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攜頭戴耳機哪家強,簡評鐵三角 MSR7,森海塞爾饅頭,索尼耳機 MDR-1A

2022-02-07 ZEALER

本文來自 ZEALER+ 社區

作者:grd125

* 本文為作者的獨立觀點,並不代表 ZEALER 的立場

下面,正文開始。

可攜式頭戴耳機的市場隨著眾廠商的參加也越來越熱鬧,可攜式頭戴耳機是在便攜與音質上做到平衡。

其實,我對可攜式頭戴耳機的最早接觸應該是是森海塞爾的 PX100,摺疊起來可以放入口袋或者包裡,再有就是後來的 AKG 知名的 K420,這些都是開放式的耳機。後來隨著 beats 的封閉式頭戴耳機流行起來,讓各大耳機廠商看到了市場。

當然,每個廠家對這類產品的理解肯定還存在著差異,比如說認為便攜頭戴式耳機的精髓在於便攜,出眾的外觀設計要優先於音質上的考慮等等。正是因為這些對產品理解的差異的存在,讓我們在這個定位的耳機選擇越來越多樣化。

針對千元價位的可攜式頭戴耳機,選了三款比較有代表性的產品分別是 audio-technica(鐵三角)ATH-MSR7,Sennheiser(森海塞爾)Momentum 和 SONY(索尼)MDR-1A 為大家對比三家目前較為熱門的時尚便攜頭戴式耳機產品對比。

這三家是我玩耳機初期就非常喜歡的三家廠商,有的時候在夢裡還懷念的那個時候 ATH-CM5,MX500 和 MDR-E888 的選擇糾結。由於當時條件的影響較大,能同時擁有三家的產品對我來說是件非常奢侈的事情,時過境遷,物流也越來越發達的今天,同時借到幾條耳機做對比測試似乎已經不是件難事了。本著 MDR-1R 的時候我就很好奇的事情,做了這個對比。

audio-technica ATH-MSR7


audio-technica ATH-MSR7 是2014年鐵三角的一個新品,ATH-MSR 系列是在鐵三角成立 40 周年推出的一個新的系列。

區別於同樣定位可攜式頭戴耳機的 ATH-ES 系列的傳統和 AHT-F 系列的簡單,ATH-MSR7 的外觀設計更加時尚前衛一些。

ATH-MSR7 的外觀設計有一個比較爭議的地方,那就是有點像索尼耳機 MDR-1R/1A,這也是我當年在寫 MDR-1R 的時候所提及的一件事,實際上在同時擁有兩條耳機的時候就會發現 ATH-MSR7 的外觀設計元素比索尼 MDR-1A 多一些,從佩戴來說兩者的差異會更大。

這次的 ATH-MSR7 也帶有 Hi-Res 的小黃標,也就是說 ATH-MSR7 具備符合「音頻規格達到 96KHz/24Bit 及以上,或滿足頻響範圍達到 40KHz 的頻率響應條件的產品」的條件,顯然 ATH-MSR7 是符合後面的條件,同時說明了 ATH-MSR7 的頻響範圍應該是比較不錯的。

從整體來看,ATH-MSR7 有區別於索尼耳機 MDR-1A,但是整體更多金屬元素的運用和騷紅的配色讓 ATH-MSR7 的妖豔程度加分不少。而象徵著成熟味道的褐色皮革材質與其他元素的強烈對比也會讓ATH-MSR7在眾多耳機中的顏值表現搶眼。


Sennheiser Momentum 一代


由於時間的關係,Sennheiser Momentum 我只借到 Momentum 一代,其最大的差別就是 Momentum 2.0 可以將單元體部分向內彎曲摺疊,類似 audio-technica ATH-F707 的感覺。

由於尚未接觸過 Sennheiser Momentum 2.0,所以這裡只對手上有的 Sennheiser Momentum 做對比。

Sennheiser 現在到底叫聲海還是叫森海塞爾我也不是很清楚,官方自己的商城稱之為森海塞爾,而部分渠道廠商稱之為聲海。尊重廣大燒友的叫法,還是叫森海塞爾比較親切。

森海塞爾 Momentum 體現出與另外兩條日系耳機不同的粗獷之處,更多的是用簡單的線條和圓弧來替代複雜的紋路設計,森海塞爾 Momentum 整體看上去非常簡單,整個設計相對於另外兩個日系耳機而言,更加奔放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森海塞爾 Momentum 作為便攜耳機而言還做得不夠充分,兩個稍顯生硬的耳機單元部分讓其第一印象大打折扣。Momentum 適合掛在脖子上,但是對於那些脖子較短的燒友來說恐怕就跟上刑場一樣難受。在隨後的森海塞爾 Momentum 2.0 上做了摺疊設計,改進了這個部分的生硬感,但是攜帶的話還是需要準備一個收納包。

