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王曉靜 ﹝華南城市研究會(智庫)常務副秘書長﹞
沈心:華南城市研究會(智庫)常務副秘書長
馳騁:經濟文化學者
首條空中步道來了!
下一步有什麼期待?
【編者按】最近,廣州首條空中步道橫空出世,引起大家熱議。我們採訪了經濟文化專家馳騁,他建言發揮首條空中步道效應,謀劃廣州新中軸線步行觀光道。歡迎大家參與討論並留言,為老廣州出新彩談點看法。
沈心:廣州首條「空中步道」開放試運營,(線路:中山紀念堂→越秀山→雕塑公園→麓湖公園→白雲山南門)遊客可以心情舒暢地登道飽覽沿途湖光山色,園藝雕塑,隨拍上傳圖文+小視頻分享自己的感受。有的市民說,走著走著,意猶未盡,期待修建更多的步道,您有什麼看法?
馳騁:這是一個好的開端。目前,省裡正在大力支持廣州出新出彩,煥發老城市新活力。空中步道是亮麗一招,可以乘勢而為,充分發揮空中步道效應,待條件成熟繼續打造更有歷史文化內涵的風景線一一廣州新中軸線步行觀光道。彰顯廣州這個既古老又現代的大都市的魅力,體現雲山珠水、四季花城、千年商埠、三朝古都的特色,這不但是一條旖旎的雲山珠水自然風景線,也是一條濃鬱的嶺南文化風景線,又是一條城市記憶風景線。提點不成熟的想法吧,廣州新中軸線很長,可以選一段主要線路進行建沒,主要景點是:海心沙與小蠻腰(小蠻腰是城市地標,可策劃成文化地標。海心沙是珠江文化風情島,有亞運公園舊址,珠江兩岸燈光秀觀景點,可建成音樂島,可組織大型文化旅遊表演秀如印象珠江等等)——花城廣場(是城市客廳,遊客觀賞中心,市民活動中心,集東塔西塔於一體,國際燈光節主場地)——天河城與體育中心(文體和購物廣場,可建"四季花市「、"食在廣州風情街"。)→中信廣場→燕嶺山(白雲山餘脈,可修步道直通白雲山的山頂公園,與空中步道接通)。
沈心:太誘人太震撼了,大家肯定充滿期待。許多文化學者多次呼籲廣州需要打造具有高識別度的專屬標誌和世界影響力的文化名片。
馳騁:不但市民,而且全國遊客都充滿期待,打造這張名片很有必要。與一些城市相比,廣州這方面還須大有作為。這幾年到重慶四川廈門調研,發現重慶在城市形象方面策劃得很成功,把江邊景點串珠成璉,大放異彩,如洪崖洞成了網紅、成都的寬窄巷子、廈門的曾厝垵也讓人眼前一亮。相比之下,廣州低調些,沒幾個散發珠江風情、花城特色的好去處,所以還要在這方面努力,廣州新中軸線步行觀光道,應是一個好題材,不但是市民的好去處,也是體現花城特色和珠江文化的好景點,可成為城市新名片和網紅觀光線。
洪崖洞夜景,現實版《千與千尋》。洪崖洞一共有11層,夜晚燈光尤其出彩,可望吊腳群樓觀洪崖滴翠,逛山城老街賞巴渝文化,燙山城火鍋看兩江匯流,品天下美食。洪崖洞絕壁懸崖上的「吊腳樓群」,是獨特的巴渝傳統建築。重慶洪崖洞民俗風貌區就是這一城市旅遊景觀的真實寫照。因水而生、順崖而長,高低錯落、依山就勢,讓重慶解放碑步行街直達江濱,被譽為新重慶的「城市名片」
成都的寬窄巷子,成都市「兩江環抱、三城相重」的城市格局如今只有路網與河道的位置,而寬窄巷子還留存清末民初的歷史痕跡。中國的滿城制度在全國幾十個重要城市中,成都是保存最為完整的一處,寬窄巷子完整體現了清朝滿城近300年的歷史演變。
曾厝垵至今仍保留完好的不少紅磚古厝和南洋風情的"番仔樓"。一定規模的住宅群往往會綜合兩種建築風格,融為一體:古建築的前面兩"落"的屋頂為馬鞍脊或燕尾脊,最後一"落"卻是南洋風味的"番仔樓"。曾經承載的閩南華僑文化正以家庭客棧的形式獲得新生,據不完全統計,曾厝垵「五街十八巷」的阡陌小巷裡共有民宿325家。
