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企開闢新銷路 半成品上電商平臺

2021-01-10 中國食品安全網

摘要:據了解,經過測評和篩選後,杏花樓能成功量產銷售的半成品佔研發時數量的10%,而成熟的月餅、八寶飯等品類可達到90%。對於一家紮根在上海,以粵菜、本幫菜見長的餐飲品牌杏花樓,生產出適合鋪設全國市場的半層品,還是「萬事開頭難」。

想要在電商上做好半成品這門生意,餐企與電商還在上下求索。「相較於擅長的糕點、八寶飯、青團等產品的生產線,半成品還有些不成熟,成功率約10%遠低於糕點類的80%-90%。」2月26日,杏花樓食品電商業務負責人張曉鳴對記者坦言其中的難處。對眾多從未涉獵半成品又想在電商上小試牛刀的餐企來講,菜品研發、原材料備貨、生產排期、銷售管理等均是要邁過的門檻。基於此,電商忙著通過供應原料、冷鏈物流、數據支持及線上市場運營,改良餐企的成本、效率、體驗。

圖片來源:企業提供

成功率10%

「相較於糕點、饅頭等民生食品,生產半成品的產品線仍處於不成熟的階段,杏花樓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時間和經費才能上架一款成功的半成品。」杏花樓食品電商業務總負責人張曉鳴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坦言。對於一家紮根在上海,以粵菜、本幫菜見長的餐飲品牌杏花樓,想要大規模上架半成品,並生產出適合鋪設全國市場的半層品,還是「萬事開頭難」。

據了解,經過測評和篩選後,杏花樓能成功量產銷售的半成品佔研發時數量的10%,而成熟的月餅、八寶飯等品類可達到90%。張曉鳴承認一款成功的半成品上線,要經歷數輪的「淘汰賽」。「打樣環節中,要嚴格執行原料採購標準,包括產品的顆粒大小、產地,產品辣度、鹹度的口味還要經過反覆調整。此外,我們需考慮生產冷凍之後的口感,幾分熟的樣子,還要做到大眾消費者都能接受的烹飪時間,烹飪習慣。」

杏花樓半成品方便菜(企業提供)

樣品達到標準只是第一關,距離能否量產還有一定距離。杏花樓要評估量產時候是否能穩定打樣的口感,只有確保一致才有可能進入量產環節。產品篩選結束後,包裝盒子比例、包裝設計、信息介紹、包材質量等還要一一敲定。上述環節全部合格後,這款半成品才能正式進入到排產和生產。

像杏花樓這樣具有生產半成品能力的餐企,經歷數輪淘汰後,也僅能留10%的半成品上線電商渠道,眾多想要踏入半成品銷售行列的餐企或許「難上加難」。 京東生鮮餐飲業務負責人李秋傑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有零售產品的餐企,例如嘉禾一品、紫光園等,上架京東銷售半成品的速度更快約7天左右,只要完成鏈條對接即可;對於沒有零售包裝產品的餐企,要花費大量時間和成本研發新品、菜系,甚至還要對接工廠資源。「這類餐企通常情況下均為首次接觸電商,對電商運營情況並不熟悉。」

毋庸置疑,有零售能力的餐飲品牌可快速投入到電商銷售半成品的大軍中,眾多從未涉足半成品的餐企,還要從對接工廠資源、菜品研發階段「零起步」,甚至還要從頭熟悉電商運營,其艱難度可想而知。

口味菜系難調和

電商與餐企在做半成品上可謂一拍即合,前者不存在地域限制,後者也想跳出區域的框架。然而,想要成功上線一款適合各地域消費者口味的半成品,兩者需要買過眾多門檻。單從菜品的口味上來講,甜糯與酸辣就要「綜合」。

杏花樓以粵菜和本幫菜為主,口味貼合南方消費者的甜口。杏花樓主打的月餅、青團、粽子等季節性產品以及甜雞、甜鴨均口味偏甜糯,菜式傾向偏甜的本幫菜品。當京東為杏花樓搭建一個無地域限制的銷售平臺時,後者自然在要口味上實現破與立才能從南方市場走向北方市場。

「為了不局限於南方市場,杏花樓推出了辣味的鐵板魷魚和酸辣味的酸豆尖胗片。偏微辣和酸辣的口味在粵菜和本幫菜裡是基本不回出現的,但更符合全國消費者的需求。」張曉鳴解釋稱。

