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愛》:夏洛蒂·勃朗特筆下兩性關係的平等與不平等

2020-12-16 一位書生

在十九世紀的英國文學界中,有這樣一個稱呼——「勃朗特三姐妹」,它是勃朗特家族三個姐妹的合稱,同時這個稱呼也代表著文學界的一個奇蹟,她們的出現不僅如群星閃耀,同時每一個人都能夠單獨作為一個文學巨星而發光。三姐妹中,大姐夏洛蒂的《簡愛》、妹妹艾米莉的《呼嘯山莊》與三妹安妮的《艾格尼絲·格雷》相繼出版之後,便引起了英國文壇強烈的轟動。

本篇文章主要解讀《簡愛》這部作品,它是由夏洛蒂·勃朗特所著的長篇小說,在很多人眼中它是一部倡導女性獨立或是男女平等的著作,而從另一個角度看並非如此,夏洛蒂的《簡愛》直接表達的東西其實是兩性關係的不平等,而不是平等。本篇文章將圍繞著《簡愛》中所描述的兩性關係的平等與不平等進行討論,並以此來淺談當下兩性關係的現狀。

夏洛蒂·勃朗特

不平等關係的基點——救贖與被救贖

當我們走進歷史,回看西方的文學藝術時,會發現期待救贖與被救贖一直是作家筆下永恆的主題。這個主題來源於基督教的思想,並且在中世紀的時候達到了頂峰,來到近代則有些衰落。不過,它從來沒有被人們遺忘,這是因為期待拯救與被救贖(或說是奇蹟)是人性的渴望之一,同樣也是宗教得以徵服人心的原因。我們可以從格林童話的灰姑娘中找到,也可以在美國電影《漂亮女人》中找到,在類似的故事中,都能夠發現它的影子。其內核是基於不平等的關係,救贖者與被救贖者、男人與女人的對立狀態,它要達到的目的不是平等,反而是不平等。

電影《簡愛》劇照

所以,在解讀夏洛蒂《簡愛》的時候,我們並不能完全認為作者要表達的是維護或是推崇女權的思想,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作者想要表達的其實是內心深刻的渴望或是對奇蹟發生的期待,而不是與溫文爾雅的君子相敬如賓,也不是與一位沒有任何道德缺陷的老軍官共度餘生。她更希望接觸的是與女性的讚揚詞(柔弱、纖細、美好)對立的另一面男性,他們是剛健的、粗野的,甚至是魔鬼的。

在《簡愛》這本書中,人們總是強調其中女性獨立的問題,甚至要把書中的主角簡愛類比成為一位現代女強人的形象,以此效仿、學習。對於簡愛的認知,我認為不能單方面的去評價她,而是要多角度地去看待。

相比於獨立,簡愛也是一位充滿宗教狂熱的聖徒,她期待拯救有罪的男人(羅切斯特),這位聖徒,是純潔的、忍耐的、沒有罪惡的,她愛上了一個有罪的男人,就像《美女與野獸》中的貝爾愛上了陰森古堡裡的野獸一樣,那個變為野獸的王子,曾經犯過很大的罪惡,他虛榮、自負、縱慾,是一個經歷了一切人性黑暗的魔鬼。

電影《美女與野獸》劇照

書中的英格拉姆小姐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假如一個男人沒有點魔鬼氣息就算不得真正的男子漢。」

當這句話出現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出簡愛是以一個救贖者的身份去愛(救贖)羅切斯特(被救贖者)。而作者夏洛蒂則是將不平等的兩性關係擺上檯面,塑造出天使與魔鬼的愛情樣式。

以精神與物質上的平等來闡述具有時代性的門當戶對

《簡愛》並不能算是一部超越時代的作品,作者夏洛蒂是一個十九世紀長期居住於英國的牧師的女兒,故事素材大多數來源於自身的經歷,也因此限定了整個故事的背景與情節。

例如在故事中,海倫·彭斯的死有夏洛蒂在慈善學校早逝的姐姐的影子;桑菲爾德城堡裡的瘋女人有著明顯的十八世紀末盛行的哥德式恐怖小說的影子;簡·愛童年時,舅媽的孩子約翰,以及後來認識的聖約翰與他的兩個妹妹都有夏洛蒂家人的色彩;更重要的是,主人公簡·愛其實是作者夏洛蒂本人的化身,她的人生觀、價值觀、愛情觀都完完全全地展示在這部小說中。

