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MCP報導人血清N-連結糖基化蛋白質組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20-12-18 澎湃新聞

【科技前沿】MCP報導人血清N-連結糖基化蛋白質組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20-04-07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以下文章來源於大屯路15號 ,作者楊福全課題組

大屯路15號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科普平臺,關注研究所科研進展,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傳播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

2020年2月29日(北京時間),國際蛋白質組學領域權威期刊《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在線發表了由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楊福全研究員團隊和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付巖副研究員團隊在人血清N-連結糖基化蛋白質組學研究中所取得的重要進展「Large-scale Identification of N-linked Intact Glycopeptides in Human Serum using HILIC Enrichment and Spectral Library Search」。

糖基化是最重要和最普遍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之一。蛋白質糖基化在細胞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包括蛋白質摺疊、轉運和穩定性的調控,以及細胞生長、細胞−細胞通訊、細胞-基質相互作用、病毒複製和免疫應答等各種生物學過程的調節。異常的蛋白質糖基化修飾通常與許多疾病的病理進展有關,包括癌症、神經退行性疾病、肺部疾病、血液疾病和遺傳病等。大多數糖蛋白質是潛在的藥物作用靶標和疾病診斷生物標誌物。蛋白質糖基化修飾主要包括N-連結糖基化和O-連結糖基化,其中N-連結糖基化約佔70%。N-連結糖蛋白分布廣泛,從各種細胞表面到血清、腦脊液和尿液等不同的體液等。分泌在體液中的糖蛋白被認為是個體健康狀態一個特徵窗口。這些特徵使糖蛋白成為臨床和生物學研究中一類重要目標。蛋白質糖基化異常複雜,存在宏觀不均一性和和微觀不均一性,因此使得糖蛋白組學研究尤其是N-連結完整糖肽的鑑定具有挑戰性。血清蛋白豐度的動態範圍較寬,糖基化蛋白質豐度低,完整的人血清N-糖資料庫的缺乏,加上存在非特異性酶切而產生不同的蛋白質變體,使得人血清N-糖蛋白質組學研究更具挑戰性。

該合作研究首先通過乙腈沉澱將血清蛋白分離為低豐度和高豐度的蛋白質兩部分。分別酶解消化後,通過親水相互作用色譜(HILIC)高效富集N-連結完整糖肽,部分糖肽用N-糖苷酶F(PNGase F)處理生成N-連結去糖肽。用LC-MS/MS分別分析N-連結去糖肽和完整糖肽。對於N-連結去糖肽數據集,採用常規序列庫搜索進行鑑定,考慮四種N-連結糖基化序列模體(NXS/T/C/V,X≠P)來識別N-連結去糖肽段。利用所鑑定的N-連結去糖肽的二級質譜構建了加入含有五糖核心的系列Y離子(Y1,Y2…Y5)的N-連結去糖肽段二級質譜譜庫。同時還構建了包含739個N-糖質量的資料庫。N-連結完整糖肽的鑑定採用基於譜庫搜索的策略,利用pMatchGlyco軟體、N-連結去糖肽段譜庫和N-糖質量資料庫對N-連結完整糖肽數據集進行系統地分析。相對於序列庫式搜索方法,譜庫搜索方法具有更高的靈敏度和更快的搜索速度。此外,通過母離子質量優化以及考慮半特異酶切和高豐度化學修飾,進一步提高鑑定靈敏度。最終共鑑定了526個N-連結糖蛋白、1036個N-連結糖基化位點、22677個N-連結完整糖肽和738個N-糖類型,使得人血清蛋白N-連結糖基化修飾分析和N-糖蛋白組學研究達到了新的高度。以血清中典型的糖蛋白轉鐵蛋白的N-連結糖基化修飾分析結果為例,本研究從血清中的轉鐵蛋白中共鑑定到4個N-連結糖基化位點(N432, N523, N630和N637),各位點所鑑定N-糖鏈類型數目分別為371、 2、364和34。從市售的人血清轉鐵蛋白對照品中共鑑定到5個糖基化位點(N432,N491,N523,N630和N637),各位點所鑑定N-糖鏈類型數目分別為559, 5, 6, 547 和 117個。結果充分展示了糖基化修飾的微觀不均一性。