Momentum 是這三條耳機中唯一耳罩部分用的是塑料材質,即便是如此 Momentum 系列耳機仍然保持了較高的強度。從外觀的角度來說頭梁上皮革與金屬頭梁整體化一,這種巧妙的結合一直延伸到耳罩的部分形成滑動的拉杆,其時尚程度立刻飆升。


SONY MDR-1A

SONY MDR-1A 是 2014 年的新品,已經上市接近一年的時間了,與前輩 MDR-1R 相比,MDR-1A 在聲音的表現上有著非常明顯的提升。MDR-1A 的外觀延續了 MDR-1R 的外觀,其整體感比森海塞爾 Momentum 要強,從外觀的時尚角度來說顏值也不比鐵三角 ATH-MSR7 差。

金屬的耳罩,雖然耳罩下面的部分是塑料,但是金屬質感非常強烈。MDR-1A 整體感覺與 MDR-1R 一樣,高貴而又時尚。MDR-1A 不如 ATH-MSR7 妖豔,但是比 ATH-MSR7 簡潔。MDR-1A 不如 Momentum 年輕時尚,但是比 Momentum 整體穩重。

從 MDR-1R 到 MDR-1A 的設計處處體現了均衡和保守,但是實際上索尼本身從 MDR-1R 的設計上就是一個極大的創新,只是到了這一代對自己的外觀設計似乎做的過於自信了。

MDR-1A 掛在脖子上的感受是最舒服的,除了 MDR-1A 比較輕以外,那就是 MDR-1A 這柔軟的皮革頭梁的原因了。三條耳機金屬質感最強的是 MDR-1A,同時也是我認為顏值最高的,原因同 MDR-1R 一樣,那就是金屬與皮革的誘惑在耳機上的運用讓我感覺到非常的唯美,雖然主觀了一些,但是這是我真實的看法。


這次 ATH-MSR7 的設計讓鐵三角脫離了多年的「家具廠」的稱號,金屬耳罩上做了高光倒角讓 ATH-MSR7 看上去更加拉風,也更符合現在人對數碼電子產品的審美風格。這也是看上去與 MDR-1A 最明顯的區別,金屬高光倒角的使用讓設計更加體現現代化的元素,但是同時這裡非常容易磕碰出傷疤來。整個金屬的質感表現與高光倒角呈現強烈的對比和反差,讓 ATH-MSR7 的高貴感覺上了一個檔次。在耳機腔體的正面是 audio-technica 的標誌,沒有任何的違和感。

森海塞爾 Momentum 的元素則相對簡單很多,象牙白的耳罩上只有金屬頭梁和森海塞爾的標誌作為點綴。然而實際上這個設計雖然看上去很時尚,但是不得不為其結構強度擔心,不知道森海塞爾通過什麼手法固定的 Momentum,反正當你前後轉動 Momentum 的單元的時候發現是轉不動的,上下來回拽了幾下,居然掉落了一些黑色的塑料屑,據一些有森海塞爾 Momentum2.0 的朋友稱沒有這樣的情況,估計是 Momentum2.0 在做工方面有所改善所致。森海塞爾 Momentum 側面的強度應該是三款耳機中最低的,Momentum 只要是放置妥當,是不存在從側面壓壞的情況的。這也是森海塞爾 Momentum 與另外兩款耳機的不同之處。

索尼 MDR-1A 延續了 MDR-1R 的設計風格,其實除了耳罩的部分,其他材質都不是金屬,但是卻有著金屬感極強的視覺效果,一方面降低了耳機的重量增加了佩戴的舒適性,另一方面讓耳機在視覺上的衝擊會更大。正面的 SONY 標識也是做得比較細緻。總體來說 MDR-1A 給人的感覺和 MDR-1R 沒什麼區別,沒有什麼很值得一提的地方,或者是因為 MDR-1R 比較經典到了這一代的 MDR-1A 並沒有做什麼改變。



ATH-MSR7 採用了現在流行的耳機與線材分離的設計,不再像 ATH-ES 系列一樣耳機線分開後連接兩個單元。這樣的設計我感覺更加耐用,同時也為一些燒友日後提供了更換線材的可能。進一步發揮耳機的隱藏實力,線材接頭兩頭都是三級接口,方便更換和製作。

接頭的接口部分比較寬鬆,方便各種粗壯的接頭使用,不會像飛利浦 Fidelio 的 M2 一樣比較近,導致粗一點的接頭無法兼容的問題。接頭是 3.5mm 的標準接口,似乎是通用性很強的設計。總體來看 ATH-MSR7 對於這樣細節的問題把握是比較到位的,這也是日本人做的產品的比較出眾的地方,鐵三角對材質的運用幾乎是爐火純青,這次對細節的把握到位,讓我們感受到了這家音頻器材大廠的獨到之處。