由於故事限定了背景,因此簡愛與羅切斯特的愛情是具有時代局限性的,看似偉大脫俗的愛情,其實依然沒有逃離那個時代的圍困。雖然作者夏洛蒂在不斷地追求一種精神上的平等,但是也沒能夠擺脫物質與地位上的平等,最終以羅切斯特瞎了、斷了胳膊、淪為窮人,簡則意外地繼承了一大筆遺產為結局,這才構成了真正的門當戶對的平等婚姻。

談及門當戶對倒不是這個觀點世俗陳舊,舉一個誇張的例子,一個人與一隻狗產生了感情,但是不會產生愛情,更不會產生婚姻,這是因為雙方天然的不平等,即門不當戶不對造成的。在兩性關係上同樣遵循這個道理,兩個沒有共同語言、沒有共同生存背景的人是不容易產生穩定的愛情與婚姻的。

在《簡愛》中,簡與羅切斯特都是孤兒,性格上都偏倔強,故事的最後兩人的地位與金錢也趨於平衡。因此,很多人把《簡愛》理解為一本女性解放、愛情平等的作品是不妥當的,它想要表達的是一個時代性的故事,向我們呈現的是具有時代局限性的門當戶對式的愛情。

維多利亞式的兩性不平等關係以及當代兩性現狀

維多利亞時代(1837~1901年)是《簡愛》這本書的時代背景,在這個時期,英國的經濟飛速發展,社會的貧富差距迅速擴大,各個階層出現明顯的分野。勞動階層,中產階層,富貴階層,階層之間有著完全不同的經濟背景與社會地位,因此形成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彼此之間的歧視與偏見。

維多利亞時代照片

除了門第觀念根深蒂固之外,在那個時期,女性地位低下,在家庭中作為一個侍奉丈夫、指揮女僕、教育子女的角色,這實際上是女性放棄了獨立性,選擇依附家庭與男性作為生存方式。在社會的大背景之下,女性沒有選擇命運的權力,她們唯一的出路是嫁給一個相同階層,經濟條件好的男性,婚姻在那個時代充滿了功利性。

故事中,簡·愛作為羅切斯特的家庭女教師,是那個時代底層中產階級的女性代表。羅切斯特擁有自己的莊園與土地,他是鄉紳階級,屬於下層貴族,兩個人在地位與階級上差距很大,名義上是主僕關係。因此兩個人的結合是不符合時代主流價值觀的。

不過,簡·愛表現出鮮明的平等意識,並對這種階級之間的歧視表達了反抗。她認為,在愛情面前,每個靈魂都是平等的,不論男女、貧富、美醜,都有愛與被愛的權利。在書中,簡·愛為了追求平等曾發出有力的一段話:

「你以為,因為我窮、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麼?你想錯了!——我的靈魂跟你的一樣,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樣!要是上帝賜予我一點美和一點財富,我就要讓你感到難以離開我,就像我現在難以離開你一樣。我現在跟你說話,並不是通過習俗、慣例,甚至不是通過凡人的肉體,——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談話;就像兩個都經過了墳墓,我們站在上帝腳跟前是平等的,——因為我們是平等的!」

這種觀點在當時的讀者看來是新穎、令人震驚的。在現在的社會中,男女平等是理所當然的,沒有什麼探討的必要,這種觀念之所以被人熟知與接受,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簡愛》是促使男女平等這一觀念被廣泛接受的原因之一。

而在當下的中國社會卻有很多類似維多利亞時代的兩性相處模式,其實婚姻的功利性普遍地存在,只是程度存在差別。表面上看維多利亞時代的女性是很受優待的,她們的丈夫有供養她們的義務,但受到經濟支持的同時也失去了尊嚴與平等。換句話說,經濟不獨立的人,那麼人格也不可能獨立。