圖1.人血清N-連結完整糖肽鑑定策略與實驗流程。

A:血清蛋白質樣品和N-連結完整糖肽樣品經過預分與不預分的處理過程;

B: N-連結完整糖肽鑑定的數據分析流程。

該工作是楊福全團隊和付巖團隊繼合作開發糖基化修飾分析軟體pMatchGlyco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0186849)之後的再度合作。

文章連結:https://www.mcponline.org/content/19/4/672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大屯路15號」(IBP_Datun15)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官方訂閱號,為BSC會員及生物物理領域專業人士服務。

投稿及授權請聯繫:bscoffice@bsc.org.cn。

微信號:BSC-1979

原標題:《【科技前沿】MCP報導人血清N-連結糖基化蛋白質組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人血清N-連結糖基化蛋白質組學研究獲進展
    國際蛋白質組學期刊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 在線發表了由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楊福全團隊和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付巖團隊在人血清N-連結糖基化蛋白質組學研究中所取得的進展「Large-scale Identification
  • Cell子刊|蛋白質糖基化修飾表徵高級別漿液性卵巢癌進程
    Glycoprote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 High-Grade Serous Ovarian Carcinoma(人高級別漿液性卵巢癌的蛋白質組學和糖基化修飾組學特徵) 發表時間:2020年10月20日 期刊:
  • 蛋白質糖基化研究獲進展
    vertebrate-specific Y subfamily of UDP-N-acetyl-α-d-galactosamine:polypeptide N-acetylgalactosaminyltransferases」的文章,首次提出了內質網中可能存在新的蛋白質O-GalNAc糖基化調控機制,這一成果公布在國際糖生物學研究領域權威雜誌Glycobiology上。
  • Nature Protocols上演「帽子戲法」,蛋白質組學大牛連發修飾蛋白組...
    深入研究蛋白質翻譯後修飾對揭示生命活動的機理、篩選疾病的臨床標誌物、鑑定藥物靶點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應用基於質譜的修飾蛋白質組學技術,為系統水平上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研究工具,已成為近年來國際上的研究熱點。然而,基於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的不均一性及相對豐度低的特性,PTMs的精確定量面臨諸多挑戰。
  • ...診斷研究人員發表Cell論文!詳解新冠肺炎患者血清的蛋白質組和...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西湖大學、溫州醫科大學和迪安診斷凱萊譜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推測SARS-CoV-2誘導的特徵性分子變化可以在重症COVID-19患者的血清中檢測到。這些分子變化可能對開發患者治療方法有所啟示。為了驗證這一推測,他們應用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技術分析了來自COVID-19患者和幾個對照組的血清的蛋白質組和代謝組。
  • 茶葉科技進展 | 白茶滋味品質形成機理研究取得新進展
    茶葉科技進展 | 白茶滋味品質形成機理研究取得新進展 2020-07-10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川大華西醫院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蛋白新冠疫苗研究獲進展
    2020年7月29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生導師魏霞蔚、逯光文和澳門科技大學醫學院教授張康共同通訊在Nature 在線發表題為「Avaccine targeting the RBD of the S protein of SARS-CoV-2 induces protective immunity」的研究論文,
  • 賀福初院士獲蛋白質組學傑出成就獎 我國當前研究進展如何
    此次獲獎是國際蛋白質組學領域對他率先提出並反覆實踐的「蛋白質組學驅動的精準醫學」這一理念與範式的高度認可,標誌著我國蛋白質組學研究再度領跑國際。那麼,什麼是蛋白質組學?蛋白質組學驅動的精準醫學又是什麼?我國當前研究進展如何?就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賀福初院士。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0年基礎科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20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廣大科教人員堅持「四個面向」,嚴謹治學、追求真理、勇攀高峰,一大批科研團隊圍繞國家重大需求,集智攻關、團結協作、潛心研究,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研究進展。  農學院:小麥基因組學團隊在大麥適應性進化和物種形成領域取得新進展, 在表型、基因型和轉錄表達等多個層次解析了野生大麥微環境適應性進化的分子機理,為同域物種形成理論提供了最直接的證據,為揭示物種多樣性的來源及植物變異的基礎提供了重要信息。
