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2 23: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抗美援朝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女兵參戰人數最多的一場戰爭,今年85歲的王慧瑛就是她們中的一員。她曾歷經第二、第五次戰役及華川阻擊戰,是在朝鮮戰場最艱苦的時候堅持在前線未回國的女兵之一,榮立過三等功、四等功各一次。
冰天雪地裡強行軍
1950年夏,還不滿15歲的王慧瑛所在的第20軍,正集結在上海嘉定、崑山一帶。10月底,因韓戰局勢急轉直下,轉而作為第一批入朝部隊急奔東北。 「我所在的志願軍9兵團20軍教導團,是一支文藝輕騎隊。我記憶最深的,是1950年20軍一入朝,在朝鮮50年未遇的極寒天氣下的冰天雪地裡夜行軍,和在黃草嶺下碣隅裡執行兵團命令,為二次戰役犧牲烈士組織追悼會的經歷。」王慧瑛如是說。
英姿颯爽的王慧瑛
一入朝,因為美軍的空中封鎖,部隊就開始徒步行軍。1950年冬,朝鮮遇到了幾十年以來最寒冷的冬季,極端溫度達到零下40多攝氏度,天降大雪,文工隊的女兵和男兵一樣,在沒膝深的林海雪原中,背著背包和樂器裝備夜行軍,眉毛辮子都被凍起來了,大家都怕像傳說中說的鼻子耳朵會被凍掉,那樣就破相上不了臺演出,所以有的用床單有的用毛巾包著頭。極寒和長途行軍,對這些小的只有十四五歲,大的不過二十多歲的江南女孩子來說,是非常嚴峻的考驗,許多人因此留下了終身傷痛。王慧瑛直到上世紀60年代,一到冬天,雙腿就會從小腿紅腫到膝蓋,要靠打硫酸鎂才能消腫,就是那時留下的傷病。
王慧瑛和丈夫都是志願軍戰士
王慧瑛記得特別深刻的是翻越海拔1800米的黃草嶺,那天晚上冰封雪飄、寒冷刺骨,黃草嶺坡陡路滑、雪厚溝深,稍不留神就會掉入溝壑滑入深淵,加之山上空氣稀薄,大家都爬得氣喘籲籲,每跨進一步都十分困難……但她們沒有一個人叫苦,沒有人退縮。
王慧瑛(右一)和其他女兵在朝鮮戰場合影
特別的戰地追悼會
文工隊到達長津湖一線時,長津湖戰役已接近尾聲。此時,他們接到一項緊急任務:在長津湖畔的下碣隅裡,為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壯烈犧牲的英烈們組織追悼大會。
主祭會場設在「幹英陵」(幹部的英靈)的小山腳下,這座小山本無名,因臨時安葬了抗美援朝二次戰役東線戰場上犧牲的英雄模範和團以上幹部得名。大家排隊走入會場,入口處每人發了一枝松柏、一個黑袖圈,這是王慧瑛他們為代表們特意準備的,是她們通宵用帶來的側幕裁剪的黑袖圈,和在被炮火燒焦的陣地上撿來尚存的松枝製作的。
王慧瑛獲得的立功證書
追悼會上用的哀樂,是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憑記憶湊齊的列寧同志最喜歡的歌曲《光榮犧牲》。志司首長講述長津湖戰鬥中我志願軍的英勇悲壯事跡時,幾次落淚,臺下那些剛從戰場趕來的部隊代表,為戰友的犧牲嚎啕大哭,會場一片哀痛。王慧瑛等文工隊員邊流淚邊唱《光榮犧牲》。
王慧瑛和家人在瀋陽北陵志願軍烈士陵園祭掃楊根思烈士等
王慧瑛特意到她的江蘇老鄉、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的墓前放上了松枝,她還用手絹包了一捧墓前的泥土,這包泥土伴隨她在朝鮮度過了艱苦卓絕的戰場歲月。
資料來源:新民晚報
上海市退役軍人事務局
原標題:《憶軍旅|她不滿15歲就入朝參戰,在沒膝深的林海雪原中夜行軍》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