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用規範漢字表》沒有恢復一個繁體字
早報訊 教育部昨天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通用規範漢字表》(下稱字表)情況,本次字表中沒有恢復一個繁體字成為一大特點。繁體字一個都沒有收錄此次字表收錄8105個漢字,分為三級,一級為常用字級,3500字;二級3000個;三級字表收字1605個。在昨天的發布會上,知名語言文字專家、字表研製組組長王寧介紹了字表研製中對繁體字的處理。王寧指出,維護漢字的基本穩定是《通用規範漢字表》制定的重要原則。自古如此,從漢字發展的歷史看,簡化一直是主要趨勢。
-
解密通用規範漢字表:為女性預留女旁和草頭字
醞釀多年的《通用規範漢字表》終於對外公示。為什麼要制定字表?字表中的漢字是如何篩選出來的?怎樣規範地使用漢字?圍繞這些問題,本報記者對主要設在北京師範大學的《通用規範漢字表》後期研製工作組進行了獨家專訪,揭開字表中8300個通用規範漢字背後的「秘密」。
-
「通用字表」新增1300字 原則上不恢復繁體字
■為維護社會用字穩定,字表原則上不恢復繁體字;將類推簡化的範圍嚴格限定在字表以內;允許字表以外的字有條件使用,但不類推簡化 經國務院批准,作為2000年10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公布後,首次對半個世紀以來的規範漢字進行整合的《通用規範漢字表》,從今天起至今年8月31日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這是記者從今天召開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的消息。
-
《規範漢字表》徵求意見 新增1300字不恢復繁體字
漫畫/張永文 為適應資訊時代語言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歷時8年組織研製了《通用規範漢字表》,教育部昨公布字表向公眾徵求意見,《新華字典》和中小學語文課標將與此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所的王曉明老師經過統計後發現,貌不驚人的「的」字在漢字中使用頻率最高,在語料庫中出現的次數,竟然高達169萬多次。 「火星文」不屬文字「囧」字真義是「明亮」 北師大專家王立軍介紹說,現在網上特別流行「火星文」,很多網友留言喜歡用這些字。 王立軍說,有很多「火星文」不翻譯根本解釋不出來。
-
漢字簡繁之爭終結 教育部:原則上不恢復繁體字
中廣網北京8月13日消息漢字原則上不恢復繁體。昨天,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通用規範漢字表》(徵求意見稿)。國家語委副主任、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李宇明表示,根據學術界反覆討論的結果,教育部決定漢字原則上不恢復繁體,這一表態終結了一段時間以來漢字簡繁之爭。
-
官方稱恢復繁體字尊重民眾習慣 專家批是開倒車
六個繁體字:現實必不可缺還是開歷史倒車? 韓朝 教育部的《通用規範漢字表》(徵求意見稿)日前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其中,備受關注的漢字繁簡之爭以教育部「為了維護社會用字的穩定,原則上不恢復繁體字」的表態終結,在徵求意見稿中只提出了恢復51個異體字和6個繁體字的意見。 「語言規範需照顧歷史發展的歷程特點,也要結合時代發展需求進行必要的調整,還是要慎重。」中國文化書院院長王守常在接受CBN記者採訪時表示。
-
國務院公布《通用規範漢字表》 共收字8105個
(看完後,請大家把這些徵稿信息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裡,因為有許多文學朋友還在為投稿無門而發愁,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該表在以往相關規範文件對異體字調整的基礎上,又將《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皙、喆、淼」等45個異體字調整為規範字。為方便使用,該表後附《規範字與繁體字、異體字對照表》和《<通用規範漢字表>筆畫檢字表》兩個附表。
-
通用漢字表引熱議 對待繁體字:最好識寫分離
《通用規範漢字表》徵求意見稿引來諸多評說——由教育部、國家語委推出的《通用規範漢字表》,目前正在徵求全社會的意見(見本報8月12日A1版報導),其中頗為引人矚目的是,這次恢復了51個異體字,還有「剋、鍾、蘋、、濛、硃」等6個繁體字納入了漢字表。那麼,這是否預示著繁體字會「捲土重來」?
-
恢復繁體字為何又被提起?