森海塞爾 Momentum 也是耳機跟線材分離式設計,只不過森海塞爾 Momentum 的線相對特殊一些,接口比其他兩款耳機來說更加小巧,只是兼容性會大打折扣。這個四級接口比索尼的那個四級接口小,線材也是三條耳機中最細的,森海塞爾 Momentum 與另外兩隻日系耳機的設計風格差別比較大,其粗獷不拘小節的一面也在此能體現出來,但是森海塞爾 Momentum 卻給人一種深深地廉價產品感覺。實際上按照官方售價來看,森海塞爾 Momentum 是最貴的。目前來看森海塞爾Momentum已經停產,能買到的價格大約相當於一隻索尼耳機 MDR-1A 的價格甚至更低一些。


索尼 MDR-1A 的耳機連接插頭是四級插頭,其中索尼的解釋為「採用 4 線構造的地線分離式耳機線可提供良好的左右聲道聲音」。同時也是為了兼容索尼新推出的平衡接口。其實索尼有為 MDR-1A 推出平衡線的,型號叫做「MUC-S20BL1」,據說該型號支持 ATH-MSR7。說實話這都是索尼和鐵三角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索尼的耳機接口處使用了金色的金圈作為產品的點綴,起到了一定的亮騷作用,實際上索尼喜歡用金色來點綴自己產品的菊花,也是很清楚眾索尼基佬們想要的是什麼。這也是和前作 MDR-1R 的一個區別之處。



ATH-MSR7 的耳墊採用的皮革材質,由於頭梁的關係,帶上去略顯壓迫,但是透氣性還說的過去,不會有太悶的感覺。耳墊的部分做工精湛,內部的布質網膜非常緻密,幾乎看不清裡面的單元內容,由於 ATH-MSR7 是從朋友處借來的,不便做拆解的工作,大概也就只能看到這裡。皮革與皮革的縫合處處理也非常到位,再一次體現了「家具廠」的高做工水準。

作為封閉式耳機重要的一個環節,耳墊的顏色是較為鮮亮褐色,看上去比較成熟穩重,同時也帶有一些年輕的鮮活感。耳墊的部分彈性較大,對耳朵的部分包裹較緊,能有效地減少漏音的情況。雖然漏音的情況有所改善,但是如今正在盛夏之際,也是讓聽得讓人滿頭大汗。值得一提的是 ATH-MSR7 的單元是參與這次對比的耳機中最大的 45mm。



森海塞爾 Momentum 的耳墊使用了兩種不同質地的材質,這也是與其他兩條耳機不同的地方,內部布質網的配色點像襪子的顏色,但是能與頭梁部分的配色相互呼應。耳墊的部分相對更淺一些,對耳朵的包裹不如另外兩條日系耳機好。由於森海塞爾 Momentum 並沒有公布單元的尺寸,目測的結果來看應該是單元相比另外兩條而言是最小的。這也對森海塞爾 Momentum 的佩戴和聲音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森海塞爾 Momentum 耳墊的部分夏天佩戴不容易出太多汗,這也是 Momentum 的耳墊唯一值得稱讚的地方。



索尼 MDR-1A 的耳墊被官方稱之為 3D 立體剪裁耳墊,別的不多說,實際佩戴感覺來說,索尼 MDR-1A 的佩戴舒適程度是最高的,這個 3D 立體剪裁耳墊有效地減少了耳機的耳墊部分多耳朵的壓迫感,而在人耳後面凹進去的部分,索尼的 3D 立體剪裁耳墊也做出了一定的補充,更有效的降低了漏音的情況,從而使得整個耳機耳罩部分的體驗是三個耳機中最好的。當然 MDR-1A 耳墊的效果如此出眾,這和前作 MDR-1R 對耳墊材料的探索與運用有著很大的關係,到了 MDR-1A 這一代終於開花結果。



鐵三角 ATH-MSR7 的頭架拉杆部分做工也非常細膩,阻尼相對索尼耳機 MDR-1A 較大,但是保持了較好的韌性讓人上手後喜歡來回折來折去。下面有兩個螺絲孔,看來這裡是起到固定耳機腔體部分和頭梁的地方。其實大多數耳機都是這樣做的設計,而參與此次對比的另外一條索尼耳機 MDR-1A 則是不走尋常路的一次。另外一面則是標明了 ATH-MSR7 的產地是中國。

森海塞爾 Momentum 則是跟兩條日系耳機的設計風格完全不一樣了,裸漏,纖細的左右聲道連接線讓人為森海塞爾 Momentum 捏一把汗。實際上我們在使用便攜頭戴式耳機的時候很少有機會觸碰到這個位置,只有在放置的時拿起耳機的時候才會有機會接觸到這裡,而這個線材的長度足夠森海塞爾 Momentum 的單元上下拉伸使用,只要你的手不是剪刀指甲,肯定不會傷及這裡。與此之外,耳機拉風的鋼製頭梁非常拉風,這裡充滿了森海塞爾對時尚的詮釋。