  • 上海聚焦世界科技發展前沿 多領域取得重大進展—新聞—科學網
    這家創立在上海公司的崛起,是上海聚焦世界科技前沿的成果之一。 近年來,上海在航空航天、電子信息、先進醫療設備、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關鍵性技術上突破顯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市科委獲悉,上海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頂尖水平,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需要,在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建設上加大投入力度,在重大科學研究任務上加快布局,持續夯實科技創新基礎。
  • 我國量子科技前沿研究有何新進展
    北京量子院院長、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教授謝心澄院士,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林海青院士,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常凱院士等專家參加大講堂活動,圍繞量子物態調控、量子計算與模擬技術、量子網絡與量子信息系統技術等方面分享了量子科技前沿的新進展,研討了量子科技發展的新思路。
  • 研究報導先驅人牙齒蛋白質組
    研究報導先驅人牙齒蛋白質組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5 17:32:05 2020年4月1日,丹麥哥本哈根大學Enrico Cappellini、Eske Willerslev、Frido Welker、西班牙國立人類進化研究中心
  • 版納植物園花葉組重樓葉綠體基因組結構特徵與進化研究取得進展
    此項研究得到國家基金項目和重大研究計劃培育項目(31800273,31471220,91440113)、雲南省高端科技人才項目、中科院西雙版納植物園配套經費、中科院「西部之光」的聯合資助。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生物信息組研究人員高曉陽等對重樓屬花葉組進行葉綠體基因組測序和分析。
  • 蛋白質組學研究揭秘古代膠結材料
    原標題:蛋白質組學研究揭秘古代膠結材料   本報訊中科院脊椎動物演化與人類起源重點實驗室楊益民副教授帶領研究團隊,利用蛋白質組學方法,揭示了我國古代膠結材料的種類,相關成果日前相繼發表在《考古學雜誌》和《分析方法》上。
  • 植物所揭示O-糖基化修飾調控生物鐘周期的分子機制
    O-糖基化修飾是一類新發現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類型,其是否參與植物生物鐘精細調控及其相關機制還不清楚。>巖藻糖基化可以調控蛋白穩定性。該研究結果表明儘管O-糖基化調節生物鐘周期在演化上具有保守性,其在哺乳動物中主要是通過O-GlcNAc糖基化修飾,而在高等植物中則是通過O-
  • 桫欏異源多倍體物種形成研究取得進展
    桫欏異源多倍體物種形成研究取得進展 2020-04-22 華南植物園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與其他蕨類普遍存在的多倍體現象相反,多倍體在桫欏科植物非常少見,迄今為止只有分布於中國及日本的小黑桫欏報導為四倍體。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和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科研人員合作,整合形態學、細胞學、系統發育和群體基因組學等手段,系統開展了小黑桫欏的物種形成歷史研究,證實小黑桫欏是異源雜交四倍體,其母本是大葉黑桫欏(二倍體),父本是粗齒桫欏(二倍體)。
  • SAFC 推出新的蛋白質補充劑來增加 N-連接糖基化
    (西格瑪奧德裡奇公司)(NASDAQ: SIAL) 今天宣布,該公司的定製生產服務業務部門 SAFC® Commercial (www.safcglobal.com) 已經推出一種新的蛋白質補充劑 EX-CELL® Glycosylation Adjust (Gal+)。
  • 復旦團隊創建精準N糖蛋白質組學分析方法
    復旦團隊創建精準N糖蛋白質組學分析方法  央廣網上海9月6日消息(記者傅聞捷)近日,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和化學系教授楊芃原團隊、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賀思敏團隊以及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上海)研究員黃超蘭團隊合作
  • Cell亮點:Steven Carr團隊報導大規模肺腺癌蛋白基因組學研究
    首次報導結腸癌大樣本隊列的蛋白基因組學研究)、腎透明細胞癌(蛋白基因組學文章再登Cell!深度揭示腎透明細胞癌特徵)、乳腺癌(Nature發布大規模癌症蛋白質基因組學研究重要成果)、子宮內膜癌(2020開年紅!
  • 新研究為單細胞蛋白質組學定義載體蛋白質組限制
    新研究為單細胞蛋白質組學定義載體蛋白質組限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9 13:30:20 美國南加州大學Christopher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