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獨木舟、一方湘湖水,她藏在深閨人未識

2020-12-15 騰訊網

蕭山印象

對於杭州,我們印象當中就是西湖為代表的水韻風情,似乎其他的風光在西湖面前都被掩蓋了光芒。其實對於 杭州 本地人來說,西湖是他們先天就擁有的景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與他有關,西湖對於他們來說是生活中一直存在的,因此並沒有幫它當作是一個景點。對於 杭州 人來說,在周末或者節假日的時候都會選擇去周邊的地方旅行,把西湖留給外地的遊客欣賞。他們更願意在節假日帶上自己的家人去 蕭山 度假,享受慢遊生活,給孩子一個輕鬆自在的假期。

被譽為杭州西湖「姊妹湖」的湘湖,她山青水碧,恬靜溫婉,煙波浩渺,靜謐悠遠。湘湖八景,城山懷古、覽亭眺遠、先照晨曦、跨湖夜月、楊岐鐘聲、橫塘棹歌、湖心雲影、山腳窯煙,有晨輝落日,有弦月星空,有浩渺山湖,有蔥蘢翠林。

八千年古舟,三萬頃碧波。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 蕭山 ,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這裡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舟,把 浙江 文明史前推到八千年。

蕭山不僅典藏著錢塘 江南 岸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孕育著海納百川、勇立潮頭的蕭山文化,守望著潮漲潮落的那份滄海桑田。蕭山這裡是美食主義者、城市探索者、精品收藏家、文化愛好者和狂歡發燒友匯聚的領地,南來北往,志趣相投的遊客,每一天都在這裡創造出全新的體驗,這裡是蕭山 。

西湖「姊妹湖」·湘湖

正所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提及 杭州 ,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斷橋殘雪、雷峰夕照······引得無數遊客流連忘返;素有「天下第一潮」的世界一大自然奇觀——錢塘江潮,排山倒海、吞天沃日,使得無數觀潮者爭江上望。然而與西湖、錢塘江構成 杭州 旅遊風景 金三角 的還有一景,她恬靜 平和 多秀麗,她藏在深閨人未識,她就是以「一湖秀水,十裡美景」而被譽為 杭州 西湖「姊妹湖」的湘湖。

湘湖,位於 浙江 省 杭州 市 蕭山 區城西,距 杭州 市中心20公裡。湘湖旅遊度假區是首批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總規劃面積35平方公裡,她自然風光旖旎,歷史積澱深厚,人文景觀豐富,與西湖、錢塘江構成 杭州 旅遊風景的 金三角 ,是國家AAAA級景區、 中國 百強旅遊景區、 中國 休閒旅遊目的地。

「兩岸好山青嶂列,一泓新水綠羅鋪」。如果說西湖是名滿天下的大家閨秀,那麼湘湖就是深閨宅院裡的小家碧玉,自然生態湘湖,群山環繞,水天一色,亭臺樓榭,古色古香,把 江南 水鄉的溫婉細膩展示的淋漓盡致。深秋的湘湖,煙波浩渺,靜謐悠遠。層林盡染的環湖水杉道,鱗次櫛比的徽派馬頭牆,別致一格的湘湖風景橋,銀杏葉落繽紛,青山蒼翠欲滴。身處其中,湘湖八景,城山懷古、覽亭眺遠、先照晨曦、跨湖夜月、楊岐鐘聲、橫塘棹歌、湖心雲影、山腳窯煙,有晨輝落日,有弦月星空,有浩渺山湖,有蔥蘢翠林···一切,秋韻十足,一切,美不勝收。

八千年古舟,三萬頃碧波。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湘湖,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這裡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舟,把 浙江 文明史前推到八千年。這裡發掘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跨湖橋文化遺址和下孫遺址,是我國東南沿海地區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比著名的河姆渡文化遺址要早1000年。

湘湖城山之巔的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的越王城遺址,是目前發現和保存得最完整的春秋末期越國禦敵的城堡遺址,見證了「臥薪嘗膽」的歷史風雲。湘湖還是唐代大詩人賀知章的故裡,「程門立雪」的楊時,參與《永樂大典》的纂修的魏驥,建議乾隆編修《四庫全書》的朱筠等都是湘湖名人,李白、陸遊、文天祥等偉大詩人也在此留有不朽詩文。

