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緬甸北部門再次爆發衝突,數權炮彈越境落入中國境內,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疫情肆虐的時候,此次衝突事件遭到世界衛生組織的批評,引起了各方的關注。那麼緬甸北部的局勢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歷史問題與現實情況的交織只有兩個字可以形容:複雜
歷史遺留問題
緬甸北部主要是指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簡稱果敢地區。果敢地區原為中國領土,隸屬中國雲南省。鴉片戰爭後,清政府代表中國與英國在1894年重新劃定邊界,並籤訂了《中緬邊界條約》 規定果敢地區為中國領土。但在1897年,清政府與英國雙方在北京重議邊界問題,英國強迫中國與其籤訂了《續議滇緬界務條約附款》,該條約附款將果敢地區劃入英屬緬甸。196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政府邊界條約》籤訂,但該條約中並未提到果敢,也就是說意味著新中國放棄收復果敢的權利。果敢歸緬甸撣邦管轄。2011年3月25日,果敢地區正式更名為 「緬甸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成為緬甸一個高度自治的自治區。在地方軍事武裝、法律制定、關稅貿易等方面具有高度的自治權。
民族複雜性
緬甸有一百三十五個足族,在果敢地區主要是果敢族也就是漢族。因歷史原因,在果敢地區生活的漢族被迫改為果敢族,漢語被迫改為果敢語。此外,該地區的少數民族克欽族和撣族人口也比較多。各民族邦之間擁有高度自治權,甚至民族邦地方武裝力量。
民地武裝與中央政府現狀
1948年緬甸獨立以來,緬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先後組建了數十支大大小小的反政府武裝。2014年2月緬甸國內民族和平事業發展到一個新高度。第二次緬甸少數民族武裝組織峰會在緬甸克倫邦閉幕。參加會議的少數民族武裝組織在會議聲明中表示,將與中央政府籤署全國性停火協議,以便儘快進行政治對話,實現國內持久和平。但最近的衝突事件表明,緬甸國內的和平之路還很遠。緬甸中央政府與民地武裝之間的利益衝突才是最主要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