為此,京東與杏花樓的負責人在產品研發和市場定位上花大量的時間協調溝通。2019年12月底,杏花樓就開始安排半成品的產品線,與京東生鮮餐飲業務負責人李秋傑的溝通也同步開始,其中就包括菜式與口味。雙方對產品線達成初步共識後,再對產品做出調整。2020年1月,杏花樓完成對半成品產品線的供貨,並在疫情爆發後做到了緊急備貨供貨。「從研發到上市,我們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張曉鳴對這個上新速度頗為滿意。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自身發展基因的限制,很多企業的速食半成品面臨著市場定位、口味復原度、物流匹配等實際的轉型困難。海鮮水餃龍頭品牌船歌魚的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在涉足餐飲零售化初期,「由於純手工鮮凍水餃成本高,在原材料備貨、生產排期、銷售管理等方面都面臨很大的挑戰,再加上缺少相應的市場數據,無法對消費者需求有更全面精確的了解,產品定位一直模糊」。 船歌魚利用京東的數據優勢,確定品牌定位和產品定位,在生產、庫存、銷售等方面進行改良。

目前,多家企業進入合作流程,來自各知名餐飲企業的速食「拿手菜」將在京東、盒馬等渠道上線。線上購買、社區無接觸取貨、加熱即食、便於儲存,線下歇業的餐飲業通過電商「開張營業」。 2月6日京東發布「餐飲零售發展聯盟」倡議,截止2月15日,已經有76家餐企與京東對接上線半成品的流程。

半成品菜家常化

受疫情影響,不少餐飲行業進入寒冬。主要依靠堂食的餐飲企業遭受重創,對比之下,重視速食、副食、方便菜等產品開發、多渠道收益的企業則有望轉危為機,進一步通過電商開闢新市場。

Butcher牛排肉鋪是伴隨盒馬一路發展起來的「盒品牌」,在全國各地的盒馬門店中都有現場煎制牛排的檔口,主要為消費者提供堂食服務。在春節前期大量備貨的Butcher,在疫情爆發之後像許多餐飲企業一樣,遭遇打擊,營業額一度跌至原來的15%,大量牛肉庫存無法消耗。

從提供現制現售的堂食服務,到轉化成半成品在盒馬線上銷售,Butcher做決策只花了2天。這個應急舉措,也幫Butcher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到2月22日,Butcher的全國營業額達到了節前的140%。

Butcher創始人王乾認為,靈活調整運營方式,或將加速自身的餐飲零售化進程,「生熟聯動的經營方式,我們在之前早有準備,特殊時期加速了這個過程。等疫情過去後,會考慮在提供堂食服務的同時為『盒區房』用戶提供進口牛排食材。」

張曉鳴對半成品的長線投入頗為認同:「疫情間接推動了半成品菜在國內市場的擴大。未來,半成品的銷量還將迎來新一輪的增量。」杏花樓剛上市半成品,就趕上了消費需求的爆發。張曉鳴透露,1月、2月半成品銷量同比增長2300%,遠超預期。看到市場認可的張曉鳴,計劃3月末在京東上線10款新的半成品,3月中旬與京東負責人對新品上架細節進行溝通。「半成品的小有成績讓杏花樓意識到消費者對方便加工食品的訴求,公司有意嘗試上線全熟產品。」

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外賣和食材採購受到限制,反而是簡單易做、口感良好的半成品速食獲得消費者喜愛,這讓更多企業看到了餐飲零售化的渠道優勢。數據顯示,消費者對速食菜的需求量非常大。春節期間,吳大娘水餃成交額超同期45倍,新雅大廚成交額達平時的40多倍,蠔油牛肉、清炒蝦仁、魚香肉絲等拿手菜最受消費者歡迎。(趙述評)