當下某些女性(包括丈母娘),要求男性提供住房,或是首付,雖然和維多利亞時代男性負責供養妻子的家庭要求有差別,但實質上是一樣的,都要求男性承擔家庭的經濟責任,女性則處於依賴地位。缺乏經濟能力的男性則推遲婚姻,通過努力奮鬥,獲得充分的經濟基礎,而已經擁有經濟基礎的男性則以挑剔的眼光等待女性的獻媚與推銷。

《簡愛》雖然問世於十九世紀,但是卻能夠對當下的中國兩性現狀起到參考與警醒的意義。

只有經濟的獨立與平等(並不是數學上的數字之間的相等,而是指雙方對於家庭的一切都有共同的責任,不因為性別而偏向某一方),才能擁有人格上的平等。只有人格上的平等,才能擁有真誠的愛情。有此觀念,是歷史多次反覆地驗證。

結語

夏洛蒂在《簡愛》中,給出了不平等的兩性關係能夠幸福結合的原因,是兩個人慢慢地趨向於平等,不論是精神上還是經濟上。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要保持不斷地塑造自己的內心,獨立地面對生活。當我們在世界中極力地去尋找幸福的答案的時候,也許會發現,其實那個答案就在我們自己的內心當中。

相關焦點

  • 簡愛的真實面目,你肯定不知道
    本篇文章會以《簡愛》為主線,結合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人生,為大家分析作家讀者、自我生活間的關係。具體解釋2019浙江卷中的abcd,我們就放在正課裡展開。這個設計非常很完整很巧妙。偵探開始。簡愛,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女人呢。
  • 文化常識:《簡愛》是19世紀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
    文化常識:《簡愛》是19世紀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簡·愛》《簡·愛》是19世紀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自傳色彩的愛情小說。它一問世,就震動了英國文學界。簡·愛是個孤兒,她心地純正,感情真摯,善於思考,個性倔強。
  • 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和艾米麗.勃朗特的《呼嘯山莊》
    勃朗特三姐妹在英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毋庸置辯,特別是在她們當時所處的社會——貧富差距巨大,社會等級深嚴,性別歧視嚴重的社會裡,她們小說一經問世就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和艾米麗.勃朗特的《呼嘯山莊》,主題都是愛情。
  • 《簡愛》作者夏洛蒂·勃朗的故事告訴你,幻想嫁給愛情有多虛幻
    你以為因為我窮,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你想錯了! 我的靈魂和你一樣,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樣。 這是我的心靈在跟你的心靈說話,就好像我們兩人已經穿越了墳墓,站在上帝的腳 下,我們是平等的。 因為我們是平等的!
  • 簡愛 作者逝世於1885年的今天
    簡愛,一部帶有自傳色彩的長篇小說。簡愛的作者是夏洛蒂 勃朗特,活躍在英國文壇,勃朗特三姐妹之一。她出生於一個貧窮的牧師家庭,少年母逝,加之後來不幸的童年時光和工作學習經歷,這些都成為她表現自我的強烈動力,促使她走上文學這條路。
  • 英國文學神話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
    去年是《簡·愛》作者、英國19世紀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誕辰200周年,英國國家廣播電臺拍攝製作的電視電影 《隱於書後》 以嶄新的視角,呈現了勃朗特三姐妹生命中極其重要的片段,那是她們的弟弟布蘭威爾·勃朗特人生的最後三年,痛苦與晦暗是這段時光的底色,布蘭威爾的才華與生命無法挽救地墜落,而夏洛蒂·勃朗特、埃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卻在冉冉上升,她們以不滅的意志與傑出的作品,挺進了英倫文學出版的視野
  • 《簡愛》背後,是作者不到幾個月的愛情