湘湖景區以歷史文化湘湖、自然生態湘湖、休閒度假湘湖為基礎,以 杭州 國際風景旅遊城市為依託的長三角較具競爭力和活力的大型休閒旅遊度假區。 杭州 長喬極地海洋公園,是採用世界上最先進的主題樂園設計、建造理念和手段,集極地動物展示、極地景觀體驗於一體的大型極地海洋公園。館內「極地王國」、「雨林奇觀」「海底隧道」、「鯨豚劇場」等十多個展示場館和休閒體驗區,向遊客展示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珍稀極地海洋動物,帶你來一場與海洋精靈親密接觸的奇幻之旅。

跨湖橋遺址博物館、下孫文化村,帶你穿越時空,領略世界之最,感受8000年前的華夏文化,體驗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荷花莊,亭臺樓榭古樸典雅,長堤臥波蜿蜒曲折,頹荷殘蓬隨風搖曳,放眼望去,此刻感受最多的似乎不是深秋的蕭瑟與悽涼,而是生命的頑強與希望。

不識湘湖,未解 杭州 真味。明代著名文史家張岱曾喻:「湘湖如處子,眡娗羞澀,猶及見其未嫁時也」。湘湖沒有西湖享譽海外的知名度,也沒有錢塘江的壯闊波瀾,她柔美內斂但絕不遜色,泛遊湘湖,移步即景,一湖秀水,十裡美景,湘湖當之無愧。

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舟·跨湖橋遺址博物館

在一個城市旅行,想要快速、全面地了解這座城市的歷史,最直觀的方法就是去當地的博物館,因為博物館是徵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的場所。泛舟湘湖,除了領略她旖旎的自然風光之外,她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同樣值得去研讀、去品味。跨湖橋遺址博物館,則是了解這段悠久歷史的最好去處。

跨湖橋遺址博物館,位於風景秀麗的浙 杭州 市 蕭山 湘湖旅遊度假區,是一座綜合反映跨湖橋遺址考古發掘和研究成果的專題類博物館。和很多博物館不同的是,跨湖橋遺址博物館是在發現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舟的遺址之上修建起來的專題類博物館,為了更好地去保護和研究人類歷史文明。

跨湖橋遺址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舟,為了不辜負這一八千年的文化遺存,採取原址保護的方式,博物館就勢而建,並以此為靈感,建築整體以船為造型,從平面形態到立體面造型都採用「舟」形形態組織,這也是 浙江 省乃至 中國 唯一座「舟」形狀的專題類博物館,這也充分體現了跨湖橋文化的精髓——人與自然的互動關係。博物館外牆面採用的鏽蝕質感的材料,內部展陳區域由「八千年回首」主題陳列和遺址保護廳組成,也充分展現8000年文化的厚重和滄桑。

走進跨湖橋遺址博物館負一層的遺址區,「 蕭山 八千年」這五個大字的正下方恆溫恆溼的玻璃房內,保存的是「世界第一舟」跨湖橋獨木舟及相關遺蹟。這個殘存的獨木舟長5.6米,寬0.53米,厚2.5——3釐米,是用整根馬尾松挖鑿而成,放在當時的一個湖岸邊,邊上放置有大量的木構件,還有可能是加工修理獨木舟用的一些工具,這個獨木舟採用火焦法製作,在舟體上,一些燒焦的痕跡清晰可見。

踏進跨湖橋遺址博物館的瞬間,8000年歷史的氣息撲面而來。陳列廳展示了多個跨湖橋之「最」,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舟、世界上最早的漆弓、 中國 最早的「草藥罐」、 中國 最早的慢輪制陶技術、 中國 最早的甑、 中國 最早的水平踞織機、 江南 地區最早的席狀編織物、南 中國 地區最早的彩陶、南 中國 最早的家豬、長江下遊地區最早的栽培稻。令人詫異的是低調的 蕭山 湘湖,竟有著這麼有底氣的輝煌歷史。

經過1990年、2001年與2002年前後三次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骨器、陶器、木器、石器及動植物遺存標本,經碳十四年代數據測定,均為距今8000——7000年。輕盈的獨木舟,精緻的陶器,發達的木作榫卯技術,動植物的馴化栽培等一系列的考古發現,證實了 浙江 地區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分布於浙中山 區,跨湖橋文化是山地文化向平原文化發展的早期一支,勤勞智慧的古跨湖橋人在距今8000年——7000年之際,在宜居的河口地帶創造出一支具有地域特色的史前文明。

跨湖橋遺址的發現,是繼河姆渡遺址、良渚遺址後, 浙江 省境內又一重大的新石器時期考古發現,是我國東南沿海地區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比著名的河姆渡文化遺址要早1000年,它打破了長江下遊原來所認識的史前文化格局,證明了 浙江 的文明史是由多個源流譜系組成的,將 浙江 的文明史前推至八千年,為研究整個長江流域的文化提供了重要線索,具有重大的文化價值,在 浙江 的史前考古史上起到了裡程碑作用。

