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國防部近日宣布採購拉斐爾先進防衛系統公司的「長釘螢火蟲」小型戰術巡飛彈(以下簡稱「螢火蟲」)。據稱,「螢火蟲」為單兵使用的可攜式戰術巡飛彈,可提升單兵態勢感知能力並對掩體後敵人進行精確打擊。
科技日報記者注意到,連日來,巡飛彈的相關信息屢見報端。先是波蘭的「戰友」巡飛彈出現在利比亞戰場,後是美國國防部採購了7600萬美元「彈簧刀」巡飛彈,供美陸軍和海軍陸戰隊使用。
對此,國防科技大學智庫教授、湖南交通工程學院兼職教授王群表示,巡飛彈最早起源於以色列,「螢火蟲」是其巡飛彈家族的新成員,與「彈簧刀」巡飛彈有著更多的可比性。比如,它們尺寸相近,都為單兵可攜式,都以電池驅動,戰鬥部重量也相近,但構型不一樣,升空、發射及操控方式不同,同時定位精度也有所差別。「螢火蟲」專注於城市等複雜環境作戰,主要殺傷掩體後的有生目標,對速度、高度和範圍不做太高要求,但要求升空不受地域限制,投入使用要快,因此被設計為共軸旋翼,不用發射筒直接通過平板電腦操作即可直升。相比來說,「彈簧刀」要更適合多種環境作戰,速度、高度和作戰半徑等很多參數都超過「螢火蟲」,且不僅能殺傷有生目標,甚至能攻擊輕薄裝甲目標,造價理應高一些。顯然,「螢火蟲」勝在廉價,使用限制少、操作容易、部署迅速。
總體上屬於「低慢小」目標
巡飛彈是一種升空後,可以在目標區上空遊弋飛行、待機執行作戰任務的智能彈藥,可實現精確打擊以及監視、偵察、毀傷評估、目標指示、空中警戒、通信中繼和電子幹擾等單一或多任務。
通常看,巡飛彈和巡航飛彈及無人機三者密切相關,它們都有推進系統和穩定裝置等。無人機往往被作為其作戰平臺,形體可大可小,最大的特點是動力強勁,飛行時間長,可重複使用,搭載多種載荷執行多種任務,戰術和戰略應用都行。巡飛彈和無人機更為接近,因為外形大同小異,強調空中盤旋,只是技術簡易一些,且大都不能重複使用。巡航飛彈也可看作是一種無人機,早期就有「不帶人的自爆小飛機」之稱,這也是它又稱飛彈的原因。不過,巡航飛彈技術要求高、造價昂貴,射程遠、速度快、威力大,既能執行戰術也能執行戰略打擊,主要對付更有價值的目標,只是功能比較單一,不能滯空盤旋和重複使用。
「有時,巡飛彈、無人機以及巡航飛彈三者『糾纏』在一起,不容易區分開來。相比無人機和巡航飛彈,巡飛彈技術簡易、造價低、體積小、航程近、速度慢、高度低,戰鬥部也小,殺傷力不大,總體上屬於『低慢小』目標,難以被發現、預警和攔截,但部署方便,響應速度快,作戰使用靈活,目前基本應用於戰術行動,且單兵使用越來越多。」王群說。
很多人都知道以色列大名鼎鼎的「哈比」反輻射無人機,它是為了克服反輻射飛彈在敵方雷達關機後容易失去目標的弱點而研發的。
「『哈比』為翼身融合式構型,體積比一般無人機要小,不容易被探測和發現而被反制攻擊。它安裝有『被動式電磁波尋標器』,機身配置高爆彈頭,可在目標區上空盤旋偵測。一旦雷達開機,它在確認信號後隨即垂直俯衝飛向雷達,使它能比普通反輻射飛彈更好地毀傷雷達系統。」王群表示,以色列在開發使用「哈比」反輻射無人機的過程中嘗到了這種攻擊模式的甜頭,進而發展了後來的巡飛彈。如此說來,「哈比」反輻射無人機應該算是巡飛彈的鼻祖。
吸收並繼承「長釘」飛彈優點