    《簡愛》裡有這樣一段話:愛是一場博弈,必須保持永遠與對方不分伯仲、勢均力敵,才能長此以往地相依相息。這些話是在說簡愛,也是同時在說《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郎特。我們都知道《簡愛》是一部膾炙人口的愛情經典,它講述了一個相貌平平,出身微寒的女主人公,用自己獨特和堅忍的個性最終克服了無數困難,獲得了幸福。
  • 豆瓣7.8分《簡愛》:從自卑到自立,淺析女性自我價值實現的意義
    「愛是一場博弈,必須保持永遠與對方不分伯仲,勢均力敵,才能長此以往地相依相息。」這句話,是夏洛蒂·勃朗特在《簡·愛》書中對愛情的總結,這種自立精神也是簡愛內心遵循的人生價值觀。為何兩個人的命運會如此不同,這其實跟她們各自的性格有很大關係。1、面對不公平待遇時,一個反抗,一個抱怨簡愛知道自己寄人籬下,很想擁有自己的獨立空間,可是調皮的表哥總是欺負她。
  • 書評|《簡愛》:尊嚴和愛,是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東西
    拿起一本《簡愛》,讓文字和情感充分湧流,細細品讀,慢慢成長,真是一件讓人幸福的事情。作品簡介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的夏洛蒂·勃朗特,是一本具有浪漫的色彩的現實主義小說,簡愛這部膾炙人口的作品。我想誰不希望有一段這樣美好的,沒有欺騙,互相慰籍,互相理解的友誼呢?在我們青春正值的歲月裡,友情就像白蓮一樣,單純,我明白了珍惜。02守住的尊嚴在羅切斯特先生的面前,她從不因為自己是一個地位低賤的家庭教師而感到自卑,反而認為他們是平等的。不應該認為她是僕人,而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
  • 英國歷史人物介紹:勃朗特三姐妹(雙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英美文化>正文英國歷史人物介紹:勃朗特三姐妹(雙語) 2013-08-09 22:56 來源:滬江英語 作者:
  • 像《簡愛》一樣做一個一生溫暖純良不舍愛與自由的好姑娘
    生命太短暫了,不應該用於記恨。人生在世,誰都會有錯誤,但我們很快會死去。我們的罪過將會同我們的身體一起消失,只留下精神的火花。這就是我從來不想報復,從來不認為生活不公的原因。我平靜的生活,等待末日的降臨。
  • Nicole Loeser:文化推動兩性平等
    Nicole Loeser首先向大家分享了文化產品和文化工作在影響兩性平等方面的作用。Nicole Loeser作為一個女企業家和策展人,一直對於建立一個更加有意義的可持續的未來充滿激情,她期望和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一起合作,分享自己的價值觀,傳遞創造一個更好世界的想法。
  • 艾米莉·勃朗特誕辰200周年 一生30載徒留《呼嘯山莊》卻震驚文壇
    在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中,艾米莉排行第二(大姐夏洛蒂·勃朗特,代表作《簡愛》;小妹安妮·勃朗特,代表作《《艾格妮絲·格雷》》)。她在30歲的短暫一生裡,只為這個世界留下了唯一的一部小說:《呼嘯山莊》。在她生前,幾乎沒有人談論起這部小說,直到死後很多年,人們才意識到,這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品之一。
  • 伊格爾頓談勃朗特姐妹:用故事升華那些不堪的欲望
    一種全新的人類主體性模式正在形成,他們就像夏洛蒂·勃朗特小說中發生自我分裂的主人公一樣,既志向滿滿又挫折不斷,既孤立無著又聰明自立。正如夏洛蒂小說中的女主人公一樣,這種社會新秩序中典型的個體一方面冷靜自利,另一方面又脆弱無助。沒有人比勃朗特姐妹更具代表性了,她們教養良好,卻不得不在壓抑的環境中工作謀生。
  • 英國文學:艾米莉勃朗特《呼嘯山莊》
    一、作者簡介艾米莉 勃朗特(1818-1848),英國女作家,「勃朗特三姐妹」中第二位,代表作《呼嘯山莊》。艾米莉的部分生平請參考英國文學:夏洛蒂勃朗特《簡愛》中介紹勃朗特姐妹的部分。在三姐妹中,艾米莉是感情最強烈、最有個性的一個。
  • 在這個村子裡,我看到了真正自由平等的男女關係
    「在摩梭族,是重女而不輕男的。他們沒有特別濃重的性別意識,也不需要女權主義或男性解放運動,男人女人都不會感到自身的性別受到壓迫。反而在主流社會談及女權,往往卻把男女對立起來,其實不管男女,都有可能遭遇不平等,而性別平等又是一個何其美好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