國內面積最大的空中花園·杭州國際博覽中心

提起杭州你會想到什麼?是煙柳如畫的西湖?是充滿宋代都市風貌的宋城?是千年古剎靈隱寺?不管是西湖、宋城、靈隱寺,都是杭州響噹噹的名片。近年來提起 杭州 ,也會有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G20峰會,距離G20峰會過去已經三年了,近期終於有幸看到了當時G20 杭州 峰會的主會場也就是如今的杭州 國際博覽中心。

雖然G20峰會已經過去三年,但當進入到 杭州 國際博覽中心G20主會場的那一刻,還是有一種看到了G20峰會當時的盛況一樣的感覺。整個會場外表看起來非常宏偉,會場由地上5層和地下2層組成,場內裝修大氣磅礴又不失 江南 婉約的儒雅元素,每一處小細節都恰到好處。

杭州 國際博覽中心就坐落在錢塘江邊,位於錢塘 江南 岸、錢江三橋以東的 蕭山 區錢江世紀城,2016年9月4、5日, 杭州 國際博覽中心作為G20 杭州 峰會的主會場亮相。 杭州 國際博覽中心總建築面積85萬平方米,展覽中心面積9萬平方米,共10個展廳,各展廳面積自7700平方米至10000平方米不等,是 杭州 由「西湖時代」逐步邁向「錢塘江時代」的重大舉措。

G20體驗館內包括迎賓區、會議區、午宴廳以及空中花園,總面積約為兩千平方米,午宴廳內為球形建築,穹頂之中猶如蒼穹繁星,中環與外環以自然天光與山水畫卷相結合,每一處小細節都細膩到位、別出心裁。

在博覽中心的頂層是目前遊客最喜歡打卡的地方——空中花園。順著參觀的指示路牌來到頂層時,入口處有一個 江南 園林風格的假山、流水、綠植,一瞬間從一個富含科技元素的展館來到不失 江南 婉約的儒雅元素的 蘇州 園林。空中花園處於午宴廳的外圍,「西湖明珠從天降、龍飛鳳舞到錢塘」,空中花園不僅整體充滿了 江南 元素,更融合了西湖十景,是國內面積最大、功能最全、 中國 特色最濃、生態環境最優的屋頂花園。

杭州 國際博覽中心並不向其他的會議中心在結束了會議之後就失去原本的作用,而是繼續發揮著預熱。在G20峰會過去的三年裡, 杭州 國際博覽中心接連舉行了國內外多次不同的會議和展覽會,從網購平臺造物節到 中國 國際茶葉博覽會、從世界浙商大會到 蕭山 人大會、從符合ICCA標準的世界醫藥信息大會到國際鍛造會議、從國際協會會議到 中國 「網際網路+」數字經濟峰會等頂級企業會議、如今的 杭州國際博覽會是集網際網路、會議、藝術、餐飲、酒店、音樂等等多元業態的綜合體。

從2016年開始至今, 杭州 國際博覽中心一直在改變, 杭州 國際博覽中心以「最高標準、最快速度、最實作風、最佳效果」,展現了大國的風範、 江南 的特色、 杭州 的元素,更是 杭州 由「西湖時代」逐步邁向「錢塘江時代」的一個重要轉折點。2017年9月, 杭州 更是成為繼北上廣之後最受大型學術會議歡迎的城市,在大型學術會議最偏好的十大會議中心中, 杭州 國際博覽中心更是高居榜首。

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徐同泰醬園舊址

與觀者如織、名滿天下的「大家閨秀」西湖相比,藏在深閨人未識的「小家碧玉」湘湖,雖顯得落寞寂寥了許多,但她的恬靜 平和 、溫婉細膩,還是使喜歡她的人為之陶醉、流連忘返。在市場經濟品牌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誕生於風景如畫的 杭州蕭山 湘湖景區不遠處河上鎮的,有著140多年歷史的 浙江 老字號品牌——徐同泰,就像湘湖一樣,雖然名氣不如從前,但它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對傳統手工工藝的傳承堅守以及對品質的嚴苛追求,它是 蕭山 南部的河上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河上古鎮最為驕傲的歷史文化名片。

走進徐同泰醬園舊址,敦厚的石牆門,古樸的房屋,招牌的大醬缸,黑色大櫃檯……浸染在醬香之下的新的徐同泰依舊難掩滄桑,默默敘述著它的往昔,散發著百年世家無法複製的豐厚沉澱。