相關焦點

  • 北京年夜飯市場忒熱鬧 半成品年夜飯走俏電商平臺
    記者了解到,目前東城區餐企已接受年夜飯訂餐超1700桌,顧客達1.5萬餘人。大碗居等老字號、眉州東坡等熱點飯店「年夜飯」基本搶訂一空。除了傳統菜系,今年的年夜飯市場中,少數民族餐飲和西餐也格外受到追捧,半成品年夜飯更成為爆款。  市民嘗鮮西餐民族餐飲  「臭鱖魚基本上是預訂顧客必點的,有人還點兩條。
  • 餐飲新零售成餐企擴張新玩法 線上線下如何深度融合?
    把菜品變成可流通的半成品商品,新零售成餐企擴張新玩兒法   據口碑調研發現,目前在餐飲上市企業中,增速最快的呷哺呷哺只有70億的市值,而周黑鴨,一個餐前小吃品牌的市值已經是200億,口碑認為,這其中的本質差異就在於周黑鴨實現了商品的標準化流通,故此,口碑提出了一套餐飲新零售的模式,通過標品供應鏈,把呷哺呷哺等餐飲品牌的菜品變成可流通的半成品商品
  • 突遇疫情,直播賣半成品菜成餐企「救命稻草」?
    餐飲品牌布局半成品菜的「歷史」其實很久了,新雅就是最好的例子。早在2005年,新雅就成立了新雅食品有限公司,以月餅和半製成品菜餚為主業,同時還包括熟食、腊味,以及青團、八寶飯等節令食品的生產。除了線上旗艦店,新雅食品還大量布局線下零售門店。根據百度地圖,「新雅食品」在上海地區共有48家連鎖門店。
  • 居家戰「疫」可享受大餐 半成品菜新零售未來能否成為「主流」
    而在這次戰「疫」期間,不少新生代餐館和電商平臺也在半成品菜餚上下起了功夫。最近,海底撈在多個電商平臺推出半成品菜「開飯了」,包括辣子雞丁、宮保蝦球、麻婆豆腐、魚香肉絲等近20種經典川菜半成品套餐。據平臺介紹,這類半成品套餐中的主料配料都已經按比例搭配好,消費者只需按商品頁面上的烹飪做法簡單加工就能食用。
  • 每日優鮮搭載半成品
    拋開商業競爭不談,半成品似乎成了電商的標配品類,後者以此拓寬品類、穩定流量、發展新客,其毛利更是高於果蔬,勢必備受生鮮電商的青睞。推IP新品 押寶半成品電商對半成品情有獨鍾。實際上,消費者將生鮮電商視為採購一日三餐所需食材的平臺後,用戶畫像自然會發生變化。而電商平臺要做的就是抓住趨勢,填補品類的缺口,儘可能在品類上做到「大而全」。一定程度上,此舉無疑會將特殊時期內瞬時湧入生鮮電商的新增客群轉化為固定客群,提升新增流量的轉化率。
  • 海底撈線上「開賣」半成品,線下門店送生鮮
    新京報訊(記者 張曉榮)疫情期間,全民居家變「大廚」,也帶火了半成品銷售,各大餐企也紛紛入局這一市場。近日,海底撈在京東、海底撈微商城等多個電商平臺推出「方便菜」,包含套餐和單品,由中央廚房統一發貨,北京、天津、廊坊消費者可購買。
  • 海底撈等餐飲連鎖店紛紛推出加熱即食的半成品飯菜
    以「好吃又省力」為賣點,許多餐飲企將自家的招牌菜做成預製產品放到線上售賣。火鍋界的龍頭企業海底撈也是其中之一。海底撈在海底撈App等多個電商平臺上推出了自家的系列半成品菜「開飯了」。目前,暫限北京地區購買,後續隨供應鏈各環節的復工復產,深圳、廣州、上海和西安也將於3月陸續上市。
  • 「半成品菜」的突圍
    在新零售大潮下,以「好吃又好做(秀廚藝)」為賣點,許多餐飲企業將招牌菜做成預製菜品放到線上售賣,創造了新的營收點。疫情期間,半成品市場加速發展,半成品菜+線上銷售打開了餐飲新零售的局面,是餐飲業和食品業的融合,也是餐飲業和零售業的火力交鋒。未來發展會如何呢?  5分鐘完成「餐廳級」酸菜魚  周一,忙碌完工作的小趙回到家中已是晚上7點半。
  • 養馬堡村:建起電商平臺蔬菜銷路越走越寬|蔬菜|蔬菜大棚|盧玉剛|...
    養馬堡村:建起電商平臺蔬菜銷路越走越寬「今年我家大棚黃瓜長勢非常好,在市場上比別人家的一斤能多賣2毛錢。」5月22日,在鐵嶺縣鎮西堡鎮養馬堡村村民劉樹德家的大棚內,一根根新結出的黃瓜翠綠欲滴。劉樹德說,現在村裡建起了電商平臺,幫助村民賣菜,村裡的菜除了批發零售又找到了新銷路。「我們養馬堡村村民以種植棚菜為主,今年疫情期間很多農貿市場、飯店都處於關閉狀態,村裡的棚菜銷售受到很大影響。得知這一情況後,市縣商務局給村裡提供了很多支持,幫助我們對接超市、尋找銷路,又聯繫了瀋陽市的電子商務公司與我們合作,為我們搭建開通了鴻蒙雲平臺,在網上銷售蔬菜,由郵政公司負責蔬菜的配送。」