這些民間流行的「俗體」字儘管曾遭到過扼制,但漢字由繁趨簡的潮流卻是自古至今的,晚清近代更是出現一股漢字簡化的強大思潮。到民國時期,推翻舊社會,建設新文化,規範漢字成為一項重要工程。1934年,民國教育部曾委託錢玄同組織編寫《簡體字普》,並於次年公布了《第一批簡體字表》,收錄了324個簡寫、草書、俗字。
-
通用規範漢字表(2013版)
關注藍字[小拆五筆教程]↑不錯過最新內容 《通用規範漢字表》共收字8105個,分為三級。
-
全面識讀繁體字沒必要
近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給出答覆:學校教學應依法使用規範漢字。的確,認識繁體字對加強文化交流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對於閱讀古籍、藉助字理識字明義也有幫助。
-
主城大街小巷繁體字泛濫(圖文)
僅在大坪小學附近,就有四個繁體字。包括候車亭燈箱廣告牌上「九?灣」的「龍」、「??呈祥」的「龍鳳」,都成繁體字。而石橋鋪電腦城平街一廣告牌上「?念美女士???理」九個字中,就有四個繁體字。 繁體字泛濫·原因 受港臺文化影響大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頒布實施已久,但為何在大街小巷、公共場所依然充斥著大量繁體字?
-
恢復繁體字?將漢字筆畫減少到十畫以內的目標是否切合實際?
漢字改革,是關係到每一個中國人的大問題,有人覺得現在的漢字很好啊,用著還不錯啊,覺得不用改了,維持現狀就挺好。還有人覺得要是漢字能再簡單一些,筆畫再少一些,就更好了,寫起來就更省勁了。可有人卻不這麼想,有人覺得簡化字不好,應該廢除,應該恢復使用繁體字。
-
漢字與中華文化認同——由兩岸漢字繁簡之爭說起
1955年2月2日,《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發表。1956年1月28日,國務院發布《關於公布〈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全面推行簡化漢字。 根據各地使用情況,這個方案略有調整。1964年5月,文改委出版了《簡化字總表》,第一表收352個不作偏旁用的簡化字,第二表收132個可作偏旁用的簡化字和14個簡化偏旁,第三表收經過偏旁類推而成的1954個簡化字,共2238字。
-
「全息字典」正式上線:古今漢字任你查
如今,「漢字全息資源應用系統」的正式上線可能讓他再不用犯難——藉助資源庫,「古今漢字任你查」已不再是夢想。本期上線的系統涵蓋字符集4種,其中常用字集3500字,通用規範字8105字,古籍印刷字16490字,全字符集81722字;還有辭書20種,古籍文獻60種,歷代字形圖415675個。
-
在考試、語文等課堂教學中使用繁體字?教育部答覆
國家民委、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2部委印發《關於在政府管理和社會公共服務信息系統中統一姓名採集應用規範的通知》等。日前,《關於兩岸三地繁簡體字互認互通的提案》提出購買車票、建議在國家有關部門電腦系統加入繁體字字庫等問題。12月16日,教育部答覆表示,在12306網站購票可以使用繁體字,港澳臺同胞按照有效證件上的字形輸入即可。
-
曲阜孔廟欞星門——乾隆造「櫺」字甚荒唐(漢字故事)
過泮水橋,可見一座沖天式三門四柱石牌坊,額坊上陽刻著「櫺(欞)星門」三字,為乾隆十三年(1748年)清高宗弘曆題寫。下面是導遊對孔廟欞星門的介紹——說到欞星門,據說有一段乾隆造字的故事。「欞」的繁體字為「欞」,當年乾隆題字的時候,覺得「欞」字筆畫太多,同「星門」二字寫在一起,筆畫粗細很難統一,就自作主張,把右下部的「巫」字給去掉了。中國舊時有「名人筆下無錯字」的說法,皇帝是真龍天子,更有造字的特權,於是「欞」就變成「櫺」了。按導遊的說法,「櫺」字應為乾隆皇帝所造,是他下命令將「欞」字下面的「巫」給去掉的。
-
中小學要學繁體字?教育部回應了!網友:繁體寫「憂鬱的烏龜」試試
從漢字形體構成的規律看,形聲構字是主要的構字方法,如果僅從會意字方向去理解漢字,就背離了漢字構形事實。此外,文字並不完全等同於文化,文字是記錄、傳遞文化信息的工具,中華文化的大量信息是通過漢字記錄下來的。
-
怪字「丨」「灬」未入日常字典 臺灣字典可查到
回想前段時間被熱議的漢字筆順調整一事,漢字的秘密不可窮盡……專家稱《新華字典》只收錄常用及規範字;未收錄不證明「非漢字」新京報訊 (記者範春旭石明磊)近日,網友發帖稱,發現生僻字「丨」、「丶」「灬」並未收錄在日常字典中,這些字是否有收錄價值,引發網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