醬油,對於我們每個人都再熟悉不過了,它是我們生活的必需品,多少美味佳餚都離不開它。俗話說:做美食就像做人,必須真材實食料,還要去雜選優。其實美食如此,做美食的材料更是如此。創立於清朝光緒三年即1877年,距今已有140多年歷史的醬油老字號——徐同泰,對製作原料的選擇極為考究,它只用 東北 原產地非轉基因大豆和當年產新小麥,決不用隔年陳糧,制醬用的水是河上鎮一口很深的百年古井,水質清冽甘甜,取之不盡。

傳統的手工釀造技藝,流程複雜、周期漫長,穀物發酵完全依靠自然條件,可謂是集天地靈氣,納日月精華,歷時彌久,終製成具有「色澤淡樸、醬香濃鬱、味道鮮美」三大特點的徐同泰醬油,有「醬韻飄香,百年百裡」之說,據說當年每逢歲末年尾, 諸暨 、 富陽 、 桐廬 、 義烏 等地群眾挑著油瓶醬壺來購買徐同泰醬油,隊伍長達一二公裡。

1875年, 富陽 人徐三春夫婦來到河上鎮,因河上鎮毗鄰錢塘江,地處 蕭山 、 諸暨 、 富陽 交界地帶,風景秀麗,商賈雲集,民風淳樸,夫婦倆被這一片繁華盛景所吸引。精明的徐三春發現這裡雖行肆眾多,但竟沒有一家醬油鋪,於是夫婦倆便決定留在河上鎮,開始了販賣醬油的小本生意。由於夫婦倆待人誠信,貨真價實,口碑良好,於是生意越做越紅火。1877年,徐三春夫婦倆開起的自己的醬油作坊,前店後坊,自產自銷,從此開啟了這一百年品牌的創始之路。

1886年,徐三春始建醬園,並起號「同泰」。經過徐氏幾代人的艱苦創業,以及與米行、槽戶等合作,徐同泰醬園慢慢積累了足夠的周轉資金,到清末民初併購了阜林和記醬油店,建有酒、乳、醬、搪、磨五個作坊,4口水井七頭牛,從業人員50多名。1914年,徐三春用500石上好的大米,換取了「兩浙鹽運使司」頒發的,編號為196號「官醬園」牌匾,這一牌匾保存至今,成為保存下來的為數不多的歷史見證。

1915年,徐同泰第二代傳人,在錢塘江邊開設了一家「味王府」酒樓,酒樓以名師巧匠設計施工,奢華大氣,主營南北菜系,打著「僅以官醬園醬品潤味」的招牌特色,吸引了杭城各界名流商客紛紛造訪品嘗,你來我往之間,徐同泰也成了饋贈親友的佳品,就這樣無形中擴大了徐同泰的影響力,「錢塘徐同泰,西湖樓外樓」從那時便流傳開來。

徐同泰醬園產業覆蓋從調料到醬菜到酒樓,產品銷往 馬來西亞 、 新加坡 、 美國 等地,在上世紀初,一度與紅頂商人胡雪巖創辦的藥材鋪「胡慶餘堂」並駕齊驅,民間有一說法是:「問藥胡慶餘,潤味徐同泰」。

走出徐同泰醬園舊址,漸漸模糊的敦厚的石牆門,古樸的房屋,招牌的大醬缸,黑色大櫃檯,但是濃鬱醇香的醬油依然飄香在空氣中……在這裡,我了解的不僅僅是老字號徐同泰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保持著傳統釀造工藝,正是它堅守的古法手工釀造技藝,使得其入選「 杭州 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瓷器源浙江·浙江省現代陶瓷藝術博物館

中國 是瓷器的故鄉,在英文中「瓷器(china)」與 中國 (China)同為一詞,瓷器是中華民族古代勞動人民的一個重要的創造,是中華文明展示的瑰寶。正所謂「一部 中國 的陶瓷史,半部在 浙江 」。八千年跨湖橋文明,作為 中國 最早的慢輪制陶、彩陶以及燒制「原始瓷器」的發源地,恬靜秀麗、溫婉動人的杭州 湘湖憑藉其得天獨厚的陶瓷文化優勢,一直以來積極推動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浙江 省現代陶瓷藝術博物館,建於2016年,是 浙江 省第一家省級陶瓷博物館。它坐落於 杭州 市 蕭山區湘湖旅遊度假區二期的 眉山 路湘湖陶瓷藝術島上,島上層巒疊翠、碧波粼粼,窯影與橋影相映成趣,歷史遺址眾多且大多保存完好,為較全面地反映湘湖地區不同時期陶瓷生產、燒制的歷史及工藝成就,營造出得天獨厚的藝術環境。

