上,汽油價格變得更便宜,尤其是這對中低收入家庭帶來的提振,恰恰能帶來美聯儲收緊政策所需要的經濟信心。

  「我們經歷了夠久的能源價格波動...這樣的波動不會永遠持續下去,」裡奇蒙聯儲總裁拉克爾周一接受路透訪問時說。「在忽略通脹略微偏低的暫時現象而進行升息這一點上,我覺得沒有什麼難處,」他說。「解釋這點也不會有困難。」

  拉克爾長期以來一直對美聯儲的非常規貨幣刺激措施持批評態度,他提倡結束刺激措施,但他有關通脹的言論,卻更接近中間派決策官員的立場。

  失業率大幅降至5.6%,加之經濟增長穩健,曾促使多數美聯儲官員醞釀在今年加息,其中許多委員計劃在夏季行動。大多數華爾街分析師也認同這樣的時間計劃。

  通脹率依舊比美聯儲設定的2%目標低0.5個百分點,並且可能隨著油價進一步下滑和美元走堅而繼續下降。不過美聯儲預計油價最終會企穩,而且儘管歐洲和其它地區經濟表現低迷,美國經濟仍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而且未來幾年通脹率將反彈。

  這些訪談也表明,美聯儲官員並不是特別擔心某些基於市場的通脹指標表現低迷。

  一些人認為長期借款成本大幅下降非但不會令人擔憂,反而可能是不應將緊縮措施推遲到2015年中期以後的另一個原因,尤其是當「避險大潮」推動市場對美國公債需求的時候。

  在歐洲和日本的央行看似將放鬆措施的情況下,投資者賣出股票和大宗商品,搶購美國公債,推動美國10年期和30年期公債收益率達到或接近紀錄低點。

  如此低的借款成本令美國的融資環境異常寬鬆,哪怕美聯儲打算結束接近零利率的政策。上個月美聯儲向近十年來的首度加息邁近了一小步,在提及緊縮時沒有使用將等待「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措辭,而是使用了「耐心」一詞,美聯儲主席葉倫暗示這意味著最早或在4月收緊貨幣政策。

IMF拉加德:低油價和美國增長無法拯救全球經濟||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7日 00:44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在下周正式發布《世界經濟展望》最新預測 。IMF總裁拉加德1月15日發表演講稱,雖然油價的下跌和美國增長的加強將助推全球增長,但全球復甦繼續頂著強大的逆風。

  「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是:鑑於油價下跌、美國復甦增強,我們是否應更加樂觀地看待全球經濟前景?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因為仍存在強大的下行力量。」拉加德說。

  她表示,油價下跌的確給全球經濟注入了一針強心劑,會提高石油進口國的消費者購買力和私人需求。這將在一段時間內對全球增長起到積極促進作用,具體將取決於油價低落持續多久。

  美國經濟 2014 年表現很好,今年應進一步加強,主要是得益於更加強勁的家庭支出。美國的失業率繼續下降;油價的下跌提高了實際收入、增強了消費者信心;寬鬆的貨幣政策繼續提供支持。

  然而,拉加德強調,油價和美國增長不能解決其他國家根深蒂固的問題。太多的國家仍受到金融危機遺留問題的拖累,包括高債務和高失業。太多的企業和家庭當前不斷削減投資和消費,因為他們擔心今後經濟增長緩慢。

  「事實上,美國是唯一一個今年可能逆勢而行的主要經濟體,而其他經濟體都處於疲弱狀態——主要原因是投資不振。英國經濟的復甦形勢依然樂觀,但歐元區和日本的增長仍然非常緩慢。在以中國為主的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相對而言正在放緩。」拉加德說。

  全球經濟復甦仍面臨顯著風險

  總體而言,拉加德表示,IMF認為全球增長仍然太緩慢、太脆弱、太不均衡。此外,經濟復甦面臨顯著風險。這些風險有哪些?

  首先,先進經濟體不同步的貨幣政策正常化過程帶來風險。對此已經有大量討論,但IMF預計今年將是實際開始的一年。美國的短期利率自 2006 年以來可能會第一次上升,這將是一個重要的時刻。即使這一過程得到有效管理和有效溝通,也可能對新興市場和全球金融穩定帶來負面影響。

  其次,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可能會遭受美元升值、全球利率上升、資本流動波動加劇的三重打擊。美元升值將對新興市場的金融體系產生重大影響,因為許多銀行和公司在過去五年增加了美元借款。油價下跌以及更普遍意義上的商品價格疲軟強化了這些風險,奈及利亞、俄羅斯和委內瑞拉等一些國家面臨巨大貨幣壓力。鑑於這些經濟體的規模,近期形勢也可能會產生顯著的地區效應。

  第三,歐元區和日本可能長期陷於低增長和低通脹。在這種「雙低環境」下,許多歐元區國家更加難以降低失業以及過高的公共和私人債務,因此出現衰退和通縮的風險會增大。

  第四,地緣政治風險在加劇。例如,增加對烏克蘭的國際支持,為基金組織的支持提供補充,這至關重要。同時,人們明顯感到,偏狹和分割力量正在增強。法國、奈及利亞和巴基斯坦最近發生的暴行就是那些力量實施的,他們與大家的信仰完全背離。

  寬鬆貨幣政策仍至關重要

  拉加德表示,寬鬆的貨幣政策仍然至關重要。財政調整必須儘可能不損害經濟增長和就業。最重要的是,政策制定者最終需要加快結構改革。支持需求、增長、結構改革的「經濟口號」並不是新提出來的,但在眼下尤為緊迫,為此,更加需要強有力的政治領導力量。

  例如,油價下跌的影響是許多政策制定者當前面臨的考驗。石油進口國所受影響不大,油價下跌給這些國家帶來的節餘為其加強宏觀經濟框架提供了機遇,同時也有助於緩解通脹壓力。

  但石油出口國需要緩衝其對本國經濟的衝擊。一些國家利用應急備用資金和財政赤字逐步地調整公共支出。其他國家則讓匯率大幅貶值,而這帶來通脹風險,可能需要收緊貨幣政策。

  在歐元區,油價的下跌導致通脹預期進一步下降,從而增加通縮風險。這進一步表明,需要加大貨幣刺激力度(歐央行已經表示隨時準備在必要時提供支持)。

  但最重要的是,油價的下跌也提供了極好的機會,使有關國家得以削減能源補貼,並將節餘資金用於更有針對性的轉移,以保護貧窮人口。基金組織一直在推進這項工作。喀麥隆、象牙海岸、埃及、海地、印度、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等國最近成功削減了礦物燃料補貼。在一些先進經濟體,政策制定者也應抓住時機,提高能源稅,以建立財政緩衝或降低其他稅收(特別是對勞動力的徵稅)。

油價可能不會很快反彈 儘管美頁巖油產量增長料放緩||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7日 00:00

  國際能源署(IEA)周五指出,油價或許還會再跌,可能需要一時間才能反彈,儘管愈來愈多跡象顯示,隨著北美供給成長減速,這波油價下行趨勢將會結束,時間可能在今年下半年。

  油價在過去六個月已大跌約60%,國際兩大指標原油目前都低於每桶50美元,因為在全球經濟成長不振之際,美國及加拿大的優質輕質原油供給,已超出市場需求水準。

  儘管油價崩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仍未減產。

  「大家都在猜市場底部在哪裡,不過這波拋盤正帶來衝擊。除非有重大幹擾因素,否則油價不太可能很快回升,不過有諸多跡象顯示趨勢將會改變。」IEA在月報中稱。

  IEA表示,油價下跌最終將開始抑制產量並推升需求。

  「價格波動的可見影響大多體現在供應方面。上遊企業的支出計劃已經首當其衝出現縮減。企業在大砍預算,推遲或取消新項目,同時嘗試儘可能提高現有油田的產量,」報告稱。

  IEA將2015年非OPEC國家供應增長預估下調35萬桶,至每日95萬桶;2014年增幅達到創紀錄的190萬桶。

  需求變化

  IEA將加拿大和美國的每日產量增長預估分別調降9.5萬桶和8萬桶,哥倫比亞與俄羅斯則分別調降17.5萬桶和3萬桶。該機構表示,北美地區的石油供應增長放慢速度並沒有更快,因為許多產油商似乎已經為防範短期價格下跌作好了對衝。

  下修非OPEC國家的原油供應增長預估,意味著2015年下半年對OPEC國家原油的日均需求量將為2,980萬桶,略低於OPEC的官方產量目標3,000萬桶。

  對於2015年全年,IEA上調對OPEC國家原油的日需求預估30萬桶至2,920萬桶,仍遠低於該組織12月的產量3,048萬桶。伊拉克原油供應猛增至35年高位,且沙特產量保持穩定,支撐了OPEC的12月原油產量。

  需求方面,IEA稱反應跡象仍難以捉摸,「除了少數明顯例外,如美國,油價下跌似乎尚不會刺激需求。」

  IEA表示,那是因為油價下跌通常的好處--增加家庭可支配收入、降低工業投入成本--已經基本上被疲弱的經濟狀況所抵消,後者本身就是油價最初下跌的一個重要原因。

  IEA稱,這些變化的結果就是,庫存增加趨勢將持續整個上半年,下半年可能會實現一定程度的再平衡。

  「市場再平衡不等於恢復原狀。很明顯,市場正在經歷一次歷史性轉變。」

  「就價格而言,生產者或許會苦盡甘來,但未來幾年將是對市場和行業進行反思的時期。過去150年,石油行業不得不周期性地進行再投資。」

歐銀諾沃特尼:希臘退出歐元區將「極其危險」||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6日 23:11

  歐洲央行(ECB)管理委員會委員、奧地利央行行長諾沃特尼(Ewald Nowotny)周四(1月15日)重申,希臘退出歐元區將是極其危險的,對希臘本國如此,對歐洲其他國家來說也是如此。

  希臘反對黨左翼激進聯盟的支持率穩居執政的保守黨派之上。希臘將於1月25日提前大選,總理薩馬拉斯只有一周多的時間來努力扭轉頹勢。

  金融市場擔心,左翼激進聯盟獲勝會使希臘與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陷入僵持,最終導致希臘退出歐元區。

  諾沃特尼稱, 希臘退出歐元區,這不僅對希臘人來說是極其危險的,而且對所有歐洲人來說也是極其危險的。因為我們知道,這不僅是退出歐元區的問題,也是退出歐盟的問題。我認為我們不應發出這樣的信號。

  諾沃特尼本周一也曾表示,希臘退出歐元區將是希臘的災難,對其他歐元區國家來說也是個「大問題」。

瑞士央行放棄瑞郎匯率上限 瑞郎全線飆升||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6日 23:00

  周四瑞郎兌美元一度飆升近28%,因此前瑞士央行意外取消已實施逾三年的瑞郎兌歐元匯率上限1.20,令匯市譁然,重創原本作空瑞郎的交易商。

  歐元兌瑞郎一度暴跌約30%至紀錄低點,之後反彈。美元兌瑞郎挫至2011年來最低的0.736瑞郎後縮減跌幅。

  對歐元的憂慮擴大,拖累歐元兌美元跌至11年新低。

  TJM Brokerage外匯部門聯席主管Richard Scalone表示,「這給市場帶來重創,瑞士央行此舉百分百令市場意外。」

  瑞郎今日波幅創1970年代多數主要貨幣實行自由浮動機制以來單日最大。交易員表示,他們看到許多大型投資人損失多達20%,之後才得以完成交易,出脫他們對美元兌瑞郎將走強的押注。

  對衝基金等投機商遭遇沉重打擊,根據CME Group數據,截至上周末,投機商所持瑞郎淨空倉為截止2013年6月9日當周來最多。最新數據顯示,對衝基金和其他投機商淨持有24,171口空頭期貨合約以及另外662口期權合約,合計24,833口空頭合約,價值約35億美元。每張合約價值12.5萬瑞郎。

  瑞士央行最近幾個月一直力抗強烈壓力,守衛瑞郎匯率上限。瑞士央行在2011年9月制定瑞郎匯率上限,當時是因為歐元區經濟及政治問題,引發避險資金流入推升瑞郎。

  歐洲央行最快可能在下周推出量化寬鬆舉措,加重瑞士央行所面臨的壓力,市場人士稱瑞士央行入市,近日持續在1.2009瑞郎附近買進歐元。

  交易商認為瑞士央行此舉暗示歐洲央行將在1月22日會議上會祭出量化寬鬆政策。分析師稱這助跌了歐元兌美元。德國10年期公債收益率跌至0.402%的紀錄低點。

  瑞士央行還將利率在負值區域內進一步下調,瑞士央行行長喬丹在記者會上表示,仍會在市場上保持活躍。交易員已經揣測瑞士央行周四幹預了匯市,以穩定歐元兌瑞郎匯率。

  Foreign Exchange Analytics合伙人David Gilmore表示,「我預計瑞士央行會進一步幹預以穩定市場。」

  美元兌瑞郎紐約尾盤暴跌14.6%,報0.86970。歐元兌瑞郎崩跌15.9%,報1.01060。

  歐元兌美元尾盤跌1.4%,報1.16190,歐元稍早觸及2003年11月來最低的1.15675。

  美元指數尾盤升0.14%,報92.286,稍早升至2003年11月來盤中高位。

  美元兌日元尾盤跌0.83%,報116.360,離周三觸及的近一個月低點116.070不遠。

七國集團內部曾就對俄制裁產生分歧||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6日 22:58

  多名七國集團(G7)會議消息人士透露,G7首腦的私人代表去年12月上旬在德國柏林舉行會議,美國要求日本、德國等與會國繼續就烏克蘭局勢實施對俄制裁。由於擔憂對俄關係惡化,日本和德國表達了重視對話的想法,集團內出現意見分歧。

  日本的立場如果偏向美國,那麼去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日俄首腦會談上達成協議的俄羅斯總統普京年內訪日和北方領土談判有可能受到影響。

  歐盟實施的對俄制裁措施將從3月以後開始陸續到期。因此在6月德國峰會舉行前,七國能否採取一致行動將成為焦點。限制俄羅斯5家金融機構的證券發行等日本制裁措施未設具體期限。

  據消息人士透露,美方在私人代表會議上著眼於繼續實施制裁,主張「如果有實施新制裁的必要,那麼各國協作將不可或缺。」同時,美方還表示「普京擅長利用G7內部的意見分歧」,強調一旦無法確保團結將遭俄方乘虛而入。英國也呼籲繼續實施制裁,認為「尚未到達解除制裁的地步」。

  日本指出,「除了制裁之外,也有必要保持對話。」德國則認為部分制裁措施沒必要延長,與英美兩國意見相左,並就若放寬制裁「普京將有軟化態度的餘地」這一看法謀求理解。

  日本面臨北方領土問題,德國則依賴於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日德兩國對俄表現出緩和態度是基於這些原因。作為日方代表出席會議的是外務審議官長嶺安政。下次會議計劃於3月舉行。

俄羅斯金融危機或葬送普京的歐亞經濟聯盟夢||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7日 04:43

  俄羅斯金融危機對周邊前蘇聯國家的傷害越來越大,這可能會葬送俄羅斯總統普京打造歐亞經濟聯盟(EEU)以與美國和歐盟競爭的夢想。

  從歐盟邊上的白俄羅斯到與中國接壤的哈薩克斯坦,這些昔日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中,有些目前對俄羅斯是否擁有牽頭打造歐亞經濟聯盟的資質表示質疑。

  面對來自俄羅斯的經濟衝擊,白俄羅斯等一些國家迫於無奈,只能任由其本幣貶值,而亞塞拜然等一些國家則正在投入大量美元,以保持匯率穩定。

  這些周邊鄰國在官方立場上對俄羅斯的遭遇表示同情,有些還表面上支持普京的歐亞經濟聯盟構想。

  但俄羅斯盧布兌美元在2014年貶值逾40%,加上今年走勢依舊疲軟,面對這種情景,有些國家開始出現微詞,其中以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最為突出。該國一度對購匯徵收30%的稅費,以防止瘋狂購匯。

  該國目前已將企業購匯的稅率下調至10%,取消個人購匯徵稅。

  克裡姆林宮將烏克蘭視為歐亞經濟聯盟的關鍵一員。

  但俄羅斯在去年3月將克裡米亞納入本國版圖,並支持烏克蘭東部的分裂力量,烏克蘭央行行長Valeriia Gontareva的一番話,也許代表了該國當局對俄羅斯的立場。

  「作為個人,對於俄羅斯盧布的情況,我真的感到高興,」她在去年12月說。「但作為央行行長,我高興不起來,因為俄羅斯仍是一個重要的貿易夥伴。」

  即使這些國家中有些能倖免於難,那也將是寥寥無幾,而他們所遭受的痛楚,可能會促使一些國家想更加獨立。產油國亞塞拜然已經表示對普京的歐亞經濟聯盟不感興趣,同樣位於南高加索地區的喬治亞則稱,俄羅斯出現的金融動蕩應當會令喬治亞鞏固向西靠攏的政策。

360與微軟達成合作 MSN中文網將接入360平臺||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6日 22:43

  360公司今日聯合微軟在線宣布建立360品牌廣告聯盟,微軟在線旗下MSN中文網將接入360廣告平臺,雙方將在網站優化及廣告營銷方面展開全面合作。

  360公司高級副總裁於光東在發布會上表示,360品牌廣告聯盟將整合PC端與移動端多樣化的產品體系,加強與站外媒體巨頭聯合。

  據悉,360與微軟在線共同推進大品牌的數據分析,分享品牌相關數據和行業研究,並制定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此外,360還將加大與微軟在線於產品和技術層面的緊密合作。

  微軟在線總經理劉振宇透露,去年10月完成更名之後,微軟在線將進一步在數字營銷領域發力,涉及的產品線包括Skype、Windows AiA 及Windows Phone AiA等。

  劉振宇表示,MSN中文網將全面改版定位為「數字生活,白領門戶」打造基於Web和Apps為主,跨屏、跨作業系統的入口。

手遊業走到拐點:僅3%開發者盈利 山寨泛濫||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6日 22:44

  黃金十年PK冬天裸泳

  在外行人眼中,遊戲是一個「任性」的行業,其中又以手遊的吸金能力最甚。2014年的手遊經歷了一輪野蠻生長,它被圈內人冠以「手遊IP年」、「手遊ARPG元年」、「3D手遊元年」、「手遊出海元年」、「手遊設計元年」等。甚至有網友戲稱,「手裡沒有一隻手遊股,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在炒股」。但光環背後,等待開發者的是黃金十年還是冬天裸泳?記者調查發現,在此起彼伏的唱高和唱衰聲中,手遊業的拐點已來。

  環境變了 唱高和唱衰交鋒

  2014年的智慧型手機很瘋狂,帶動了手遊前所未見的火爆。《2014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顯示,2014年國內移動遊戲銷售收入達274.9億元,首次超過網頁遊戲,並且比2013年增長了兩倍有餘。

