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仲虺之誥》:「佑賢輔德,顯忠遂良。」古時統治階級會大力宣傳「忠君愛國」的思想,「忠」是臣民的一片赤誠之心,有人「忠」於皇帝,有人卻是忠於國家。
明朝于謙(字廷益,官至少保,世稱于少保)忠的便是國家,而非某個皇帝,土木之變後,于謙力勸郕王朱祁鈺即位,又穩定朝廷,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你要說他不忠於明英宗嗎?倒也未必,于謙始終保持他那「兩袖清風」,難道就不是忠君嗎?
再說到南宋的嶽飛,他是有名的抗金名將,一心想要收復失地,寫道:「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嶽飛想的同樣是國家,背上刺有「盡忠報國」四字,然而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卻早已被金兵嚇破了膽,一心求和,趙構又恐懼嶽飛功高蓋主,在秦檜的一頓騷操作下,忠心耿耿的將軍被誣陷稱謀逆之臣,因而被處死。
直至宋孝宗即位後,嶽飛的冤獄才得以平反,又因當年的獄卒隗順不願一代英雄暴屍荒野,因此冒死將嶽飛的遺體背出了杭州城,嶽飛的冤情平反後,嶽飛便又改葬在了西湖棲霞嶺。
而在古時候,將軍上馬出兵拿得起武器,下馬坐於桌前,又拿得起筆墨,能武能文,嶽飛也確實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清代作家錢彩便著有《說嶽全傳》,而自我國的影視行業發展以來,講述嶽飛精忠報國的影視劇也是屢見不鮮。
在影視劇中,嶽飛一身正氣,英姿颯爽,通常是由帥氣的男演員出演,而嶽飛遇害時也還只有39歲,正值壯年,那真實的嶽飛長啥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就珍藏有一幅嶽飛畫像,跟你印象中的嶽飛不太一樣。
這首畫像其實是《中興四將圖》,畫到了劉光世、韓世忠、張俊、嶽飛四位南宋將領,由南宋宮廷畫家劉松年所創作,因此對於嶽飛真實相貌,有著很高的研究價值。
從畫中來看,嶽飛長得並不是非常帥氣,有些胖,還有將軍肚,如果不知嶽飛是誰,嶽飛站在那裡,恐怕很多人都難聯想到這是位戰功累累的將軍。
但行軍打仗向來不看相貌,到了戰場上,若是長得太過帥氣,反而會被敵軍嘲笑,如北齊宗室名將、蘭陵王高長恭,他是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然而他並不想做一個安靜的美男子,赴往戰場,帶著面具示人。
而在古人眼中,嶽飛其實也非常符合將軍的形象,身體強壯有力量。嶽飛治軍也是一代楷模,即使他沒能留下一本軍事論著傳世,但「嶽家軍」卻成為了一時的典範,金人也曾感嘆:「撼山易,撼嶽家軍難!」
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也是以嶽飛為榜樣,後練就了百戰百勝的「戚家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