博物館舊址為19世紀60年代始建的大型磚窯廠,它的主體建築由磚窯廠改建而成,融入當代設計理念,建築面積約1400平方米。其中島上三處古窯遺址:其中位於正門口的晚清十口古窯,至今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還有另外兩處一處是水中晚清十口古窯、建築物內部則是民國早期大型磚窯。博物館並沒有急功近利的去夷平這些磚窯,而是在原來的舊址上加以修復和改建成如今 浙江 省第一家省級陶瓷博物館,走進博物館仿佛走進100多年前的古窯廠,辛勤的勞動者在這裡專心的燒窯。

截至目前,該博物館現收藏有350餘件價值不菲的陶瓷藝術精品,其品類豐富、形式多樣,大多為現代陶瓷藝術大師、 中國 工藝美術大師的彩繪陶瓷藝術品,其中包含:青花、釉裡紅、新彩、古彩等,這些藝術珍品生動的詮釋了 中國 現代陶瓷不同造型、釉面和工藝特徵。

博物館分設5個陶瓷展廳,其中1、2、4號展廳為館藏展廳,主要收藏一些工藝美術大師、教授等的陶瓷彩繪作品,3、5號展廳為籤約藝術家個人展廳,展示的都是他們風格獨特的陶瓷藝術作品。除展廳之外,博物館還設有美術館、藝術家工作室、學術報告廳、文創生活館、遊客接待中心等,通過開展各類藝術展覽、研究、體驗、公共教育等活動。為了更好的促進陶瓷文化交流,傳播中華傳統文化,整個博物館是免費對遊客開放,不收取門票。

另外在現代陶瓷藝術博物館的周邊,還有一個面積達300平方米的體驗館——湘湖陶瓷藝術島陶藝體驗館,場館設施設備齊全,可以滿足各類陶藝愛好者的不同需求,參觀者在欣賞陶藝作品的同時,還可以親自動手體驗製作陶藝。此外,館內還設有咖啡廳,滿足了遊客、陶藝愛好者等休息辦公會談等需求。

世界陶瓷出 中國 , 中國 瓷器源 浙江 。在 中國 湘湖這片具有悠久制陶歷史的土地上,這裡發掘的八千年跨湖橋文化遺址中就有諸多陶器。在明代,即有人挖湘湖粘土設窯制磚瓦,當時磚瓦已為湘湖大宗名產。窯火生生不息,精神代代相承,基於這樣悠久深厚的陶瓷歷史底蘊, 浙江 省現代陶瓷藝術博物館,緊隨「一帶一路」偉大戰略思想發展步伐,通過收藏、保護、研究,促進 杭州 乃至世界的陶瓷文化交流,發揚湘湖陶瓷文化源遠流長的地域優勢,傳播弘揚 中國 陶瓷文化的魅力,進而成為中外陶瓷藝術交流的新高地和 杭州 文化的新地標。

————我是攻略分界線————

交通

一、飛機

杭州蕭山 國際機場

二、高鐵

杭州 東站。(列車很多,從東站前往 蕭山 區距離很近,大概在四十分鐘的車程,在返程的時候注意一下時間。)

三、自駕

1、 杭州 城區錢塘江大橋(一橋) 江南 大道時代大道高架濱康路風情大道按指示牌至各目的地;

2、 杭州 城區復興大橋(四橋)時代大道高架濱康路風情大道按指示牌至各目的地;

3、 杭州 城區西興大橋(三橋)風情大道按指示牌至各目的地。

四、地鐵

1號線:湘湖——臨平/下沙江濱

2號線: 朝陽 ——良渚

5號線:綠汀路站——姑娘橋站

五、公交車

普通公交1-3元不等,旅遊巴士(路號前加Y)3-5元, 蕭山 公交支持現金、刷公交卡、銀聯卡、支付寶掃碼付款,具體票價以實際為準。

六、計程車

起步價11元/3公裡。行駛裡程3-10公裡,每公裡2.5元;超過10公裡以上部分加收50%回空補貼費,具體以實際運營為準。

行程安排

2019/11/04 第一天 杭州 國際博覽中心——徐同泰醬園舊址

2019/11/05 第二天 跨湖橋遺址博物館——湘湖—— 浙江 省現代陶瓷藝術博物館

住宿

去杭州旅行,如果選擇一間酒店的話,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這裡不缺乏國際連鎖星級酒店,國內知名酒店也是數不勝數,矗立在杭州市中心的每一個角落當中。其實在杭州,還有一間民宿是隱藏於山林之中,由100多年歷史古宅改造,鮮為人知的民宿——海鳥天地民宿。這裡把古院落重新改造的面積有1500平方米,隱藏於山林之間、原汁原味的菜地、一望無際的竹海、一年四季結出不同果實的果園等等總佔地面積約62畝,這正是我們期待的遠離城市的喧囂,回歸內心的淳樸,尋找歸園田居的好去處。