索尼 MDR-1A 的頭架拉杆部分做工細膩,只是仔細觀察他是分兩面一面朝外有靚麗的金屬拉絲紋絡,內側有種濃重的塑料質感,實際上就是塑料的部分用戶保護左右聲道連接線。索尼的設計處處體現了平衡,在 MDR-1A 上也是如此,這與 ATH-MSR7 不同,可以說的是為數不多的兩條日系設計風格。MDR-1A 與森海塞爾 Momentum 一樣沒有頭架拉杆刻度,但是可以明顯的感覺到拉杆的那種層次段落感。如果用櫻桃機械鍵盤軸來比喻的話, ATH-MSR7 和 MDR-1A 的感覺都像是青軸一樣清脆利落,而森海塞爾 Momentum 就像是黑軸一樣直上直下的感覺比較明顯。



鐵三角 ATH-MSR7 出了外觀出眾的鎂鋁合金外殼為其顏值提供基本的屬性,還有這種玫瑰紅的下面部分為耳機增色不少,這裡的透氣網孔也做得非常細膩。這裡被鐵三角稱之為「三路通風系統」可以精確的控制空氣流動,從而提高了高/中/低音頻的表現。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歸功於鐵三角特別開發出的多層空氣阻尼技術。其實主要是在分層的結構上控制耳機腔體不必要的震動,讓聲音更加純淨。

ATH-MSR7 從顏值上來說不會比索尼 MDR-1A 差,只是二者的配色很接近,而且 ATH-MSR7 幾乎是鐵三角近些年來第一次嘗試改變「家具廠」風格的設計,所以讓人感覺比較清新。但是鐵三角 ATH-MSR7 的佩戴確實是讓人感覺不大舒服,夾頭是最深的感覺,再就是耳朵很悶,不夠透氣。這也可能是鐵三角對新的系列的一種嘗試。



森海塞爾 Momentum 頭梁的兩側,一面是極具信仰和聲音品質保證的 Sennheiser 標誌,另外一面則是 Momentum 的標誌。兩個標誌都是金屬材質,雖然外觀時尚,也很拉風,但是容易磕碰產生難以平復的劃痕,可以說是一個雙刃劍。森海塞爾 Momentum 的佩戴頭梁部分適中,而耳墊的部分對耳朵的壓迫感比較多一些,而且不容易出太多的汗。



索尼 MDR-1A 是黑色透氣網,但是觀察起來比較不方便,這與前一代 MDR-1R 的區別不大,而且索尼也並沒有給出什麼特別的說法,諸如 MDR-Z7 上叫做節奏控制相應器什麼的。不過索尼延續了上一代 MDR-1R 對耳機調節轉軸做了靜音效果的處理,以免產生不必要的噪音對聲音產生影響。

而另外一條ATH-MSR7這裡晃動起來就有點嘎吱的響聲,實際上鐵三角 ATH-MSR7 由於對頭部夾的比較緊,所以幾乎不會出現能有晃動的情況。至於前面說的鐵三角 ATH-MSR7 仔細對比後發現跟索尼 MDR-1A 還是真的有不少的差別,或者是因為都選用了銀灰色金屬加棕色皮革材質才讓人感覺到非常相似的感覺把。索尼 MDR-1A 是三條耳機中佩戴最令人滿意和舒適的,沒有之一。

前面說了很多關於設計和佩戴上的問題,其實主要是圍繞著各家設計理念不同。整體來看,索尼MDR-1A的綜合表現相對更加出眾一些,森海塞爾Momentum外觀更加時尚年輕,鐵三角ATH-MSR7佩戴略緊,但是外觀拉風。


三家耳機對自己的動圈單元技術都有或多或少的說明,比如說鐵三角 ATH-MSR7 獨有的驅動單元設計,具有高精度振膜和極輕量的音圈結構。森海塞爾 Momentum 的單元使用了高性能銣磁體帶來細節極其豐富的立體聲音效。索尼 MDR-1A 則有了非常詳細的說明,甚至在日本官方網站上的開發者訪談裡說明了所使用的鍍鋁液晶高分子振膜與其他材質相比較的各種效果,加上角田直隆對產品的調教讓 MDR-1A 的聲音更有了保障。



由於器材是借來的,出於時間的考慮森海塞爾 Momentum 聽的時間較少,Momentum 的聲音只做一些簡單的點評。而對比的重點放在兩條日系耳機上。前端設備是一臺iPhone6手機和一臺享聲的 M1 模擬版播放器。



