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排的「南北長城」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則「南長城」是徐雲麗,「北長城」是顏妮,之所以稱為長城,就是她們的攔網築起了一道高牆,徐雲麗出生在南方,顏妮出生在北方,所以就稱為「南長城」和「北長城」。
而且兩人還是同歲,但遺憾的是兩人的排球生涯不盡相同,徐雲麗是年少成名,19歲便首次參加大賽,顏妮是大器晚成,28歲才首次參加大賽。兩人唯一一次同在大賽的賽場,就只有2016年的裡約奧運會,而那次奧運會,對於徐雲麗來說,在國家隊的排球生涯已經是尾聲,顏妮才剛起航不久。
身高造就了徐雲麗和顏妮,一改再改,成就「南北長城」
徐雲麗
徐雲麗,1987年出生在福建,小時候的身高就非常顯眼,高出同年齡一個頭,正是因為出眾的高度導致了幼兒園老師嫌她太高了,父母很無奈直接送徐雲麗上小學。10歲時,被福清少體校的教練選中,練起了田徑,不久後,教練認為徐雲麗的條件可遇不可求,是練排球的好苗子。 舉薦給了福建省體校的排球教練,11歲的徐雲麗開始接受專業的排球訓練,後來打過一段時間的沙排。17歲在省隊打主攻位置,18歲在教練的指導下改打副攻,徐雲麗的攔網佳、短球強,很快在副攻的優勢就突顯出來。19歲首次入選到國家隊,並且參加當年的女排世錦賽,開啟了國家隊的排球生涯。
顏妮
顏妮,1987年出生在遼寧,同樣在小時候的身高就比同年齡高出一個頭,上小學不久的顏妮,被體育老師選進了籃球隊。由於顏妮對籃球不感興趣,加上老師覺得顏妮更適合排球,所以轉向排球的訓練,上完課後等母親下班後陪她到瀋陽市體校練球。雖然每天訓練的時間有限,不過對排球更感興趣的顏妮,顯然訓練更專注、投入,經過努力進入到了遼寧少年隊,後來又進入到了遼寧青年隊。曾有兩年的時間改打沙排,不過顏妮覺得不太適合,則回到了室內排球,當時教練把顏妮按主攻培養,然而攔網的越發出色,顏妮最後改為了副攻。
徐雲麗和顏妮的排球早期生涯有相同點,都是因出眾的高度被教練選中,一開始都不是練排球,而後面都練過沙排和主攻,不斷在改項目和位置,最終走向了副攻,才成就了「南北長城」。
國家隊之旅,截然不同
徐雲麗:年少成名,因傷憾失
19歲首進國家隊,就獲得了女排世錦賽的參賽機會,而且多場比賽以首發登場,對於首次參加大賽的徐雲麗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發揮可圈可點,為球隊貢獻113分。不過後面馬蘊雯、薛明、楊珺箐的崛起,徐雲麗基本輪為替補,從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到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4次大賽+1次亞運會,徐雲麗都是替補副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