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額終身壽險熱炒背後:險企做大規模對衝風險

2021-01-10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陳晶晶北京報導

在預定利率4.025%的年金保險成為過去式的背景下,另一類險種產品正在迅速成為人身險公司銷售的主力。

近日,一款被營銷人員宣傳成「年化收益率突破3.5%」、跑贏通脹的增額終身壽險產品,一上線即遭到瘋狂搶購,甚至導致一家保險中介公司系統癱瘓,引發了業內對該類產品熱議。

業內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繳費完成之後,增額終身壽險的有效保額開始以固定複利進行增值,並一直持續終身。因此,很容易被「包裝」成回本快、實際收益高的短期「理財產品」。

高收益真相

記者注意到,近日一些營銷自媒體宣傳最新的一款增額終身壽險時,不指明複利收益,而是重點突出產品的年化單利收益。如「保單現金價值快速增值,到了90歲時,現金價值是保費的21.93倍,年化單利高達23.26%」。

增額終身壽險收益真這麼高嗎?其實不然。

業內人士指出,一些保險公司、保險中介銷售人員,所宣稱的增額終身壽險固定收益率達到3.6%~4%,實際上指的是保單每年的有效保額增速,而這並不等於保單現金價值真實的增速,也不等於增額終身壽險的實際收益率。

例如,華貴人壽一款增額終身壽險產品資料演示,一位30歲男士,每年繳費10萬元,繳費3年,那麼到第4個保單年度末的時候,現金價值超過保費,等於307810萬元。由此可知,用四年的時間獲取了7810元的回報,收益率為2.6%,而非以3.6%複利遞增。

一家中型人壽保險公司年金險培訓講師王先生對記者表示:「真正意義上的複利增值,應該是從保險消費者在繳納保費的首年就開始,例如交了30萬元,以30萬元為基礎,現金價值進行複利滾存。然而增額終身壽險則需要兩到四年的回本,雖然在回本期內,保單現金價值快速攀升,很快超過已交保費,但是此階段的保單可視為零收益率,所以宣傳增額終身壽險年化收益率達到3.6%或者4%是存在誤導的。」

「通過精算模型設計,大部分增額終身壽險在保單第7年或者第8年以後,現金價值才會按照每年複利3.48%或者3.47%滾動。直至五、六十年後,保單最終年化收益率趨近於3.5%。」一位保險經紀人趙先生對記者表示。

上述培訓講師王先生進一步稱,「增額終身壽險的保額增速是多少,監管並未明確規定。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保險公司開始變相『創新』,將保額增速設計成3.6%、3.8%甚至達到4%。一些銷售人員也不講壽險保障,只提現金價值、退保收益,將增額終身壽險包裝成短期理財產品,吸引保險消費者投保,拉升保險公司的保費規模。」

年金險替代品

本報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上半年,光大永明人壽、愛心人壽、華貴人壽、中英人壽等十餘家人身險公司加入推新陣營,截至目前,已有四十多家人身保險公司推出了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其中,一些增額終身壽險產品上線不到一個月,便狂攬保費超億元。一些銷售人員也告訴記者,增額終身壽險已經成為其推薦的主力產品。

保險公司緣何熱衷增額終身壽險產品?

據了解,與傳統終身壽險側重風險保障功能不同,增額終身壽險保障身故或全殘賠付金額較少,按照保險合同約定,計算年度有效保額和現金價值。也就是說,增額終身壽險主要利用「時間+複利」來實現儲蓄帳戶收益最大化,並能隨時通過「減保取現」或者「退保」,來獲得「理財」效果。

同時,對比目前預定利率為3.5%的年金保險,增額終身壽險的「魅力」還在於繳費期剛結束,或繳費結束之前,其保單現金價值(即退保能拿到的資金)很快就能超過所交保費。其次,現金價值高,也意味著在消費者急需用錢的時候,可通過現金價值貸款的方式,獲得資金。

一家人身險公司產品部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在中短期保險產

品被監管限制,以及預定利率為4.025%的年金保險逐步淡出歷史舞臺背景下,市場對具有『保本理財』性質的保險產品需求依然很旺盛,急需替代品。而增額終身壽險恰好滿足短期返本,存取靈活市場需求,因此立刻能『上位』。而且保險公司為了保費規模,也樂於推出這類產品。」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增額終身壽險保障功能弱化的現狀,與監管提及的「保險公司開發的定期壽險產品、終身壽險產品,應重點服務於消費者身故風險的保障規劃,並不斷提高此類產品的風險保障水平」相悖。

險企對衝利率風險

「對於保險公司來說,增額終身壽險的承保利潤率比年金險要低一些,不過為了獲取更大的保費規模,從權益類市場獲得超額收益,對衝利率風險,保險公司還是比較樂於承保此類產品的。」一家位於南部地區的保險公司高管表示。

公開數據顯示,雖然今年上半年受到疫情影響,但是人身險公司仍然整體實現了盈利,淨利潤累計達1247億元,值得注意的是,人身險公司累計投資收益3571億元,同比大漲33.52%。顯然,投資收益是支撐人身險公司盈利的重要因素。