鐵三角 ATH-MSR7 的聲音偏重上盤,屬於冷聲,雖然耳機耳墊包裹的最嚴密,但是低頻的量感始終是上不來。可能是調音風格所導致,與傳統的 ATH-ES 系列風格差異較大。鐵三角 ATH-MSR7 頭頂著40周年的產品,還有一款特別版,我沒有借到,手上的這條 ATH-MSR7 的聲音和之前鐵三角可攜式耳機還真不大一樣。可能是採用了全新開發的 45mm 單元的原因。另外,就是頭梁上側的兩邊的壓力較大,時間長了反而會不大舒服。

鐵三角 ATH-MSR7 的三頻有所側重,並不夠精緻,ATH-MSR7 非常注重人聲的表現。高頻清澈透亮,延伸感並不夠好,有些薄。

中頻細膩柔美,尤其是人聲部分,女聲相當搶眼,甚至可以說是三條耳機中最為驚豔的一條,不過染色導致讓 ATH-MSR7 的人聲聽起來會年輕一些,並且缺乏厚重感。低頻方面,ATH-MSR7 的量感上不來,可能跟我使用隨身端去推有一定關係,低頻的質感相對於其他兩款封閉式耳機來說表現一般,整體有著非常明顯的中上盤的偏重感覺。

鐵三角 ATH-MSR7 的聲場表現不錯,有著比較好的橫向聲場的表現。結象方面相對於索尼MDR-1A來說差了點水平,但是要比森海塞爾Momentum清晰一些。ATH-MSR7 的解析力在 MDR-1A 和森海塞爾 Momentum 之間,作為便攜頭戴式耳機來說已經屬於較高的水平。

總體來說ATH-MSR7的聲音屬於妖豔,迷人,但是缺少點什麼的感覺。ATH-MSR7的聲音有種老鐵三角的味道,但是還是不夠柔美。

鐵三角 ATH-MSR7 作為一條可攜式頭戴耳機其實並不容易推好,其低頻的質感和高頻的那種無以倫比的清澈透亮以及結象和解析都需要一臺推力較足的前端來解決。



索尼 MDR-1A 的聲音表現比上一代的 MDR-1R 有了很大的提升。索尼 MDR-1A 整體屬於均衡的聲音表現,這次略微偏重了一些低頻。中性偏暖的聲音,讓索尼 MDR-1A 的耐聽度加分不少。與上一代的 MDR-1R 相比,MDR-1A 整體聲音亮了不少。

在這三條耳機中,MDR-1A 的聲音是最為均衡的,也是最沒有什麼值得特別多說的。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的 MDR-1A 採用了鍍鋁的液晶高分子振膜,也是比上一代 MDR-1R 用的液晶高分子鍍膜高端一些。

索尼 MDR-1A 的三頻均衡,略側重低頻。MDR-1A 的高頻一改前作的沉悶感,高頻比 ATH-MSR7 厚一些。中頻方面 MDR-1A 的染色沒有 AHT-MSR7 重,人聲表現相對樸實一些,更適合全面一些的音樂。低頻方面,MDR-1A 的低頻質感不錯,擁有不錯的動態,只是量感上過於充沛了一些,這種設計針對那些開放式耳機會正好一些,針對密閉式耳機來說,低頻顯得略多了一些。

MDR-1A 的解析不錯,能夠清楚的分離出音樂的層次。MDR-1A 的聲場沒有 ATH-MSR7 寬,縱向聲場比 ATH-MSR7 拉的更開一些。結象方面也要比 ATH-MSR7 清晰不少。

索尼 MDR-1A 相對比較好驅動,在一些驅動力不足的前端上表現為低頻控制乏力而導致聽感偏混。在推力相對充沛的情況下,MDR-1A 的聲音會非常透亮,解析力和高頻的延展有了明顯的提升,低頻的控制力也會有所改善。總體來說索尼 MDR-1A 是一條比較均衡的耳機。他表現中庸,味道偏流行,但是卻非常耐聽,面面俱到。


從聲音來說,兩條日系的耳機風格差異比外觀設計上的差異要大很多。從 ATH-MSR7 的有所側重與 MDR-1A 的面面俱到,再到 ATH-MSR7 專精人聲與 MDR-1A 的充沛低頻。聲音上的調教處處體現了廠家對便攜頭戴式耳機聲音的理解。

MDR-1A 所有的優點都表現在其均衡的音質體驗上,然而 ATH-MSR7 從這方面來看的確有點偏激。作為一款便攜頭戴式耳機而言,聲音的適應面不夠寬泛是一個比較大的弊端。低頻量感的缺失在外出的時候是很難僅僅依靠更好的密閉效果來補償的,畢竟便攜頭戴式耳機不是入耳式耳塞那樣能把聲音深入到耳道裡。

