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三中:教育扶貧播撒希望

2020-12-25 雲南網

教育扶貧播撒希望。供圖

下課鈴聲響起,學生們三三兩兩走出教室,有序地排隊打飯,不少學生在排隊間隙仍手拿課本抓緊學習。在昆三中東川學校,這樣的場景已是常態。

教育扶貧播撒希望。供圖

2019年,昆明市唯一的深度貧困縣東川區實現脫貧摘帽。站在新的起點上,該區嘗試引進優質教育資源,以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

教育扶貧播撒希望。供圖

為幫助東川斬斷窮根,昆明市第三中學主動承擔起到東川無償辦學的任務。今年3月,東川區政府與昆三中正式籤署合作辦學協議,採取名校領辦方式託管辦學,成立了昆三中東川學校,今年9月正式開學。為確保教學質量,昆三中派出校長及老師駐紮東川,新招聘的教師則全員到昆三中本部及其他分校跟崗學習。

教育扶貧播撒希望。供圖

不大的校園內,從操場、過道到教學樓等,都十分乾淨整潔。一放學,高一年級的楊瑞和同學們歡呼著衝向桌球桌。楊瑞來自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曾經內向的他在這裡感受到溫暖,漸漸活潑起來。不僅學費全免,學校還為他找來了愛心助學金。全校首批招收的120名學生中,有三分之一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11月底,昆三中東川學校公開教學課教室座無虛席。授課教師張豔美是昆三中選派到東川開展送教幫扶活動的一員。為了這次教學,張豔美準備了很久。因為聽課的不僅有學生,還有來自東川區各學校的老師。一堂課結束,前來聽課的老師們意猶未盡。「很有特點,對我們很有啟發。」東川明月中學老師黃鑫和同事們圍在學校操場上分享心得。

教育扶貧播撒希望。供圖

除託管辦學外,昆三中創新思路想辦法,採取「請上來」「送下去」的送教幫教活動,讓優質教育資源在全區擴展。昆三中校長魏明遜說:「我們不僅要辦好昆三中東川學校,還要充分發揮優勢讓全區所有學校都能受益。」

每個星期,昆三中派出四名優秀教師駐紮東川開展教學,至今共派出6批次24人。除公開課外,教師們還到東川區的其他學校內任教。昆三中東川學校英語老師陸洋把支教教師比喻為「擺渡人」,「他們的到來不僅是講課,更多的價值是帶出一撥好老師。」東川區教育體育局副局長徐正東則將支教比喻為橋梁,聯通了主城區和東川區,進一步讓東川優質教育均衡發展,有力推動全區教育發展走上「快車道」。

