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深圳4月22日電 最近,一場名為「梳理行動」的市容環境綜合整治戰役在深圳打響。隨著一片片亂搭亂建的轟然倒塌,此次建市以來規模最大、範圍最廣、人員最多、力度最強的市容環境綜合治理攻堅戰,成為深圳市民關注的焦點。
這次行動緣起於一位普通市民的一封投訴電報。今年1月6日,一封有關「深圳的後花園」——月亮灣的投訴電報,擺上了深圳市市長李鴻忠的辦公桌。
在這封長達20頁的電報裡,一位署名「老黨員敖建南」的普通市民向市長描述了他所居住的月亮灣:四處亂搭建,店鋪「擴建」在人行道,汽車停上綠化帶,泥頭車卷塵漫天揚……他說,這裡「似乎是破罈子爛罐子破碎的地方」,「政府應立即著手取締,……一定要把月亮灣變成深圳的真正的後花園」。
月亮灣的髒亂情況震驚了李鴻忠,也提醒了他:「後花園」如此,「前花園」又如何?
觸目驚心:「花園」中的窩棚
2000年12月5日,深圳成為亞洲第一個獲得國際「花園城市」稱號的大城市。
但「花園城市」不僅有鱗次櫛比的現代建築和美麗如畫的園林風光,有時也會驀然驚現「十裡聯營」的破爛「窩棚」。
在這些亂搭建的窩棚內,長期居住著大量無業人員,他們多以種菜、養豬、亂擺賣、制假、撿拾廢品為生,凡有亂搭建的地方,往往垃圾遍地,汙水橫流。
深圳市城管辦主任吳子俊說,亂搭建是非正當職業者的主要聚集地,往往藏匿很多社會問題。這裡是黃賭毒等社會治安問題的多發點,是制假販假、私宰生豬、搞亂擺賣的窩點,更是汙染水體破壞生態的焦點和安全消防的重大隱患。
生活在亂搭建裡的遊民部落,大多以撿拾廢品為生,對環境造成極大破壞。南山區的荔園新村,荔枝林中隱藏著大大小小上百個窩棚。拾荒者把這裡當成垃圾集散地,砍樹搭棚、焚燒垃圾。不到一年,黃色的濃煙和難聞的怪味使原本茂密的荔枝林日漸枯萎、消失。當地居民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亂搭建中還充斥著地下工廠,制假售假坑害百姓。深圳市龍崗區沙平北路的青山腳下的一片窩棚裡,整日臭氣燻天,蒼蠅亂飛,灶旁4個大油桶裝滿了病、死豬及市場回收剩肉製造的豬油,油上面還飄浮著豬毛和死蒼蠅。3月10日,龍崗工商分局沙灣工商所在這裡現場查扣了涉嫌由潲水油灌裝的各類假冒名牌食用油共42罐。
一些養豬戶在亂搭建中私殺濫宰,對水源造成嚴重汙染。寶安區塘下湧村的一處「窩棚村」,密密麻麻地排列著上千間豬棚,有近3萬頭生豬存欄。140多家養豬戶在這裡人豬混居,窩棚中的汙水糞便發出陣陣惡臭,並直接排入附近的茅洲河,使這條曾經是當地四鎮居民飲用水源的河流,變成了一條黑乎乎的「髒河」,完全無法飲用。近日,深圳市區兩級城管部門對這些豬棚進行了徹底清拆。
非法搭建的窩棚區讓深圳人觸目驚心,也讓李鴻忠觸目驚心!