  但是業界從來不乏冷靜的觀察者。在近日召開的2014年移動遊戲產業年會高峰會上,唱高和唱衰兩種觀點交鋒:以完美世界、騰訊為代表的一派力挺「再造遊戲產業黃金新十年」,以樂動卓越為代表的一派則重提冬天論調。

  「國內5成手遊公司將在一年內倒閉,其他的5成公司在2年內則有隨時倒閉的風險。10000多家CP,活下去的可能只有4家。」樂動卓越CEO邢山虎唱衰說。

  其實,早在去年就爆發出「冬天」論調。去年5月召開的全球移動遊戲大會上,谷得遊戲CEO許遠曾公開表示,火爆的手遊市場肯定會充斥大量泡沫,同時他還推測,明年這個時候或者再晚一點,估計90%的手機遊戲都死了。預言正逐漸變成現實。

  「2013年基本上是個手遊的小團隊都能拿到投資,我們當時的目標就跟散彈槍似的,有遊戲就拿,以數量取勝。但現在完全不一樣了。」掌遊科技創始人兼CEO何鵬說。

  如果說在2013年,用戶還滿足於嘗鮮各種時髦的手遊,或者剛剛更換了智慧型手機,急需為其填充彈藥的話,那麼2014年,在經過了大量APP洗禮之後,消費者變得冷靜了。於是,曾備受恩寵的手遊生存環境驟然改變。

  除了要面對消費者愈加苛刻的眼光,大公司的相繼進入,也將人力資源、渠道、甚至刷榜壟斷,嚴重壓縮了小公司的生存空間。

  心態浮躁 只有3%的開發者盈利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9月,移動遊戲從業人員已經超過30萬,比2013年年末增加了一倍,移動遊戲開發商數量已有5000多家,去年全年增加了2000餘家。

  「我們招的好多新人,從業經驗不過短短一年,甚至是幾個月,但工資要的都很高。」在資本巨大的誘惑下,從業人員的心態已經失衡是何鵬的切身感受。

  在手遊行業,沒有一個人是抱著賣礦泉水的心態來的,都想挖金礦做土豪,都在追求一天流水過百萬、被實力雄厚的資本追逐的夢想。利益的驅動下,很多手遊業者心態浮躁,不再專注產品,甚至迷失。

  儘管移動網際網路催生出的眾多產品中,手遊是吸金大戶,但中小手遊團隊生存環境卻不容樂觀。業內人士透露,2014年至今有4000多款手遊上線,只有大約3%的內容供應商是盈利的,大部分的遊戲都不怎麼成功。視覺公園創始人兼CEO印若成無奈地告訴記者,「在國內做不出吸金的遊戲,就活不下去。這是個逐利的時代,無法證明自己商業價值,是沒有意義的。」

  和印若成一樣的開發者不在少數,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實無情地衝刷著他們當初熾熱的夢想。

  山寨泛濫

  「中國特色」讓手遊很受傷

  侵權盜版加速著中國手遊行業的洗牌,也同時阻礙著正版廠商的利益和正版時代的發展。

  在中國手遊業,一款作品爆紅後,迅速被山寨,這樣的情節幾乎天天都在上演。2014年,更多的老牌遊戲商藉助資本優勢舉起了維權的大旗。

  例如在2014年8月,樂逗遊戲母公司創夢天地上市,但在上半年,樂逗代理的《三劍豪》已被暢遊起訴,其侵權內容也屬金庸武俠系。

  掌遊科技也被同樣的煩惱所困擾,旗下代理的韓國單機遊戲《消滅星星》已有100餘款山寨產品,更讓何鵬感到無奈的是,用戶很難分辨出哪個才是官方正版,令其很無奈。

  「同質化嚴重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原本渴望創新的遊戲開發者迫於市場環境,不得不選擇隨波逐流。」盛大遊戲CEO兼首席製作人張向東說。

  國內手遊市場山寨橫行的惡劣環境還阻撓了海外優秀作品的引入。海外團隊本身就對國內公司極其不信任,十分牴觸產品進入中國,海外遊戲以創意類休閒遊戲見長,這類遊戲的後期技術支持、運營有很多交叉配合的地方,需要發行商與海外開發團隊共同協作才能真正讓產品落地,而現實卻是國外的遊戲廠商會通過一錘子買賣讓舶來遊戲獨自承擔水土不服的風險。

  學做減法 精細化才能殺出血路

  2015年的手遊將如何走向?有行業數據顯示,今年國內手遊規模預期可達380-400億元。從業者的數量也在不斷攀升,既是中小創業者的沃土,也不乏大牌網際網路公司的布局——騰訊、百度、阿里以及360都已在移動遊戲平臺這一路徑上積極落子,它們的到來無疑加速了手遊行業格局的洗牌。有數據稱,目前國內各類手遊聯運平臺在200家以上,其中一線手遊平臺僅有百度、360、UC等幾家,排名前五的大平臺已能佔到60%—70%的份額,集中度還在不斷提高。

  優格資本創始人寇曉偉指出,遊戲企業要想做強做大,IP版將成為企業競爭的戰略性資源。「IP」這個詞被越來越多的手遊人掛在嘴邊,這是智慧財產權,也是手機資源的「名片」。近日,卓越遊戲宣布與好萊塢合作,重金購買《第七子》IP,並發布同名手遊。

  360發布的《中國手機遊戲行業趨勢綠皮書-2015》顯示,小說IP在2014年的價格較2013年普遍漲幅高達3倍。儘管如此,各大廠商仍爭相購買IP,追逐IP帶來的吸量優勢。在TOP100手遊中,IP概念遊戲佔比過半,其價值被市場廣泛認可,已成為手遊標配。IP可提升遊戲下載轉化率和收入的2倍以上,但從留存率上來看,有無IP的差距較小,關鍵還是靠品質和精細化運營。

  中手遊CEO肖健則認為,2015年的手遊市場將進入冷靜期——市場吸收不了這麼多產品,也容納不下這麼多的團隊,所以要「做減法」。從產品數量、產品設計、團隊規模到渠道對接,均需做減法。

在線旅遊亂象多:途牛網擅自取消低價訂單||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6日 22:45

  網際網路時代,在線旅遊網站訪問量猛增,通過在線旅遊網站直接預訂旅行產品也越來越常態化。而在享受網際網路所帶來的種種便利的同時,在線旅遊網站與消費者直接的糾紛也愈發凸顯。

  價格混亂的途牛網

  新年伊始,一位消費者對於途牛旅遊網的投訴,以及央視財經頻道近日曝光的攜程網機票旅行套餐不按航空公司規定,收取高額退票費等事件再度引起市場的關注。

  據報導,市民劉先生今年1月4日在途牛網上看到,從北京出發的馬爾地夫庫拉瑪提5晚7日自助遊特價信息,雙人加保險等才10095元,他預訂了3月28日出發的雙人自助遊,下單時也顯示單人促銷價為4801元,而實際支付價為5001元。令他沒想到的是,第二天這個旅行計劃就泡湯了。在劉先生提交了訂單後,途牛網以資源不足、系統錯誤等理由單方面修改價格,並要求劉先生取消訂單。

  途牛客服人員經核對訂單號後解釋稱,由於網站系統出現了問題,導致劉先生所下訂單價格有誤,此事已反饋至相應部門處理。「此情況不能避免,人工也一直在審核中。我們公司有上百上千條線路,價格不免會有紊亂,不過後來價格已經被人工修改過來了。」該客服人員還解釋,「途牛網『預訂須知』裡註明,『自助遊產品均為即時計價,請以我方最終確認價格為準』。也就是說,只有在我們人工確認價格無誤的情況下,網上支付功能才能打開,消費者才可以在網上操作支付。而當初劉先生預訂的訂單還沒有佔位成功,只處於諮詢訂單狀態。」記者從途牛方面了解到,針對該投訴,目前公司方面已經與消費者協商解決,公司方面給消費者提供了更為優惠的產品補償。

  事實上,類似消費者與在線旅遊企業的糾紛事件近年來並不鮮見,一些老牌在線旅遊企業也是投訴風波不斷。諸如,此前有媒體報導過,惡意取消機票,安排失誤拒絕退款,以及某國資背景的旅遊企業網購電子入臺證停辦且虛假髮貨等等事件。

  對於類似情況,北京市正海律師事務所律師李巖提醒消費者,在下單後,無論消費者是否已經支付相應的款項,都不影響雙方合同關係的成立。商家因自身原因單方面取消訂單的,應承擔解除合同的違約責任,給消費者造成損失的還應當進行賠償。如果商家能證明消費者同意取消,則無需賠償。如果消費者所述的情況屬實,則商家的做法有違《合同法》規定的誠實信用原則,應承擔一定的法律後果。

  去哪兒攜程「領跑」投訴榜

  根據《中國網民旅遊休閒生活與出境旅遊消費狀況調查》此前一項調查顯示,高學歷、中高收入的中青年人群,已經成為具備旅遊習慣的網絡消費主體,他們的出遊方式趨於網絡化、自助化,75%的網民會選擇在線網絡交易進行旅遊消費。而令人尷尬的是,消費者的維權機制並沒有因網際網路的發展而更加便利,投訴無門仍然是「頭疼」的問題。

  此前根據人民網旅遊3·15投訴平臺監測,2014年11月份旅遊3·15投訴平臺共收到有效投訴73條,回復25條,回復率34.2%,近半旅遊投訴涉及在線旅遊企業。數據顯示,11月涉及在線旅遊企業的投訴中,去哪兒網的投訴數量最多,佔投訴總量的16.4%,其次為攜程旅行網,投訴數量佔比為15.1%,二者合計佔在線旅遊企業投訴總量的近七成。從投訴內容來看,服務質量、產品質量、旅遊合同、售後服務是投訴的主要方面。

  另外,上海市旅遊質量監督所《2014年12月旅遊質監簡況通報》顯示,上海攜程國際旅行社、同程國際旅行社(蘇州)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北京途牛國際旅行社上海分公司、上海驢媽媽興旅國際旅行社分列投訴件數的1、2、4、5位,被投訴的事由涉及酒店房間的預訂、籤證未辦出之後的退款糾紛、出境遊的人身意外傷害糾紛、出境遊行程變更糾紛、歐洲遊遺漏景點糾紛、港澳遊自費項目、歐洲遊購物退貨問題。就投訴來看,業內人士指出,在線旅行社涉及的投訴比傳統旅行社稍高,這是由於在線旅行社體量大,雖然投訴比例很低,但是僅僅看數字還是比較高的。不可否認的是,這些被投訴的事由有相當一部分是出自在線旅行社和傳統旅行社合作推出的項目。而在線社與傳統社之間的合作以及制約,還需要一個較好的自我約束和相互監督機制。

  再如近來很火的出境遊中,未成行糾紛、變更行程等投訴焦點也愈發突出。此前也有消費者投訴,「雙十一」在阿里旗下去啊旅行網上訂購了春節期間的美國9日行,只需7999元,然而近日卻被旅行社告知,預訂產品因為「不成團」,所以無法成行。對於「雙十一」、「雙十二」期間推出的一些明顯低於市場價的出境遊產品,有業內人士就曾指出,這種手段實際上是「尾單的提前預售」,適合的是長期切位(包機),即那些大規模運作目的地線路的批發商,這些批發商的目的是跑量,先用預售的方式圈錢包機,再根據情況待價而沽。如旅行社能以更優的價格把艙位賣掉,就讓原先低價預售的客人換日期,大不了退錢。如艙位賣不掉,那些客人就是用來保底的「替補隊員」。如真正無利可圖,旅行社大不了宣布「未成團」,解除合約。

  由於旅遊電商存在涉及環節眾多、責任相對模糊不清、尚未形成統一行業標準等問題,以至於許多消費者在通過在線平臺購買旅遊、出行產品後,一旦權益受到侵害,也只能吃「啞巴虧」。「旅遊維權難由來已久了,而事實上在線旅遊企業誠信水平基本上還是高於平均值的,對他們而言無形商譽更加重要。」一位旅遊行業人士坦言,「當然仍存在很多問題需要逐步規範。」

  「當前電商市場中非常缺乏契約精神,過去我們對創新過度強調,忽視了誠信。而這是電商經營者和消費者都必須嚴守的法制精神。契約精神包括三大元素:契約自由、契約正義與契約嚴守。在實踐中,漠視契約自由、行政管制濫用的現象很多;漠視契約正義、霸王合同的現象很泛濫;漠視契約嚴守、言而無信的現象也很嚴重。電商經營者既要看到眼前有形的利益,也要看到無形的品牌利益,尋求消費者與經營者多贏共享的經營之道。」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法學院教授劉俊海指出。

  法律規範亟待落實健全

  「訴訟成本是制約消費者維權的重要因素,法制不健全也是重要的掣肘。」採訪中,多為法律界人士坦言。

  由於目前國內旅遊市場整體的混亂,不管是線下的旅遊公司,還是在線旅遊公司都會受到大環境的影響。目前國內的旅遊環境還不夠成熟,再加上相關法律不夠完善,很多企業都在鑽空子。慶幸的是,消費者也看到一些法律開始逐步健全,但真正落到實處仍然需要各方共同的努力。2014年7月,《旅行社產品第三方網絡交易平臺經營和服務要求》、《旅行社服務網點服務要求》等5項旅遊業行業標準開始實施,對在線旅遊經營服務首次作出規範。根據新規規定,「(第三方網絡交易)平臺應取得工商營業執照、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完成經營性網站備案,並在網站主頁面顯著位置公示相關信息」,「應與合作的旅行社訂立進場經營合同,監督旅行社發布的旅行社產品及其相關信息」,「可設立信用評價制度以對旅行社進行信用評價和管理,信用等級評價制度應提前公示,並為旅遊者提供信用等級查詢服務」。

  新規也對在線旅遊企業的信息和數據服務有相應要求。其中規定,平臺交易雙方數據的保存時間自其最後一次登錄之日起不少於3年。可查詢的交易數據保存時間自交易發生之日起不少於3年。某種程度上說,這為遊客消費過後產生糾紛的維權行為提供了依據。

阿里確認:12306已採納阿里雲技術方案||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6日 22:47

  針對今日媒體對於「12306已採納阿里雲技術方案」的報導,阿里雲方面回應稱,雙方確實已經達成合作,具體細節還需要進一步了解再公布。

  近日,媒體報導稱,12306網站已將車票查詢業務放到阿里雲計算平臺上,幫助12306平穩渡過春運購票高峰。

  據悉,2014年初雙方團隊就已開始討論如何將餘票查詢系統放到雲上。十一黃金周期間進行了測試,效果非常滿意。在春運售票高峰,12306最終將75%的餘票查詢業務切換到了阿里雲上。

  據了解,作為阿里巴巴集團的核心技術平臺,目前阿里雲計算運營的「飛天」集群伺服器規模已達到了5000臺,已經發展成為面向全球的通用計算平臺。

中國手遊被指虛增營收 美投資機構呼籲調查||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6日 22:48

  一家名為GeoInvesting的機構在美國投資網站Seeking Alpha上撰文稱,中國手遊(Nasdaq:GMGE)通過一家名為深圳中正軟銀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正」)的未披露關聯實體虛增營收,因此呼籲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以下簡稱"SEC")和中國手遊的審計師展開調查。

  以下為報告概要:

  ——我們認為中國手遊的商業行為存在問題,運營方面有很多疑惑。

  ——我們認為,中國手遊可能通過中正大幅虛增營收。

  ——中國手遊與中正之間的關係讓人想起網秦與易達通之間的關係:後者也是網秦的未披露關聯方。

  ——我們認為SEC應當對該公司的未披露關聯實體展開調查。

  ——我們呼籲中國手遊的審計師安永展開調查,我們認為這些未披露實體的風險並未體現在公司股價中。

  中國手遊是一家中國的移動遊戲公司,我們認為該公司的商業行為存在問題,運營方面有很多疑惑。我們相信中國手遊應該在大幅虛增營收,並創造了一種環境,使之可以將現金/營收轉移到未披露關聯實體——深圳中正軟銀科技有限公司。

  這讓人聯想起網秦與易達通的關係。易達通是網秦的重要客戶,而渾水認為易達通是網秦的未披露關聯方。渾水稱,易達通存在的目的就是虛增網秦的營收。而我們認為,中國手遊與中正之間的關係可能更加糟糕。我們將會證明,我們為何認為該公司前總裁、現任COO應書嶺是中正的獨立控制人。

  我們發現,應書嶺創辦了中正,但中國手遊卻在他的簡歷中省略了這一內容。我們還發現,就在被任命為中國手遊總裁前,應書嶺將他在中正的所有權轉移給一個名叫杜鵑(Juan Du,音譯)的中國手遊中層管理人員。後來,杜鵑又將自己的中正所有權轉移給中國手遊的基層管理人員但成海(Chenghai Dan,音譯)。這兩名員工均在2014年6月19日被中國手遊解僱,不過,但成海仍被列為中正目前的所有者。

  我們相信,這些人只是「稻草人」,目的是隱藏應書嶺與中正的關係。

  我們相信,中國手遊計入了實際由中正發布的遊戲創造的營收。中國手遊在20-F文件中列舉了所有的子公司,但中正卻並未在列。我們不禁提出疑問:中國手遊為何不披露與中正之間的詳細關係?我們得出的結論是,股東或許「被愚弄了」,或許對通過中正錄得的營收沒有合法索取權。

  我們認為,中國手遊錄得的這部分不菲的營收可能屬於中正。我們的結論是:中正和中國手遊存在密切關係,通過我們對中正註冊地址的實地探訪,這一結論也得到了進一步加強——那裡恰恰是中國手遊一個辦事處的所在地。

  中國手遊的可疑背景

  中國手遊2012年通過非常規方式上市。他們並沒有通過常規的IPO方式發行股票,而是採用了「介紹上市」的方式。中國手遊的上市方式不同尋常,無法尋找與此有關的大量信息。另外,該公司上市當天出師不利:買方出價不到賣方出價(40美元)的十分之一。

  在GeoInvesting的簡介中,該公司自稱專注於提供中小市值股票的高品質研究,涵蓋中國和美國市場。該公司從2011年開始利用數十年的投資經驗,對美國上市公司展開全面的實地盡職調查。GeoInvesting之前發現的存在不當行為的企業如下:

  China Redstone、Subaye、Puda Coal、Yuhe Energy、L&L Energy、Longwei Petroleum、Fab Universal

福布斯中國企業潛力榜:移動網際網路企業優勢明顯||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6日 23:08

  《福布斯》中文版近日推出已連續11年公布的中國潛力企業年度榜單,今年移動網際網路企業的優勢較為明顯。而在上市潛力企業榜單中,神奇製藥勇奪桂冠,老恆和釀造和網龍分獲第二和第三。

  本次榜單羅列了上市和非上市的潛力企業各100家,不過在營業收入、淨利潤和總資產三項指標上,上市企業的規模要遠遠大於非上市企業。

  對所有上榜企業進行統計後,經營移動網際網路及信息化的企業是最多的,達到總數的27%,這也反映出該行業所蘊含的巨大潛力;製造業略遜一籌,以19%的比例名列第二,說明製造業在市場等各方面的壓力之下,仍然有通過創新、垂直、與進口替代有成長機會。