一撥撥教師,一次次幫扶,像一粒粒種子,在這裡播撒出教育扶貧的新希望。

雲南網記者 譚雅竹 熊明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安慶日報:洲頭鄉教育扶貧為困難學子播撒希望
    治貧先治愚,扶貧必扶智。「義務教育有保障」是脫貧攻堅的重要任務,也是「兩不愁三保障」的底線目標之一。宿松縣洲頭鄉堅持把教育扶貧擺在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位置,密織控輟保學網,堅持貧困學生教育資助應享盡享,讓教育扶貧的陽光灑向每一個貧困學子,改寫寒門學子的人生未來。
  • 攜手播撒新希望——福州市與定西市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側記
    攜手播撒新希望——福州市與定西市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側記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崔銀輝 通訊員 李 丹這是一場跨越千山萬水的幫扶。東西部扶貧協作讓農民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 岷縣縣委宣傳部供圖東西部扶貧協作使岷縣中藥材遠銷各地。 岷縣縣委宣傳部供圖通過東西部扶貧協作,福州的企業吸納多名岷縣貧困群眾務工。
  • 晉寧這招值得學:大盤名校同步搞將設立昆一中昆三中分校
    昆明一中到晉寧區辦學的進展更快,據有關人士透露,今年9月份,晉寧一中將以昆一中晉寧學校的名義正式招生。而晉寧引進優質教育資源的目光實際上還不僅僅盯著本地,去年7月份,北京四中曾到晉寧一中考察合作辦學事宜,當時陪同考察的還有晉寧區土儲中心,似乎有建新學校的意向,雖然目前還沒有北京四中和晉寧合作辦校的確切消息,但說明晉寧引進名校的範圍很廣。
  • 霑益:袁麗瓊——播撒希望的種子 收穫一路的芬芳
    袁麗瓊是菱角三中的一名英語教師,在24年的教學生涯中,她時刻謹記「立德樹人」的責任與義務,工作中恪盡職守、甘於奉獻,積極探索教學方法,努力克服農村英語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切實提高基層學校英語教學水平做出了積極貢獻。
  • 崑嵛山保護區:扶貧路上 初心不渝 聚力攻堅
    習近平總書記對貧困群眾始終念茲在茲,崑嵛區各級黨員幹部群眾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攜手並肩,拼搏奮進,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不懈奮鬥。初心不渝:扶貧扶貧,關鍵一個「扶」字。給錢給物只能解一時之困,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 【關注】呂梁藝校:培沃土播撒希望,小梅花三度綻放!
    【關注】呂梁藝校:培沃土播撒希望,小梅花三度綻放!近年來,呂梁藝校圍繞市委、市政府脫貧攻堅中心工作,以文化扶貧為己任,打破思維定式、調整辦學思路、擴大招生規模,做大做強以服務農民子弟為重點的晉劇專業,沉下心來、踏實做事,使藝術教育真正成為服務農村、服務農民子弟、服務脫貧攻堅的生力軍。
  • 【圓桌三鳴】把初心「種子」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
    【圓桌三鳴】把初心「種子」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雲南網  作者:滇萍  2019-12-16 」朱有勇說,讓研究成果惠及更多的群眾,這就是科技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 魯山一高教育扶貧播撒發展希望 「三扶」增長學生才智 阻斷貧困...
    「高質量的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和提升貧困群眾造血能力的重要抓手,貧困家庭只要有一個孩子考上大學,畢業後就可能帶動一個家庭脫貧。治貧先治愚,貧困地區和貧困家庭只要有了知識,發展就有了希望。」12月1日,魯山一高校長牛山坡說。
  • 雲南教育基金會紅色文化教育分會在昆成立
    雲南教育基金會紅色文化教育分會在昆成立雲南網訊(記者 趙元剛)日前,經雲南教育基金會報省民政廳批准,雲南教育基金會紅色文化教育分會在昆明成立。雲南教育基金會紅色文化教育分會在昆成立據介紹,雲南教育基金會於1988年7月經雲南省民政廳批准成立。基金會成立後,以「扶貧支教、幫困助學、培訓和獎勵教師、弘揚尊師重教社會風尚、促進我省教育扶貧均衡發展」為宗旨。先後實施了「興邊富民『解讀書難』工程」「興邊富民支教助學工程」等,為我省經濟社會和諧發展作出了貢獻。
  • 海澱區赤城支教教師張燕青:支教播撒希望星火