  • 繼海底撈之後,沃爾瑪攜手30家餐企殺入半成品賽道,搶佔餐飲零售新...
    疫情催生半成品熱潮,零售、餐飲企業攜手入場實際上,半成品食品並非新生物種,初期以餐企逢年過節推出的禮盒裝半成品菜形式出售,後又以蔬菜類淨菜為主。此前已有不少餐飲和供應鏈企業涉足這一領域,但效果卻不如人意。
  • 海底撈「開飯了」上線 餐企紛紛擠上半成品菜賽道,會是下一個風口嗎?
    3月1日,海底撈在多個電商平臺推出半成品菜「開飯了」,上線了宮保蝦球、魚香肉絲、麻婆豆腐等近20種系列半成品製品,價格在36-125元之間。根據平臺介紹,該類產品主料配料已經搭配好,消費者只需直接進行加工即可。
  • 半成品爆單!海底撈、盒馬……大牌加速進軍!2020市場迎來大爆發?
    借力線上平臺,探索新零售,是疫情期間餐飲品牌不約而同採取的一種自救方式。疫情前期,以外賣為主流迎來爆發;而疫情當下,探索「賣菜」這一場景成為主流,隨著細分場景的挖掘,以賣「招牌菜」為核心的產品又被充分挖掘。以「好吃又省力」為賣點,許多餐飲企將自家的招牌菜做成預製產品放到線上或線下售賣,而今更是被行業人看好。
  • 餐企集體變身「直播達人」,直播帶貨成餐飲新趨勢?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大多數線下業務陷入停擺,直播則一夜間成為企業將線下業務轉向線上的重要入口。頭部餐飲品牌相繼奔入直播風口。02餐企打響直播戰,疫情下的新機遇此次疫情之後,隨著5G時代的來臨,視頻形式取代圖片文字與消費者互動
  • 「半成品菜」賈國龍功夫菜首開門店,有顧客說像是在吃飛機餐
    記者 |吳容編輯 |牙韓翔做半成品菜的西貝「賈國龍功夫菜」近日開出了首家門店。這家店位於北京世紀金源購物中心,是在此前開設的西貝酸奶屋上進行改造後重新開出。店內銷售的所有菜品均為半成品,包括西北菜、八大菜系等30多個SKU,它們被放在冷凍保鮮櫃裡,當顧客下單後,店員會將其加熱然後送上餐桌。值得注意的是,和其它堂食餐廳不同,賈國龍功夫菜不設廚房,只有位於餐廳中間的明檔加熱區用來加熱半成品食盒。
  • 餐飲圓桌戰「疫」③丨半成品菜是餐飲零售的新風口嗎?
    疫情下,外出就餐減少,全民宅家變大廚,半成品菜、方便菜走俏,於是有餐飲企業瞄準這一需求,開始多元化布局。與此同時,傳統商超、生鮮電商也拋出橄欖枝,開始與餐企共同開發這一市場,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餐企零售產品的銷售、冷鏈物流等問題,也使得餐飲與零售的界限愈加模糊。
  • 半成品成了餐飲品牌疫情期間新商機?
    回到家中,張彤用居委會提供的一個二維碼,在微信上掃碼進入一個名為「海底撈生鮮直配」的小程序,裡面除了自煮火鍋,還有半成品菜和幾十種生鮮食材,價格上比幾家主流生鮮電商略貴。次日上午,張彤在網上選購的菜品被送到她家門外。
  • 「五一」消費有攻略 餐飲集中上新,點餐線上化
    有連鎖餐飲品牌在節前推出新品,不過需要提前溝通,隔桌、公筷一個不能少;商場/購物中心銷售逐漸轉到線上,推進場景體驗勢在必行,開放式商業街區打開閒暇消費體驗困局;超市到家服務也將迎來一波小高峰;線上平臺半成品走俏市場……「五一」小長假,不妨選擇按照這份攻略,進行一次安全的消費體驗。
  • 新疆奇臺縣:電商助力拓寬蜂農蜂蜜銷路
    這是7月22日,新疆奇臺縣東灣鎮根葛爾村雲新養蜂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梁學忠通過APP「雲」平臺發貨、收款與客戶的對話。 正忙著和妻子貼快遞單準備發貨的梁學忠說:「這個季節本是蜂農蜂蜜銷售旺季,但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我們銷售的節奏,客源減少。
  • 跨境電商成日企「救命草」
    中國消費者對日本產品的青睞促使越來越多的日本企業進駐中國跨境電商,他們不僅在網上開店,還配有售後服務和體驗店。在訪日遊客消費逐漸出現飽和的徵兆下,日企正加速進入中國市場,進一步擴大日用品、食品、精密機械等日本產品的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