對於入住民宿,有一個要求就是它需要有一個專屬自己的環境。海鳥天地就是符合這個特性,我才會把這次旅行的落腳地定在這裡。當我們到達的民宿門口,被一整片的竹林深深的打動,在竹林之間有一條小路直通民宿,正是應了一首詩「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如果不是之前預定了這裡,而是在路途中無意中到達這裡,我肯定不會相信自己走進的竟然是一家民宿,而會相信走進的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建築。深藏在竹林之中的古院落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整個古院落依然保留最初的樣子,在其基礎上加以修繕,保留著原汁原味的古韻味。

民宿的外面,潺潺溪水繞牆而過,青翠的竹林擁抱其中,播種的花種在不同的季節飄著陣陣的花香。步入民宿,具有典型徽派建築特色的馬頭牆映入眼帘,古樸沉穆的廳堂給人復古的既視感,從木舍臥榻,再到頗具禪意的茶室,是一處休生養息的絕佳處。

我們經常會忽略一些生活的細節。但是 蕭山 海鳥天地民宿並沒有忽略細節,而且每一處細節都處理的恰到好處。古色古香的古建築處處透露著古韻古樸,房間內的每一件裝飾品,都是精挑細選淘來的老物件,復古的黃包車,民國時期的舊報紙、水墨山水字畫、茶藝、瓷器、插花,恰到好處的擺放在專屬的位置。

這棟老房子大多數以木質結構為主,為了更好的保護這棟老房子,並沒有過分去的開設更多的房間,根據修繕情況,民居改造後將設立客房僅僅只有12間,所以這裡的房間並不多。家庭複式套房,標房(大床房)複式房8間,複式豪華套房4間,也算是滿足不同的家庭出行需要。

隱藏於山林之間的白牆黑瓦的 江南 老宅,木質結構的古建築搭配著極具復古特色的中式布局,處處透露著古色古香的韻味。清晨,叫醒我的不是吵雜而又無奈的鬧鈴聲,而是清脆悅耳的鳥叫聲;晌午時分,從菜園新鮮採摘的蔬果就是午餐最豐盛的味道;夜幕降臨,浩瀚星辰點綴著夜空,最浪漫的事莫過於和心愛的人一起在此星海之下許下一生的約定吧。

