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入城市前列:深圳居住用地供應僅357公頃,打工人該如何置業

2020-12-20 騰訊網

大家好,我是大灣區房產老梁;

最近關於「十大人口流入城市:8個在南方」以及深圳今年居住用地供應達到357公頃?這2個熱點,相關網友討論很是熱烈;

廣東是我國人口淨流入最多、受益最大的地區。其中,全國淨流入人口佔比最高的城市是東莞,高達70%;深圳次之,為60%;第三名是中山,為46%;第四名是佛山,為45%。

從這一組數據上不難看出,南方城市佔比很大。這是因為這些年來南方經濟發展迅速,當地政府又給出各種的優惠政策,招商引資吸引人才。以廣東省為例,2019年,廣東省常住人口數量居全國首位,佔全國人口總量的8.23%,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人口密度為全國的4.40倍,此外,廣東省還放開了「全面二孩」政策,放低落戶條件等,這些政策對外來人口來說都是十分有吸引力的。

看完人口數據,咱們再看看GDP經濟數據:

不難發現,目前北方經濟重市僅剩下北京、上海2個城市;本來北、上、廣、深獨佔前四,目前重慶出現反超;

南北經濟發展差距,城市比例出現8:2,8個南方城市2個北方城市;這意味著什麼呢?中國經濟中心已經偏向南方?

我們平時都是粗略講人口流入,嚴格意義上叫人口淨流入,就是指常住人口與戶籍人口的差值,常住人口大於戶籍人口,就說明該城市人口處於淨流入,反之則為淨流出。

我們再回頭看這前10個人口淨流入城市,前五個是上海、深圳、北京、東莞和廣州,除了東莞,其他都是一線城市,只是東莞跑到了廣州之前。作為我國經濟總量最大的城市,上海也是我國常住人口和城區人口規模最大的城市,就業機會多、薪資水平高,吸引力最大。

10個城市中,都分別來自全國三大經濟圈,也是三大城市群,基本上與之前我們的判斷保持了一致性。

這表明了,南方隨著改革開放以後,南方沿海靠著對接國際軌道,面向世界,經濟日益發展。另外隨著國際資本經過香港,進入到廣東等地,大量興建了企業,帶動了沿海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簡單來說,也就是來廣東更容易找工作,以及發展機會,甚至找對象;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深圳常住人口就達到了1300萬人,還有流動性人口500萬人左右,如何解決居住問題,就成為深圳發展不得不說的事情;

早在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的時候,深圳就建立以深圳為主,多個合作示範區,像深莞,深惠,深汕等合作示範區;如2018年深圳人才安居集團以18.84億在塘廈拿地,這是定位為人才安居住房建設運營業務的深圳國企首次異地拿地,該地塊需配建住宅建築面積不少於10%的比例(不少於11571㎡)作為人才房,以及配建獨立建築面積不少於2880㎡的12班幼兒園,建成後需移交給當地政府統一管理。

另外,2020年深圳在各區規劃了人才住房,安置房,安居房,公租房,預計約4.7萬套左右,基本和去年持平;深圳每年在有限的地皮上,都會在各區新增各類保障服務,為建設城市發展的「打工人」,提供各類住房;

2019年,不完全估計,深圳常住人口1300萬以上,加上流動人口等,接近2千萬的人口大市,而商品房僅僅只有200萬套,加上各類保障房約9萬套左右,是完全無法提供給各類生產人才的;

而在深圳工作的打工人,要麼繼續等待保障房,要麼就是在臨深的城市,如東莞,惠州等地置業;

而隨著今年深圳7·15提高了購房要求之後,東莞響應,也出臺相關限購政策,提高了購房的資質;目前能夠購買的就只剩下惠州了;那惠州是唯一的選擇嗎?

東莞限購政策:調整商品住房限購政策

自本通知施行之日起,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在本市購買第一套商品住房的(新建商品住房或二手商品住房,下同),須提供購房之日前2年內在本市逐月連續繳納1年以上社會保險證明;購買第二套商品住房的,須提供購房之日起前3年內在本市逐月連續繳納2年以上社會保險證明。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在本市行政區域內擁有2套及以上商品住房的,暫停向其銷售商品住房。

自本通知施行之日起,個人所得稅繳納證明不再作為購房資格審核材料。為做好與原有政策的銜接,在本通知施行之日前已連續繳納個稅滿一年或兩年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仍可按原政策規定購買首套或第二套商品住房。