  醫藥醫療及生物工程行業貢獻了13%的上榜企業,排在第三名,發展趨勢比較平穩。另外服務、環保、金融等行業也獲得了很好的成長,開始佔據一定的比例。

  福布斯指出,大量的上榜企業都是在移動網際網路的大背景下,結合自身的技術和優勢,提供專業化的生產和服務,從而獲得自身的發展。許多從事醫療、製造等傳統行業的企業,也都緊緊抓住移動網際網路大趨勢下社會所產生的新的需求,運用相關的技術,積極主動地去進行著生產方式和經營思路上的轉型。

  而榜單所反映出的另外一個趨勢同樣值得關注,即社會對於消費升級有著強烈的需求。安全放心的食品,清潔空氣和飲用水的家用設備,甚者是美容產品,許多提供類似商品和服務的企業這次也都登上了潛力企業的榜單。

  福布斯該榜單是對營收在0.1-10億元人民幣之間的海量大陸中小企業進行篩選,並根據企業的營收及淨利增長率、利潤率、總資產及淨資產回報率、營收和淨利規模等四大類指標進行排名。

阿里醞釀重大行動 拉攏美零售商來吸引中國消費者||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7日 04:37

  中國阿里巴巴控股集團醞釀今年採取重大動作,向美國零售商提供新的銷售途徑,向中國數量巨大、並還在不斷增長的中產階級銷售商品,以擴展在美業務。

  兩名消息人士對路透稱,在支付寶提供配合下,這個全球最大的在線零售商利用中國消費者這張名片,吸引美國的合作者。

  阿里巴巴以這種保守的方式在美國進行擴張,與業內猜測的其可能對美國市場發起直接攻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全球銷售額達3,000億美元的阿里巴巴,一直被視作亞馬遜(Amazon.com)最有力的對手。

  這項計劃中的戰略,旨在提高阿里巴巴在美國的知名度,獲得重要的商譽,以及長期發展奠定基礎。這些都是消息人士及直接與該公司有交集的高管首次向路透透露。

  戰略核心是阿里巴巴和支付寶試行為美國部分最大的零售商處理面向中國的銷售、支付及配送事宜,包括Neiman Marcus Group和Saks等。這兩家公司確認了協議,但不肯透露如何實施。

  阿里巴巴還將與美國新興在線商城Shoprunner,以及零售服務商Borderfree合作,以吸引中國消費者。阿里巴巴持有Shoprunner部分股份。

  阿里巴巴還在準備營銷活動,以提高其B2B批發平臺Alibaba.com在美國企業中的知名度,以促使這些企業在該平臺進行採購和銷售。

  「他們是通向中國市場的康莊大道,」Borderfree執行長Michael DeSimone說。「當你同支付寶打交道的時候,真正吸引你的是他們很接地氣,而且真的了解中國消費者。」

  業內人士指出,不算在中國境內銷售的美國商品,目前美國對中國每年的跨境消費品銷售額只有150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這個數字可以增加到1.8萬億元人民幣(2,910億美元)。

  "目前的規模還不算大,但在未來12到18個月裡,3億中國消費者將可以接觸到美國境內的零售商。" 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董事長蔡崇信(JoeTsai)在去年接受路透採訪時表示。然而,成功依然是無法100%確保的。

  中國的中產階級人數超過2.50億並且還在繼續增長,這得益於政府政策希望推動向消費拉動型經濟的轉變。蘋果iPhone和通用汽車的產品已經成為暢銷品的代表,但是對於西方企業來說,這個市場仍然充滿了挑戰,特別是對那些缺少缺乏全球布局的企業。家得寶(Home Depot)在2012年決定關閉中國所有的七家門店。去年12月,百思買表示將出售陷入困境的中國業務。

  阿里巴巴花費了10個月時間,幫助海外零售商在中國建立店鋪。其B2C網站天貓國際(Tmall Global)卻反響不大。根據該公司,超過5,000個品牌和650家分銷商進駐了該平臺,但只有30家的銷售額超過了1,000萬元人民幣。

  不過,眼下還是有增長跡象。據阿里巴巴向路透提供的數據,去年11月入駐天貓國際的Costco Wholesale在運營的頭一個月,銷售超過4,000萬元人民幣。該店面自上線以來,已經吸引了約9,000萬名訪客。

  **阿里的跨境交易原理**

  阿里巴巴的目標之一,是打消美國政府對中國大型企業的顧慮。2014年,阿里巴巴委任美國前財政幕僚長James Wilkinson來制訂國際策略,還委託光輝國際尋訪一位駐華盛頓的國際政府事務負責人。

  用數年時間打造的支付寶以及物流合作夥伴網絡,是阿里巴巴進軍美國的核心要訣。

  在中國有大量實體店的耐克(耐吉,Nike)等知名品牌,已在天貓網上進行直接銷售。但支付寶此次把美國零售商和中國消費者直接橋接,使其無需投資實體營運。

  支付寶也讓美國零售商和中國消費者可以避開外匯相關的麻煩。中國消費者以人民幣付款;美國公司則拿到美元。

  阿里巴巴和支付寶為美國企業推出的解決方案被稱為ePass。該服務包括客戶預準過程,即某種「快速通道」,縮短交貨天數。大和分析師John Choi和Alex Liu認為,該功能是阿里巴巴相對於京東等對手的最大優勢。

  根據Borderfree,阿里巴巴和支付寶已與百貨公司Neiman、Saks、Macy’s Inc 及其旗下Bloomingdale百貨連鎖店、Ann Taylor、時尚精品網站Gilt,以及服飾品牌Aeropostale等籤訂試行協議,負責處理付款和送貨至中國的事宜。這些公司不願置評,但Neiman、Saks和Ann Taylor均證實籤訂協議。

  舉例來說,如果中國消費者從Saks購買了一雙鞋子,支付寶將負責金融交易。這雙鞋子會進入支付寶設在美國的貨運點,然後轉入到中國。在通關後,通常由當地的合作夥伴處理最終的交貨。

  線上零售商Gilt營運長Tracey Weber表示,隨著支付寶試行上路,阿里巴巴在行銷、甚至產品選擇方面提供的幫助愈來愈多。

  她表示,「這是很不一樣的環境。」

  另一方面,Shoprunner去年則聘用前亞馬遜高層主管,負責在上海成立新辦公室;執行長Scott Thompson則表示,公司正準備2015年在中國舉辦大型的行銷活動。

  **鎖定仿冒**

  阿里巴巴並希望吸引更多美國企業進駐Alibaba.com,作為買家和賣家。策略之一是降低仿冒商品數量。仿冒是中國的一大問題,也是企業在考慮分享技術和設計等智慧財產權時的重要擔憂。

  為解決該問題,阿里巴巴聘請了企業資訊公司鄧白氏(D&B)等公司強化一項供應商驗證程序,阿里希望在這個程序的幫助下,吸引到許多目前沒有在網上開展業務的小型美國企業和製造商,這樣的小公司目前估計有2,700萬家。

  驗證程序將讓雙方確保自己在與合法經營的夥伴展開合作。

  鄧白氏阿里巴巴項目的主管Jeff Stibel稱,一體化已經開始,驗證程序將在今年初推出。阿里巴巴也有一些針對美國消費者的銷售計劃。

  阿里巴巴在美國有個小型電商平臺11Main.com,上面有許多小企業的網店,出售從瑜伽墊到香薰蠟燭的各種商品。雖然這個平臺主要針對美國消費者,但其網站上約140萬種產品中有四分之一可以運送到亞洲。11Main.com總裁Mike Effle對路透表示,該網站希望最終能幫助賣家進入阿里巴巴的美國至中國的銷售通道。

  就像Michael Sorrentino在去年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上認識到的那樣,Alibaba.com本身就是個向美國消費者出售商品的平臺。

  Michael Sorrentino是智慧型手機外殼生產商Eyepatch的執行長,他表示,與他交流過的美國零售商中,有約20%的人問過他,是否能通過Alibaba.com買到他的產品。

  「這迅速提醒我,不管我是否熟悉那個平臺,都要趕快把產品放上去,」Sorrentino說。

UC瀏覽器結盟Facebook 奇虎牽手微軟||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7日 04:38

  一句話:UC瀏覽器與Facebook在印度合作,看起來是不錯的選擇,將有助其全球擴張;奇虎360與微軟的新合作看起來基本是無足輕重的炒作。

  報導稱,阿里巴巴旗下的UC瀏覽器可能和全球社交巨頭Facebook進行大規模合作。此外,奇虎360與微軟在廣告服務上合作,這看起來沒什麼意思,但可能也是大事。奇虎近期進行了一系列合作,似乎意在為低迷的股價注入活力,失去耐心和失望的投資者迅速拋售奇虎股票。

  很多人認為UC瀏覽器可以走向全球,媒體反覆報導很多中國網際網路巨頭對其示好,去年該公司被阿里巴巴收購。當時的報導暗示UC瀏覽器的估值超過10億美元,但該公司的CEO稱實際數字要高得多。我從去年底開始使用UC瀏覽器,主要出於技術原因。該產品設計得非常好,很容易使用。從設計角度看,該產品和市場主流產品Internet Explorer, Firefox和Chrome不相上下。

  UC瀏覽器希望走向全球,已經推出國際版。UC瀏覽器與Facebook的合作相對有限,印度網際網路用戶使用UC瀏覽器上網時,將獲得實時Facebook提醒。報導稱,這是Facebook首次與瀏覽器廠商進行這樣的合作。

  此舉顯然與Facebook近期在中國採取的行動一致,該公司聯合創始人扎克伯格非常希望進軍中國市場。媒體本周早些時候報導稱,Facebook此前探討了投資小米,也與百度洽談過合作。

  UC瀏覽器和Facebook的合作對雙方都有利。印度市場相對不成熟,和中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果合作順利,UC瀏覽器可以通過合作加強在更有競爭性市場中的地位。合作有助於加強阿里巴巴和Facebook的關係,為將來的合作打下基礎。

  奇虎與微軟的合作看起來主要是規模很小的市場營銷合作,似乎包括兩家公司提供的廣告服務。這樣的服務是百度和谷歌的主要營收來源,奇虎和微軟也試圖發展類似的服務,從搜索服務中獲利。

  奇虎近期推出好搜,取代之前的360搜索,後者在推出不到三年的時間裡獲得了中國搜索市場約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奇虎在美國上市的股票去年大漲,一度達2013年股價的四倍,因投資者對搜索服務期待很高。但去年3月股價觸頂後已經下滑超過一半,因為投資者對搜索業務獲利進程緩慢失去耐心。微軟的Bing搜索服務也存在類似的問題,我覺得兩家公司的合作不會給他們帶來多少益處。

小米計劃投資印度初創企業和海外網絡電視內容服務||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7日 04:52

  全球第三大智慧型手機生產商--小米計劃投資於印度的科技初創企業和海外媒體內容業務,希望自有品牌的電視機和家電能夠進入千家萬戶。

  小米在三年前剛剛開始出售手機,去年12月就宣布完成了11億美元的融資,對該公司的估值為450億美元,從而令其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科技初創公司。

  小米在手機市場對三星電子和蘋果窮追不捨,目前又把業務觸角伸進了家電和電視機領域。該公司已經準備出10億美元用於增加網絡電視內容。

  「我們真正大筆投資的方向是內容,特別是作為起點的中國市場,不過其他市場也很重要,」小米全球副總裁Hugo Barra周五接受專訪時稱。

  小米最近的投資行動包括認購美的集團定向增發的股份,希望能創造可由智慧型手機控制的網際網路家電環境。

  「我們還想作些投資的另外一個領域就是印度的初創公司。印度已經是我們除了中國大陸以外的最大市場,」Barra表示,但沒有細說打算投資哪類初創公司。

  小米在印度市場可謂有得有失。在愛立信(易利信/Ericsson)提出智慧財產權(智慧財產權)侵權訴訟之後,小米被迫在印度暫停銷售手機。12月則是獲準部分恢復販售,不過這起訴訟還未了結。

  關於海外擴張可能因為侵犯智慧財產權指控而停擺的疑慮,Barra予以駁斥,他並稱愛立信的訴訟並不影響日常運營。

  Barra稱,部分對小米提供的指控是不合理的,公司將會予以反擊。

  批評人士稱,小米不願拓展西方國家市場,是因為該公司能夠與同業競爭的專利太少。

  這跟智慧財產權毫無關係,」Barra稱。「這是有鑑於發展中市場有更大商機的事實,在這些市場上,我們用高配(高規)低價的策略更具殺傷力。」

  「如果把這些市場人口加起來,這要比西方市場規模大許多。」

  路透周一獨家報導指出,在上個月小米進行籌資之前,執行長雷軍和Facebook創辦人扎克伯格曾經討論由Facebook投資小米一事,但最終未能敲定協議。

  Barra拒絕對小米與Facebook合作問題置評,僅稱兩家公司關係非常好。

窩窩赴美IPO:謎一樣的上市||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7日 05:52

  向SEC遞出一紙招股書後,窩窩正式進入了緘默期。這家近兩年在團購輿論圈裡鮮被提及的企業,出人意料地投出了一顆深水炸彈,給市場留下一串疑問。

  2015年1月10日,窩窩商城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IPO招股書,計劃登陸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股票代碼為「WOWO」。

  易觀國際分析師孫夢子表示,窩窩此番上市,無論是目的、結果還是從團購轉型生活服務電商的商業模式,都是個「謎」。「成績單年年萎縮,此時給投資人講這個概念,上市對窩窩來說意義不大。」

  此前,行業內曾屢次傳出美團、大眾點評將上市的消息,不過兩大巨頭至今按兵不動,因此窩窩的搶先頗令人意外。美團內部人士對窩窩此舉表示「看不懂」,「就算對於美團來說,無論從消費者還是商戶的情況看,上市條件也都尚未成熟。」

  而儘管窩窩成功在「千團大戰」中存活下來,這兩年,其團購市場佔有率已從盛極一時的行業頂點跌落至個位數。依靠這樣的基底,窩窩轉型生活服務電商的戰略能否實現,也令人懷疑。

  「謎」一樣的上市

  事實上,這是窩窩第二次尋求IPO。公司曾於2011年5月高調宣布啟動赴美上市,預計融資2億美元,不過遭到了承銷商的否決,並由於種種原因擱淺。

  此次上市,多家媒體曝出窩窩商城預計籌集4000萬美元。由於相對於2011年的2億美元縮水不少,這樣的「小手筆」也令人質疑莫非窩窩上市的真正原因只為求名?對此,窩窩方面澄清道,4000萬美元並非融資金額,實際為「佔位費」,主要用於計算註冊費,具體募集金額數量會在後續招股書中公開。為說明上述問題,窩窩以阿里上市最初融資額10億美元,最終融資額超過250億美元為例來為自己解釋。如果這次上市成功,窩窩商城不僅能扳回一局,更將一躍成為國內第一隻生活服務電商股票。

  不過如果僅為博名,意義不大。在被大眾點評、美團、百度糯米甩了幾條街,市場份額逐年下降,業績和財務又不甚理想的情況下,窩窩這次流血上市,也被業內人士猜測是在做最後一搏。

  在瘋狂燒錢的團購行業,現金流是企業的命門。據窩窩商城的招股書顯示,公司2014年前9個月淨營收為2064.2萬美元,相比之下2013年同期為2763.3萬美元;毛利潤為1512.6萬美元,相比之下2013年同期為2289.4萬美元;淨虧損為3244.7萬美元,相比之下2013年同期淨虧損為2112.1萬美元。

  而回溯資本市場這幾年對窩窩的態度,如果單純地以融資來解釋窩窩上市的目的,也更加說得通。

  據了解,2011年窩窩團董事長兼CEO徐茂棟曾公開表示,獲得了鼎暉、天佑、清科等多家投資機構預計2億美元規模的投資,不過隨後媒體曝出這筆巨資並未到帳,而窩窩最終也沒有公布當時的實際融資金額。

  2014年,當大眾點評和美團分別獲得了8億美元和7億美元的融資,窩窩商城也將一筆5000萬美元的融資納入囊中。但值得注意的是,窩窩的新注入資本全部來自於公司原股東團隊,其中創始人徐茂棟的投資就佔了50%以上,頗有些為自己代言的意味。

  從紅海躍入藍海?