    城鄉學校手拉手結對幫扶心連心東西部協作幫扶政策落實至今,北京市海澱區充分發揮教育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制定幫扶措施,推動我縣教育工作不斷進步。今年9月,海澱教委積極選派13位優秀教師到我縣開展支教工作,為鄉村學校帶來了豐富的教育教學和教育管理經驗,也讓結對幫扶關係越走越緊密,以支教播撒教育星火。「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樣田鄉中心小學一年級二班的教室裡,支教老師張燕青正在上語文公開課,生動的語言和豐富的課堂設計讓孩子們仿佛置身於明麗美妙的江南美景,課堂氛圍熱烈,學生興趣高漲。
  • 「圓桌三鳴」把初心「種子」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
    中國工程院結對幫扶西南邊陲貧困人口16.67萬人、貧困發生率高達41%的雲南瀾滄縣,朱有勇主動請戰,帶領團隊利用專業特長,發動群眾種植土豆、三七等農作物,把脫貧致富的「種子」播在決戰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實現了從深度貧困「直過民族區」到「科技扶貧示範縣」的跨越,一句「我年輕,我來幹!」詮釋了一個新時代科研工作者的使命擔當。這是孕育希望的「種子」。
  • 檢校共建:武平三中舉行 「圓中國夢,舞青春情」 2020元旦文藝匯演
    在即將過去的2019年,同學們在三中放飛希望的翅膀;老師們在三中播撒智慧的種子;縣檢察院的「藍朋友」在三中為我們保駕護航、呵護成長。我們愛三中每一寸熱土,我們愛在三中的每一片美好時光。12月27日下午,武平縣第三中學、武平縣人民檢察院「圓中國夢,舞青春情」元旦文藝匯演拉開序幕。
  • 教育扶貧斷窮根 文化傳遞築未來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之年,教育扶貧從改變青少年命運、鞏固社會文化基石出發,紮根服務基層,培育人才隊伍,最終實現完成全民脫貧致富、構建幸福生活圖景的目標。教育扶貧傳播文化。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
  • 最新發布|提高教育扶貧質量!昆明3所直屬學校支持東川區辦學
    昆明市教育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穆仁早發布全市統籌推進發展教育脫貧成效鞏固工作情況。穆仁早介紹,昆明市教育體育系統緊扣「義務教育有保障」這一核心目標,通過聚焦控輟保學、落實資助補助政策、實施招生政策傾斜、教育結對幫扶、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等一系列重大舉措,全面推進教育精準扶貧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 用堅守播撒希望——韓飛
    自從2018年被評為「馬雲鄉村教師獎」後,連續三年暑假都被邀請去杭州參加培訓會,他增長了見識,學習了新的教學理念,也更加激發了他對教育事業的熱愛。 今年49歲的韓飛是丹鳳縣龍駒街辦資峪溝村人,從教27年來,一直紮根在偏遠山區學校,用青春和熱愛為山村教育奉獻自己的力量,用堅守為山村學生播撒希望。
  • 點燃鄉村教育希望的火炬——安徽省教育廳駐村教育精準扶貧的...
    黨中央也為國家教育扶貧戰略的實施做出一系列的布署,2015年中央扶貧工作會議提出實施「五個一批」工程,發展教育脫貧位列其一。  「教育廳作為全省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門,要按照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的要求,把『教育扶貧'作為一項重點工作抓好抓實」,安徽省教育廳主要領導到村走訪調研時專門強調。
  • 副縣長林昆要求:脫貧摘帽後扶貧幹部仍絲毫不能鬆懈
    林昆要求,脫貧摘帽以後,縣扶貧辦全體幹部職工要繼續圍繞脫貧攻堅工作服務大局,以提升扶貧幹部業務能力為載體,著力打造「學習型、擔當型、督導型、參謀型、溝通型」「五型」機關,教育引導幹部職工轉變工作作風,苦練內功,增強本領,深化為民服務,強化責任擔當,聚精會神助力餵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
  • 山水相連 昆碧情深——寫在崑山碧江東西部扶貧協作兩周年之際
    山水相連  昆碧情深——寫在崑山碧江東西部扶貧協作兩周年之際廖  凱崑曲之都,武陵之源。「我剛剛才知道你們是崑山來的客人,你看我,什麼都來不及準備,這碗板慄是我一個一個剝好的,請你們吃,更希望你們能幫我帶給崑山的領導嘗嘗。謝謝崑山幫助我們造了這樣好的房子!」陳花珍老人說的是當地失火後,崑山捐贈100萬元用於當地村民房屋重建的事情。
  • 曾紅梅:三尺講臺播撒愛與希望
    34年前,她心懷著對教育的無限夢想與憧憬走上了教師崗位;34年來,她情灑三尺講臺,在平凡的崗位上辛勤耕耘、播撒愛與希望,以獨特的人格魅力和出色的教學成績贏得了同行、學生及家長的讚譽。她就是新邵縣雀塘鎮三雅小學教師曾紅梅。4月22日,筆者來到三雅小學,曾紅梅老師正在給學生上「掃黑除惡」的主題班會課。
  • 捐資助學矢志不渝 教育扶貧託舉希望
    碧桂園集團、國強公益基金會重視教育在促進扶貧和防返貧方面的根本性作用,自碧桂園集團創始人、國強公益基金會榮譽會長楊國強先生於1997年設立「仲明大學生助學基金」以來,教育扶貧便成為碧桂園集團精準扶貧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