從20世紀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巡飛彈開始成為一種獨立的武器。根據其特點,有些國家也稱之為「遊蕩彈藥」,一定時間內可在空中遊來蕩去,隨時捕捉目標並發起致命打擊。
多年來,巡飛彈已經發展出一個龐大的家族。從功能區分,有攻擊型巡飛彈,直接攻擊敵人;也有非攻擊型巡飛彈,可遂行偵察、中繼、毀傷評估等任務;還有綜合型巡飛彈,既能攻擊也能承擔其他任務,類似察打一體無人機。根據投放方式,巡飛彈可分為發射型,即由各類發射筒/管、火炮或導軌發射升空;機載型,可由無人機、有人機掛載在機身上從空中投放;單兵投放型,可由單兵投飛。按照戰鬥部結構,還可分為整體式和子母式巡飛彈。按照尺寸大小,又可分為大型、中型、小型和單兵巡飛彈。
目前,美國、以色列、俄羅斯、英國、法國、義大利、波蘭等20餘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巡飛彈。著名的如以色列先前開發的「英雄」系列巡飛彈,它是一種單兵管式發射巡飛彈,能為步兵提供精確的視線監視和攻擊能力。如今,以色列又研發了更加小巧的「螢火蟲」單兵直升式巡飛彈。
「『螢火蟲』應該是在以色列『長釘』系列飛彈基礎上開發而成,採用了『長釘』的成熟技術並繼承了其優點。」王群說,大體上,它屬於綜合型巡飛彈,全重3千克,全向高爆戰鬥部重450克,像「長釘」那樣採用紅外/電視雙模導引,可「人在迴路」控制,為共軸雙旋翼構型,可用手持平板電腦操控。其聲學和視覺特徵都小,不易被發現,既能在目標區上空盤旋,懸停搜索和確定隱蔽目標後攻擊,也能遂行簡單偵察任務,被定位於城市複雜環境作戰,晝夜行動,特殊情況下還可回收重複使用。不過,由於體積較小,又是旋翼飛行,它的速度不會很快,作戰半徑也不會太大。
可稱為多種高新技術的集成產物
有媒體戲稱,目前較為常見的一種「巡飛彈」是恐怖分子使用的四軸無人機。這是不是意味著巡飛彈的技術門檻實際上並不高呢?
對此,王群認為,真正的巡飛彈是多種高新技術綜合集成的產物。拿「螢火蟲」來說,它具備雙模式引導頭、目標跟蹤器、計算機視覺系統、數據鏈路系統、安全與保護機制和人機界面等,構造並不簡單。而恐怖分子使用的裝備只具備了巡飛彈的少數幾個特徵,比如在目標上空盤旋,但基本都為臨時配湊,不是規模化生產,可靠性、穩定性及攻擊力均達不到巡飛彈的要求,特別是不具備制導能力,無法精確毀傷目標。因此,嚴格意義上它們並不能稱作巡飛彈,叫自殺式無人機或許更加貼切。
「相比『螢火蟲』等巡飛彈來說,這些『土製』裝備甚至還不能稱之為武器,在戰場上基本發揮不了太大作用。」王群說。
公開信息顯示,「螢火蟲」是以色列軍方根據「六日戰爭」期間經驗設計的,當時以色列士兵不得不在耶路撒冷的老城中與對手進行近距離戰鬥。實際上,在設計階段它還充分吸收了以色列在城市地區作戰的經驗。
如此研發的「螢火蟲」顯然針對性更強,作戰使用效果更好。
王群介紹,相比那些「土製」裝備,「螢火蟲」攻擊精度非常高——甚至高於「彈簧刀」的1米攻擊精度,同時體積小、噪聲低、隱蔽性好,很適合搜索、追蹤並攻擊城市環境中掩體後目標,為斬首行動的利器,極大提升了單兵態勢感知和攻擊能力,從而在複雜地形作戰中佔據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