然而,作為一款能出街的耳機,僅僅是從靚麗的外觀很難說去吸引大眾的眼球。音質作為一種非常主觀評判的東西存在,也很難廣泛的被大家認可。其實無論是 beats 還是 Sennheiser 對這方面的理解要比兩個日系廠商要深刻得多一些。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時尚這個詞跟音質都是一樣的存在,都是受到人們主觀判斷的影響而決定的。



森海塞爾 Momentum 擁有一個和非常個性又有趣的插頭。個性是因為的確非常少見,有趣是因為他能直能彎。接頭地方有非常漂亮的螺絲紋絡,加上金屬高光的襯託顯得年輕,活力,時尚味十足。



森海塞爾 Momentum 因為只借到了一代,而且聽的時間並不長所以簡單的介紹一下。首先是整體感覺 Momentum 染的比較奇怪,也沒有森海塞爾的那種德味。整體聲音的風格相對於 ATH-MSR7 和 MDR-1A 來說比較粗糙,也是屬於表現均衡的一條便攜頭戴式耳機。森海塞爾 Momentum 高頻細膩但是不夠順滑顯得生硬。Momentum 突出了中頻,整體聲音還算比較清澈,單論人聲表現不如 ATH-MSR7 和 MDR-1A。低頻保持了森海塞爾一貫的傳統,清亮透徹,暢快淋漓,但是從量感來說也不如 MDR-1A 來帶的震撼。森海塞爾 Momentum 聲音屬於和 MDR-1A 一樣的平衡派,對什麼樣的音樂都可以適應。但森海塞爾 Momentum 僅從聲音的角度來說整體感覺上差了 ATH-MSR7 和 MDR-1A一個檔次。當然 Momentum2.0 我沒有聽過,或者有不錯的改善吧。

森海塞爾 Momentum 並不難推,感覺只需要手機這樣的前端就能出不錯的聲音,森海塞爾 Momentum 在推力較大的播放器上低頻的量感會有提升,整個聲音的結象也會清晰一些。



三條耳機,三種個性,三個廠家,三種不同的聲音。便攜頭戴式耳機的其實目前來說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市場,它的用戶群體不僅僅局限於一部分人。是各大廠商追逐的一塊新的領域。自從 beats 成功之後可攜式頭戴耳機在所有的傳統耳機廠商幾乎是百花齊放,走著自己不同的路線而已。

鐵三角 ATH-MSR7 注重聲音的特點並且將其凸現出來,森海塞爾 Momentum 更看重年輕人喜歡的時尚外觀,而索尼 MDR-1A 則是全面體現出平衡的理念。不知道為什麼,這三條耳機最後只有 MDR-1A 的聲音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可能是我更喜歡這種趨於平衡的聲音感受而已。而 ATH-MSR7 的聲音在外邊嘈雜的情況下低頻會有更嚴重的損失,即便是封閉式耳機也會降低對聲音的感受。Momentum 則是在一些方面無法跟兩條日系耳機作對比,也有我聽得比較少的關係。

最後再說說售價,如果全部按照官方售價來看的話,森海塞爾 Momentum 是最貴的,也是如果從聲音來看我覺得最不值得,不過好在森海塞爾 Momentum 已經停產,目前能買到的是 Momentum2.0,聲音是否有進步我沒對比過所以不做評論。然後就是鐵三角 ATH-MSR7,其中有一個限量的版本貴 100 元,普通版本是 1580 元,價格在傳統的 ATH-ES700 和 ATH-ES9 之間。索尼的 MDR-1A 價格是 1299,是三條耳機中官方售價最便宜的。

點擊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可跳轉到 ZEALER+ 社區中和作者聊聊便攜頭戴耳機的那些事兒哦~


