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嶽飛長啥樣?國家博物館珍藏的嶽飛畫像,和想像中完全不同

2020-12-24 騰訊網

《書·仲虺之誥》:「佑賢輔德,顯忠遂良。」古時統治階級會大力宣傳「忠君愛國」的思想,「忠」是臣民的一片赤誠之心,有人「忠」於皇帝,有人卻是忠於國家。

明朝于謙(字廷益,官至少保,世稱于少保)忠的便是國家,而非某個皇帝,土木之變後,于謙力勸郕王朱祁鈺即位,又穩定朝廷,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你要說他不忠於明英宗嗎?倒也未必,于謙始終保持他那「兩袖清風」,難道就不是忠君嗎?

再說到南宋的嶽飛,他是有名的抗金名將,一心想要收復失地,寫道:「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嶽飛想的同樣是國家,背上刺有「盡忠報國」四字,然而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卻早已被金兵嚇破了膽,一心求和,趙構又恐懼嶽飛功高蓋主,在秦檜的一頓騷操作下,忠心耿耿的將軍被誣陷稱謀逆之臣,因而被處死。

直至宋孝宗即位後,嶽飛的冤獄才得以平反,又因當年的獄卒隗順不願一代英雄暴屍荒野,因此冒死將嶽飛的遺體背出了杭州城,嶽飛的冤情平反後,嶽飛便又改葬在了西湖棲霞嶺。

而在古時候,將軍上馬出兵拿得起武器,下馬坐於桌前,又拿得起筆墨,能武能文,嶽飛也確實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清代作家錢彩便著有《說嶽全傳》,而自我國的影視行業發展以來,講述嶽飛精忠報國的影視劇也是屢見不鮮。

在影視劇中,嶽飛一身正氣,英姿颯爽,通常是由帥氣的男演員出演,而嶽飛遇害時也還只有39歲,正值壯年,那真實的嶽飛長啥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就珍藏有一幅嶽飛畫像,跟你印象中的嶽飛不太一樣。

這首畫像其實是《中興四將圖》,畫到了劉光世、韓世忠、張俊、嶽飛四位南宋將領,由南宋宮廷畫家劉松年所創作,因此對於嶽飛真實相貌,有著很高的研究價值。

從畫中來看,嶽飛長得並不是非常帥氣,有些胖,還有將軍肚,如果不知嶽飛是誰,嶽飛站在那裡,恐怕很多人都難聯想到這是位戰功累累的將軍。

但行軍打仗向來不看相貌,到了戰場上,若是長得太過帥氣,反而會被敵軍嘲笑,如北齊宗室名將、蘭陵王高長恭,他是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然而他並不想做一個安靜的美男子,赴往戰場,帶著面具示人。

而在古人眼中,嶽飛其實也非常符合將軍的形象,身體強壯有力量。嶽飛治軍也是一代楷模,即使他沒能留下一本軍事論著傳世,但「嶽家軍」卻成為了一時的典範,金人也曾感嘆:「撼山易,撼嶽家軍難!」

