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正常幾分之一的價格買到大商場、品牌的實惠大禮包,成了日本過年的傳統節目。不像其它的傳統、習俗或許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消逝,新年福袋作為日本流傳了300多年的傳統,直到今天也仍是一道主打年俗。
正如我國有著「八仙過海」一樣,日本文化中有個「七福神」,而「福袋」這一名稱,最初就是指的七福神裡大黑天身上的袋子。
傳說大黑天是開運招福之神,因此他背的袋子也便成了代表福氣的福袋。
福袋名字有了,那麼「買福袋」又是怎麼興起來的呢?
我們現在所熟知的「買買買」專用福袋,據說最早起源於日本江戶時代。原型是當時位於東京日本橋的一家吳服(和服的前身)店「越後屋」,也就是今天的三越前身,當時配合過冬衣物的促銷期而把店鋪剩餘已久的邊角餘料放到一個同樣寓意福氣的「恵比壽袋」裡來廉價出售,意外地引發了搶購熱潮。
隨後,當今大丸百貨的前身「大丸屋」也開始在新年正月時把庫存餘料做成福袋出售,在當時的「江戶城」逐漸興起了一股過年買福袋的潮流。
而後到了明治時代,「江戶城」變成了東京,而福袋也開始在更多商店時興了起來。
松屋的前身「鶴屋吳服店」,松坂屋的前身「伊藤吳服店」,各自或福袋或寶箱,在被賦予福氣的名稱下,日本的這項新年傳統便得以歷代傳承了起來。
時至當代,日本的新年福袋傳統非但沒被淡化,反倒愈演愈烈,成了開年必上演的爭奪戰。估計當年的百貨始祖們也不會料到,自己偶然間打發庫存的小點子竟然被後代們傳承得如此有聲有色。
上世紀90年代,日本各大商場的搶福袋群眾堪比奧運衝刺。
即便到了今年年初,搶福袋依舊是日本商場們的開年大戲。在入境遊客隊伍日益壯大的當下,每年奔赴商場搶福袋的幾十萬人隊伍中,還少不了專程新年赴日旅遊加搶購的外國遊客們。
便宜又大碗的福袋,已不再僅僅是日本人民的「福氣」,也是外國遊客們的新年「Lucky」。
每逢新年伊始必上新聞主頁的松屋銀座,福袋的力度和陣勢一向是百貨商場中的領頭羊。
2019年福袋50秒售罄、2020年福袋30秒售罄,而眼下面向2021年準備的福袋,則一改新年第一炮的慣例,提前到了12月預約發售。這是松屋銀座有史以來第一次將新年福袋提前至年前銷售。
12月9日~20日期間通過在商場官網提前預約,12月26日起發送或在商場上架。而新年1月2日的「初売り」(年初銷售)也依舊會有,只不過不再是賽跑一般的先到先得,而是改為了日本拿手的「抽選制」。
大阪的阿倍野Harukus近鐵本店,在今年初創下了新年福袋6000人搶購的龐大陣勢。
而今年則將提前到了12月2日,把以往趕在新年才賣的福袋商品用「年末感謝袋」的形式分散到年末開始上架。
東京的另一老牌商場高島屋決定,明年新年期間直接取消福袋的上架發售,而是改為12月2日起官網或商場預約,12月18日起陸續發送。
每年熱熱鬧鬧的西武池袋「新年大集」,今年有不少店鋪的福袋都開始趕在了12月預約或提前上市。
曾在新年促銷中創下過40萬人到店巔峰記錄的西武池袋,這回在新年福袋上仍保留了上架銷售的傳統,但相應把時間擴大到了12月26日~1月11日,迎合著政府「17連休」的分散政策。
除了各大商場之外,許多品牌連鎖也都是日本每年的福袋主力軍。星巴克的2021年福袋全面取消了店鋪銷售,僅限11月期間官網預約抽選。
而另一個備受歡迎的實惠福袋無印良品,今年遲遲沒有發布福袋情報。在熱心顧客的主動詢問下,才得知2021年無印良品將不會準備銷售福袋了。
無印良品網店:「以目前的狀況來看,我們不會進行2021福袋銷售了。」
事先預約、抽選發售、上架提前等等,福袋依然還有,甚至許多也仍需要拼手速,只不過作為非常時期的特例,「3密群架」的陣勢或許將要缺席一年了。比起不再拼搶的福袋特例,其實早在今年夏天就已經有一股新的「特例」福袋出現在了日本。這就是為了振興受疫情影響而遊客大減從而陷入困境的地方土特產而特別興起的「復興福袋」。日本各大購物網站幾乎都能看到不少「復興福袋」的身影,北海道的螃蟹、九州的和牛、新瀉的日本酒……各地各樣的土特產組成了一道特別的福袋風景線。
雖說近年來感覺日本的福袋時不時總是「失望大於期望」,不過碰碰運氣撞上實惠的機率也還是不少的。更何況,如今不少福袋都已經是看得到、挑得到的現成禮包,趕上新年既能入手實惠又能討個好彩頭,這項傳統想必還會傳承下去許久。
只不過,這回的福袋想必會來得更加靜悄悄,同時也帶著更多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