關於作者

一個熱愛生活熱愛旅遊熱愛音樂熱愛閱讀熱愛寫作的半文藝大齡男青年。

專屬名片:朱桀的選擇筆記

環球旅行家,出行視頻達人,新浪微博籤約自媒體,旅遊自媒體。

轉載請與作者聯繫,尊重原作者的心血

相關焦點

  • 一葉獨木舟、一方湘湖水,她藏在深閨人未識
    ,她山青水碧,恬靜溫婉,煙波浩渺,靜謐悠遠。然而與西湖、錢塘江構成 杭州 旅遊風景 金三角 的還有一景,她恬靜 平和 多秀麗,她藏在深閨人未識,她就是以「一湖秀水,十裡美景」而被譽為 杭州 西湖「姊妹湖」的湘湖。
  • 蕭山|一葉獨木舟、一方湘湖水,她藏在深閨人未識
    被譽為杭州西湖「姊妹湖」的湘湖,她山青水碧,恬靜溫婉,煙波浩渺,靜謐悠遠。湘湖八景,城山懷古、覽亭眺遠、先照晨曦、跨湖夜月、楊岐鐘聲、橫塘棹歌、湖心雲影、山腳窯煙,有晨輝落日,有弦月星空,有浩渺山湖,有蔥蘢翠林。
  • 崀山:藏在深閨人未識
    中新社新寧十月二十八日電 題:崀山:藏在深閨人未識  作者 羅軍亮  崀山,良好之山。來此之前,很多人不認識「崀」字,因為它除了用於湖南省新寧縣境內的崀山,在字典上別無它解。  具有典型丹霞峰林地貌的崀山風景名勝景區,近年被國家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與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 隆昌 | 聖燈鎮,藏在深閨人未識
    聖燈鎮,藏在深閨人未識 聖燈鎮,一個藏在深閨人未識的美麗小鎮,我與朋友們有幸一遊。我們一行人來到動物園,進門就見到了孔雀。看見我們不知有多興奮,孔雀立馬張開它們的五彩屏,向我們花枝招展的炫美。我們也淘氣地牽起了花裙子跟它們比美,好似不服氣,孔雀們全部開屏,我讀懂了那潛臺詞,「你有我美?」 轉身來到猴山,小白鼻長尾猴正在無聊地翻著單槓。忽見一群人來,很是興奮。其中有隻猴,許是一隻母猴,對著跟它拍照的帥哥,不斷地聳肩扭腰賣弄,忽上忽下地挑逗,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 【美食】埔頭水丸香噴噴 「藏在深閨」人未識
  • 藏在深閨人未識的「世外桃源」-雞公尖
    山清水秀,一條長打2公裡且有10座造型各異的古橋亭的山溪穿村過戶,流入新安江支流的豐源河,涓涓流水,清澈見底兩岸山巒疊嶂,峰迴路轉,山上山下的徽派民居層出不窮,錯落有致,漫山遍野花果木成林,僅300歲以上的古梅群就有500餘株,粗壯結實,充滿生機,千姿百態,姿弱飛舞,引人入勝,實屬罕見,還有桔、李、桃、梨和燈籠柿等果園1800多畝,果香四季,無窮無盡的茶園和竹林鬱鬱蔥蔥置身其間,令人心曠神怡,是個藏在深閨人未識的
  • 平江煙舟村:養在深閨人未識
    煙茶、臘肉、土雞、青菜……因為此地周邊高,中間低,外形似舟,村莊被群山阻隔,交通封閉,至今養在深閨人未識。1928年7月22日,彭德懷、滕代遠等人發動平江起義,8月1日,撤出平江縣城前往井岡山。在經過煙舟村休整時,住在一個易守難攻,背靠大山,撤退方便的朱家大屋。當時房主妻子胃疼難忍,彭德懷將自己的救命藥送給房主,解除了村民的痛苦,村民將其視為「靈芝」,當成珍寶,至今仍保持完好,彭德懷元帥曾經住宿過的木床也完好的保留在了朱家大屋。
  • 藏在深閨人未識~小記忻州雲中河景區自駕車房車露營地
    原平離忻州這麼近,但好多人不知道這個地方。今天就實地參觀一回。露營地木結構房屋全部選用上等滿洲裡進口紅松木,共建單層小木屋18棟、雙層小木屋5棟,房車營位50個,泳池1處,接待中心1處、餐廳1處;配置房車15輛,床位96張,每天最大接待遊客住宿量約120人,
  • 運城絳縣:養在深閨人未識
    絳縣有8個鎮2個鄉,地處太行之末、中條之首,位於山西省南部,運城市東北部,不了解它的人很多,甚至有很多人不認識這個縣城的名字。絳縣是堯王故裡,晉之故都,周勃封地。歷史悠久,人口雖然不多,但是已經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相信絳縣雖然不在絳縣,可是精神永遠都在。
  • 水陽,藏在深閨人未識
    這四道古渡的地標,均位於水陽西鎮沿岸,古渡沿用至今。府縣誌中將這四道古渡合稱為「龍興渡」,正是證實水陽西鎮初名為「龍興」的又一證據。「龍興」地名,由古代遺存至現代,也有文獻記載。1996年《宣城縣誌》第一章建置區劃記載:「民國37年(1948)春,全縣42個鄉、6個鎮,改劃為19個鄉、4個鎮,下轄253保,3138甲。
  • 吳冠中和張家界,情誼不只「養在深閨人未識」