目前東莞臨深一帶的鳳崗,塘廈等鎮,價格都在3萬元每平米左右,偏遠一點的樟木頭以及清溪等鎮,也得2字頭;購買東莞的新房或二手房,需要有1年的東莞社保或戶口,並且能接受這個價格,才能購買到東莞;

而惠州臨深,大亞灣與惠陽白雲等地,價格普遍在1.6萬元每平米左右,價格更加親民,並且沒有購房限制,需要社保戶口等,看似更適合安家;

當然了,並非是鼓吹大家一定要在惠州買房,或者我就是個中介,需要你過來找我買;

結合房價,經濟發展與人口流入等,房價上漲趨勢,哪怕是國家調控下,也只是壓制住漲幅,並不是讓房價下跌,也就是房價只會越來越高;

很多過來惠州的炒房客,購買在了惠東,澳頭等沿海小區,都是因為「腦子一熱」,覺得門前大海春暖花開,還有價格便宜所吸引,目前房價沒漲(大部分剛需覺得,房價漲跌與自己無關,自己是自住的;少部分的自住購房者,覺得就是進坑了),就詆毀惠州是個不值得投資的城市,就像「背鍋俠」大亞灣一樣,先是背負了「核電站」,後又背負了「鬼城」。

惠州非常合適居住,至於是否合適投資,這個我們可以私下探討;

我是老梁,93年的孤寡老人;