  根據易觀智庫報告,2014年第三季度,美團、大眾點評團、百度糯米佔據中國團購市場份額前三甲,總共佔據90%的市場份額。其中美團佔比55%,大眾點評團佔比22%,百度糯米佔比13%。剩下供其餘團購網站瓜分的市場份額僅10%。

  曾坐上行業第一把交椅,並在千團大戰中倖存的窩窩,目前的市場份額僅是個位數,在這場比拼中已顯得後勁不足,捨棄已成紅海的團購,躍入本地生活電商的藍海也並不可惜。「對於窩窩來說,團購已經沒有可掙扎的空間了,轉型本地生活O2O的思路是對的。」孫夢子評價道。

  徐茂棟此前也曾在公開場合透露,在窩窩團的營收中,僅有10%來自於團購業務。而據了解,截至2014年11月,窩窩商城的平臺使用費收入已經佔到總營收的60%以上,來自移動端的收入也已經超過70%。目前團購業務對於窩窩商場來說,是一種引流方式。窩窩提供的資料顯示,商城的平臺使用費在整體營收中佔比逐漸擴大:2013年前9個月和2014年前9個月,公司整體的收入分別為2760萬美元和2060萬美元。平臺使用費收入分別為670萬美元和730萬美元。窩窩從2012年開始籌劃的商業模式轉型,正逐步成型。

  其實早在2012年,團購市場就興起了發展本地生活的說法,無論是美團還是大眾點評,一直以來也都自定義為本地生活服務平臺,稱團購業務只是隸屬於其中的一部分。不過窩窩商城的本地生活模式與它們並不相同。

  商業轉型存疑

  窩窩商城招股書顯示,窩窩自定義為「本地生活服務電子商務平臺」,即為本地化的娛樂和生活服務商家提供定製化服務的電子商務平臺,主要業務為本地生活服務類商家在窩窩平臺開設網上店鋪,向消費者直接銷售其服務或產品。目前三個核心產品為:窩窩商城、移動、窩窩電子商務作業系統。

  記者諮詢窩窩商城客服了解到,目前共有窩窩團購、窩窩商城,以及2014年下半年上線的網電通三個平臺。後兩者的區別在於,窩窩商城是在窩窩的平臺上為商家開店,而網電通主攻移動端,該平臺上的店鋪則完全屬於商家,在管理、定價、運營、售後等問題上,享有絕對的自主權,窩窩只負責提供技術支持,不參與交易好分帳。在呈現方式上,也以店鋪為著眼點,而非爆款單品。

  現階段,窩窩一方面繼續踐行著從2012年開始的團購向商城的轉變,另一方面重點發展移動端業務。據了解,窩窩來自移動端的訂單已經佔到了70%。

  根據窩窩商城提供給記者的資料,2014年第三季度,窩窩的平臺向平均超過10萬家本地生活服務類商家提供銷售及營銷支持。而在2012年同期,這一數字為3.4萬家。全國範圍內,窩窩在超過150個城市擁有完整的本地化團隊。

  從戰略上看,窩窩在以團購業務積累的流量為基礎,吸引B端商家來商城上開店,而隨著在商城開店,又將引來消費者流量。儘管邏輯上成立,但這種想法卻存在硬傷。「窩窩的團購已經萎縮的不行了。此外和微信不同,團購用戶不是綁定的,是流動的,但它內部系統的自由流量不夠大。而商家的邏輯則是用戶在平臺上,商家才會去上線。因此按這個方向轉型只能說是嘗試。」孫夢子表示。團購時代遺留的優勢已經所剩無幾,要做大商城模式,窩窩仍舊需要付出較大成本從外部導流。

  她同時指出,目前消費者還是傾向於價格敏感型,此外設想用戶的使用場景,很少有人會主動點開商家的推送內容,因此自己做品牌來面對消費者的商家,鮮有成功者。發展這種模式時機未到。而從外部競爭角度分析也不容樂觀,窩窩商城轉型後面對的競爭對手仍是BAT和大眾點評、美團等巨頭平臺。不如捨棄做綜合商城的想法,挑選一個垂直市場深耕,更有發展前景。或者可以純粹地做B端供應鏈管理,這樣一來也迴避導流的難題。

  而美團相關人士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團現階段不會發展商城模式。「據我們觀察,目前市場還不成熟,很多商家對O2O還不太了解,就算幫助商家搭建起線上店鋪,缺乏網際網路思維,他們也做不好O2O。所以不是光有平臺就行的,流量、服務和市場成熟度都需要考慮。另一方面,儘管商城的毛利要高於團購,但生活服務電商不同於實物電商,無法量化,存在較多不可控的環節。」

  窩窩向商城的轉型究竟能否成功,還有待市場的檢驗,而最終的結果也將揭示這家在千團大戰中倖存的企業的命運。

全球經濟將步入通貨緊縮時代||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6日 22:53

  全球經濟面臨通縮威脅

  2008 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主要央行競相採取了史無前例的「數量寬鬆、利率趨零」的非常規貨幣政策,試圖為實體經濟泵入巨額資金以拉動需求回升。6年多時間過去了,全球經濟復甦內生動力有所恢復,特別是美國經濟復甦動能強勁, 促使美聯儲退出量化寬鬆且加息預期較強,但由於歐洲、日本以及中國等新興市場仍處於供需收縮式平衡過程中,使得全球通脹水平仍然十分低迷。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評估數據,在1990~2013年之間,全球通脹率平均為11%,2014年該數值預計為3.9%,其中低通脹率的發達經濟體,1990~2013年之間年均通脹率為2.3%,2014年僅為1.7%。根據2014年11月最新數據顯示,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分別同比增長1.3% 和1.0%,兩項指標均已連續6個月持續下降;歐元區更不樂觀,分別為0.3%和-1.3%,PPI已連續17個月負增長;中國PPI已連續34個月負增長,出現工業通縮的風險概率大大上升。目前,多家國際機構已對全球經濟發布警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更是在最新版的《全球經濟展望》中將此視為全球經濟復甦的最大威脅。

  全球經濟仍處於深度調整期

  在全球總體流動性總體比較充裕,多國繼續實施量化寬鬆政策的大背景下,全球經濟仍難以擺脫深度調整壓力,已由國際金融危機前的快速發展期進入深度結構調整期。全球經濟復甦步伐低於預期,產出缺口依然保持高位,一些國家仍然在消化包括高負債、高失業率在內的金融危機的後續影響。同時,由於勞動力人口老齡化、勞動生產率增長緩慢導致全球經濟存在增速下降和價格總水平下降風險。

  從價格傳導鏈條看,大宗商品繁榮周期趨於結束引發一系列價格危機。去年以來,由於供過於求拖累價格,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下跌5%左右,這也是2011年大宗商品價格達到峰值後連續第三年出現下滑。特別是在全球能源供應過剩和「三國殺」式國際博弈中,國際油價更是出現自由落體式的下落,較2014年6月高位跌幅48%,創5年來新低,而下跌勢頭很可能至今年延續。

  資產負債表衰退導致債務型通縮。危機之前,全球總需求擴張的動力很大程度上來自各經濟體持續增加債務槓桿。全球債務總負擔(包括私人部門債務和公共部門債務)佔國民收入的比例從2001年的160%,升至金融危機爆發後2009年的近200%,到2013年更是達到215%。各經濟體不得不面臨痛苦的去槓桿過程。從債務規模看,日本總槓桿率最高達到515.8%,歐元區升至350%, 美國為300%,新興市經濟體也達到250%。

  在這樣的背景下,較高的債務水平根本無法維持,迫切要求債務清償,這就是美國經濟學家費雪提出的所謂的「債務—通縮」。「債務—通縮」理論揭示經濟體在「過度負債」條件下,遇到外部衝擊後,債務與緊縮相互作用,產生導致經濟循環下滑的機制。「去槓桿化」效應將使各部門的資產負債表進一步收縮,貨幣乘數大幅走低,貨幣流通速度下降,造成名義利率下降,但是通脹水平可能下降得更快。特別是2008年之後,由於美國的舉債能力達到極限,因此其出清供給的能力也被耗盡。目前,過度供給無法通過不斷升高的美國家庭債務出清,供給出清正通過價格降低來實現。

  全球需求結構變化導致供需缺口。2008年次貸危機、歐債危機以來,全球需求動能和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增量需求從美歐主導開始轉變。根據世界貿易組織數據,2008年至2012年,中國進口佔全球進口總額的比例由6.9%升至9.5%。金融危機肆虐3年間(2008年至2010年),全球進口總體萎縮8.4%,中國逆勢增長23.3%,成為全球需求的主要支撐者之一。然而,隨著近幾年中國啟動去槓桿化和去產能化進程,增量需求大大放緩,產出缺口開始加大,全球有限的市場資源成為各國的競爭焦點,直接導致了全球價格總水平的下降。

  匯率和人口因素增加通縮壓力

  美元升值的「輸入型」價格壓力。美國貨幣政策回歸正常的過程中,美元升值效應將通過 「進口-購進價格-PPI-CPI的渠道影響價格總水平,從而可能會加劇未來一段時間的通縮壓力。而另一方面,美元升值將加劇新興經濟體外債壓力。國際清算銀行(BIS)數據顯示,美國以外地區以美元計價的非金融企業債務超過了9萬億美元。與通貨膨脹相比,通貨緊縮同樣會給全球帶來非常大的風險。

  從長期因素來看,2008 -2014年的時間周期疊加了美系國家(美、英、澳、加)和中國這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的勞動人口周期拐點。相關研究顯示,以15~64 歲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來衡量,美系國家(美、英、澳、加)和中國在2006~2009 年經歷了勞動年齡人口周期峰值,歐元區國家(德、法、意等)和日本人口周期此前已於1988-1992 年見頂,人口結構的變化直接導致儲蓄結構與消費結構的變化,消費增長趨於停滯或放緩,這是導致供給失衡,以及產能過剩,並進一步引發價格總水平下滑的重要因素。

  由此看來,當前的全球性通縮並非僅僅是周期性因素,而更多的可能是全球經濟深層次結構變化所致,全球性通貨緊縮可能會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期的「新常態」和主要特徵,而其所引發的一系列後續溢出風險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

瑞士央行翻臉緣由幾何 鐵壁告破後諸多影響||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6日 22:55

  瑞士央行意外宣布放棄歐元兌瑞郎1.20匯率下限,而諷刺的是就在一個月前瑞士央行主席還信誓旦旦表態「要盡最大努力」捍衛歐元兌瑞郎匯率下限。

  瑞士央行聲明之後,外匯市場上瑞郎兌歐元暴漲近30%,美元、歐元跳水;避險資產黃金大漲突破1250美元/盎司;歐元/美元隨後重挫逾百點,最低觸及1.1600水平,多頭已然「無力回天」。

  瑞士央行對此解釋稱,「主要央行之間的政策分歧已經顯著擴大,而且這一趨勢極有可能得到進一步加強。歐元已經兌美元大幅走低,並帶動瑞郎兌美元顯著回落。在這種形勢下,瑞央行認為設定歐元/瑞郎下限的政策已經不合時宜」 。 「進一步下調負利率水平、利率目標區間,是為了防止歐元/瑞郎匯率下限被取消後可能出現的貨幣環境收緊」。

  荷蘭合作銀行分析師稱,在瑞士央行做出取消歐元/瑞郎匯率下限的驚人決定之前,瑞郎空頭頭寸的規模達到18個月來最高水平,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數據顯示,瑞郎/美元空頭頭寸規模創2013年中以來最高紀錄。

  瑞士央行緣何突然翻臉 只因不願替歐銀QE買單

  市場猜測瑞士央行此舉預示了歐洲央行將有大動作,特別可能是QE即將出臺,屆時可能有大量避險資金湧入瑞士,瑞士央行將無力接盤,與其被迫放棄匯率下限不如先發制人,提前放棄自己維護匯率下限的承諾。

  瑞士央行數次承諾將不惜代價維護歐元兌瑞郎的1.20匯率下限,以阻止瑞郎升值對瑞士以出口為主的經濟造成衝擊,事實上歐元/瑞郎匯價也被維持在了這一水平附近長達近三年半,所以本次突然宣布放棄這一下限讓市場頗為意外。

  但是為了維持這一下限,瑞士央行一直在大量買入歐元資產,這給央行的外匯儲備帶來了巨大壓力。

  本月瑞士央行公布的數據印證了市場對於該行外匯市場上買入大量歐元以阻止本幣升值的猜測:瑞士外匯儲備12月環比增加了324億瑞士法郎,即7%。在歐元迅猛的跌勢之下,瑞士央行也成為了市場上唯一的歐元「多頭」。

  債券市場上,瑞士央行是歐元區國家主權債券的大買家之一。在保衛瑞士法郎兌歐元匯率上限期間,該行所建立起來的歐元儲備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通過對政府債券進行投資而得來的。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末為止,瑞士央行的外幣投資中有45%都是歐元投資,有73%都是對政府債券進行的投資。

  彭博援引Rabobank策略師Emile Cardon稱,瑞士央行放棄歐元/瑞郎匯率下限,可能是因為了解到在歐洲央行實施QE後,再買匯以阻止瑞郎升值的代價會越來越高。

  瑞銀集團策略師Geoffrey Yu表示,「瑞士央行認為有太多資金將流入,特別是因為歐洲央行即將實施量化寬鬆,因此他們認為有必要實施B計畫。就讓匯價動起來、接著穩定下來,我們將會觀察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瑞士央行放棄入市幹預了嗎?只是曲線救國而已

  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分析師Kit Juckes指出,如果還在「傻傻的」認為瑞士央行已經就此放棄幹預瑞郎上限,那麼我們很有可能被瑞士央行暗中忽悠了。

  在我們看來,瑞士央行只是將幹預匯率的直接工具從歐元/瑞郎轉移至美元/瑞郎。這也就是說,瑞士央行此番舉措或是聲東擊西,以後可能加大對美元/瑞郎幹預力度,從而實現「曲線救國」真正意圖。

  Kit Juckes指出,「在過去兩年,儘管歐元區債務危機隱形尚未退去,歐元/瑞郎均衡率依舊偏低。瑞郎因其避險貨幣屬性受到新興市場及地緣政治衝突帶來的避險買盤需求,不少資金流入瑞士。」

  Kit Juckes補充道,「最近此種趨勢尤是明顯。全球風險資產波動加大,在避險情緒的驅動下,瑞郎匯率一路高升。瑞士央行為了捍衛歐元/瑞郎1.20下限也是付出了不少代價,自外匯儲備已經超負荷,到達膨脹水平。瑞士央行外匯儲備從2011年中的2000億攀升至5000億瑞郎(其中,歐元佔據外匯儲備的45%)。這相當於瑞士GDP的70%,但在瑞士並不存在異議,從2014年11月30日的瑞士黃金公投就可以看出。」

  Kit Juckes還表示,「在我看來,瑞士央行並沒有放棄幹涉瑞郎匯率,而是將調控工具從此前的歐元/瑞郎轉向美元/瑞郎。值得注意的是,從貿易加權指數來講,新興市場對瑞士奢侈品不斷增加。北京和上海對瑞士奢侈品需求要超於法蘭克福及巴黎。」

  Kit Juckes補充道,「但退一步來將,瑞士央行仍將繼續發揮利率調控這一工具。隨著瑞士央行不斷深入負利率領域,這將大大削減瑞郎存款比例。」

  Kit Juckes最後表示,「瑞士央行當然希望在此番作為後,歐元/瑞郎再度在經歷初步下跌後逐步回升至1.20水平,但更多的或是希望在接下來的一年裡美元/瑞郎能重回至平價上方。」

  對衝基金此次成為被屠殺對象

  此次瑞士央行的突然襲擊令原本金融市場上呼風喚雨的對衝基金成了受害者,截至上周為止的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數據顯示,槓桿投資者和資產管理公司此前一直都在重大做空瑞郎。毫無疑問,這種做空活動是受到了一種觀點的支撐,即瑞士央行承諾將保衛瑞郎兌歐元匯率上限的「銅牆鐵壁」。

彭博調查顯示,沒有任何分析師預測到瑞央行將廢除這一限制。

  盛寶銀行(Saxo Bank)的市場策略主管Ole Hansen稱,截至1月6日,對衝基金的瑞郎空頭頭寸價值31億瑞郎。

  法國巴黎銀行債券交易部門分析師固定收益部門高級分析師 Patrick Jacq指出,「這就是一場大屠殺。他們現在不再捍衛1.20底線了」。

  該分析師並指出,「這意味著瑞士央行不會繼續買歐元計價資產來捍衛1.20瑞郎底線。雖然歐洲債務問題是他們要顧慮的,理論上講瑞士央行應該延續政策防止瑞郎過快上漲。」

  當然在機構投資者遭遇瑞士央行屠殺,外匯市場哀鴻遍野之際,金融市場也湧現了少數被者意外驚喜給砸中的大贏家。

  據彭博報導,存託及結算公司(DTCC)上約有50億歐元(約合58億美元)未結算的歐元兌法郎看跌期權允許持有者以歐元不低於1.20瑞郎的價格賣出歐元。

  這些交易都是在下注瑞郎放棄與歐元的下限,從而從中獲利的頭寸。

  瑞穗銀行倫敦分部對衝基金銷售主管Neil Jones對彭博表示,「這對那些下對注的人來說是好事,因為他們將賺得盆滿缽滿。這就像一場彩票事件,因為並沒有多少人能預料到在這個時候發生這樣的事。」

  瑞士央行於2011年對瑞郎匯率採取了限制措施。瑞郎兌歐元僅有一次突破上限,在2012年4月5日升到1.19995瑞郎。期權交易員猜測,隨著歐洲央行可能會開始大規模購買政府債券導致歐元貶值,瑞郎可能會選擇升值。

  DTCC數據顯示,在上述50億歐元期權中,有13.8億歐元的期權將在一個月內到期。

  實體經濟影響瑞士企業首當其衝

  瑞士央行的這項決定一出,馬上就令瑞士企業與其歐元區競爭對手相比的競爭力遭到嚴重削弱。而在瑞士的出口總額中,面向歐元區的出口所佔比例高達50%左右。股票市場也對此作出了反應,推動瑞士市場指數(SMI)收盤重挫8.7%。

  儘管此前瑞士法郎匯率一直都表現強勁,但瑞士的企業仍舊設法實現了繁榮的發展,而且也很有可能將可經受住當前這一波衝擊的考驗。但是,除非瑞士法郎在周四大幅升值後出現較大的回落,否則瑞士企業就將在未來一段時間裡感受到這種升值所帶來的痛苦。

  金融企業方面,瑞士銀行和瑞士信貸集團的股價在周四交易中均下跌逾10%,原因是這些銀行以美元和歐元計價的海外盈利的價值因瑞郎升值而受損。

  瑞郎的走強對Swatch等出口商和瑞士的中小型公司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瑞士的車間工人拿著歐洲最高的工資。瑞士的鐘表業佔到了瑞士出口的1/10。瑞士手錶的知名品牌包括勞力士、Swatch旗下的歐米茄和歷峰集團的卡地亞。

  全球最大的水泥生產商Holcim Ltd下跌11%,手錶製造商Cie. Financiere Richemont股價下跌15%,而Swatch股價下跌14%。由20家公司組成的瑞士SMI股指下跌10%,造成1270億瑞郎市值蒸發。

  瑞士第三大製藥公司Actelion Ltd發言人表示Andrew Weiss向彭博新聞社表示,我們是一個出口型的公司。我們有很大一部分收入來自美國和歐洲。現在,這些收入受到了壓力。

  Actelion股價下跌了13%,而瑞士最大的製藥公司諾華製藥(Novartis AG)和羅氏製藥(Roche Holding AG)股價均下跌12%。

  全球第一大高檔巧克力製造商瑞士蓮公司(Lindt &Spruengli AG)發言人Sylvia Kaelin表示,瑞士的出口受到了匯率因素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們正試圖通過提高效率,增加產量來緩和挑戰。

  Bankhaus Lampe KG股市策略師Ralf Zimmermann向彭博新聞社表示,瑞士出口商面臨的匯率風險將被加大,因為很少有出口商會對瑞郎走強進行對衝。沒有瑞士公司會對外匯風險進行對衝。所有的公司都相信瑞士央行將會繼續盯住歐元。現在,瑞郎的走強將會對瑞士公司的盈利造成巨大的衝擊。

FT:「印度龜」有望超過「中國兔」||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6日 23:03

  去年9月,當印度把一顆造價低廉的衛星送入火星軌道時,一家媒體公司忍不住拿印度與中國作對比。新德裡電視臺(NDTV)網站說,雖然「印度象」在其他大多數方面都不如「中國龍」,但德裡最起碼在奔向紅色行星的賽跑中跑贏了北京。

  把目光轉回到地球,印度可能即將在另一場賽跑中偷偷跑到中國前頭。多年來,印度一直懷著敬畏之心注視著喜馬拉雅山另一邊中國的超高增長率。如今,印度在這項指標上也有了趕超中國的現實可能性。這種趕超可能最早在明年就會發生。若真的如此,印度屆時將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大型經濟體。在中國的影子下度過了幾十年後,印度終於要一躍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甚至有可能推動民主再度成為一種時尚。是否有人想討論下「德裡共識」?