梳理整治:還「花園」的美麗
2月17日,李鴻忠提出:在深圳開展以拆除亂搭建為重點的市容環境整治「梳理」行動,還深圳市民、全國人民、世界遊人一個美麗的「花園」。
城管部門立刻對亂搭建進行了全面摸底,並向政府提交了「梳理」方案。同時,深圳市政府召開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大會,公開向亂搭建宣戰。
2月29日,對「月亮灣」的整治打響了梳理行動的「第一槍」。
3月31日,作為梳理行動的牽頭單位,深圳市城管辦35家直屬單位將轄區內的亂搭建全部清拆完畢,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了68000平方米亂搭建的拆除任務,拆除率達100%。
4月6日,寶安區政府組織國土、公安、城管等部門執法人員300餘人,對該區龍華二線拓展區內的廠房和窩棚進行了大規模清拆,當天共清拆亂搭建7萬平方米,清理範圍達1.7平方公裡。據了解,這裡是深圳市最大的一塊政府預留用地,總面積達19.38平方公裡。1998年完成徵地以來,經常有外來人員在這塊暫時閒置的土地上種菜、建廠房、倒垃圾,甚至有人假借當地國土管理部門名義,與他人籤訂租地合同,收取黑錢。
在此次行動中,各級政府部門積極聽取民意、快速組織行動,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從中心城區到城郊,從主次幹道到大街小巷,凡是影響市容環境的問題,發現一處,整治一處。
但是,政府部門的堅決執法並沒有以犧牲「人文關懷」為代價。考慮到流動人員的生活艱難,在清拆老虎坑填埋場旁一處「養豬村落」的過程中,執法人員不但未沒收一頭生豬,未對養豬戶進行經濟處罰,還主動聯繫正規屠宰場,幫助他們將飼養的生豬經檢疫後賣掉,使這些流動人員的損失降到了最低,爭取到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此次行動也是由政府和社會各界熱情參與的一次「大合唱」。有的市民來電、來信向有關部門舉報環境問題,有的群眾拿起相機拍攝身邊的亂搭建行為,有的單位還主動拆除了自己廠區的亂搭建。深圳各媒體用鏡頭與紙筆,架起了百姓與政府溝通的橋梁,為清拆工作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政府部門與社會各界的良性互動取得了顯著成果。現在,深圳平均每天都有上千人投入市容環境的「梳理」。截至4月21日,已拆除各類亂搭建超過800萬平方米。荔枝林中的「人窩棚」、「豬窩棚」被拆除,非法的「生活服務網點」被取締,制假、販假、私宰生豬者被依法懲處,垃圾、汙水也開始徹底整治。
日前,南山區委書記王毅來到整治中的月亮灣,拜訪了「老黨員敖建南」和他的左鄰右舍,徵求市民對「梳理」工作的意見。敖建南說,他為「政府務實高效、執政為民的作風所鼓舞」;一位曾因月亮灣的環境打算賣房搬家的居民告訴王毅,現在他和家人已決定留在月亮灣。
追根溯源:「梳理」中的思考
城管部門的調查表明,2004年初,深圳市亂搭建總面積為1344萬平方米;如按每10平方米居住1人計算,所涉及的流動人口在百萬以上。
深圳市民在發問,市長李鴻忠也在發問:「花園城市」為什麼有如此多的亂搭建?為什麼會有如此多的人住在亂搭建裡?誰搭建了這些「窩棚」?誰給「窩棚」提供水、電?
人們一邊拆亂搭建,一邊對此追根溯源。
深圳寸土寸金,佔用稀缺的土地資源可以獲得極大的收益,亂搭建出現和存在的首要原因也是利益。一些單位或個人取得土地使用權後,不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只圖租借土地賺錢。有人肯出錢租借土地,這些單位或個人就只管收錢,而不儘管理之責,對亂搭建置若罔聞。有的租地者甚至還在亂搭建的窩棚中設立了所謂「招租辦公室」,對亂搭建供水、供電。
一些土地權屬不明、無人管理,使亂搭建的出現和存在都無人問津,也為滋生亂搭建提供了溫床。深圳市科技園北區第五工業區有一個上萬平方米左右的窩棚區,層層疊疊密布了上百間臨時搭建的房屋,屋頂上還豎起了許多天線杆。而在窩棚區的一側,則是堆積如山的廢品。早在1992年,這塊土地已經被一家食品公司購得,但直到1996年科技園成立,仍未被開發利用。1998年,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把這塊土地查封,作為抵押。從此,這塊地基本處於無人管理狀態。因這塊地不屬於開發區,高新區管理辦公室也只能眼睜睜看著窩棚越建越多,而國土部門一般都是拆除政府預留地上的違建,被法院查封的土地,他們也不能貿然行事。4月6日,在此次梳理行動中,這片亂搭建終於被深圳城管部門一舉蕩平。