相關焦點

  • 70款耳機口碑報告:森海塞爾IE60、索尼MDR-1A受青睞
    2018年11月,《消費者報導》搜集並分析了京東、蘇寧和天貓旗艦店上的約10萬條消費者使用評價,對市面上主流的索尼、森海塞爾、鐵三角、漫步者、Bose、SKG、JBL、B&O、飛利浦、羅技、魅族、小米、華為、三星、蘋果、Beats、碩美科、威索尼克、urbanears、高斯、魔聲、歌德、拜亞動力等23品牌70款有線耳機進行了口碑分析。
  • 便攜、舒適、高性能——簡評森海塞爾CX 350BT無線耳機
    森海塞爾進軍無線耳機市場其實已經有一段時間,例如我此前用過的3代無線頭戴以及真無線木饅頭,在發燒和數碼領域都算是有指導意義的產品。不過在我看來,森海塞爾的知名度一定程度源於幾十年在耳機市場的深耕發燒,從而技術積累和無形中的音頻底蘊,對於近年來進軍無線音頻市場都有很好的積極意義。
  • 70款耳機口碑報告:森海塞爾IE60、索尼MDR-1A備受青睞
    2018年11月,《消費者報導》搜集並分析了京東、蘇寧和天貓旗艦店上的約10萬條消費者使用評價,對市面上主流的索尼、森海塞爾、鐵三角、漫步者、Bose、SKG、JBL、B&O、飛利浦、羅技、魅族、小米、華為、三星、蘋果、Beats、碩美科、威索尼克、urbanears、高斯、魔聲、歌德、拜亞動力等23品牌70款有線耳機進行了口碑分析。
  • 重新評下鐵三角MSR7.《what hifi》上它不如索尼1A
    其在電商平臺與森海塞爾、索尼、AKG、beats等品牌的競爭中一直表現比較突出,且在發燒群體中也有著不俗的口碑。  在HIFI這個玄學盛行的圈子裡,檔次越高,耳機間的水準高低就越難分辨。比如索尼的MDR-1A。它和鐵三角MSR7都處於1500元價格區間。音質水準孰優孰劣。至今也沒人說明白。至少論壇中,它們都被視為同一級別。
  • 千元藍牙頭戴式耳機怎麼選?三款主流千元藍牙頭戴式耳機對比測評
    也許有人會好奇,為什麼只是三款耳機對比測評,因為我實在找不到有代表性的第四款耳機,只有這三款的銷量較高並且比較有代表性:測試設備採用了GRAS最新的人體工程學外耳廓,可以更好的匹配頭戴式耳機的低頻洩露。首先是喜聞樂見的頻響曲線。下圖中,藍色曲線為森海塞爾HD458BT,橙色曲線為鐵三角SR30BT。
  • 頭戴有線耳機升級選哪款好,十款千元經典大耳機推薦(下)
    唯一的問題是這個耳機不好推,準備好一臺臺式解碼耳放一體機,會給你驚喜。森海塞爾HD25plus頭戴式專業監聽有線耳機 1500元——森海監聽經典款、壓耳式封閉式動圈耳機,佩戴舒適度一般。整體音樂素質就是典型的監聽風格、更適合流行、女聲、搖滾等。手機直推可以聽但是吃力,建議上耳放。
  • 索尼MDR-RF4000K影音級無線耳機簡評
    打開APP 索尼MDR-RF4000K影音級無線耳機簡評 發表於 2019-05-20 10:40:25 索尼MDR-RF4000K傳承了索尼一貫時尚又不乏嚴謹的造型設計,頭戴式產品整體以黑色為主,顯得十分沉穩。
  • 森海塞爾CX275s耳機 (入耳式 麥克風 3.5mm插頭) 天貓348元
    森海塞爾CX275s的外形為產品顏色:黑色,整體用料也很好,結實耐用,產品重量:15g。  森海塞爾CX275s耳機包裝清單:CX 275s耳機 x1,電源適配器 x1,耳道墊圈 x1,便攜包 x1,保修政策:全國聯保,享受三包服務,質保時間:2年,客服電話:010-5731-9666。
  • 2019年雙十二,耳機選購指南
    【150-250】入耳推薦:森海塞爾MX375平塞耳機,索尼XB55AP 線控耳機,阿思翠AM800 入耳耳機,鐵三角ATH-CK330IS 入耳式線控耳機。【550-850】入耳推薦:AKG N20 C耳機,森海塞爾 Momentum In-Ear 入耳式耳機,鐵三角LS50is 雙動圈帶線控入耳式耳機。頭戴推薦:索尼H600A耳機。
  • 2019年雙十一,耳機選購指南
    遊戲耳機推薦:雷蛇 北海巨妖7.1 遊戲耳機,雷蛇 戰錘狂鯊專業版V2 遊戲耳機。其他推薦:鐵三角ATH-EM7X 耳掛式耳機。【550-850】入耳推薦:AKG N20 C耳機,森海塞爾 Momentum In-Ear 入耳式耳機,鐵三角LS50is 雙動圈帶線控入耳式耳機。頭戴推薦:索尼H600A耳機。
  • 定義聲音新標準 千元級耳機年末大橫評(全文)_飛利浦 Fidelio L2...
    ,而對於很多人來說,預算已經不能成為阻止他們追求好聲音的步伐了,他們要求的是好看的外觀設計,舒適的佩戴感受和強大的音質表現,而我們ZOL數字音頻頻道在年末就來為喜歡音樂的朋友們獻上一道大餐,那就是本次的ZOL千元級耳機音質大橫評,讓我們一同來看看現在千元級頭戴耳機到底哪家強吧!