  上述觀點並不像聽起來那麼離譜。多年來,我們已經習慣了中國以兩位數的速率增長。如今,中國的增長正在放緩。中國的勞動力正在萎縮,製造業正逐漸失去動力。更重要的是,中國領導人認識到有必要改變這種過於依賴信貸和能源投入的經濟增長模式。中國的增長速度已跌破7.5%,用不了多久,北京方面很可能會允許增速穩定在6%到7%之間的某一點上。它肯定寧願選擇這樣、也不願選擇一場危機,因為危機可能會在短期內讓增速降到低得多的水平上。

  印度則可能將朝著相反的方向前進。高盛(Goldman Sachs)的一份報告稱,印度即將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它的經濟形勢要好於以前。印度的經常帳戶赤字和財政赤字已經收窄,之前居高不下的通脹也已下降。廉價石油是一個福音。

  在政治上,印度也呈現出積極的勢頭。雖然有些人對印度總理納倫德拉 莫迪(Narendra Modi)邁出的第一步感到失望(他們認為這第一步邁得不夠大膽),但近來明顯能感受到一股樂觀情緒。理論上講,印度經濟在經歷了幾年的低潮期(其間增速降至5%)後,應該不會費太大力就能提高運行效率。那麼,印度可能會在什麼時候超過中國呢?世界銀行(World Bank)認為是2017年。世行在其最新的預測中預計,2017年印度的增長速度將達到7%,而中國將降至6.9%。

  這種預測——尤其是如此精確的預測——得就著一大份辣椒麵(或是蠔油,如果你是中國讀者的話)「享用」。我們有過這種經驗。幾年前曾流行將印度形容為一隻馬上要超過中國兔的烏龜——這種觀點在印度國內尤其常見。這一預測最終變成了一碗龜湯。

  那麼這一次,有什麼能阻擋住印度呢?這樣的障礙有幾個,但我只講兩個。首先,莫迪可能會發現,掃除瓶頸比他想像的要難。事實可能會證明,在國家層面上實施旨在提振製造業或鼓勵資本投資的改革,其難度要大於他掌管古吉拉特邦時在該邦實施這些改革。事實可能還會證明,有些改革——比如放寬對外資持股印度保險公司的規定——可能並不是行業遊說團體所稱的那種靈丹妙藥。

  其次,或許也是更根本的,民主的印度仍困在意識形態鬥爭裡,還在糾結於在追求增長與保護環境和土地權利之間求得平衡。這場時不時變得如火如荼的辯論,眼下正在法庭和公共舞臺上上演。近幾個月,一份外洩的印度情報部門報告稱,外國支持的非政府組織以環境問題為藉口阻礙印度的發展。先不談什麼陰謀論,行動主義者與實業家之間的角力已導致若干工程擱淺。韓國的浦項制鐵(Posco)為了在印度東部奧裡薩邦建立一座120億美元的鋼廠,幾年來一直在與當地居民鬥爭。還是在奧裡薩邦,印度礦企韋丹塔(Vedanta)未能拿到開採鋁土礦的許可,因為附近山脈被當地居民奉為聖山。在實現增長的雄心與其他合法權益之間求得平衡是一個仍未得到解答的難題。

  雖然大環境與印度截然不同,但中國也出現了類似的擔憂。北京方面正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至少口頭上是如此。為了響應中央政府的號召,一些城市已經不再把國內生產總值(GDP)當作一項績效考核指標,轉而強調環保和減貧。如果印度恰好是在整體增速的概念變得過時之際終於在整體增速上超過中國,那將是一大諷刺。

分析:亞洲央行傾向寬鬆貨幣政策||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6日 23:04

  過去幾年,亞洲央行始終面臨一個難題:是把利率保持在創紀錄低點、吹起可能導致危險的信貸泡沫,還是要提高利率、任由熱錢流入推升貨幣匯率?

  在危機期間,部分央行曾被迫做出選擇。2013年底,在市場出現美國加息預期、資金大舉外流之際,為避免貨幣崩潰,印度央行和印尼央行都曾推出緊急措施。

  然而,如今亞洲經濟的增長速度出現下滑,油價也在迅速下跌,這些因素壓低了通脹率。在這種背景下,多數亞洲政策制定者如今都強烈傾向寬鬆貨幣政策。

  周四(1月15日),印度央行(Reserve Bank of India)宣布將該行的基準利率——回購利率——下調25個基點。對於嚴重依賴進口能源的印度來說,此次降息的主要原因,根據該行行長拉古拉姆 拉詹(Raghuram Rajan)的說法,是由於印度通脹率的急劇下跌。而分析師則認為,疲弱的需求和增長放緩也是此次降息的原因。

  拉詹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居民』通脹預期已經改變,不論是短期還是長期通脹預期,都已降至個位數,這在2009年9月以來首次出現。」

  周四早些時候,韓國央行(Bank of Korea)選擇保持利率不變。不過,該行將對2015年的增長預期和通脹預期都降低了0.5個百分點。目前,該行預計今年韓國通脹率為1.9%,增長率則為3.4%。此前,雖然長期以來過高的家庭債務水平一直令韓國政策制定者十分擔心,部分分析師卻一直認為韓國央行會降低利率。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在一份寫給客戶的指南中表示:「較低的利率可能會鼓勵居民背上更多債務,從而反過來導致金融業風險進一步積累。」

  至於亞洲最大經濟體中國,由於多種增長放緩跡象以及出廠價的通縮加劇,多數分析師預計中國會採取進一步措施放寬貨幣狀況。此前在2014年11月,中國央行曾降低利率,這是2012年來該行首次推出此類舉措。

  中國在周四公布了12月份的貸款數據。和人們的預期一樣,數據顯示中國新增銀行正式貸款減少。不過,中國影子銀行融資似乎已開始拉動貸款增長。對於正式貸款的減少,澳新銀行(ANZ)劉利剛認為其原因是商業銀行日益擔心違約風險,並預計中國央行會採取進一步措施支持新增信貸。

  劉利剛在一份報告中寫道:「由於中國經濟繼續放緩,以及通縮風險日漸增大,我們預計中國貨幣政策會進一步放寬。」

  過去一年裡,在兩方面因素的制衡下,亞洲經濟保持了溫和的經濟增長速度。一方面,中國帶動了亞洲的增長。另一方面,關鍵的歐洲出口市場繼續疲軟,拖累了亞洲經濟。

  人們預計油價的下跌會對亞洲的增長起到促進作用,它的影響應該會迅速傳導,並反映在通脹率的下降上。除了原油出口國馬來西亞以外,亞洲幾乎所有經濟體都是能源淨進口國,這讓它們對油價尤其敏感。

  儘管如此,最近的數據卻沒有顯示出亞洲經濟好轉的跡象,這令許多經濟學家和央行下調了對今年的增長預期。

  周四,滙豐銀行(HSBC)表示已下調了對中國、印度、臺灣、印尼和馬來西亞的增長預期。在此之前,該行已下調過對泰國的經濟前景展望。此外,該行還預計中國、韓國和泰國會在今年第一季度降低利率。

  滙豐銀行首席亞洲經濟學家範力民(Fred Neumann)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在過去這個月裡,市場曾對亞洲寄予厚望,認為相關經濟數據會顯示能源價格暴跌令亞洲受益。然而到現在為止,這類願景多數都未能成為現實。」

瑞士製造新年首隻黑天鵝 或有更震驚的事發生||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6日 23:06

  瑞士央行瘋狂舉動讓市場驚呆 外匯交易平臺也變秀逗

  笑看瑞士央行大屠殺 50億歐元看跌期權成大贏家

  瑞士央行製造了2015年匯市第一隻巨型「黑天鵝」。該行央行出乎意料放棄瑞郎兌歐元匯率限制讓全球市場感到震動,撤銷了一位官員僅僅在兩天之前還重申的這一關鍵政策。此舉令歐元/瑞郎一度崩跌逾40%。有業內人人士猜測瑞士央行「瘋狂」舉動很可能意味著下周歐洲央行將推出QE,且QE的規模還會讓市場驚訝。

  瑞士央行(SNB)周四突然取消實施3年之久的1.20瑞郎兌1歐元的匯率上限,這項政策原本是為了要防止歐債危機蔓延到該國的措施。

  瑞士央行突如其來的舉措還不僅於此,央行發表聲明指出,將活期存款帳戶中超過免徵負利率標準以外存款的利率從-0.25%降至-0.75%。

  瑞士央行表示:「儘管瑞郎匯率仍高,但是自本央行推出匯率上限的政策以來,整體而言瑞郎匯率高估的情況已經降低,瑞士經濟可以利用這個階段來適應新情勢。」

  瑞郎波幅創史上單日最大

  瑞郎兌歐元之前一度猛升41%至0.8517,為歐元在1999年問世以來最強水平。周四紐約尾盤,歐元兌瑞郎反彈至0.9828瑞郎,但日內仍大跌19%。

  歐元失去瑞士對它的支撐,導致其全線下跌,歐元/美元一度低見1.15675,為2003年11月以來最低位,此後略微回升,最新報1.1635。

  美元/瑞郎也暴跌18%,最新報0.8540,該匯價之前一度低見0.7360。為2011年8月份以來最強水平。歐元承壓,這幫助美元指數觸及11年高位92.75。最新報92.20。

  交易員認為瑞士此舉是意識到歐洲央行(ECB)將在1月22日的政策會議上採取全面量化寬鬆(QE)措施。近幾個月來,由於對歐洲央行準備推出購債計劃的猜測壓低了歐元,這項限制規定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

  瑞銀集團(UBS)駐倫敦資深外匯策略師Geoffrey Yu稱:「顯然他們看到大量資金在湧入境內,斷定(維持上限)成本太高了,他們認為歐洲央行推出QE之後將有大規模資金闖進來,所以需要一份B計劃。真是太讓人意外了。」

  交易員臆測許多銀行、對衝基金和當衝交易員將因應瑞郎大漲所造成的痛苦損失,這可能導致其他貨幣和資產遭拋售以回補其倉位,因此市場將更為震蕩。

  交易員表示,歐洲央行買債計劃將向市場挹注新的歐元,當中有一些最終將流向具避險性質的瑞郎。那樣一來,瑞士央行想維持瑞郎兌歐元的1.20匯率上限將變得困難重重,代價也更高,因此央行決定放棄承諾。

  但市場的反應完全是一場不折不扣的恐慌,全面推升避險貨幣日元。美元/日元觸及一個月新低115.90,澳元/日元則從周四接近97.00的高位下跌至95.35。

  Jefferies駐倫敦的外匯策略主管Jonathan Webb說:「這完全出乎市場的意料,瑞士央行可能覺得歐洲央行將在下周推出QE,外加希臘又將迎來大選,在這種情況下瑞士要繼續買歐元是很辛苦的。所以他們就放

  棄了上限並擴大負利率。我們預計,在所有止損單都清空後,歐元/瑞郎將位於約0.90-1.00瑞郎。」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Co。)的全球匯率波動指數升至11.24%,為2013年6月份以來最高水平,自去年低點5.28%攀升

  TJM Brokerage外匯部門聯席主管Richard Scalone表示:「這給市場帶來重創,瑞士央行此舉百分百令市場意外。」

  瑞郎周四波幅創1970年代多數主要貨幣實行自由浮動機制以來單日最大。交易員表示,他們看到許多大型投資人損失多達20%,之後才得以完成交易,出脫他們對美元/瑞郎將走強的押注。

  對衝基金等投機商遭遇沉重打擊,根據CME Group數據,截至上周末,投機商所持瑞郎淨空倉為截止2013年6月9日當周來最多。

  最新數據顯示,對衝基金和其他投機商淨持有24,171口空頭期貨合約以及另外662口期權合約,合計24,833口空頭合約,價值約35億美元。每張合約價值12.5萬瑞郎。

  瑞士央行最近幾個月一直力抗強烈壓力,守衛瑞郎匯率上限。瑞士央行在2011年9月制定瑞郎匯率上限,當時是因為歐元區經濟及政治問題,引發避險資金流入推升瑞郎。

  還有更恐怖事情發生?

  歐洲央行最快可能在下周推出QE舉措,加重瑞士央行所面臨的壓力,市場人士稱瑞士央行入市,近日持續在1.2009瑞郎附近買進歐元。

  交易商認為瑞士央行此舉暗示歐洲央行將在1月22日會議上會祭出量化寬鬆政策。分析師稱這助燃了美元兌歐元的漲勢。

  交易員已經揣測瑞士央行周四幹預了匯市,以穩定歐元/瑞郎匯率,但無法證實。Foreign Exchange Analytics合伙人David Gilmore表示:「我預計瑞士央行會進一步幹預以穩定市場。」

  瑞士央行行長喬丹(Thomas Jordan)在記者會上表示,取消瑞郎匯價上限並非是「恐慌性反應」,而是因為該政策不具有持續性。

  在取消匯價上限後,瑞士央行尋求通過降低指標利率來阻止資金流入瑞郎,將目前已然為負的指標利率再下調0.5個百分點至負0.75%。

  喬丹表示:「目前的匯價表明瑞郎被嚴重高估,應該會回到更加可持續的水平。市場傾向於對這種意外做出過激的反應。」

  DailyFX撰文稱,儘管今日採取行動的是瑞郎,但這一涉及到歐元的政策變動,明顯是針對可能的歐洲央行行動。若瑞士繼續保持匯率下限,那麼一旦歐銀採取行動,洶湧而來的熱錢必然流向瑞士避險。換一個角度來看,瑞士此舉也許是在受到歐洲央行的暗示之後,或者至少瑞士央行認為歐洲央行的QE勢在必行,而且力度頗大。甚至,不負責的猜想,瑞士央行的行動甚至可能是在與歐洲央行溝通之後。

  DailyFX並稱,瑞士央行的動作幾乎可以看作歐央行量化寬鬆的最後一個註腳,也許,下周的歐洲央行利率決議,市場又會令人「瞠目結舌」。

  IG市場分析師Chris Beauchamp說道:「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意味著歐洲央行要有行動了,整個歐洲股市的回應非常負面,這很不尋常。不過,也不是每天都會發生如此驚悚的事情——央行竟然以這麼出人意料的方式宣布一些決定。顯而易見的,人們很擔心還會有更震驚的事情發生。」他補充道:「這就是那種絕對會引起振蕩的事件。而且,事件的影響還遠沒有終結。」

  澳洲國民銀行(NAB)資深分析師David de Garis稱:「如果瑞士擔心歐元跌得更深,毫無疑問市場將預計歐洲央行下周將採取規模龐大的刺激措施,實際上,此舉引發包括歐元在內的一系列貨幣波動,主要貨幣對走勢頗為動蕩。」

  瑞士股市遭遇「大屠殺」

  瑞士央行周四放棄瑞郎/歐元匯價上限後,觸發股市瘋狂交投,瑞士股市狂跌約9%,創至少25年來最大單日百分比跌幅。

  一名交易商形容瑞士央行的決定是一場市場「大屠殺」,瑞士手錶製造商斯沃琪(Swatch)執行長Nick Hayek將瑞郎兌歐元狂升形容是瑞士經濟的「一場海嘯」。斯沃琪產品有40%銷往到歐洲市場。

  瑞郎兌歐元狂漲,令斯沃琪、奢侈品企業Richemont和水泥製造商Holcim等股價崩跌11%至超過16%不等。

  瑞士股市大跌8.67%,總計市值估計蒸發了大約1,050億瑞郎。約相當於這兩家大銀行市值的總和。

  在瑞士上市的石油探勘服務公司Transocean挫跌至紀錄低位,瑞士寶盛集團和瑞銀暴跌超過11%。

  Central Markets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交易部主管Darren Courtney-Cook說:「這是一場大屠殺。」

  斯沃琪執行長Nick Hayek說道:「今天瑞士央行的決定像一場海嘯,對出口產業,旅遊業以及整個國家都是如此。」

  瑞士央行宣布放棄瑞郎/歐元匯價上限後,瑞郎兌歐元暴漲約30%,對瑞士企業的出口能力構成威脅。

  Royal London Asset Management歐洲基金經理Neil Wilkinson說:「瑞士央行的聲明實際上表明歐洲內部的貨幣政策差異正日益擴大。聲明的字裡行間均顯示出瑞士央行預計歐洲央行很快會宣布量化寬鬆政策。」

  瑞士社會民主黨(Social Democrats)主席Christian Levrat稱央行此舉「將給成千上萬的瑞士就業崗位帶來嚴重威脅」。

  瑞銀集團(UBS)一櫃員說道:「我從來沒見過一口氣跌這麼多,太大了。人們可能會買入歐元,但也有可能買進美元和其他貨幣。」

  瑞士央行表示,瑞郎匯價限制是保護經濟不受嚴重傷害的特殊臨時舉措,儘管瑞郎匯率仍處於高位,但自從匯價限制推出後,估值過高的現象整體緩解。

  上個月,瑞士央行被迫進一步採取措施守衛匯價限制,稱其將向銀行的瑞郎存款收費,為1970年代以來首次。當時投資者擔心歐元區以及俄羅斯危機深化而買進瑞郎。

  以後瑞士央行說的話誰還信?