由於經濟條件好,消費能力強,一年四季氣候宜人,擁有基本的生存環境,深圳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淘金者」。而其中一部分人由於沒有固定收入,往往以種菜、養豬、亂擺賣、制假、撿拾廢品為生,對成本極低、不需付費或價錢便宜的亂搭建形成了強大的需求。深圳市龍船塘工業區有一處生產高檔快餐的窩棚。作坊主說,這裡雖然只有水、沒有電,但不用交房租,所以他製作的快餐非常便宜,每份只賣2元錢,附近的工地及工廠都願意買。他說,也想到條件好的地方去,但房租、水電少則幾百元,交不起。
以權謀利的驅動、流動人員的眾多、廉價居住的需求、無力的管理,使得深圳的亂搭建往往拆而復生,最終形成痼疾。近年來,深圳每年拆除的違法亂搭建的總面積都在300萬平方米以上,去年達500多萬平方米。但在今年的摸底排查中,人們發現許多曾經被拆除過、甚至多次被拆除過的地方,又出現了亂搭建。
「守土有責」:整治後的管理
梳理行動對提升深圳市的環境質量、解決與市民利益密切相關的社會問題,有標本兼治的作用。「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整治亂搭建重在拆除,難在鞏固,極易形成屢拆屢建的回潮,不僅是行政成本的極大浪費,更將影響政府在群眾中的威信。
深圳公開向亂搭建宣戰,要求的戰果不僅是拆除亂搭建,更是不容許亂搭建拆而復生。於是,拆除行動轟轟烈烈,拆除後的管理更是扎紮實實。
與「梳理」同步,深圳市城管部門為加強清拆區域的後續管理開始建章建制:推出了及時的綠化覆蓋機制,要求拆除一片,增綠一片,鞏固一片;制定了嚴格的轄區管理責任制,規定因管理不到位出現的亂搭建回潮,責任單位將被依法嚴懲;建立了經常性的巡視制度,要求市、區、街三級執法部門定期巡查、及時發現問題;實行了定點監管制度,對面積較大、易於成片搭建的地方,實行定人設崗定點管理;推行了警示告示制度,在亂搭建易於出現的地區設置警示牌,戒除違法行為;實行了回訪檢查制度,定期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新聞媒體進行回訪檢查。
短時間內強行拆掉亂搭建並不難,但拆除了之後,那些生活在其中的人如何落腳,也是個不容迴避的問題。按最保守的每10平方米居住1人計算,梳理行動所涉及到的流動人員達百萬以上。在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此次行動也面臨著如何妥善安置這些流動人員的難題。如果不能給他們一個適當的替代性空間,雜亂無章的窩棚不久就會捲土重來。
據深圳市城管辦主任吳子俊介紹,這100多萬流動人口大致可分四類,絕大部分是在深圳沒有固定職業、固定住所的人。深圳市政府將根據不同類別的具體情況區別對待,拿出不同的安置辦法。具體來說:
對從事亂擺賣、私宰生豬、垃圾收集等的外來無業人員,執法部門一邊拆除亂搭建,一邊動員他們離開當地,返回原籍。目前已陸續有大批這樣的流動人員接受勸告,離開了深圳;對於從深圳本地農民手中租地、搭建窩棚並開辦小型加工廠的外地人員,在亂搭建被拆除後,政府將幫助當事人通過合法途徑,租用正規的廠房、車間等;對因種種原因依舊在原工棚長期居住的建築工人及其家屬,政府相關部門將聯繫工程建設單位協調解決;對於常年居住在菜地、果園、山林、魚塘旁的農民、果民和漁民,有關部門將採取誰受益誰建設的原則,用帶廚衛、統一樣式的「農民宿舍」取代破爛窩棚。
目前,深圳的「梳理」還在繼續。深圳人認識到,「管」比「拆」更重要,也更難。給李鴻忠市長拍發投訴電報的「老黨員敖建南」說,他希望有一天聽到的消息不是又拆除了多少亂搭建,而是深圳已沒有亂搭建再需要拆除。
李鴻忠日前告訴記者,以往深圳的一些地方都不好意思讓外地、國外的朋友參觀考察。通過「梳理」,這個令「花園城市」、令深圳市民、令他本人尷尬的問題,將得到徹底解決。今後,不管是深圳的「前花園」還是「後花園」,都將變成一個美麗的「大花園」,隨時歡迎五湖四海的朋友來「逛花園」。(胡謀、王偉報導)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