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柳杉,濃霧,是鼓嶺的三大美景。每年春天,整個鼓嶺被濃重的白色霧氣所籠罩,如夢如幻。
鼓嶺 攝影/撰文:胡文凱
夏天的福州有「火爐」之稱,鼓嶺卻是個例外。這裡平均海拔800米,鄰近閩江口,氣溫比市區低七八攝氏度。位於福州市東郊的雙鼓橫斷山脈的鼓嶺景區,是福州鼓山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面積約24平方公裡,平均海拔750米至800米,最高海拔998米,為福州的第一道屏障。由於其相對海拔較高,從近代至今都是福州著名的夏天避暑場所。
杉樹 鼓嶺 攝影/撰文:胡文凱
作為避暑山莊是1886年由西方傳教士開闢的。這裡距福州市中心約13公裡,山高800多米,夏日最高氣溫不超過30℃,吸引了許多不耐福州酷暑的西方人士。1935年時,這裡擁有200多幢風格各異的避暑別墅,還有教堂、醫院、運動場、遊泳池、萬國公益社等公共建築。三十年代鬱達夫曾到此避暑。是江西廬山牯嶺、浙江莫幹山、河南雞公山之外又一處有影響的避暑地。
大杉樹鼓嶺 攝影/撰文:胡文凱
1992年,習近平在福建福州市工作時,從報上看到一篇《啊!鼓嶺》的文章,講述了一對美國夫婦對中國一個叫鼓嶺的地方充滿了眷念與嚮往,渴望故地重遊而未能如願的故事。習近平通過有關部門與加德納夫人取得聯繫,專門邀請她訪問鼓嶺。
杉樹 正面 鼓嶺 攝影/撰文:胡文凱
這篇《啊!鼓嶺》記錄的主人公是密爾頓·加德納,曾經在福州鼓嶺度過10年快樂的歲月。1901年,加德納隨身為傳教士的父親來到中國福建,他在這裡度過了一段歡樂難忘的童年時光。1911年,加德納全家因故回到美國加州。遷回美國後,他始終保持著中國的飲食習慣,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再回到兒時的中國故園,但終因種種原因而未能如願。臨終前,他仍不斷念叨著「Kuling,Kuling」。
杉樹 仰望 鼓嶺 攝影/撰文:胡文凱
同年8月,習近平和加德納夫人見了面,並安排她去看了丈夫在世時曾念念不忘的鼓嶺,當天鼓齡有9位年屆90高齡的加德納兒時的玩伴,同加德納夫人圍坐在一起暢談往事,令她欣喜不已。加德納夫人離開福州前,把其夫生前在福州收藏的一對脫胎花瓶贈給福州市博物館,並說福州是她的第二故鄉。2012年2月,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美期間講述的福州「鼓嶺故事」,感動了中美兩國人民,也把鼓嶺帶進了世人的視野。
牌坊 鼓嶺 攝影/撰文:胡文凱
最為洋人們喜歡避暑度夏的地方,鼓嶺最早記載於美國傳教士畢腓力牧師的《KULIANG》一書中。自福州五口通商口岸開放以後,就不斷有外國人來到這裡交流、學習、傳教……
別墅 鼓嶺 攝影/撰文:胡文凱
加德納夫人 找不到鼓嶺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福建話的發音。1992年應邀到訪中國的加德納夫人伊莉莎白已不是第一次來中國。1986年,加德納臨終前反覆喃喃念著「KULING,KULING」。伊莉莎白猜想,那可能是他童年時在中國的居住地。為了完成丈夫遺願,從1988年起,伊莉莎白先後5次來中國尋找KULING。加德納夫人在長江沿岸尋找「鼓嶺」,找到的卻是廬山的「牯嶺」(KULING)。除了廬山,她去過的還有廣西的桂林等地,但都無果而返。後來,她在一位中國留美學生的幫助下,終於查明加德納所說的地方就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鼓嶺。
教堂 鼓嶺 攝影/撰文:胡文凱
