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古代的貴族氏族沒有設立家徽的傳統?
這個問題,說實話三解在看到之前,還真沒怎麼考慮過,細咂摸味道還真挺有意思,因為日本人有家紋,比如織田信長的木瓜紋、德川家康的三葉葵、真田幸村的六文錢、武田信玄的武田菱,在遊戲裡看得多了,反倒不太當回事。
無獨有偶,完全不存在傳承關係的歐洲貴族家庭,也有家徽,獅子、雙頭鷹、盾牌,還在聯姻中各種排列組合,至於《冰與火之歌》裡那套體系,追劇的小夥伴們更是熟悉得不得了。
他們為什麼會有這種巧合,我們卻沒有呢?實在值得分析一二。
好吧,還是直接進入今天的答題環節:
為什麼中國古代貴族沒有《冰與火之歌》裡的那種家徽?
《冰與火之歌》九大家族紋章
日本的家紋
歐洲貴族的紋章
中國古代太長了,這個問題要分階段來說。
在上古時代,商朝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神話,商朝分屬東夷,鳥,可能就是它的圖騰。
以疑古著稱的顧頡剛先生,曾依據《大戴禮記·五帝德》、《史記·五帝本紀》、《漢書·地理志》、《說苑·修文》、《後漢書·杜尚傳》等文獻資料,駁斥了唐朝人將《尚書·禹貢》「冀州……鳥夷皮服;揚州……鳥夷卉服」中的「鳥夷」改為「島夷」的錯誤,明確提出上古的文化族群實應分別為黃帝、炎帝和鳥夷共三個譜系。
經顧先生研究,鳥夷民族族大人多,佔有中國沿海一帶,以淮水流域為其大本營,實跨《禹貢》之揚、豫、徐、青諸州,延及於冀者則為夫餘。
殷人、秦人、徐人的祖先各有一套卵生的傳說,他們都分屬於鳥夷這個大部族。
歷史上的郯、任、宿、須句、顓頊等國都是風姓,風即鳳,都是以鳳鳥為圖騰的部族,凡商、奄、淮夷、徐戎、群舒、秦、趙、梁、郯、任、宿、須句、顓頊、鳴條,全都出於該鳥夷部族的擴展和分化。而太皞、少皞、皋陶、益、嚳、契、摯,皆均為鳥夷的宗神。甚至疑及並有卵生傳說的朝鮮、高麗、夫餘,是即《禹貢》的冀州鳥夷之所遷變。
當然,這是族屬的圖騰,就像突厥、鐵勒的部族聯盟,突厥即以狼為標記圖騰,鐵勒則以牛為標記圖騰,這是作為部族,或者說部落核心家族的標記(稱為圖騰可能並不確切),另外就是古羅馬人的狼標誌。
之所以會有這些,往往起自文字時代之前的傳統,因為沒有文字,才需要「物化」的表意,比如古羅馬王政時代的後期,開始有了金屬鑄幣,上面的圖案就是某種動物,藉以表示貨幣價值,比如牛羊之類。
西方的貴族血統,理論上溯的頂點是查理曼大帝時代,而其血緣的傳遞則是在羅馬帝國末期日耳曼蠻族湧入西歐開始的,日耳曼人早期是沒有部族貴族的,他們有非常深刻的平等意識,且沒有奴隸,但是有選舉出的軍事統帥,這些部族的軍事統帥,逐步形成了早期的王族、貴族。
而這些王族、貴族與基督教結合之後,經過基督教的教義加持,才具有了血統的神聖性。而必須指出的是,西歐的貴族們,很大一部分是文盲……這和中國周朝之後的分封血統貴族完全不同。
周的貴族既是軍事領袖,也是文化傳承者,並沒有西歐和早期文明那樣獨立的、強大的祭司、教士階層。所以他們的血統關係,並不需要用「文字時代」前的物化表現。在周天子有宗廟,諸侯也有宗廟,貴族有家廟,然後有文字記錄的譜系。
歐洲的貴族家徽,其實可以看得出來,是對於家族歷史傳承和聯姻關係的記錄,這些是要配合譜牒學家的研究,之所以會有這玩意兒,在於中世紀歐洲的繼承權法律比較複雜,絕嗣的封建主,存在漫長的順位血緣繼承人,所以社會很有需要。
周的分封貴族,到春秋末期、戰國前期,已經把摔倒在地,到了秦漢之交,這些貴族在新的軍功授爵國家體系的壓迫下,已經不再具有貴族地位,最終消亡。
之後的貴族時代,是南北朝到隋唐,區分士族和寒庶的手段是「士族志」、「姓氏錄」,乃至於官方的戶籍,當時的戶籍登記和今天不一樣,要寫明高祖父到本人在歷代當過什麼官,以及和誰家通過婚的情況。
其中,妻子身份分三種:嫡妻、繼室、妾;子女的身份分兩種:嫡子、庶子。
還要標註是否有犯法的情況,是否有士庶雜婚的情況,如果有則要免除士族身份和待遇。
這種嚴格的官方文書制度,就封建時代的歐洲和日本的小樣,根本造不出來,所以只能靠各個貴族家族自行保存相關譜系、文件,等到有糾紛的時候,請出專門的譜系學家進行考證鑑定。
日本的家紋的情況也與歐洲類似,這是由天皇—貴族(公卿)構成的世襲貴族制體系,種類繁多的武士家門,其實是在這個體系之中存在的一個腫瘤,或者說異變體。
這套家門等級標誌體系,最直接的使用就是戰場上,貴族引領農兵作戰的方式,需要對於敵我進行鮮明、易懂的標識,簡言之,就是歐洲和日本的貴族社會因為其文明發育的問題,保留了更多文字時代前的傳統,並進行了制度化的重新解釋和完善,所以有這個東西。
而中國則早早進入了文明時代,戰爭方式也早已職業化、專業化,因此,可以採取更多的文明時代的方式來確認血統和譜牒,直到貴族時代結束。
- E N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