新建築不少都是藍色調,番仔樓一般是橙黃色調或保持古樸色,閩南古厝清一色大紅的外牆;有的大面積塗鴉,有的模仿歐洲小鎮在牆上掛滿盆栽鮮花,仿佛漫步在阿姆斯特丹的小鎮裡;大部分客棧都有庭院,有的走夏威夷風,藤蔓下吊著搖椅,衝浪滑板、遊泳圈擺設,太陽傘下木椅散落有致;有的還在庭院內人造沙灘,鋪一條鵝卵石健步道,濱海情趣十足;還有的契合漁村的定位,拉一艘破船擺在庭院,意指咱是漁民的後代,這才是漁村文化。
沈心:看來建設廣州新中軸線步行觀光道很有必要,但可行性如何?應如何推動實施呢?
馳騁:現在恰逢其時,要抓住機遇。建議先讓市民出謀獻策,然後專家調研論證。你們華南城市研究會可組織專家論證。
沈心:這倒是華南城市研究會的優勢!華南城市研究會現任會長胡剛是城市規劃與建設專家,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研究會成員分別來自高校、研究機構、政府、傳媒、企業、社會組織等。研究會以新發展理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嶺南特色文化為思想理念基礎,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發展為研究對象,為大灣區城市的轉型發展提供實施方案和路徑選擇。
馳騁:我認為建設這條新中軸線步行觀光道已具備很多有利條件,比如,沿線許多景點已開放,小蠻腰--海心沙過江步行橋已招標建設,海心沙音樂島也在謀劃。花城夜間觀光、夜間經濟正在興起。只要統籌考慮,分步實施,就可建成這條環新中軸線步行觀光道。第一步,先把新中軸線步行觀光道各景點道按步行道標準接通。第二步,增加和完善沿線的景點設施和功能,如海心沙和珠江兩岸燈光,(可參照重慶,)在天河城建廣州美食街,在白雲山組織各種文化旅遊活動等等。第三步,把廣州新中軸線步行觀光道與其它步行道接通,形成環新舊中軸線步行觀光道。線路是:新中軸線步行觀光道→白雲山→空中步道→越秀山→舊中軸線道→沿江路步道→二沙島→海心沙,這樣一條環新舊中軸線步行觀光道就生動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每位市民和遊客走在這條步行觀光道上,都可享受到:千年記憶重現心底,今日風光盡收眼中。
此時,我想起廣州市朱光老市長,他寫作了多首《望江南•廣州好》表達對這座名城的熱愛。今天我也作一首《望江南•廣州好》,為老廣州出彩出新加油:
廣州好,
軸線最多驕。
四季花城爭出彩,
千載商埠弄新潮。
競擁小蠻腰。
目標:在黨的領導下建設現代化國際新型智庫。
理論:新發展理念,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
定位:深入研究一帶一路倡議下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發展與落地實踐。
服務:以大數據為依託,深耕大灣區「9+2」城市和100多個市屬區,為各級政府和企業決策、投資和招商引資提供諮詢。
業務:主辦或承接各級政府和企業各類粵港澳大灣區相關 課題研究與成果輸出、高端論壇與專業沙龍,教育培訓與校企合作 等活動業務。商務合作請致電:13676264787 13318851730
原標題:《【人物專訪】馳騁:發揮首條空中步道效應,建言謀劃廣州新中軸線步行觀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