這位中國留學生鍾翰留美期間住在伊莉莎白家中,在為其整理加德納遺物時,發現一個脫胎花瓶及一封蓋有「FOOCHOWCUL?ING」郵戳的信封,認定加德納是住在福建省福州市的鼓嶺。在福州話裡面「鼓嶺」念「ku liang」,於是洋人們也就把鼓嶺叫「ku liang」,正是因此,當年加德納夫人按著加德納臨終時的發音「ku liang」,在中國久久找不到丈夫童年生長過的地方。
書屋 鼓嶺 攝影/撰文:胡文凱
自1886年夏天,傳教士兼醫生伍丁在出診的路上,意外發現了涼爽的鼓嶺,第二年牧師任尼來此修建了「宜夏別墅」。在之後的五六十年間,英、法、美、日、俄等國家的駐華人員來此修建了350多棟別墅,以及網球場、教堂、郵局、照相館、公用的水井、萬國公益社、泳池等設施。通常他們會舉家在這裡度過一整個夏天。
百年泳池 鼓嶺 攝影/撰文:胡文凱
福州協和醫院最後一任外籍院長蒲天壽的女兒Betty曾經回憶,某年夏天她們花了一整天時間打掃了泳池,打算第二天來遊個痛快。結果第二天來時看到泳池裡臥著一隻大水牛,氣得她們大哭。
建築 鼓嶺 攝影/撰文:胡文凱
鼓嶺郵局於1902年6月16日正式開辦,是我國早期5個著名夏季郵局之一,鼓嶺上另一處著名的歷史建築。當時,郵局每年端午節後開張,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後關閉。屬於季節性郵局,與廬山郵局等並列,屬於中國早期五大著名的「夏季郵局」。郵局遺址已經找不到了,只留下當年郵局旁的一口古井,井圈外壁上的字跡,還能看出「外國、本地、公用」六個陰刻的字。
郵局 鼓嶺 攝影/撰文:胡文凱
現在落成的鼓嶺郵局是參考一是些老照片及文獻資料重建的,為石構單層建築,面闊三間11米,進深13米。
送件人 鼓嶺 攝影/撰文:胡文凱
在鼓嶺的那日上午,我去古街遊逛,一路走一路拍,離住所三百米路程便是「萬國公益社」,也就是當時洋人的俱樂部。繼續從古街往西走,石道通暢,修建老建築的鼓嶺郵局及其古井。
郵局內 鼓嶺 攝影/撰文:胡文凱
古井 鼓嶺 攝影/撰文:胡文凱
我生長在山區,抬頭就能見山,並遊覽過不少名山大川,所見大小山無數,但還是被鼓嶺上壯麗秀美的風光所陶醉。這是行走在鼓嶺給我較為大的一種震撼,說到震撼還得說是前年的大杉樹。
牆壁 鼓嶺 攝影/撰文:胡文凱
石板路 鼓嶺 攝影/撰文:胡文凱
鼓嶺山上有一棵千年柳杉王使鼓嶺更加美麗。鼓嶺有多處成片柳杉林,樹齡數百年的有數十株,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柳杉王公園中的一株「柳杉王」。 據史料記載這棵大樹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海菜 鼓嶺 攝影/撰文:胡文凱
這裡還有無人售菜的攤位,這種場面給人很溫馨的感受,看來鼓嶺上的人和人之間的信任度真的很高。至於出售的海菜是何物我真不知道,中午有幸在鼓嶺上面吃了一頓農家飯,這些清新的小菜即可口又生態,這裡面就有海菜了。從口感的判斷來說,這應該是韭菜的一種。
古牆 鼓嶺 攝影/撰文:胡文凱
飯飽酒足於是又從山腰去看了眼牛頭寨。這裡的山體又一個牛頭的形狀,不過我對這不感興趣。牛頭崖山上有一條石階古道,已歷千年,為古時福州與外交通的必由之路。其道東南經亭江鎮的前洋到連江,西北經鼓山鎮的東山到福州。古道高處盡頭,有一座古城牆,乃明朝名將戚繼光於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在此設立要塞,建立軍寨,距今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牛頭崖戚繼光山寨由此而來。今石砌的寨牆基石仍在,使人能領略當年戚家軍保家衛國的風採。
古道 鼓嶺 攝影/撰文:胡文凱
其實在鼓嶺的旅途很是匆忙,我希望自己下次在這裡住上一段時間,慢慢發現和發生更多我自己的鼓嶺故事,因為我講了這麼多故事可能也沒幾個人願意聽,先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