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部本月初罕見發布旅遊警告說,如果中國公民仍堅持前往峇釐島,遊客因獲得協助而產生的費用「需完全自理」。外交部旅遊公告再次掀起中國社會對公民「任性」出遊的檢討。
有分析說,中國官方的「戰狼式」宣傳太成功,導致一些國民產生「巨嬰式公民心態」,完全依賴國家的援助,對領事保護產生不切實際的期望。也有人建議,當局應立法對那些不顧外交部警告繼續前往危險地帶旅遊的遊客和旅行社進行懲罰。
印度尼西亞峇釐島阿貢火山上月底噴發,當地機場緊急關閉,造成1萬7000名中國旅客滯留。
儘管峇釐島存在明顯危險,但還是有遊客執意前往。中國外交部和中國駐登巴薩總領館本月1日發布聲明,再次提醒公民暫勿前往。
聲明說:「如中國公民在暫勿前往提醒發布後仍堅持前往,有可能導致當事人面臨極高安全風險,並將嚴重影響其獲得協助的實效,且因獲得協助而產生的費用需完全自理。」
據報導,外交部從今年9月起先後發布了12次預警,提醒中國遊客當心峇釐島火山爆發的可能性大,但還是有大批遊客不聽勸告。
官媒新華社高級記者、《環球》雜誌副總編輯劉洪在其微信公號「牛彈琴」上撰文說,這類遊客給自己和外交官添麻煩,如果還要讓納稅人支付費用,就太不公平了,因此要求旅客自理救援所產生的所有費用,是非常合理的。
峇釐島危機也激起民眾對「任性」出遊的討論。輿論批評,事件暴露中國遊客對自身生命的不負責,以及對公共資源的濫用。
有網民說:「在他們眼裡,公共資源就是我家資源,想用就用,於是大搖大擺地去做死,出了問題就找政府,政府不解決就罵它不作為。政府解決了就視為理所當然,絲毫不覺得麻煩別人是件愧疚的事。」
「這是一種『巨嬰式公民心態』,他們剝離自己對自我的主體責任,完全把自己交給國家,像個孩子一樣要求國家照顧。」
此外,部分旅行社明知有火山活動警戒卻沒有告訴團客,其實也是抱著「出了事有國家照顧」的心理。
對此,有輿論呼籲,應立法對不顧外交部提警告,繼續忽悠中國遊客前往危險旅遊目的地的旅行社進行懲罰。
不過,中國未來研究會旅遊分會副會長劉思敏告訴《聯合早報》,除非政府發布正式禁令,否則對不顧旅遊「提醒」進行處罰,是「很荒謬的事」。他說:「政府最多也只能讓旅行社自行承擔後果,包括救援費用。」
另一方面,有學者說,政府的「戰狼式」宣傳太成功,也可能導致國民對「強大的祖國」產生過分依賴。
吳京導演的電影《戰狼2》以海外撤僑為背景,講述了中國政府想盡一切辦法把海外僑民安全帶回國的感人情節。
中國外長王毅在今年3月的「兩會」記者會上也信誓旦旦地表示:「哪裡有困難和危險,哪裡就會出現中國外交官的身影,哪裡就會有五星紅旗在飄揚。」
中國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鄧聿文告訴本報:「一個國家強大了以後,民眾對它產生心理依賴是很正常的。」
不過,官媒《環球時報》認為,「戰狼式」撤僑和峇釐島事件有本質上的不同,有必要降低民眾在類似峇釐島事件中對政府援助的期望。
該報在其微信公眾號發文說:「外交部這次的工作是儘可能讓買過機票的國人能如期搭上回國客機,與利比亞和葉門撤離中,政府緊急掏錢讓大家免費回國且路上還管飯,完全是兩回事。」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則說:「國民不顧警告執意去危險地區,一般來說就應該是責任自負。當然,你可以期望政府提供援助,但也必須知道,政府在境外提供援助的能力是很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