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也是以嶽飛為榜樣,後練就了百戰百勝的「戚家軍」。

相關焦點

  • 嶽飛到底長啥樣?國家博物館收藏了嶽飛畫像,和想像的區別大嗎?
    古人的長相未必是電視劇所呈現的那樣,人們對於名人的真實相貌,總是有諸多好奇。 可縱觀歷史,其實大部分名人的長相是頗有爭議的,比如說秦始皇和朱元璋。這兩人由於太過偉大,又功過難以判定,於是隨著其相貌便也隨著功過難以判定。有人說兩人都是一等一的好相貌,有人說兩人都奇醜,爭議不休。而嶽飛相對來說爭議雖沒有前兩位大,卻也是有點爭議,那麼真實的嶽飛究竟長啥樣呢?
  • 真實的嶽飛究竟長啥樣?畫像珍藏在博物館裡,跟想像中不太一樣
    現在的影視作品描寫歷史人物的篇章還是不少的,一個人物有不同的版本,觀眾最難忘的不是這個人物的事跡,而是這個人的面貌。不少人誤以為真實的歷史人物就是長的這樣,有些演員進行了特型化妝,自然與真實人物沒有什麼差別,但是有些古代沒有照相機,只有繪畫,選演員也只是憑著感覺來找的。
  • 歷史上真實的嶽飛長啥樣?國家博物館中一幅畫像,揭開了真相
    古詩中提到:神州北望知何處,父老猶能話嶽飛。中國人有一個特性,那就是神話傳說或者是歷史真實存在的英雄人物,只要是和英雄掛上鉤,那麼人們所想像出來的形象一定是偉岸、高大並且積極向上的。就比如說精忠報國的民族英雄,嶽飛將軍到底長什麼樣子?
  • 真實歷史中的嶽飛,和國家博物館裡的畫像,到底長得一不一樣?
    在歷史上從來就不缺乏埋頭苦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些人都有一種一種捨生取義的精神,我們只有將這些人牢記於心才能夠將我們自己身上的這種自信力和大義凜然的精神保留和傳遞下去。在歷史上諸多的英雄之中,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含冤而死的嶽飛。
  • 精忠嶽飛:嶽飛真實的文武造詣如何?
    嶽飛真實的文武造詣如何? 嶽飛,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 、書法家、詩人,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先來說嶽飛的文採造詣:嶽飛是書法家、詩人文採自然很高。
  • 《滿江紅》與嶽飛一生事跡毫不違和,為何有人說不是嶽飛所寫
    在此之前的宋、元兩朝中,根本不見對這首詞的記載,它只是出現在明中葉以後。 其二,詩詞中出現的地名和嶽飛抗金路線不符。 《滿江紅》中有一句「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其中的「賀蘭山」在南宋時期屬於西夏的領土,在現今的內蒙古河套之西,根本不是當時嶽飛抗擊金人時的戰鬥地點。而西夏在當時也並未與宋朝發生戰爭。
  • 了解嶽飛真實的一生
    作者:王淑貴 嶽飛是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宋朝光彩奪目的「將星」,深得軍心和民心的統帥。從元明清以來,嶽飛英勇抗金的事跡存在於話本、演義、評書等藝術形式中,由清人錢彩的《說嶽全傳》改編而成的評書《嶽飛傳》也廣為流傳。
  • 肥東縣有個嶽張組,村民都是嶽飛後人
    清明節將近,位於肥東縣白龍鎮快樂村嶽張組的嶽正從把家裡的三套族譜請出來,和家族人一起舉行掛譜儀式,緬懷先祖。嶽張組有三四百人,都姓嶽,且都是嶽飛後人。今年48歲的嶽正從表示自己是嶽飛的第30代孫,屬於嶽飛長子嶽雲那一支。
  • 嶽飛之死
    而嶽飛又整天嘰嘰咕咕地催促趙構立太子,毫不理會趙構被氣的發青的臉色。按照一般人的想法,嶽飛捅破了「皇帝陽痿」這個國家機密,觸碰了忌諱,惹得趙構惱羞成怒懷恨在心,所以嶽飛是自己作死。可是,恐怕這也不是嶽飛被殺的真正原因。因為趙構陽痿生不出兒子這事,非但不是什麼宮闈絕密,而且趙構還是在皇太后和一些大臣的建議下,選了宋太祖七世孫的趙伯琮為養子的。
  • 于右任《嶽飛滿江紅》李宗仁珍藏
    感謝分享,歡迎關注 于右任《嶽飛詩滿江紅》草書,是其為李宗仁書手捲尺寸:31釐米X240釐米,款署:李代總統德公正之于右任,藏印:李宗仁印,德鄰。 于右任書法功底深厚,自成一家,人尊稱為「草聖」。
  • 從嶽飛的故事中 全方面解說嶽飛這個歷史傑出人物
    在中國歷史中記載的歷史人物就有嶽飛這麼一個英雄,因為這個嶽飛的人物是我們古代的英雄,所以我們在小時候的小學課本中應該都會學到相關於嶽飛的內容。嶽飛之所以能夠被我們國家的歷史記載,就是因為嶽飛這個人物的事跡在歷史的變更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的。所以也是需要我們從小就開始學習的,因為小孩子長大了就是國家的棟梁。