  • 高素質的監聽耳機明星——鐵三角M50X限量版簡單體驗
    作為日系耳機廠家當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牌——鐵三角,實話說在我10年前剛入燒的時候就被大多無產品的外觀所吸引,從而產生了極大聆聽欲望,而隨著對鐵三角產品的熟悉你就會發現,作為日系廠家的鐵三角在音頻廠家中的較為特立獨行的存在,不同於歐系的森海塞爾、拜亞動力和AKG,也不同於美國的歌德和本土的索尼,鐵三角的耳機產品線極其豐富,單單頭戴大耳機就有數不清的型號以及眼花繚亂的各種不同定位的耳機
  • 頭戴式發燒級高端耳機品牌推薦哪個好
    推薦理由:K701是一款開放動圈頭戴式耳機,採用了40mm釹磁體單元以及獨有的扁平音圈繞線技術,顯著提升了聲場定位的準確性,雙層非等厚振膜,頻響 範圍達到10Hz-39.8kHz,在三頻上都有令人滿意的表現,尤其適合小編制的古典音樂。柔韌性優異的輕量化頭梁,結實且便攜,下方有內襯軟墊的真皮頭帶,可自適應佩戴位置,非常舒適。
  • 鐵三角ATH-SR9耳機 (頭戴式 HIFI 音樂 便攜) 京東3999元
    鐵三角公司最近新推出一款頭戴式HiFi耳機--鐵三角ATH-SR9,鐵三角ATH-SR9耳機採用3.5mm插頭(鍍金,L型),保證了音頻的穩定傳輸,耳機的頻響範圍5-45000Hz,阻抗為38歐姆。
  • 索尼MDR-1ADAC耳機 頭戴式 HIFI 低音 天貓1599元
    索尼公司最近新推出一款頭戴式HiFi耳機--索尼MDR-1ADAC,索尼MDR-1ADAC耳機整體聲音表現出色,是一款非常強大的HiFi級別耳機產品。索尼MDR-1ADAC       索尼MDR-1ADAC耳機質保時間:6個月,客服電話:400-810-9000,電話備註:周一至周六:9:00-21:00;周日:9:00-18:
  • 性價比最高的千元頭戴式耳機推薦(上)
    千元耳機買有線還是無線耳機——無線耳機是趨勢,但目前,看音質的話,同價位的耳機,有線的比無線要強得多。千元耳機買耳塞還是頭戴式——耳塞便攜,頭戴舒服,同價位一般頭戴式耳機音質更好些。千元頭戴式耳機篩選(上)AKG Y50 便攜頭戴式耳機 269——這款耳機發文時的價格才二百多,一度懷疑看錯。外觀很騷,音質上主打重低音,事實上低頻量確實很足,男聲中低音聽感不錯。至於缺點,看在這價格上無所謂了。
  • 索尼1AM2與鐵三角 MSR7哪個更好?兩款頭戴式耳機對比評測
    索尼1AM2與鐵三角 MSR7哪個更好?兩款頭戴式耳機對比評測 工程師吳畏 發表於 2018-08-09 16:00:00 在便攜音頻領域,索尼的新品更迭速度是非常快的,甚至超過了很多專攻音頻領域的廠商。
  • 森海對決AKG 300元價位頭戴耳機誰稱霸
    [中關村在線音頻頻道原創]300元價位的便攜耳機是許多用戶的第一選擇,和普通耳塞相比,便攜頭戴式耳機的單元尺寸較大,聲音的動態效果出色,而且外露的造型也符合當今年輕人的審美觀念。目前來看,市面上300元左右的便攜耳機還是相對比較豐富的,但容易被消費者接受的還是圍繞在幾大HiFi廠商所推出的型號。我們今天就從中挑選了兩款網友關注度比較高的型號AKG K420和森海塞爾PX100進行對比PK。
  • 索粉狂喜:SONY/索尼 MDR-Z7M2 頭戴式耳機體驗測評報告
    拿去封套,打開包裝盒,就可以看到耳機被放置在了一個託盤當中,因為Z7M2並不是一個可以摺疊的耳機,所以就只能全部平鋪在託盤當中了。打開包裝盒配件方面這次索尼也很精簡,兩條耳機線和一個6.35mm轉接頭就是Z7M2的全部配件陣容了,沒有收納袋也是情理之中,畢竟這是一個定位於家用的頭戴式耳機產品。
  • 輕於形重於質,索尼 MDR-1AM2 頭戴式耳機評測
    每當提起索尼頭戴式耳機,腦海裡會依照時間排序浮現出三個耳機:MDR-7506、MDR-1A 系列、以及正當紅的降噪無線 WH-1000X 系列。個人實測在辦公室戴了一下午 1AM2,大約 4 個小時左右的時間,也不會感到不適,甚至後來都忘記了戴著一個頭戴式耳機一樣。同樣地,1AM2 也因此具備了便攜的特性。在外觀方面,值得一提的細節是,比起第一第二代產品,此次 1AM2 的耳墊外側一圈仍然採用了合成皮革,這也是我們觸碰耳機最頻繁的地方之一,帶來了更加溫暖舒適的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