  不單單是投資者被瑞士央行嚇了一跳,瑞士央行似乎並未與任何官方組織溝通。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主席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周四表示,她對瑞士央行決定取消歐元/瑞郎的匯率下限表示驚訝,並稱該央行沒有就相關舉措提前通知任何其他央行。

  拉加德在接受CNBC採訪時說,「這個消息有點意外」,並稱她希望瑞士央行能提前通知其他央行,但她自己並沒有接到來自瑞士央行行長本人的任何知會。

  拉加德表示,她理解瑞士央行行長的動機,但是事先通知會比較好。她對此事將保留看法。

  DailyFX指出,瑞士央行的這種做法與目前主流央行做法相悖,無論美聯儲(FED)或者歐洲央行,都力爭與市場做好溝通,以防止政策造成金融市場風險。

  美聯儲有利率前瞻以及會議紀要,而歐洲央行也將在年內開始公布會議紀要,類似此舉均是為了避免市場因意外而大幅波動,信心要比黃金更貴重。瑞士央行的做法,無疑會令其央行信用受到損害。

  本月稍早,瑞士央行行長喬丹稱匯率上限是「絕對的核心」。副行長丹亭(Jean-Pierre Danthine)周一還在表示,瑞郎匯價上限仍將是央行政策的基石。

  瑞士Sarasin銀行的分析師Alessandro Bee稱:「在我看來,這損害了對瑞士央行的信任,該行一直在稱能守住匯價限制,我覺得這存在巨大風險。」

  與喬丹關係密切的前瑞士央行顧問Ernst Baltensperger上周末表示,瑞士央行應該取消「暫時性」匯價限制。現在看來這好像是發出了政策改變的信號。新蘇黎世報稱這種變化「不可避免」。

瑞士央行震撼全球市場只是開端||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6日 23:12

  近兩日埃及、瑞士和埃及央行均採取令市場意外的貨幣政策轉變行動,匯市一片哀鴻遍野。這讓人又想起美聯儲主席耶倫去年11月曾發出的警告:讓貨幣政策正常可能導致金融市場波動加劇。

  昨日印度央行宣布20個月來首次降息。六小時後,瑞士央行公布,放棄維持三年的瑞士法郎與歐元匯率下限承諾。北京時間今日凌晨,埃及央行意外宣布降息。在這些行動之中,以瑞士央行取消匯率下限產生的市場震動最劇烈:瑞士法郎對歐元匯率一度暴漲41%,創史上最大漲幅;瑞士SMI股指一度暴跌14%,單日跌幅創25年來新高。

  彭博報導認為,經歷昨天的央行變臉,投資者應該汲取教訓:全球央行再也不會成為盟友,他們無法起到穩定金融市場的作用,再次成為金融市場波動的源頭。有關利率的前瞻指引有自身局限,因為當經濟環境改變時,貨幣政策也可能急劇轉變,而且央行官員還樂見這種市場意外。

  而且,央行帶來的風險在昨天以前已經湧現。早在2013年,美聯儲暗示會開始退出QE就已引發全球市場震動,新興市場所受的衝擊尤為明顯。去年市場預計今年美聯儲會自2006年以來首次開始加息,歐洲央行將首次決定啟動包括購買歐洲國家債券在內的全面QE。因這種貨幣政策預期動向的巨大分歧影響,歐元對美元匯率去年大跌14%。

  昨日採取行動的瑞士央行也因全球央行的政策分歧倍感壓力。去年瑞士法郎對美元匯率跌約14%,瑞士央行已表示,擔心主要央行的貨幣政策分歧。瑞士央行昨日聲明稱,放棄匯率底線的一個原因正是注意到央行不再團結,這種分歧「是可能更為顯著的一種趨勢」。

  法國興業銀行駐倫敦的全球策略師Kit Juckes評論稱:「波動性又回來了。市場現在面對截然不同的力量,經濟分化更多,貨幣政策分歧更大。所有這些會彼此衝撞。」

橡樹資本馬克斯:油價暴跌的啟示||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6日 23:29

  橡樹資本(Oaktree Capital Management)董事長及聯合創始人馬克斯(Howard Marks)撰文稱,預測者通常過於依賴當前水平,即使在極少數預測到有變化的情況下,也通常低估了變化的程度。極少有人預測油價會大幅下跌,更少有人提及六個月內油價可能跌至60美元。

以下為報告全文:

  自本 伯南克首次提出可能會「縮減」債券購買規模以來的過去18個月,大家關心的宏觀問題大多關於美聯儲是否會加息,特別是何時加息。

  自2013年年中以來,市場人士基本上一致認為利息將會上升。結果,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從當時的大約3%下降至目前的2.2%。今年,許多投資機構跑輸了被動型的基準指數,其中部分原因是固定收益持倉的時間太短,無法通過利息下降而受惠。儘管這與油價無關,馬克斯先生提醒,「眾所周知」的事情通常對投資表現沒什麼幫助,甚至可能是錯誤的。

  馬克斯先生2007年在《一切形勢正好》(It’s All Good) 一文裡列舉了一些其認為當時的股價並沒有充分考慮到的一些可能性。資產價格通常考慮了人們了解的風險。而可能引發市場劇烈震蕩的,則是人們未考慮到的風險。大多數人在進行預測時都是根據當前狀況進行外推,並進行小幅調整。換言之,大多數人都是進行漸進式預測,極少有人會設想情況劇變的可能。因此可以想像,六個月前布倫特原油約為110美元的時候,看好油市的人可能會預測油價會升至115或120美元,而看淡油市的人可能會預測油價會跌至100或105美元。預測者通常過於依賴當前水平,即使在極少數預測到有變化的情況下,也通常低估了變化的程度。極少有人預測油價會大幅下跌,更少有人提及六個月內油價可能跌至60美元。

  數十年來,黑石的拜倫 韋恩(Byron Wien)與 「謹慎的」傑出投資者達成共識並作出以下報告:大多數人認為油價將維持在當時的水平。馬克斯先生認為報告的觀點代表了當時大多數投資者的心態。但他認為中國增長明顯放緩已經是廣泛共識,但拜倫在預測油價時可能並未考慮這個因素。這也說明了,在對現實世界進行分析的複雜過程中,很難把所有適當的相關因素都納入考慮。

  油價的現狀也說明了認清所有可能的後續影響是多麼困難。大多數人很容易就能領會到事態發展的即時影響,但極少有人能夠預計到「第二步」結果……更何況第三步和第四步結果。當這些後續因素開始影響資產價格時,通常被稱作「蔓延」。 2007年,人們都知道次貸危機會影響到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和住宅建築商,但直到2008年才開始同樣擔憂銀行和其他經濟部門。

  下面列出油價下跌可能產生的多方面影響,包括直接後果及其後續影響:

  油價下跌意味著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和汶萊等產油國收入降低,導致國內生產總值下跌和預算赤字增加。

  美國、中國、日本和英國等石油進口國的支出減少。

  石油勘測和開採公司盈利減少,航空業由於燃料成本下跌而盈利增加。

  石油鑽探方面投資減少,導致石油服務公司盈利減少,該行業就業人數下降。

  消費者在能源以外的消費增加,利好消費品公司和零售商。

  汽油價格下跌帶動駕車出行更為頻繁,為旅館和餐飲行業帶來利好。

  駕車成本降低,人們可能比原計劃更早地購買大型汽車,利好汽車公司。人們繼續購買汽油驅動的汽車,改用替代性燃料的趨勢放緩,利好石油行業。

  同樣,出行增多刺激航空公司訂購更多飛機,這一點利好飛機製造商,但同時將舊式飛機替換為節能型飛機的動機降低。

  鑽探的減少引起石油服務需求下降,可導致服務公司在進行業務投標時出價更低。這改善了進行鑽探的經濟效益,因此有助於石油公司。

  最終,如果對石油公司和石油服務公司而言事態發展過於糟糕,銀行和其他貸款人將會因持有不良貸款遭受負面影響。

  此外,大多數人難以理解經濟事件的自我修正。

  汽油價格下跌推動了人們增加駕車出行次數,從而增加了對石油的需求。

  油價下跌對鑽探的經濟效益帶來負面影響,減少了額外供應。

  油價下跌導致開採商削減產量,等待價格回升再開採出售。

  所有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上述所有情況顯示油價下跌將增加石油需求或減少供應,從而使得價格回升。換言之,油價下跌本身將導致油價最終回升。這說明了經濟的動態本質。

  最後,除了合乎邏輯但通常難以預測的第二部結果或連鎖反應外,負面發展通常以不合乎邏輯的方式出現。因此,為應對油價的一聯串變動,「我將拋售依賴石油出口的新興市場」會轉變成「我將拋售所有新興市場」,即便是受惠於油價下跌的石油進口國。

  投資者知道油價變動將影響石油公司、石油服務公司、航空業和汽車行業。但他們可能不會進一步預期這對貨幣、新興市場和投資級別以下債券有何影響。例如,他們幾乎不理解資本撤回和隨之導致的對流動資金的需求將導致與石油無關的資產出現緊急拋售。人們通常不能察覺這些斷層線的存在,而這些影響會蔓延至所有相關領域。此時,投資者在理性和感性上都將處於措手不及的狀態。

  這個事實導致了資產價格劇烈變動。不僅僅是現在「石油供大於求」,還有「網際網路將改變世界」以及「住房抵押債務不再安全。」 這個事實帶來的心理狀態和從眾心理使得價格過度劇烈變動,導致了泡沫和破產,但此時也有機會在價格上升時大筆拋售估價過高的資產和在價格隨之下跌時買入廉價資產。如果你認為市場是理性的,投資者客觀理性,你將發現很多意外。在經濟艱難的時期,投資者通常未能保持自律和洞察力;心理狀態通常取代基本面分析;以及無法區分不同事件導致「所有相關事件都是因為一個事件。」

  在馬克思看來,油價下跌過多反倒會令部分市場參與者保持冷靜。在資產價格上升時買入給人的感覺會更好。但通常在資產價格下跌一段時間後購買才更明智。說到底,投資者是缺乏理性分析的。投資者的高度自信、自滿及鎮靜已充分被市場的混亂及懷疑所取代,風險偏好已經被風險規避所取代。這讓投資者感到痛苦,但是也令市場變得更加安全及可能更加注重尋找廉價投資。

  尤其是在市場受壓周期,自信且樂觀的信用市場縱容向那些不應獲得但卻被允許過度使用槓桿的投資者延長信貸期的這種不明智做法存在。後來出現的不利發展會令資本供應者信心降低,從而令資本市場寬鬆程度下降。這個寬鬆的發行周期以及其後周期的結束已發生於三個債務危機之後,相關危機為投資者提供了26年來最佳的困境債務買入機會。目前石油危機就是一個有機會扮演這種角色的例子。

  附:關於橡樹資本

  橡樹資本是全球領先的投資管理公司,專注於另類投資市場。截止至2013年9月30日,橡樹資本旗下管理的資產達798億美金。公司擅長在困境債務、公司債(包括高收益債券和優先貸款)、私募股權控股投資、可轉換證券、房地產和其他上市股票中尋找機會,進行價值投資和嚴格的風險控制。橡樹資本總部位於美國洛杉磯,在全球15個城市中共有超過750名員工。

央行都能食言 以後還能相信誰?||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6日 23:44

  瑞士央行周四的意外舉動對整個資本市場造成的衝擊並未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消散。作為金融體系的最高端,央行的出爾反爾讓市場擔憂「信譽」已經成為一種奢侈品。

  瑞士央行最被人詬病的地方顯然是在於他反覆強調將「維持歐元對瑞郎1.20的下限」。包括12月的利率決議以及三天前央行副行長Jean-Pierre Danthine的發言都讓市場相信瑞郎將會永遠和歐元亦步亦趨。(事實上,瑞士央行行長喬丹自己就曾多次發表過類似的表態)

  前IMF經濟學家、現任Safra Sarasin AG經濟學家Karsten Junius表示,

  瑞士央行的信譽將因此大受打擊,誰還會相信所謂的「最大決心」(utmost determination)?市場對於央行未來的任何聲明和表態都會更為謹慎。所謂的口頭幹預效果也將大打折扣。

  前對衝基金經理Bruce Krasting認為,

  我們親眼見證了一家主要央行的出爾反爾。無論是瑞士央行、歐洲央行還是美聯儲或者日本央行,他們都反覆傳遞將維護市場穩定的訊息。雖然我並不相信這種「承諾」,但是很多人還是覺得央行可以信賴。

  這次事件之後,下一個焦點將是歐洲央行。徳拉吉曾說過要竭盡所能捍衛歐元。如果你現在還相信這種說法,那你就有點傻了。

  法國興業銀行分析師Anatoli Annenkov則表示,

  市場顯然對瑞士央行的決定大感意外。大多數央行都會選擇通過逐漸溝通和傳遞信息來緩解市場的恐慌情緒。不過對於瑞士央行而言,他們可能沒有其他選擇。市場本身已經過度投機。

  心直口快的前大摩明星策略師Gerard Minack周一在接受theage採訪時的驚天言論「如今市場最大的泡沫是央行信用」看起來一點也沒說錯。

  英國央行行長卡尼也受到過類似的指責。一名英國立法者將卡尼描述為「不可靠的男孩」,因卡尼在傳遞英國央行加息時間節點的問題上反覆無常。

如果中國硬著陸 誰最受傷||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7日 00:16

  2015年全球經濟最大風險是什麼?歐洲經濟惡化是一個風險,不斷湧現的地緣政治風險是一個,但中國硬著陸的可能性是最為迫切的。

  投資者對中國的長期擔憂仍然存在:房地產市場供給過剩、信貸助漲的增長債務負擔沉重、投資佔GDP比重是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的兩倍多。新擔憂又不斷湧現:房價連續六個月下跌、資本流出創紀錄、儲蓄增長當前接近紀錄最低水平。

  瑞信分析師安德魯在近期研報中寫道:「住房、債務和投資的情況仍和去年一樣,但很多其他因素在我們看來惡化了。」換句話說,中國增速急劇放緩的可能性仍然很大並可能在加劇。其後果呢?哪些國家、市場和公司損失將最大?

  首先看看澳大利亞,對華出口佔該國出口的三分之一,約佔GDP的5%。據瑞信,隨著中國增長放緩、全球金屬價格下滑,澳大利亞礦業公司資本支出預計降至2012年峰值的半數。

  特定大宗商品價格也嚴重依賴中國需求,尤其是銅和鋁。據瑞信,如果中國硬著陸,銅價將由當前的每磅2.48美元降至2美元,鋁價或下跌20%。按此價格,全球30%-40%生產商的成本價將超過市場價。

  當涉及特定行業時,德國汽車製造商當然密切關注中國經濟數據,中國佔到德國汽車行業銷售額的30%,寶馬則達到35%。這是因為德國汽車在中國的售價更高,較歐洲市場高出50%-100%,汽車部件的利潤率就更高了。

美股評論:名聲有多爛回報就有多高||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7日 02:30

  導讀:MarketWatch專欄作家赫伯特(MARK HULBERT)撰文介紹了一種值得考慮的投資策略,即買進那些美譽度最低的企業的股票,進行逆勢操作。

  以下即赫伯特的評論文章全文:

  各位,你們當中有多少人在得知時代華納有線已經成為最不受美國消費者喜愛的公司之後,買進了他們的股票呢?

  沒有幾個?那你們就別說自己是獨立的思想者,是有勇氣逆潮流而動的人,更別說自己能夠踐行「在血流成河時買進」的箴言。要知道,這可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行動機會,說空話是沒有用的。

  什麼?你說逆勢操作並不是簡單等同於購買一家時代華納有線(TWC)這樣討人厭的企業的股票?算了吧,這可能正說明你還沒有具備逆勢操作者必需的資質。

  或許,下面所說的一些內容可以幫助你鼓起勇氣:24/7 Wall Street的數據顯示,在2014年當中,名列前一年最討厭企業名單的那些股票平均上漲13.7%,而同期內,道瓊工業平均指數的漲幅不過只有7.5%,略高於前者的一半而已。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前一年最受歡迎公司之一的亞馬遜(AMZN),這一年股價卻遭受了22%的損失。

  當然,投資受歡迎的企業並不總是會帶來厄運,而那些被鄙視的品牌,也不見得總能夠超越大盤。可是,無論你是否相信,儘管有例外,但這樣的規律確實是存在的。

  幾年前,有兩位金融學教授進行過一次相關研究:維吉尼亞科技大學的安吉那(Deniz Anginer)和聖克拉拉大學的斯塔特曼(Meir Statman)利用《財富雜誌》每年最受歡迎和最不受歡迎的企業名單構築了兩個虛擬投資組合,各自對應美譽度最高和最低的兩組股票。

  他們發現,1983年4月到2007年12月期間,不受歡迎投資組合年平均回報率要超過受歡迎者2個百分點以上。此外,兩位專家還發現,美譽度提升之後,隨之而來的往往都是回報的走低。

  這樣的規律確實有點違反直覺,因此值得好好說明一下。這裡的關鍵在於,當你購買一家不受歡迎的企業股票,你其實並不是賭它能夠比受歡迎的更賺錢,而是賭它的表現會超過市場此刻的預期。

  弄明白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那些受歡迎的企業,其美譽度已經被市場消化,造成了超過正常水準的估值——我們不妨稱為「美譽度溢價」。具備這種溢價的股票在未來想要獲得漂亮的回報,需要克服的障礙顯然更大,而一旦沒有達成投資者的預期,其地位就將變得很脆弱。

  相反,那些不受歡迎的股票,自然是沒有「美譽度溢價」的,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存在「爛口碑折扣」的,因為投資者已經在相信其表現將會很糟糕了。

  總而言之,後一種股票與前一種股票相比,顯然有更大的機會給市場帶來驚喜。

  或者,我們也可以借用賽馬來說明。一場比賽有十匹馬參加,其中一匹是無可爭議的眾望所歸,大家都相信它可以穩穩拿到頭名,而另外一匹則被一致鄙視,大家都認為它會是「副班長」。結果是,大熱冠軍馬最終拿到第二名,而被大家拋棄的馬則跑到了第七名。

  在這種情況下,顯然是投注後者能夠賺到更多的錢。

美股評論:流媒體內容大戰消費者是贏家||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7日 03:07

  導讀:MarketWatch專欄作家普萊蒂(THERESE POLETTI)撰文介紹了Netflix與亞馬遜之間視頻流媒體內容的激烈競爭,告誡投資者必須對他們相關的持續開支心中有數,同時指出,消費者現在已經處於非常有利的位置。

  以下即普萊蒂的評論文章全文:

  Netflix與亞馬遜之間的視頻流媒體大戰正愈演愈烈,兩家公司看上去都越來越像是好萊塢的製片商,而本周,憑藉著一筆重量級的內容交易,亞馬遜似乎是佔據了上風。

  亞馬遜(AMZN)趁著其劇集《透明家庭》(又譯「透明人生」)在金球獎上連獲兩大獎項的勢頭,本周二又宣布,他們已經將電影巨子艾倫(Woody Allen)羅致旗下,後者將身兼編劇與導演之職,在亞馬遜製作自己的電視劇處女作。

  在金球獎上,Netflix Inc。(NFLX)當然也有自己的斬獲,男演員史派西(Kevin Spacey)憑藉著在大熱劇集《紙牌屋》中的表現榮膺視帝。此外,Netflix的《女子監獄》也只是憾負於《透明家庭》而已。

  兩家公司投資的其他原創劇集也都不乏獲得獎項提名的,標誌著他們實質上已經踏入了好萊塢。Netflix的《紙牌屋》和《女子監獄》在艾美獎上也頗有所得。

  兩家公司大手筆的支出行為去年都引起了華爾街的廣泛關注。對新內容投資的持續強調預計今年還將延續下去。Netflix將於1月20日,下周四發布其第四季度的業績,在第三季度財報發布時,他們介紹說,公司當季的流媒體內容支出從第二季度的77億美元增加到89億美元,這主要應該歸因於開拓歐洲新市場,增加新劇集,擴展現有計劃,以及第一部原創電影的製作。

  由於大量投資內容,支出持續增長,Netflix在10月間削減了自己的第四季度盈利預期,導致股價下跌26%。目前,Netflix的股價依然沒有復元,較之489美元的近五十二周最高點低了大約26%。

  亞馬遜也在上次發布財報之後失去了華爾街的歡心,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向智慧型手機等計劃,以及其他迄今尚未見到收益的風險投資項目投入了太多的資金。亞馬遜流媒體服務是被納入年費99美元的金牌會員計劃,作為其一部分提供的,但是其支出情況依然讓華爾街感到不滿。儘管亞馬遜在第三季度當中營收猛增20%,公司的虧損還是超出了預期,使得其股價在當日盤後交易當中立即下跌了近10%。該股價格目前較之近五十二周最高點低近30%。

  「就主動創新而言,2014年對亞馬遜是個歷史性的年頭。」花旗分析師梅伊(Mark May)在本周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如是說,他還將該股的評級調升到了買進。梅伊列舉了亞馬遜的硬體努力,最大物流中心的建立,以及「創紀錄的內容開支」。亞馬遜工作室已經宣布,他們有五部新的劇集要在2015年首發亮相。