  • 崇拜諸葛亮,關羽和嶽飛的人都是忠肝義膽愛國的民族英雄!
    諸葛亮被萬世敬仰完全是因為他一生展現出來的高貴品質值得後人敬仰更敬重諸葛孔明的人品。凜凜出師表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共存。三國志以及三國演義都對諸葛亮有很高.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堪稱「神機妙算」的絕世高手。尤其可貴的是,諸葛亮畢其一生致力於「安漢興劉」,有力詮釋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悲壯人生,其英雄事跡被後人反覆傳唱。
  • 元朝滅了宋朝後,忽必烈是如何評價嶽飛的,又是怎樣對待嶽飛後人的?
    在蒙古帝國徵服的各個國家之中,與南宋的戰爭是耗時最長的,先後長達60多年。成吉思汗死後,窩闊臺、蒙哥、忽必烈三位君主都曾發動過對宋的戰爭,其中蒙哥還死在了與南宋作戰的最前線,可以說是結下了深仇大恨。
  • 跪了幾百年的秦檜,有沒有殺害嶽飛的妻兒?真實的歷史告訴你!
    跪了幾百年的秦檜,有沒有殺害嶽飛的妻兒?真實的歷史告訴你!大家一提起「嶽飛」就會想起來語文課本中那個嶽飛的母親在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四個大字的故事,一提起「秦檜」,大家就會想起來他用「莫須有」的罪名將嶽飛殺害。
  • 嶽飛的一首詞滿江紅
    今天在這裡,用最樸素的語言,和所有愛好詩詞的朋友一起欣賞嶽飛這首魅力四射的《滿江紅》。這首詞是民族英雄嶽飛在宋高宗時期初年所寫,具體哪年已經無從考證,當時和金國交戰,嶽飛率領軍民已經取得了巨大的勝利,金國已經節節敗退,收復失地,還我河山已經成為了可能。
  • 不同的史書對嶽飛的評價大不相同,哪一類對後世的影響最大?
    史書指古籍中專門記載歷史的書,在四庫分類之中就是史部。早期的史書都是以編年史的形式存在,晉朝太康年間汲冢出土的《竹書紀年》也是編年體。東漢末年,荀悅撰成《漢紀》,則開創了編年體的斷代史。可以說,中國歷史上有關於嶽飛的史書主要分為三種:官史、家史和野史。
  • 嶽飛:雲和月,塵與土,精忠難撼!
    也許很多人在敬仰一個衛國英雄、特別是最後結局是悲劇的英雄的同時,也會自動憑著想像給他打上「脾氣太直」「不知變通」的標籤——不然他怎麼就死了呢?也許是這個年代袁騰飛這號的「良青歷」太多了,而一個誤解一旦在公共媒體平臺上說出,就如同墨汁落入水中一樣,花多少力氣都不可能再完全澄清。
  • 嶽飛與嶽家軍 嶽飛死後嶽家軍的下場
    嶽家軍是南宋著名抗金將領嶽飛帶領的一支抗擊金軍的軍隊,因其勇猛而被敵我兩方之人所熟知,是一隻難得的鐵血軍隊。  南宋年間,在宋金激烈的民族鬥爭中,南宋一方逐漸鍛鍊出幾支抗金大軍,分別是:又張俊領導的張家俊;韓世忠領導的韓家軍;楊沂中領導的楊家軍;劉光世領導的劉家軍以及嶽飛領導的嶽家軍。
  • 嶽飛被冤殺後,秦檜和趙構是如何對待嶽飛妻兒的?
    從此,嶽飛的軍旅生涯正式起步。因為嶽飛身先士卒勇武善戰,且忠義不二頗有魅力,在軍營中吸引了一批將士的忠心跟隨,也就是後來的「嶽家軍」,公元1130年,嶽家軍收復了失地建康,嶽家軍才初有微名。而後,從1131年到1134年間,嶽家軍連戰連捷,為南宋一連收復襄陽六郡,使得朝堂之內頗為震驚,嶽家軍不僅在這幾次戰役中擴大了自己的兵力,其威名也遠播中原各地。此後,嶽飛又平了洞庭之亂,在軍權上極有聲勢,於是便開始領軍北伐,期間嶽母病故,嶽飛雖守喪一段時間之後,又繼續趕赴戰場,為國家威望打拼,接連收復失地。
  • 他是嶽飛手下第一猛將,連嶽飛都自嘆不如,最後卻因魯莽送命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精忠報國的英雄人物,在南宋末年,由於皇帝不理朝政,國家陷入動蕩之中。這時,金國抓住時機,一舉侵犯南宋的都城,在這危難時刻,一個英雄人物就這樣走入我們的視線,他就是著名的將領嶽飛。從敵人的評價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嶽家軍在嶽飛的帶領下是有多麼的勇猛。而高寵,憑藉著高超的武藝和精準的槍法,成為了嶽家軍中的第一猛將,甚至連嶽飛都讚嘆不如。有史書上記載高寵是武術世家的子弟,而五代十國中第一名槍——高思繼,正是他的祖先,或許是家族遺傳,高寵的槍法可以說得上是當時的天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