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洪荒隱秘,盡在夜述封神
大家好,之前夜述封神為大家講述了倉頡造字的故事,本期將為大家帶來倉頡的故鄉,有一個自然界的奇觀:全球最矮的山。
相信在大家的心裡,對於「山」的理解應該是這樣的:
這樣的:
眾所周知,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珠穆朗瑪峰,是世界海拔和裸高(即地質高度)最高的山峰,那麼你有想過最矮的山會是什麼樣子嗎?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知縣劉有成督修《壽光縣誌》,清乾隆二十年(1755),知縣王椿總修《續壽光縣誌》。
《壽光縣誌》:縣城西南8公裡孫家集與馬家莊之間,有一山石露出地面,名靜山。
靜山東西最長處1.24 米,南北最寬處0.7米,北高南低,最高處距地表0.6 米,最低處僅0.1 米,上有南北向的水紋4 條,地表以下逐漸擴展龐大,莫測其深。
靜山來源
原壽光市博物館館長鄭濱海負責編寫《孫家集街道志》,裡面闡述了靜山的來歷:相傳秦始皇封禪泰山,對於創造文字的倉頡非常感懷,便問李斯倉頡出生地壽光有沒有什麼山,李斯告訴秦始皇壽光一馬平川。秦始皇沉吟許久,用鞭子把泰山的一個山峰抽到了壽光,因為這個山峰到劉家集後不再生長,所以被秦始皇封為靜山。
所以追溯靜山,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了,但是在我們眼裡,與其說是一座山,不如說它是一塊石頭。民國時期有人向下挖掘十餘米,周邊的土質開始下陷崩塌,唯有這個石頭巋然不動,完全不知道向下多深,1958年也有社員組織一起挖掘,無果,所以這座山深不可測。
靜山是一座山
要說這靜山是山,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它其實是地殼下沉所導致。山東壽光地區屬於渤海灣沉積盆地,從白堊期後期就開始沉降,時至今日,一座龐大的山被掩埋得只剩下一個山尖,和冰山一角一個意思。
《說文解字》:山,宣也。宣氣⿱,生萬物,有石而高。象形。
翻譯過來就是:地面形成的高聳的石頭部分。
靜山是一塊石頭
要說這靜山不是山,當然也可以,因為它不具備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山的規模與大小,完全就是土裡的一塊普通石頭,只是這石頭實際上龐大無比。因為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它的根部在哪裡,和上面的巖性是否一樣,更多得只是人們的一種情懷。
山以高大險峻著名者多,而以小巧玲瓏見稱者少。以大為「最」者世間固多,而以小為「最」者未有所聞。
所以這靜山反而出名了。
有網友調侃:攀登靜山完全用不上專業設備,輕鬆一躍就抵達山頂,只是完全體會不到攀登的意義,和擁抱大自然打的感覺。
試想,當你腳踩靜山山巔發朋友圈,不知是點讚多呢,還是吐槽多?
如今靜山已經成為縣級重點保護單位,壽光市文化局制定了三項保護措施:不準對靜山進行深挖;不準在靜山附近搞建設;防止個別人砸山取石。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夜述封神認為「有根為山,無根為石頭」,對於靜山是否是山,相信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以上就是本期內容,感謝您的收看,我是夜述封神,咱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