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環保局透露,重慶共有102艘餐飲船舶,其中只有40艘處理了廢水,其他62艘全部向江中直排。專家最近抽查了7艘船舶監測,發現糞大腸菌群汙染最嚴重,最大超過國家標準420倍。讓人著急的是,還有3艘餐飲船距離飲水口非常近。為減少汙水,重慶制訂了排放標準,正在徵求意見,力求讓所有餐飲船舶嚴格遵守,不讓江河成馬桶。(9月19日《重慶晚報》)
宋代李之儀的《卜算子》,曾經讓很多人念念不忘: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可是,看了重慶這條把汙水直接排到江裡的新聞,估計人們的胃口就會大倒。
我與君同住長江兩側,正思量,君難忘,把頭伸探出船外,呃……那江裡飄來的黃黃的、或者一團菜葉子狀的是什麼東東?等看清楚了,不僅毫無懷古抒情之感,相反,還可能會產生生理反應嘔吐不止。
反感嘔吐這還都是小事,關鍵是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威脅。潲水中的大腸桿菌、洗碗水中的硫化物、含油廢水中的致癌物質……江水雖然有自我淨化的功能,但是如此多的品種、高密度的排放,對它本身也是無法承受之重。
而重慶市的水源地就在附近,一旦汙染到水源地,後果可想而知。這不禁讓我想到王小波講的一個故事,話說有一個直腸國,這個國家的人只有直腸,他們吃下食物後很快就會拉出來,而且基本上還是新鮮的。於是,又回鍋加上點麻油作料吃下去,拉出來再回鍋,再吃。如此循環,直到最後發出臭味為止。以後在這些船舶上就餐,很有可能遭遇這種情況,水是經過客人們的穢物汙染過的,然後還繼續放到鍋裡煮菜,客人們酒醉飯飽之後,排出的穢物繼而排到江裡,完成像直腸國國民一樣的循環。這種假設雖然噁心,卻不無可能。
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還僅是表面上看到的臭氣燻天、垃圾遍布江中,對於短期內無法明顯看到的,對土壤、氣候、生態圈、甚至是當地經濟的影響,不遭遇長久侵蝕是無法顯露的。而侵害一旦發生,真的要徹底治理,所費人力物力又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
在工業化進程之中,必然要耗費大量的水、電,對能源的需求也是前所未有的。最近三十年來,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很多河流周圍經歷了由傳統的農村經濟到工業化的劇烈轉變,水域汙染程度嚴重。無論是在江邊蓋廠房,還是在船上開飯店,其最初的目的是為了賺錢,可如果相關配套設施跟不上、盲目追求經濟發展指標,對環境汙染問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倒頭來又要花錢去堵環境的大窟窿。這種粗放型的經濟模式,實則是對經濟的巨大破壞。
舉世聞名的泰晤士河,被稱為英國的「母親河」。但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遭到嚴重汙染,英國政府為了治理泰晤士河,從1858年開始,展開了歷時一個多世紀的拯救行動,投入300億英鎊,直到2007年水質才稍有改觀。而日本治理琵琶湖,也是經歷35年,投入了180億美元。
中國人講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粗暴蠻橫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只是一種短期內成本較低、見效較快的手段,但是不能成為長期有效的方式。如果一些地方在利用山水發展的過程中,視野過於狹窄、思路不夠寬廣,變成「靠山挖山,靠水汙水」,最後喝的恐怕只有泔水了。
(責任編輯: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