  兩家公司的目標完全一樣,就是要吸引更多消費者成為自己的訂戶,並確保他們的持續忠誠度。不但他們這些新來者動作不斷,老派的有線電視公司也不甘寂寞,比如HBO去年就有大膽舉措,推出了自己獨立於有線電視或者衛星電視訂戶之外的流媒體服務,總之,對於任何玩家而言,競爭的熱度都遠沒有到降低的一天。

  許多投資者都在等待財報提供的進一步的消息,以確定盈利季節是否他們買入這些已經跌了不少的股票的時機,但是無論如何,他們都必須明白,Netflix和亞馬遜投入他們內容戰略的資金,短期內都是很難減少的。相信財報發布時,這也會成為分析師們討論的熱點。

  投資者依然還在為這兩家公司投入內容的資金撓頭時,消費者卻已經成為了贏家。現在已經有大量的獲獎流媒體劇集呈現在面前,等待著他們用電腦、平板或者手機來觀看,而且,爭奪消費者的戰爭其實才剛剛打響。

印度央行搶跑 新興經濟體貨幣政策分道揚鑣||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7日 01:40

  國際油價的持續下跌讓全球各個經濟體的貨幣政策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有人選擇向右,有人則一路向左。

  1月15日印度當地時間上午8點45分,就在市場即將開始交易前,一份驚喜從天而降。印度央行在其官方網站發表聲明表示,將回購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7.75%,逆回購利率6.25%不變,這是印度央行自2013年3月以來的首次降息。降息的消息隨即成為了投資者的「興奮劑」。

  印度Sensex指數上漲了1.8%至27771.49點,創下2014年5月12日以來最大漲幅,印度10年期公債收益率跌至7.65%。而原本應該與降息同向而行的印度盧比不僅沒有出現貶值,還走出了相反曲線。當日印度盧比兌美元漲至61.83,漲幅為0.5%。「印度央行終於轉換了其貨幣政策的信號燈,降息不僅意味著之前嚴重困擾印度的通貨膨脹因素正在減退,也意味著印度即將開始又一輪的經濟刺激措施。」巴克萊銀行亞太地區外匯策略主管Mitul Kotecha說。

  「大周期」

  印度央行的這份利率聲明原本應是在2月3日其2015年首次議息會議後宣布,但最終卻被提前了20天公之於眾。「低於預期的通脹率、暴跌的原油價格、疲軟的需求以及政府堅持財政赤字目標的承諾,使得印度央行採取降息措施的時機已經成熟。」這是印度央行在利率聲明中給出的提前降息的理由。

  拜石油價格暴跌所賜,作為80%能源都要依賴進口的國家,印度終於可以在經歷了三年的通脹困擾後,長舒一口氣。就在印度央行宣布降息同一天,印度政府公布了其最新的通脹數據。2014年12月,印度批發物價指數(WPI)同比漲幅只有0.11%,低於分析師此前預估的0.6%的漲幅,而12月的零售通脹率升至5%,也同樣低於分析師所預計的5.4%的漲幅。這一數字已經低於了印度央行為其所制定的在2016年1月錢將通脹率降至6.0%的目標。「如果國際油價依然維持目前的下降態勢,這將為印度央行貨幣政策立場調整提供空間。」印度央行行長拉古蘭·拉詹說。而據印度央行估算,如果油價維持在50美元每桶附近,印度每年將節省500億美元的進口成本。低油價不僅可以降低印度的通脹率,還將減少印度政府為能源所支付的高額補貼,從而釋放出資金用於印度急需改善的基礎設施建設。

  分析師們普遍認為,印度央行的此次突然降息不會是偶然為之,這次被提前了20天的降息有可能意味著一個新周期的開始。「拉詹的行動意味著一個大幅的降息周期即將到來。」由Chetan Ahya所領導的摩根史坦利分析師團隊在一份報告中寫道。他們預期在未來12個月中,印度央行將降息125個基點。「借貸成本的降低將進一步為印度的經濟增長提供支持。在印度央行啟動降息程序之後,提振印度經濟的任務再次回到印度財政部手中。他們必須在即將出爐的新一年度聯邦預算中展現政府的改革決心。」他們在報告中寫道。1月16日印度財政部對於央行的降息舉動表示了歡迎。「此次25個基點的降息將標誌著一個『拐點』的到來。」印度財政部副部長Jayant Sinha說。

  兩個世界

  印度央行「迫不及待」地加入到降息隊伍中,還凸顯出了另一個變化,那就是新興經濟體貨幣政策開始分道揚鑣。

  以石油價格下跌作為分水嶺,新興市場的貨幣政策制定者們不得不做出抉擇。在因石油價格下跌而被籠罩上通縮陰影的「通縮區」——以中印為代表,他們的貨幣政策制定者開始轉向降息保增長,而與此同時,在因大宗商品下跌,引發資本外逃恐慌的「重災區」——以俄羅斯和巴西為代表,他們的貨幣政策制定者則繼續堅持加息防通脹。

  2014年11月22日,中國央行將一年期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分別下調了0.4%和0.25%,這也是中國央行自2012年7月以來的首次降息。巴克萊銀行預計,在2015年上半年,中國央行還將進行兩次對稱降息,每次降息幅度為0.25個百分點。因此,他們預計一年期存款利率將下調至2.25%,同時一年期貸款利率將下調至5.1%。

  作為亞洲第一和第三大經濟體,印度和中國在2015年的降息之旅也將有可能會吸引到更多的亞洲夥伴。雖然在1月15日,韓國央行做出了維持基本利率不變的決定,但是分析師預計,由於經濟指標依然疲弱,韓國央行很有可能會在2月或是3月的議息會議上宣布降息。而隨著越南通貨膨脹率降至3%之下,創下十年來新低,越南央行也很有可能會在2015年一季度啟動降息程序。

  然而,在另一個世界,情況也許更為糟糕。因為受到西方制裁和油價暴跌雙重影響,2014年俄羅斯央行的加息幅度和頻率都已經創下了歷史紀錄。2014年俄羅斯央行共加息6次,加息幅度為1150個基點。然而如此「瘋狂」的加息幅度卻並沒有抑制住俄羅斯的通貨膨脹,據俄羅斯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12月俄羅斯CPI為11.4%,較11月的9.1%高出25%,而前年同期這一數值僅為6.5%。「俄羅斯央行的貨幣政策已經『失控』。」蘇格蘭皇家銀行俄羅斯問題首席經濟學家Tatiana Orlova說,「在未來幾個月中,俄羅斯通脹水平將升至15%,創五年新高。」

  與俄羅斯一樣,嚴重依賴大宗商品出口的巴西,其貨幣政策也陷入了窘境。2014年12月,為了抑制不斷上漲的物價,巴西央行在一個月內兩度加息,共加息100個基點,將其基準利率提高至11.75%。而在2014年最後一次的利率聲明中,巴西央行早已經為2015年1月的加息埋下了伏筆。在那份議息聲明中,巴西央行刪除了對加息採取「極度慎重」的字眼。市場分析師認為,巴西央行將在2015年1月22日的議息聲明中再次加息50個基點。

  以石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的下跌正在幻化出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蘋果谷歌等擬4.15億美元和解「互不挖角」案||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6日 23:13

  蘋果、英特爾、谷歌、Adobe四家公司本周四向法庭提交了一份新的提案,將支付4.15億美元與起訴他們的員工達成和解協議。

  矽谷多家科技公司於2005年至2009年期間達成「互不挖角」協議,引發旗下員工對其發起集體訴訟。該起訴訟始於2011年,員工們認為這一協議將影響員工的流動和薪資。

  該起訴訟案中的3家公司Intuit、Lucasfilm和Pixar已於2013年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與員工達成和解。而剩餘的4家公司在2014年4月曾提出3.245億美元的和解提案,卻並未取得法官和原告的同意,後者認為,作為美國最有錢的科技公司,該和解金額過低。

  當時,美國地區法官Lucy Koh稱,按照後四家公司提出的方案,每名員工達到的補償將低於已達成和解的3家公司。如果要達到那3家公司的水平,蘋果等公司至少應支付3.8億美元。

  美國《紐約時報》引述熟悉協商過程的匿名人士消息稱,這4家科技公司已提出4.15億美元的新和解金額,而6.4萬名原稿準備接受這一金額。如雙方達成和解,本案將不再受理。

油價暴跌 油服巨頭斯倫貝謝欲裁員9000人||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6日 23:22

  全球最大油田技術服務公司斯倫貝謝(Schlumberger)宣布裁員9,000人,佔員工總數的7%左右;在油價暴跌背景下,該公司集中精力控制成本。

  該公司表示,第四季支出達17.7億美元,其中包括震波勘測業務、委內瑞拉貨幣貶值和裁員引起的減損支出。

  斯倫貝謝上月曾表示,將提列與裁員和部分震波勘測船資產減記相關的10億美元支出。

  「他們確實說過要裁員,但裁員規模這麼大,太讓人驚訝了,」Tigress Financial Partners分析師Philip Van Deusen接受路透採訪時表示。

  由於過去六個月以來油價挫跌了將近60%,包括BP和康菲石油國際(ConocoPhillips)在內的不少跨國石油巨頭紛紛裁員。布蘭特原油期貨周四收在每桶47.67美元。

  「如果油價持於當前水平,那麼這些油企中的任何一家都無法僅憑一次裁員就能調整得過來,」KeyBanc Capital Markets分析師Robin Shoemaker接受路透採訪時表示。

  作為斯倫貝謝客戶的石油生產企業紛紛縮減2015年資本預算,並減少了油井開採數量。

  斯倫貝謝表示,公司2015年包括多客戶和項目管理投資在內的資本支出預計將為30億美元。2014年資本支出為40億美元。

  「在這種不確定性的環境下,我們將繼續把精力集中於我們可以控制的部分上.。.」公司執行長Kibsgaard表示。

巴菲特欽點接班人2014年全部跑輸大盤||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6日 23:42

  巴菲特曾暗示,待到他退休,康姆斯和韋施勒很可能接掌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他去年盛讚二人的投資業績甚至超過他自己。但2014年通用汽車和維亞康姆的股票讓他們栽了跟頭。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投資經理們:託德-康姆斯(左)、特德-韋施勒(右)以及特雷西-布裡特-庫爾(中)。庫爾是伯克希爾旗下班傑明摩爾、約翰-曼維爾公司、東方貿易公司以及拉森-朱爾公司的董事長。

  「奧馬哈先知」沃倫-巴菲特欽點的接班人可能並沒有他本人那麼神奇。

  2014年,託德-康姆斯和特德-韋施勒顯然都未能跑贏大盤。康姆斯差得最多,其投資組合2014年似乎略有下降,跌了0.3%。巴菲特有句名言:他投資的頭號原則是不要賠錢。據說他的第二項原則是:不要忘記自己的頭號原則。

  韋施勒的表現好一些。其投資組合上漲了6.7%。不過,這個成績不足以勝過標普500指數,該指數2014年分紅前上漲了11%以上。(《財富》計算康姆斯和韋施勒的投資回報也是採用分紅前的數據。)這是康姆斯和韋施勒加盟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以來,頭一年出現兩人均未跑贏大盤的情況。

  去年四月,巴菲特在致伯克希爾股東的年度信中,盛讚這兩位經理人的表現。巴菲特曾暗示,待到他離開伯克希爾,康姆斯和韋施勒很可能接管該公司大部分股票投資組合。巴菲特當時在信中寫道,康姆斯和韋施勒已經連續兩年「輕鬆」跑贏大盤,並勝過巴菲特本人的投資業績。

  可惜兩人未能獲得三連冠。對康姆斯的投資業績拖累最大的,是芝加哥橋梁鋼鐵公司,這也是他在2014年伊始最重倉持有的個股。這家總部位於荷蘭、專注於油氣行業的建築公司,2014年股價跌去了一半。另一個拖康姆斯後腿的,是媒體公司維亞康姆,其股價在2014年下跌了近15%。康姆斯選擇的其它股票表現都不錯,比如國防承包商通用動力公司和信用卡公司維薩,在2014年分別增長了44%和17%。但是,總體而言,其投資組合還是未升反降。

  韋施勒2014年最失策的選擇是通用汽車。由於與點火開關相關的大規模召回,通用汽車的股價去年下跌了15%。

  巴菲特自身的許多投資2014年也表現不佳。伯克希爾重倉持有的IBM公司,去年股價下跌了12%以上。伯克希爾還持有價值40億美元的埃克森美孚股票,而過去半年,該公司股價已下跌7%。此外,巴菲特稱自己買入英國連鎖超市樂購的股票「大錯特錯」,去年該公司股價下跌了50%。不過,巴菲特和伯克希爾最重倉持有的大型銀行富國銀行,去年一年股價上漲了24%。

  伯克希爾的股東似乎並不關心巴菲特——以及康姆斯或韋施勒——管理這家保險企業集團1000多億美元股票投資組合的能力。伯克希爾的股價2014年上漲了27%。誠然,經過多年收購,伯克希爾的盈虧更多的取決於旗下公司的業績,而非其股票市場投資組合的回報。伯克希爾旗下企業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其中包括鐵路巨頭BNSF公司以及食品公司亨氏集團。

  巴菲特和伯克希爾公司未回復對本文置評的請求。

  巴菲特經常將伯克希爾的年度帳面價值表現與標普500指數的表現作比較。去年,伯克希爾公司的5年間帳面價值有史以來首次跑輸標普500指數。不過,與所有公司一樣,伯克希爾公司的帳面價值在一定程度上是會計規則的產物,或許並非公司業績的最佳指標。

  伯克希爾未正式披露其投資回報,或每位投資經理的投資回報。不過,與其他大型資產管理公司一樣,伯克希爾每季度會披露自身持有的股票。《財富》據此信息計算出康姆斯和韋施勒的投資回報。該數字未反映兩人在第四季度對自身投資組合做出的調整,因為伯克希爾尚未公布相關數據。不過,此調整不會對投資回報數字有太大影響。去年,我們做了一篇關於伯克希爾兩位新星——康姆斯和韋施勒——的報導,文中就採用了同樣的方法,來計算兩人2014年的投資業績。

  直到2014年,康姆斯和韋施勒的業績記錄都難以超越。2013年,康姆斯的投資組合飆升了51%。自康姆斯加盟伯克希爾至去年第二季度,康姆斯的投資組合攀升了116%。韋施勒比康姆斯晚一年加入伯克希爾,截止去年年中,韋施勒的投資組合共上漲了81%。

  去年,巴菲特在致伯克希爾股東的年度信中表示,康姆斯和韋施勒的投資業績超過了他本人,並開玩笑稱,如果這種「丟臉的情況」繼續下去,「我將別無選擇,只能閉口不談他們兩人。」今年,巴菲特有另一個理由對二人避而不談。

唯一成功預測瑞央行放棄匯率下限的人是誰||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6日 23:54

  瑞士央行放棄歐元瑞郎匯率下限讓全球市場地動山搖,在市場一片抱怨聲中,唯一成功預測央行將不會堅守1.20水平的Jason Schenker顯得如此與眾不同。

  Prestige Economics LLC總裁Jason Schenker在去年12月瑞士央行宣布執行負利率並重申「捍衛歐元瑞郎匯率下限」之時就曾表示歐元對瑞郎將在2015年第一季度跌至1.18。這是彭博所調查的50位分析師中唯一的例外:其他人都相信歐元對瑞郎將維持1.20。

  Schenker周四在接受彭博電話採訪時表示,

  我們的預測並不是針對1.20的匯率下限。歐元和瑞郎的整體市場趨勢決定了瑞士央行將無法無法繼續幹預。歐元區如果執行QE政策的話,歐元將面臨明顯的進一步貶值壓力,而周邊經濟體都將會受益。因此,我們認為英鎊對歐元也將出現升值。

  本月14日歐盟法院法律總顧問Pedro Cruz Villalon對OMT計劃給予了有條件的支持。他認為,該計劃採用的措施「原則上」符合歐盟法律。這也意味歐央行購買主權債的法律障礙或消失。

  據路透社援引Jefferies外匯策略主管Jonathan Webb表示,「瑞士央行可能預期歐洲央行下周將推出量化寬鬆,加上希臘大選在即,瑞士方面要持續吸納歐元恐有困難。」

  周四瑞士央行取消匯率下限,並將3個月期Libor目標區間下調到-1.25%至-0.25%;將活期存款利率降至-0.75%。

  歐洲央行將在本月22日宣布利率決議。

特斯拉:超9成車主已實現在家充電||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6日 23:28

  特斯拉公司今日向媒體表示,在過去的一年裡特斯拉已為90%以上的交車用戶完成了家庭充電安裝,並且協助推動多個城市發布了針對物業障礙的管理規定以及針對電力報裝的申請流程。

  據悉,每位特斯拉車主在購車時,都會獲贈一臺壁掛式連接器,自2015年1月1日起,特斯拉方面也會為主要交車城市350公裡範圍內的交車用戶提供電纜長度30米內的免費家用充電樁安裝服務。

  特斯拉官方數據顯示,特斯拉家庭充電樁安裝成功率已超九成,特斯拉一站式的家用充電樁安裝服務覆蓋主要交車城市周邊350公裡的範圍,數百位專業電工隨時候命。

  目前就北京市而言,電力公司已面向群眾開放了200個供電營業廳,受理城市電動小客車充電設施報裝業務。上月底,廣州市供電局也正式宣布開通了電動汽車充電樁報裝業務,為私人電動汽車車主解決安裝問題,支持電動汽車的發展。此外,各級政府在政策和法規上也對充電樁進小區給予了相關的支持和配合。

  特斯拉方面表示,在推廣以家用充電方式為主的基礎之上,外出和遠行的特斯拉車主還有超級充電和目的地充電兩種充電方式補充。車主在出發前可以在家裡先把Model S的電量充滿,半路上如果能量不足可以到超級充電樁快速補充,到達了目的地以後還可以選擇目的地充電繼續將能量加滿。

  所謂超級充電樁,就是特斯拉在公共場所為車主提供充電服務的大型充電設施,採用電網電能和太陽能聯合供電,充電速度遠快於大多數充電站。

  Model S若在遠行途中需要補充電能,只需將車停靠在充電樁旁,插入電源插座。據官方數據顯示,超級充電僅需20分鐘就可以充滿一半的電量,40分鐘即可充滿80%,75分鐘便可完全充滿,電量補充完全後,可以驅使Model S行駛長達400-500公裡,是消費者日常實際裡程需求52公裡的8-9倍。目前在中國,特斯拉已經建成200個座超級充電樁(數據仍在不斷更新),覆蓋全國20多個城市。

  另外一種充電方式則是目的地充電。目前,特斯拉目的地充電樁項目已在中國70多個城市建起了超過800個目的地充電樁,覆蓋商業中心、寫字樓、住宅社區等多種公共區域,依據不同場地的電力情況,一小時充電可增加續航裡程50-100公裡不等。

聯合利華搶食寶潔雞肋 誰為誰做嫁衣?||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7日 05:51

  國際日化巨頭寶潔在「瘦身」的道路上似乎一發不可收拾。對比此前的出售,此番則把「橄欖枝」伸向了競爭對手聯合利華,此舉是否會為對手開拓搶佔市場做了「嫁衣」呢?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日化巨頭均面臨業績增長壓力,為了減少成本,增加投入產出效率,兩家原本亦步亦趨的企業,如今呈現出「向左走,向右走」的局面。

  寶潔瘦身:砍掉雞肋

  近日,寶潔公司對外宣布向聯合利華出售旗下香皂及沐浴露品牌卡玫爾(camay)的全球業務及激爽(zest)除北美及加勒比地區外的業務,同時寶潔位於墨西哥Talisman、擁有170名員工的一間工廠也將一同出售,交易預計2015年上半年完成交割。但是交易價格及其他信息暫未披露。

  資料顯示,卡玫爾是寶潔旗下第三大沐浴品牌,2009年8月正式登陸中國內地,目前仍在內地各大超市銷售;激爽作為寶潔旗下的另一大沐浴品牌,2006年在中國上市,由於市場份額始終在3%偏下徘徊和廣告投入產出比偏低,已於2005年退出中國市場。

  「從寶潔的市場情況和產品線布局來看,兩者屬於雞肋品牌,銷售情況並不理想,且重複性很高。」品牌營銷及培訓專家朱丹蓬告訴記者,「寶潔近兩年來一直在做『瘦身』運動,把這些對業績貢獻率不高的品牌以一個好價錢賣出去,也可以緩解其業績壓力。」

  2013年5月,曾在2000~2009年期間擔任寶潔CEO的雷富禮重掌寶潔帥印,闊別四年後重新回到寶潔的雷富禮由早前的「併購狂人」搖身一變成了「剪刀手」,大力度對該集團業務進行精簡。

  2014年8月,在寶潔發布該年四季度財報時,雷富禮對外公布其精簡品牌組合的策略:砍掉過去三年銷售一直下降、年銷售不到1億美元的90~100個小型品牌,通過出售、終止或直接淘汰完成,以削減成本專注發展70~80個核心品牌。

  營銷專家、博蓋諮詢總經理高劍鋒告訴記者,時移事易,雷富禮前番掌舵寶潔時正是消費增長,市場基數在極速擴大的時候,同時還有來自新興市場的大規模增長,所以當時巨頭企業都做了很多擴張和收購,而現在新興市場基本上趨於成熟,且經濟形勢下行,消費不振,應該對品牌和產品進行收縮。

  聯合利華擴張:能否消化?