業內人士表示,資本市場步入紅火期,為壽險公司提供了向上的投資環境,因此壽險公司從權益類資產獲取更高收益的動機更強。同時,今年以來,利好保險投資端政策頻出,鬆綁權益類配置上限也有助於險企在利率下行趨勢下,縮短資產負債缺口,獲得信用價差,適度提高權益資產佔比,提升保險投資的收益率水平。

近日,銀保監會人身險部副主任賈飆公開表示,目前人身保險業利差損風險整體可控,但利差損風險在加大。賈飆還指出,人身保險業將採取四個方面的措施來防範利差損風險,其中包括兜住安全底線,提高保險資金運用水平。豐富風險對衝工具,適度鼓勵權益類投資,改革投資管理能力監管。

不過,華創證券研報顯示,未來險資投資壓力和機會並存,一方面,長端利率繼續上行空間較小,長期下行趨勢未改,另一方面,權益投資利好政策長期提升和穩定投資收益率水平,對衝利率下行產生的潛在風險。

相關焦點

  • 增額終身壽險走紅 平安等12家險企扎堆推新品
    事實上,增額終身壽險並非一種新的產品形態,2013年以來先後有公司試水推新,為何4.025%預定利率的年金險落幕後,增額終身壽險能夠逆風翻盤?這背後透露出保險公司怎樣的產品戰略方向? 01 4.025%年金險漸行漸遠,增額終身壽風生水起,佔據儲蓄型險種C位在4.025%終身年金逐漸退出舞臺的同時,多家保險公司開始主推增額終身壽險產品。
  • 增額終身壽險,2020最新盤點,這3款收益最高!
    乍一聽增額終身壽險,或許不少人覺得就是「死了」才會賠,但它的作用跟年金險一樣,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比年金險更加靈活、收益更高。增額終身壽險是什麼樣的產品?對很多人而言,增額終身壽險這個概念比較新穎,那今天就通過盤點優質產品,來看看增額終身壽險的優勢:1、增額終身壽險和年金險的區別2、增額終身壽險優缺點3、增額終身壽險測評
  • 中華人壽中華尊增額終身壽險,有3個大坑
    中華人壽中華尊增額終身壽險作為一款停售有一段時間的產品,近期又開始被各路自媒體平臺炒作要玩「限額定時上線搶購」的遊戲,所以,今天給大家扒一下中華人壽中華尊的問題。1、沒用的時候給你3.7%中華人壽的這款中華尊增額終身壽險,被吹得最狠的莫過於前期3.7%的高收益,被大勢宣傳成「突破了最高預定利率」。這個說法就是避重就輕、偷換概念。
  • 終身保障+穩健收益!百年人壽新產品百年盛世鑫升終身壽險不容錯過
    「愛存錢」的背後,是中國人勤儉持家的傳統美德,更是中國人對「低風險、穩定收益」的執著追求。但2020年的資本市場動蕩不安,新冠疫情拖累全球經濟。在經濟形勢日益複雜的當下,如何能在保證資金安全的前提下,「穩住」收益,成為很多人頭疼的難題。
  • 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應該這樣選!
    投保定期壽險,也需要如實告知身體健康情況,不同情況人群的身故風險不同,保險公司將根據具體健康情況,給出標準體承保、除外責任承保、加費承保、延期、拒保等核保結果。與重疾險、醫療險相比,定期壽險的健康告知是比較寬鬆的。目前的定期壽險以線上產品為主,投保時一定要自己仔細核對健康告知,不可一眼掃過就直接填「否」然後進入下一步。有不確定的,可以諮詢客服。
  • 小雨傘保險攜手理財達人探討未來理財方式 增額終身壽險或成銀行...
    小雨傘保險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利率的不斷下行,增額終身壽險或是用戶對未來理財規劃新方式。   所謂增額壽險,是指保額會隨著年限不斷增加的人壽保險,即保單存續時間越長,保障越高。   小雨傘保險以此前與和泰人壽聯合發布增多多增額終身壽險為例,「增多多」的保額以3.6%的複利進行增值,具備加保和減保功能。
  • 2019年險企舉牌「不一樣」對外開放「加速度」
    9月份,太保集團總裁賀青調任國泰君安董事長;銀保監會核准了潘豔紅擔任太保壽險總經理。6月份,太保壽險董事長徐敬惠卸任。更早時候,太保壽險分管個險的副總經理王潤東離開太保壽險,擔任陽光人壽總經理。11月1日,太保壽險新班子集團亮相投資者開放日,太保壽險總經理潘豔紅表示,在轉型2.0階段,太保壽險將聚焦價值、聚焦隊伍、聚焦賦能。
  • 從發達市場看中國壽險產品演變:老齡化倒逼養老健康險、經濟降速...
    屆時增額強制分紅養老保險(以兩全形態為主)和增額強制分紅終身壽險成為主流。 階段三 健康險大幅發展(1990-2000年) 隨著市場開放,中國臺灣壽險市場已處於完全競爭狀態。中國臺灣壽險業引入國外的生前給付理念,重疾險和重大疾病分紅終身壽險開始熱賣。
  • 2020年保險行業面臨多重風險,超過半數險企償付能力下滑
