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來上海置業的臺灣人,心中的夢想不盡相同:參加臺灣看房團的一位汪太太,此次帶來了4個子女中的3個,誠心誠意來購房居住,為的是「給子女創造更好的受教育機會」;一位在臺灣開餐館的杜先生,想在眾多房源中物色一間門面,將他的越南餐廳開到上海;臺灣「建築物管理維護經理人協會」秘書長顏先生,則專程來考察內地物業管理市場;「家天下專業不動產網」董事長楊先生已在中山公園旁訂了一套房,這次的主要任務是探探房屋中介方面的行情……
理由之一:價格優勢難擋
「這裡的房價好誘人!」3天隨行採訪,記者聽到「看房團」團員講這話的次數少說也有10遍。據說,上海現在的房價水平,和高雄不相上下,是臺北房價的三分之一。以黃浦江畔的某樓盤為例,房價高達每平方米2000美元,而據說,臺北市中心也有一座品位相近的樓盤,開價就是每平方米近人民幣10萬元。兩種價格一對比,上海房價的優勢鋒芒畢露。
上海中高檔樓盤也有強勁的競爭優勢。在長寧區某樓盤參觀時,一位臺灣女團員對地段、規劃、房屋結構都頗為滿意。在樣板房裡,她拉著售樓小姐,一連問了許多有關付款、貸款、物業管理方面的問題……問題之多,弄得年輕的售樓小姐有些無力招架。最後,她才開始打聽房價。得知房價為每平方米6000元,她低頭換算了片刻,暗自笑了笑。記者問她笑什麼,她反問:「這裡的房子在上海算什麼檔次?」「中高檔次。」「在臺灣,同樣的房子價格肯定會高出三四倍。我來買東西,碰到物美價廉,能不笑嗎?」
不光是房價優勢難擋,上海的物價也令臺灣人眉開眼笑。上海的一碗牛肉麵,售價在8元左右,而在臺灣,可能是98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30多元),比上海貴了三四倍。
理由之二:長住租不如買
來上海長期居住的臺灣人,一般都有個「三部曲」:先住賓館,然後租房,最後買房。可是現在很多「向西飛」的臺灣人想簡化這個三部曲。「我一定要先買了房再過來。」一位團員說,「我伯父兩年前來上海做生意,一直租房子住。現在他的業務穩定了,打算在上海買房子這時才發現,兩年裡交的房租完全夠付首期了。我們生意人最不喜歡這種事———花了錢卻沒有結果。」有了前車之鑑,這位團員再也不想白花錢。
「可現在上海高檔樓盤中大多數是期房,如果錯過了期房交易,以後想買現房,可能早就售完了!」記者提醒他。「哦,這倒是個問題。」他頓了一下,「有辦法啦。我付了首期就回臺灣。這裡先讓員工打基礎,等到交房時我再回來。」說得眾人都笑了。
不光是住房,商鋪在臺灣人看來也是「買下才合算」。一位從事餐飲業的老先生算了筆帳:「上海商鋪的租金很高。生意好的時候還不成問題,生意糟的時候就成了很大的負擔。如果我買下一個商鋪,短期裡成本顯得很高,長遠來看我還是有賺頭。萬一生意虧本,最後我還可以出手商鋪,挽回一些損失。」
此外,「外銷房」的取消,對臺灣人來說,也是個天大的利好消息;上海樓市推出的全裝修房,更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
理由之三:投資回報率高
「臺灣人的收入已經具備了投資不動產的能力。」臺灣某報的記者費先生說,臺灣人在上海投資房產,有許多成功的案例:一位臺灣人買下某個獨立別墅,轉手就賺了20萬元;早先在古北置業的臺灣人,靠出租房屋,在三四年裡就賺回了當初的投資……
打算在上海樓市作長線投資的,在看房團成員中佔了很大的比例。「在臺灣,樓市投資的風險越來越大。」在臺灣開越南餐廳的杜先生說,他的朋友兩年前買了一套價值1300萬新臺幣的房子,前不久以800萬新臺幣的價格轉讓給了他:「租得出去還算不錯了,像臺灣中部、南部的房屋空置率高得驚人!」購房團領隊張先生將自己在臺灣的三處房產拿來出租,可是房租卻怎麼也漲不上去。「臺灣的房子定位非常難。」從事房地產行業已有8年的邵先生說,在臺灣,一定的地區要做一定的房型才賣得出去,不像上海的小區,隨便做什麼樣的房型,都會被一搶而空。
上海的房價便宜,租金卻比臺灣高許多。每到一個樓盤,團員都會詢問當地的房租價格,而無論高低,換算下來,房租價格都很高。「現在還有什麼生意能穩賺20%?」一位先生沒用計算器,就準確報出了上海樓盤的投資回報率。據說,臺灣樓市的投資回報率只有4-5%。
理由之四:生活規劃合理
「想想看,南京路步行街已經夠好了吧,可上海市政府還要追加投資。」在臺灣從事物業管理的顏先生對上海城市建設的感嘆,也令許多臺灣人唏噓不已。「是呀,臺灣人想磁懸浮列車想了那麼久,卻還是被上海搶了先!」團員們紛紛應和。
也因此,浦東的樓盤引起了團員們很大的興趣———浦東正在開發,總體規劃更合理和現代。看房團在金橋一處高檔小區裡遇到一位來自臺灣的女業主,這位黃太太現身說法:「我在上海的幾年裡,先後搬了三次家。一開始,我住在古北。日子久了,我發現那裡的房價高得不合理,全是被臺灣人炒上去的。而且周圍環境、交通也不夠好,於是我就打算換個地方。」幾經探訪,她逐漸將目光落到了金橋———這裡的規劃與紐約近似:生活區、商業區劃分清晰。雖然距市中心有些遙遠,但是距離地鐵、隧道、過江大橋只有30分鐘車程。如果有小區班車或者私家車,去市中心絕非難事。而且,大部分準備在上海長住的臺灣人,都會考慮買車。
「這裡雖然地點偏一點,但是人氣卻絲毫不受影響。」她舉了第一八佰伴和時代廣場的例子。兩家大商場在浦東落成後,立刻吸引了大量的人氣,周圍形成一個很旺的商圈。「我相信,這裡日後的規劃會更加接近發達國家。」
來源:申江服務導報 作者:王靖朱筱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