  彼之砒霜,我之蜜糖——這句話來形容聯合利華對上述兩品牌的接盤再合適不過了。

  「卡玫爾和激爽2013年全球銷售共約2.25億美元,當中75%來自墨西哥、俄羅斯和埃及。」聯合利華集團個人護理部門總裁Alan Jope表示,以上兩個品牌將使集團在最大市場之一的墨西哥成為皮膚清潔市場的領頭羊之一。

  可以說,寶潔輕鬆脫手「不良資產」,聯合利華藉機擴充市場份額,兩者各取所需。而聯合利華此前曾公開表態,該集團將繼續引進具備發展潛力的品牌以提升實力來面對寶潔等競爭對手的較量。「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寶潔的瘦身需求迫切,不惜將剝離資產去為競爭對手做嫁衣。」

  其實,從兩家企業的產品表現來看,聯合利華似乎一直對寶潔亦步亦趨,從多芬對抗玉蘭油的沐浴露之戰,到清揚直接挑戰海飛絲的去屑功效,再到衛寶叫板舒膚佳抗菌品類,可謂是針鋒相對,一方推出某個定位的產品,另一方勢必跟進。

  有分析人士告訴記者,聯合利華在全球有超過400多個品牌,比寶潔的還要多出上百個,「聯合利華面臨的瘦身需求更為迫切,雖然大公司在品牌管理和運營方面有著先進的經驗,但是品牌的眾多和品質的參差,還是會拖累企業的增長。」

  一方面是多品牌運營所帶來的成本壓力,另一方面則是缺乏強勢產品來鞏固和擴張市場份額,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不管是急於出手的寶潔,還是急於接盤的聯合利華,兩者所面臨的挑戰是同樣的,兩者之間的競爭也依然會難捨難分。

  「可以想見,寶潔和聯合利華的主戰場仍會是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一方是精簡品牌以精兵強將深挖市場,一方是以多品牌規模開拓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不過隨著各市場本土品牌在細分市場的崛起,國際巨頭的開疆拓土也會面臨更大的壓力。」 國內某日化企業內部人士表示。

沃爾沃或擴大中國產轎車出口市場||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6日 23:31

  瑞典車企沃爾沃(Volvo Car Group)執行長Hakan Samuelsson稱,公司可能向亞太及其他地區市場出口更多中國生產的轎車。

  該公司本周稍早宣布,計劃向美國出口成都工廠一年多前開始生產的S60L車型。沃爾沃的母公司是中國浙江吉利控股集團。

  這款車型在美國市場將被稱之為沃爾沃S60 Inscription。Samuelsson稱,公司計劃今年在美國銷售1,500輛S60 Inscription,最終的目標是年銷量達到5,000輛。

  Samuelsson被問及有關向美國以外市場出口中國工廠生產車型時稱,未來「可能會有與S60 Inscription類似的情況」。

  「我們不排除任何可能性,但對用戶來說得是有吸引力的產品,在成本方面也得合理,」Samuelsson本周早些時候在車展間隙對路透說。

  「我們希望在亞太市場增長,」他說。他還稱,公司可能向東南亞地區出口中國產的轎車。

  除了S60 Inscription,Samuelsson稱公司還可能考慮出口中國生產的基於新開發平臺的大型轎車,該新車在內部被稱為S90。

三星重振手機霸位選項無多 放手一搏尋求收購||金融界股票||###||2015年01月17日 04:45

  韓國科技業巨頭三星電子可能收購黑莓的消息,也許暗示著三星電子在扭轉獲利下滑,以及該公司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領導地位逐漸流失的保衛戰中,已有走投無路之勢。

  一度是三星電子獲利主流的移動業務去年快速縮水,高端手機銷售不敵蘋果的iPhones,同時受到小米這類低階手機的擠壓。三星預估2014年獲利將出現三年來首度下滑。

  儘管外界原本臆測移動部門主管申宗均(J.K. Shin)可能在12月去職,但三星仍為他投下信任票,不過分析師表示,如果沒有重大起色,他的地位仍可能不保。

  申宗均從2009年起帶領移動部門,推出Galaxy旗艦系列手機,一度推動三星將蘋果從智慧型手機銷售王位上擠落,並於2013年創下獲利新高。手下三名大將在12月去職後,焦點更是完全落在申宗均身上。

  三星開價收購黑莓,意圖或在手機市場重新奮起。不過雙方皆否認有這樣的會談,然而熟知內情的人士,以及路透所看到的文件,皆顯示三星有意提供最高75億美元進行收購,藉此提振在企業市場的份額,而這正是黑莓的主要強項。

  雖然黑莓不再是前五大智慧型手機製造商,但鑑於其強大的安全特性,黑莓在企業客戶方面仍有很大影響力,美國總統歐巴馬就仍在使用黑莓手機。

  黑莓的專利陣營還包括進階加密技術,分析師稱外界對該技術評價很高,而且隨著普通手機用戶也因安全漏洞問題飽受驚嚇,這一技術愈發受歡迎。

  雖然如此大規模的交易與其以往的保守風格相背離,但三星絕對有能力進行大筆交易;截至第三季末,三星擁有價值62萬億(兆)韓元(約合620億美元)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

  **自體成長達到極限**

  分析師稱,除了大手筆併購外,三星可能別無選擇,因為該公司沒有能夠提供重大獲利增長勢頭的自體成長選項。

  「三星認識到自體成長已經達到極限,因此將轉向海外併購以尋求突破,」漢城大學經濟學教授Kim Sang-jo表示。

  雖然分析師預計,記憶體晶片(存儲器晶片)需求良好以及其他部件業務好轉將幫助穩定獲利,但這些不足以抵消移動業務利潤下滑。

  湯森路透I/B/E/S對52位分析師進行了調查,他們平均預期,三星2015年營業利潤將連續第二年下降,至24.2萬億韓元。

  據研究機構Gartner數據,2014年第三季三星的市場份額從上年同期的32%降至24.4%;該公司推出一系列中低端新款智慧型手機也不太可能在第四季挽回頹勢。

  若收購黑莓,將為三星手機業務創造新的收入來源和喘息空間。獲得黑莓先進的技術亦將幫助三星在與蘋果的競爭中搶佔優勢,蘋果目前也試圖進軍企業市場。

  「如果能夠利用三星的品牌及黑莓的技術,那麼將是非常好的組合,」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師Gene Cao稱。

  但要實現這樣成功的結合可能比籤署一個協議難多了。三星從未進行過這一規模的併購,而且該公司的典型韓式層級制文化,可能與海外員工格格不入。

  「未來某一時段,三星確實會面臨這樣的風險,但問題在於該公司是否有能力成功整合合併後的企業,」韓國科學技術院商學教授Chang Sea-jin稱。

相關焦點

  • 美國股市今日實時行情 美股大漲近700點
    固底反彈 美股周一強勢上漲 科技股表現搶眼  美國股市周一出現較為強勢的上漲,其中道瓊工業平均指數收漲將近700點,上漲3.19%,標普500指數上漲3.35%,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3.6%。
  • 全球金融市場大反彈:歐美股市大漲 納斯達克指數期貨「漲停」
    周五(3月20日),全球金融市場大反彈:歐美股市大漲,美國納斯達克指數期貨「漲停」,觸及交易限制;MSCI新興市場股市指數大漲5.2%,勢將創2015年10月以來最大單日漲幅。 全球金融市場大反彈:美股納斯達剋期貨「漲停」黃金最多暴拉超60美元 周五歐市盤中,金融市場全線反攻:歐美股市大漲,歐洲主要股指期貨高開高走,截至發稿,德國DAX30指數、英國富時100指數、法國CAC40指數、歐洲斯託克50指數分別上漲4.86%、2.47%、5.78%和5.24%。
  • 美股十天內四度上演熔斷戲碼!道指收盤跌破兩萬點,油價重挫24%
    截至收盤,道指跌1338.46點,報19898.92點,跌幅為6.30%;納指跌344.94點,報6989.84點,跌幅為4.70%;標普500指數跌131.09點,報2398.10點,跌幅為5.18%。 標普500過去七個交易日的平均波幅高達7.4%,為大蕭條以來首次。
  • 全球金融市場大反彈:歐美股市大漲 納斯達克指數期貨「漲停」
    周五(3月20日),全球金融市場大反彈:歐美股市大漲,美國納斯達克指數期貨「漲停」,觸及交易限制;MSCI新興市場股市指數大漲5.2%,勢將創2015年10月以來最大單日漲幅。 全球金融市場大反彈:美股納斯達剋期貨「漲停」黃金最多暴拉超60美元 周五歐市盤中,金融市場全線反攻:歐美股市大漲,歐洲主要股指期貨高開高走,截至發稿,德國DAX30指數、英國富時100指數、法國CAC40指數、歐洲斯託克50指數分別上漲4.86%、2.47%、5.78%和5.24%。
  • 3月10日財經早餐:歐美股市「崩潰」!避險貨幣大漲,黃金突破1700...
    匯通網3月10日訊—— 3月9日歐美股市暴跌,道指收跌逾2000點;避險貨幣日元和瑞郎大漲,日元跳漲近3%至三年高位。現貨黃金一度升上1700美元關口,尾盤收於1680美元附近,因投資者在股市和能源市場暴跌之際拋售黃金以應付追繳保證金,蓋過了對黃金的避險需求。原油價格戰全面開打,沙特和俄羅斯誓言增產以爭奪更多市場份額,油價暴跌近25%,創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最大跌幅。
  • 美股又出妖蛾子:科技暴跌,道指跌800多點,全球股市跌聲一片
    道指跌807點,幅為2.78%,失守29000點關口,標普跌3.51%。與此同時,恐慌指數 (VIX)大漲26.46%,報33.6,創近三個月以來新高。美股大型科技公司是下跌的重災區,其中蘋果跌8.01%,特斯拉跌逾9%,此外,亞馬遜跌4.63%,奈飛跌4.9%,谷歌跌5.12%,Facebook跌3.76%,微軟跌6.19%。
  • 股市一哥:昨夜美股大漲,A股超跌反彈來了嗎?
    所以,3開頭的績差股,高位的(最近連漲的)都需要小心了;當然相對低位的,風險不高。因此,最近的創指暫時可以忽略不看,分化嚴重。昨天創業板跌幅版第一版,最小跌幅-14%,特別恐怖!你想啊,刀口上舔血能一直好好的活著嗎?6、北向資金周三淨流出37.58億。貴州茅臺淨賣出5.23億,TCL科技淨賣出4.18億,立訊精密淨賣出3.34億,京東方A淨賣出3.23億。
  • 美股9月收官納指累跌5%,多重不確定性共存致動蕩加劇
    * 秦淮數據納斯達克上市首日收盤大漲20.22%周三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和財長姆努欽就新一輪刺激法案的談判最終未達成一致,美股盤中回吐日內部分漲幅。個股方面,金融和旅遊股集體反彈,高盛漲2%以上,花旗上漲1.6%,摩根大通漲0.94%,摩根史坦利漲2.32%,美國銀行漲1.3%,富國銀行漲1.03%;挪威郵輪的漲幅超過3%,波音也漲1%。
  • 國慶假期美股開盤嗎?國慶美國股市休市安排出爐
    國慶假期美股開盤嗎?國慶美國股市休市安排出爐.中國股市10月1日(星期四)至10月8日(星期四)休市,10月9日(星期五)起照常開市。另外,9月27日(星期日)、10月10日(星期六)為周末休市。
  • 德璞資本:近期美股瘋漲又下跌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FW融語投資大師面對著美股近期的強勁漲勢,許多人開始感嘆說,美股和現實經濟,和美國大眾已經嚴重脫節,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Doo Prime認為,這輪美股強勁反彈,與天量印鈔有很大關係。美聯儲對未來經濟的黯淡預期也成為股市大跌的又一個誘因,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超過200萬例,而死亡人數也超過了10萬大關,這導致投資者重新轉向悲觀,加上此前大漲帶來了巨大的獲利盤,因此美股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下跌。
  • 暴跌後 義大利股市戲劇性反彈
    義大利債務危機繼續發酵 昨日成功售出67.5億歐元1年期國債  穆迪警告將可能下調義大利主權債務評級後,義大利國債收益率大幅攀升到十年新高,這在世界各個金融市場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西班牙國債預期收益率11日達到1997年以來最高點;歐美和亞太股市次第暴跌,其中義大利米蘭MIB指數11日收盤跌幅達3.96%;大宗商品也呈現普跌態勢
  • 隔夜外盤:歐美股市全線收跌道指跌近400點 金價創近9年新高
    美國市場:美東時間周二,美國三大股指低開後走勢分化,道指低位震蕩,尾盤跌幅擴大,收跌1.51%;納指衝高回落收跌0.86%。中概股蔚來汽車大漲近15%,實現「六連漲」。截止收盤,道指跌396.85點,跌幅1.51%,報25890.18點;納指跌89.76點,跌幅0.86%,報10343.89點;標普500指數跌34.40點,跌幅1.08%,報3145.32點。歐洲市場:歐洲時間周二,歐洲主要股指全線收跌,英股跌超1.5%。
  • 美股、亞太股市集體走低 A股「萬綠叢中一點紅」 機會何在
    原標題:美股、亞太股市集體走低,A股「萬綠叢中一點紅」,機會何在   美股
  • 國際早班車:美股休市歐股下跌 油價小漲金價連跌三日
    本月迄今為止,股市仍在上漲,這讓石油投資者更有信心大舉押注原油價格上漲。分析師表示,金融市場更加強勁的背景以及原油產量增長放緩的前景,是油價上漲的主要推動因素。PVM Oil Associates在一份報告中稱,「股市表現是油價持續走高的原因之一。
  • 跌跌跌!國際油價連跌10天,創1984年以來最長連跌天數記錄
    國際油價連跌10天,創1984年以來最長連跌天數國際油價創34年以來的最長連跌記錄北京時間11月10日收盤,布倫特原油又下跌1.09%,全球供應增加,投資者擔心需求增長可能放緩,使美國原油連續10天下跌達到1984年以來最長的連跌天數
  • 中國股市,股市無視「利空」,突然大漲,透露出什麼信號?精闢!
    中國股市,股市無視「利空」,突然大漲,透露出什麼信號?今天A股早盤受隔夜美股轉跌利空影響集體低開,開盤後創業板指率先發力,迅速拉漲超1%,滬指也不甘落後,在券商板塊發力的帶動下,股指迅速走高,此後股指總體呈現高位震蕩勢態,直至尾盤。
  • 銀行股帶領 歐股創逾三月最大漲幅 美股三連陽 金銀原油齊反彈
    中國數據釋放經濟強勁復甦信號,滙豐獲大股東平安增持力挺銀行股走高,歐股強力反彈,走出三個多月低谷。在上周美股連續第四周累計下跌後,投資者尋找抄底機會,關注新救助刺激案的進展,此前疫情期間最受打擊的銀行和能源股帶領美股大盤繼續走高。美元明顯回落,原油、金銀等貴金屬以及銅等工業金屬均上漲。股市上揚之際,英美國債價格回落。
  • 美股漲 美元跌 黃金升破1510美元 油價漲1%
    經濟數據方面,美國12月21日當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減少1.3萬,至22.2萬人的三周低位,仍略高於預期的22萬人,前值由23.4萬修正為23.5萬。數據發布後,美債收益率漲幅收窄。股市在聖誕節休假歸來的第一個交易日,美股三大指數高開高走,消費板塊領跑標普500指數。
  • 隔夜外盤:義大利政局堪憂,市場風聲鶴唳,歐美股市雙雙重挫
    東方財富網30日訊,周二(美東時間5月29日)歐美股市雙雙下挫,義大利政局持續動蕩,市場風聲鶴唳,引發全球風險資產價格紛紛受挫,道指收跌近400點,義大利富時MIB指數再度跌逾2.5%,創2017年7月以來收盤新低。美元指數依舊強勢,令金價衝高回落;此外,OPEC增產計劃引發持續擔憂,油價遭遇五連跌。
  • 謝昊天:美日磅日多頭走勢強勁,黃金反彈繼續空
    歐美股市,受到勞工部公布的就業數據和科技股尾盤拋售的影響,美股周四(6月4日)漲跌互現,回吐了6月部分的強勁漲幅。  道瓊工業指數上漲11點,漲幅0.1%,至26,281.82點;標普500指數下跌0.3%,至3,112.35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0.7%,至9,615.81點。 周四標普500和納指於五個交易日以來首次錄得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