    ——流雲吳冠中和張家界,情誼不只「養在深閨人未識」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何超國慶節前夕,張家界文化旅遊名人、現供職於張家界市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的劉雲,揣著自己典藏的由著名畫家吳冠中題寫書名的《張家界》風光畫冊,向記者講述了他和吳冠中、張家界的故事。
  • 寧德霞浦北壁:深閨美景人未識
    原標題:北壁:深閨美景人未識   北壁的山依著海,奇石林立,每一處峭壁都會讓人感受到海角天邊的遼闊。 然而,說起霞浦的北壁鄉,卻讓人有些養在深閨人未識的陌生感。   北壁,古稱百闢巖,位於霞浦縣東衝半島南端沿海突出部,三面臨海,一面背山。1276年,南宋少帝趙昰、趙昺「駐蹕」北壁,民族英雄文天祥南下勤王於此,得名「駐蹕」,後因該地有大巖壁,方向居北而改名「北壁」。   從霞浦縣城驅車2個多小時來到北壁,正值晚霞漸染海面。站在山脊之上,向前可以望見大黃魚的故鄉「官井洋」。
  • 靜美馬灘,養在深閨人未識
    與深度開發的「美麗鄉村」不同,馬灘村異常低調,是含苞待放的蓓蕾,是養在深閨人未識。從盧氏縣城沿209國道西行二十裡,過洛河梅家灣大橋,沿梅家灣村道向西約二三裡,就是馬灘村了。洛河流經馬灘村,輕柔地畫了個美麗的弧線,馬灘村就像一把彩色的摺扇依偎在洛河的懷抱裡。洛水至此,盡顯其溫柔多情。水面寬闊,水流平緩,水色清澈見底,山巒秋韻倒映其中。
  • 藏在深閨人未識的吉隆,竟有眾多的歷史遺蹟和荒蕪的古戰場
    其實吉隆的旅遊資源非常的豐富,作為西藏同緯度地帶自然條件比較獨特的地區之一,這裡不僅有著結構複雜的自然生態環境,還具有眾多的人文景點和豐厚的歷史文化,只是到目前為止仍然藏在深閨人未識。吉隆的歷史比較悠久,留有多處古蹟和遺址,僅舊石器時代的遺址就有哈東淌和卻得淌兩處遺址。
  • 雲南有個小眾古鎮,這裡雖風景美如畫,但可惜養在深閨人未識
    雲南有兩個著名的古鎮,即大理和麗江,很多遊客為了這兩個古鎮遠道而來,很多遊客很失望,因為去的人多了,古鎮開始熱鬧起來,自然就失去了韻味,那麼雲南還有哪些小眾古鎮值得打卡?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雲南有個小眾古鎮,這裡雖風景美如畫,但可惜養在深閨人未識。
  • 貴陽一「千島湖」養在深閨人未識
    如今千島湖成為了浙江最有名的景區之一,而百花湖卻依然默默無聞,養在深閨人未識。百花湖的具體位置是在觀山湖區的朱昌鎮和百花湖鄉之間。百花湖的水域面積為14.5平方公裡,相當於兩個西湖大小。百花湖原名為百花水庫,是上個世紀60年代在貓跳河上修建大壩而成。
  • 聖燈鎮,藏在深閨人未識
    我們一行人來到動物園,進門就見到了孔雀。看見我們不知有多興奮,孔雀立馬張開它們的五彩屏,向我們花枝招展的炫美。我們也淘氣地牽起了花裙子跟它們比美,好似不服氣,孔雀們全部開屏,我讀懂了那潛臺詞,「你有我美?」來源網絡轉身來到猴山,小白鼻長尾猴正在無聊地翻著單槓。忽見一群人來,很是興奮。其中有隻猴,許是一隻母猴,對著跟它拍照的帥哥,不斷地聳肩扭腰賣弄,忽上忽下地挑逗,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 老博物館|吳冠中和張家界,情誼不只「養在深閨人未識」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何超 報導1979年的深秋,國畫大師吳冠中偶遇張家界林場,在此長嘆「養在深閨人未識」。——吳老未曾想到的是,一篇散文會成為張家界旅遊面向世界的窗口。彼時,從小在書攤愛看小人書的劉雲,開始租起門店做起了書商的生意。當400多本《武陵源》風光畫冊一售而空後,他萌生了為張家界旅遊宣傳的想法。
  • 江南石窟在縉雲 養在深閨人未識
    照片中美麗的石窟,神奇的景觀,讓人嘆為觀止。原來這些石窟是上千年來當地人採石留下的遺蹟,不斷的人工開鑿與自然風雨雕琢的完美結合,形成了江南地區最大的石窟群。眾多專家觀看了縉雲石窟後都感嘆道:「這是江南地區乃至中國最大的石窟群,有極高的旅遊開發價值,真是江南石窟在縉雲、養在深閨人未識!」
  • 隨筆: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漢沽漁家美食
    春風來的時候,這裡的人們首先感受到解凍中的大海的腥鮮混合的氣息,這氣息時斷時續,若有若無,不絕如縷,一波一波地衝刷著那厚重的油膩感。你就開始想像,是不是性急的漁船早就躍躍欲試了。也許,在你響著春風口哨聲的夢中,漁船們已經撞開酥軟的迅速消融的海冰。每年過了正月十五,冰凍的大海開凌,漁民會組成船隊,破冰凌出海,捕獲鮮美的梭魚、白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