    ,超過半數險企償付能力下滑,個別險企觸碰監管紅線,償付能力不達標。相較於二季度末,超過半數險企償付能力充足率出現下滑。 業內專家表示,影響險企償付能力的因素很多,從今年的市場環境來看,險企主要面臨流動性、資金運用和內部管控等方面的風險。比如,長安保險流動性覆蓋率指標在二季度末出現了下降,渤海人壽存在資金運用方面的風險,前海人壽出現了操作風險,而操作風險主要來自不完善的內部操作流程等導致的法律和監管合規風險。
  • 四大險企壽險營銷大軍超400萬人 營銷員佣金收入顯著下滑
    本報記者 蘇向杲  隨著上市險企半年報披露完畢,備受行業關注的營銷員情況也隨之出爐。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今年上半年四大上市險企壽險營銷員合計為406.8萬,其中,中國人壽、新華保險較年初出現微降,中國平安(601318,股吧)壽險營銷員微增,中國太保總人力則無年初可對比數據。
  • 財聯社保險周報(9月21日)|保險公司|險企|壽險|財險|保險產品|銀保...
    11、七成險企償付能力下滑行業募資超580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22家保險公司進行了增資或發債,合計超580億元。其中,發債規模為484.5億元。但不同的是,今年以來險企增資和發債較為頻繁,且大中險企均有所布局,其中不乏「首次」「規模最大」等資本補充債券的身影。
  • 頂流增額終身壽長這樣為你揭秘小雨傘增多多終身複利增長的秘密
    最近和泰保險聯合小雨傘保險推出了一款名叫「增多多」的增額終身壽險,預定利率3.5%,適合做長期的現金流規劃。產品形態方面非常簡單:說到這裡可能有很多人會產生疑問,之前不是總說不用給孩子買保險壽險嗎,怎麼現在又可以了呢?此壽險非彼壽險。之前說的是傳統壽險,它的作用是把身故後產生的家庭財務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小孩去世一般不會給家庭造成巨大的財務危機,所以傳統壽險一般給家庭經濟支柱配置。增額終身壽不太一樣,先從身故保額說起。
  • 35年曆經四大產品演進 聽萬峰講述壽險大轉折後的產品未來
    壽險業方面,恢復營業35年以來,產品始終是反映壽險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中短存續期產品大發展催生了新一輪的保費盛宴,但由此開啟的險企舉牌潮,尤其是著名的「寶萬之爭」,卻又最終將保險行業推下了發展的神壇。在「保險姓保」的號召之下,險企已經將發展的重點放在了保障型產品方面,那未來壽險行業產品的發展方向何在?
  • 保險行業深度報告:從日本和臺灣地區的經驗看大陸壽險業的發展
    4、社會保障不足帶來健康和養老險的需求將大幅提升。 2) 大陸壽險公司在產品端、投資端以及資產負債匹配等方面均做了充足的準備,利率下行影響沒有必要過度悲觀。日本應對 利率下行風險主要通過負債端下調預定利率,並大力發展保障型產品,減少利率敞口,擴大死差益,同時也適當引入投連 險,規避利率風險,而在資產端風險偏好下降,增配國債提升資產穩健性以及增配海外高收益資產,長達二十多年後才走 出利差損。臺灣則通過負債端引入大規模低成本理財型資金,資產端高度依賴海外投資等方式,但新增保單並不能稀釋存 量大規模高成本保單,利差損並沒有完全得到解決。
  • 保終身,三高、心血管、糖尿病老人也可投保的防癌險來了
    同樣的,作為市場上的首個吃螃蟹者,支付寶、人保健康以及中再壽險也勢必面對更多風險,險企如何管控風險,如何調整費率才不致引起優質客戶流失,都有待經年累月的市場檢驗。支付寶+人保健康+中再壽險,發布國內首款費率可調終身防癌醫療險在經歷了10多天的灰度測試之後,由支付寶聯合人保健康推出,中再壽險提供再保險支持的「好醫保終身防癌醫療險」正式在支付寶保險頻道上線。
  • 2013保險廣告費:四上市險企共花104億元做廣告
    原標題:2013保險廣告費:四上市險企共花104億元做廣告   中小公司增幅比大公司高   部分處於虧損狀態險企,也大手筆投放廣告   隨著非上市險企年度業績報告的披露,絕大多數保險公司2013年的各項支出指標也已出爐。
  • 四大壽險公司齊換帥 2019壽險業新起點上挑戰老命題
    潘豔紅擁有高級會計師職稱,並擁有中國註冊會計師資格,曾長期在太保集團內部財務條線工作,其1994年3月加入太保公司,曾任中國太平洋保險(601601)公司計財部財務處副處長、處長,太平洋安泰人壽(太保集團與荷蘭國際集團組建合資險企,後太保集團出清全部股權,現已更名為建信人壽)財務部總經理,太保壽險計劃財務部總經理,太保壽險財務副總監、經營委員會執行委員、財務總監、副總經理、財務負責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