相關焦點

  • 供應爆發,深圳要賣接近澳門大小的產業用地
    在深圳的土地出讓結構中,商業和工業用地佔據較大比重。以2018年為例,深圳成功出讓的61宗土地中,其中商業和工業用地佔絕大部分,僅有10宗居住用地,其中6宗被深圳人才安居集團或深圳大鵬人才安居有限公司拿下,均是70年自持地塊。
  • 《廣州市2020年建設用地供應計劃》公布
    地塊集中供應的區域更容易連片開發,誕生新的居住板塊,哪些區域將成為置業新熱點?每年的土地供應計劃都格外受到關注。3月11日,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公布了《廣州市2020年建設用地供應計劃》(以下簡稱《計劃》),根據《計劃》,今年全市11區共計劃供應372宗地塊,建設用地供應總量為2028公頃,其中住宅用地547公頃,商服用地383公頃,工礦倉儲用地489公頃,其他用地608公頃。
  • 一日攬金超300億元 深圳宅地供應加速
    克而瑞數據顯示,僅10月,深圳就掛牌超10宗土地,環比9月增長544%,增幅位於一二線城市的首位。這背後是深圳房價持續上行的現實。樂有家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十年間深圳房價總漲幅178%,領先國內諸多城市。今年「7·15」出臺之前,深圳房價在新冠疫情稍緩的四月迅速復甦,並快速上漲,一度領跑全國。
  • 禹州出讓13塊居住用地面積200餘公頃!11個樓盤已動工-禹州第一網
    9月16日禹州第一網小編從禹州市人民政府官方網站獲悉,禹州市2020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一覽表、禹州市存量住宅用地信息匯總表、禹州市存量住宅用地項目清單已發布。禹州市2020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一覽表公布的數據來看禹州出讓13塊土地為居住用地,合計面積200餘公頃;工業用地兩塊,合計面積約69公頃;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合計面積約24公頃。禹州存量住宅用地項目清單公布的數據來看禹州目前有11個樓盤項目已動工未竣工,5個項目未動工。
  • 2020十大人口淨流入城市排名來襲,你所在城市人口增加了嗎
    在此之前,我們先看一下何為人口淨流入城市?人口淨流入城市是指常住人口與戶籍人口的差值,常住人口大於戶籍人口,就說明該城市人口處於淨流入,反之則為淨流出。一般情況下,提起人口淨流入城市,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北上廣這些一線城市,那到底是不是呢,讓我們一探究竟。
  • 深圳14號線惠州段?別慌,珠三角人口流入4個城市,深莞惠有潛力
    大家好,我是大灣區房產老梁;最近關於「十大人口流入城市:8個在南方」這個熱點,相關網友討論很是熱烈;廣東是我國人口淨流入最多、受益最大的地區。其中,全國淨流入人口佔比最高的城市是東莞,高達70%;深圳次之,為60%;第三名是中山,為46%;第四名是佛山,為45%。
  • 學習新加坡,深圳的本錢在哪裡?
    如果說中國住房壓力最大的城市,深圳稱第二,沒有哪個城市敢稱第一。 眼下深圳,住房形勢是嚴峻的。 常住人口1400萬,實際管理人口2500萬,80%的人靠租房,70%的人租住在城中村裡。
  • 學習新加坡,深圳要讓6成人不被房價所累,來了真的是深圳人
    如果說中國住房壓力最大的城市,深圳稱第二,沒有哪個城市敢稱第一。眼下深圳,住房形勢是嚴峻的。常住人口1400萬,實際管理人口2500萬,80%的人靠租房,70%的人租住在城中村裡。現在的深圳,乃至一二線城市,年輕人考慮的不是買房,而是如何租房支出控制在收入的30%以下,公積金也得提出來支付房租。公積金只是一個小的縮影,對深圳來說,最大的挑戰還在於土地和資金。
  • 35城住宅供應:中西部龍頭城市趕超北上廣,重慶是深圳8倍
    一個城市的房價,除了與當地的經濟收入水平、人口流入緊密相關外,供應量的大小也是一個關鍵因素。供應量充足的城市,往往房價也會更加平穩。那麼,哪些城市的供應量大呢?大量的二線城市目前還依然處於增量市場,未來5年左右二手房的成交量會不斷提升,但新房還將是二線城市的成交主力。另一方面,熱點二線城市也是當下人口流入的重點區域,從近幾年的人才政策來看,二線城市尤其是中西部區域的熱點二線城市成功吸引到大量人群落戶,加之二線城市置業門檻相比一線明顯偏低,形成了新房市場供求兩旺格局。
  • 馬光遠:在深圳一樣供求失衡城市 自住需求能上車就上車吧
    在一系列利好的刺激下,深圳的前景被強烈看好;三是深圳是過去5年,中國人口淨流入最多的城市。2017年常住人口增加55萬,2018年接近50萬,2019年是40多萬,在全國所有城市中遙遙領先;第四,深圳住宅的供應趕不上城市發展的速度。
  • 2019年流入人口top10城市榜,深圳不再是熱門的奮鬥之都
    1過去一整年人口都流入了哪些城市?先簡單說明一下統計方法。我們將「2個月內在某地居住時間超過20天」作為定居標準。上海流入人口最多,不太令人意外。而第二、三名則是東莞和成都,北京、廣州、深圳僅進入前六,多少有些出人意料。雖然說,在新聞資訊和社交平臺發言裡,我們常常能看到「來了深圳就是東莞人」的戲言,成都也已經作為西南第一城、一線青年退守首選陣地火了好幾年,但直到大量人口湧入體現在數據上,我們才真正見識到這兩個二線明星城市的戰鬥力。
  • 一線城市整體購房規模潛力優勢突顯,深圳置業動力指數最高
    研究發現,一線城市整體購房規模潛力優勢突顯,深圳置業動力指數排名居於榜首,新一線城市成都進入前五行列;長三角、大灣區、京津冀、成渝四大城市群置業動力整體較高,TOP30城佔據17個;榜單前50城呈現四種特質,「績優型」城市如北上廣深等兼具人口潛在置業需求與城市發展潛力雙重優勢;高性價比城市如成都、武漢等,是年輕人定居的優選。
  • 樓市躁動考驗深圳:買房先交「喝茶費」 二手房掛牌價跳漲
    在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中,深圳土地面積最小,不到2000平方公裡,實際管理人口超過2000萬,人口密度大於北上廣。與此同時,根據深圳基本生態控制線的管理規定,至2020年,不少於974平方公裡的土地面積不可開發。為穩定產業用地比例,保障產業空間需求,至2020年深圳工業用地佔建設用地比重不宜低於30%。
  • 2019年流入人口TOP10城市:第二你猜不到
    過去這一年,又有哪些城市在人口爭奪戰中取得階段性勝利呢?DT君聯合聯通大數據做了點小研究。過去一整年,人口都流入了哪些城市?先簡單說明一下統計方法。我們將「2個月內在某地居住時間超過20天」作為定居標準。
  • 2019年流入人口TOP10城市:上海第一 東莞第二
    過去這一年,又有哪些城市在人口爭奪戰中取得階段性勝利呢?DT君聯合聯通大數據做了點小研究。1過去一整年人口都流入了哪些城市?先簡單說明一下統計方法。我們將「2個月內在某地居住時間超過20天」作為定居標準。
  • 深圳膨脹後的末班車
    樓市的發展短期看金融、中期看供應、長期看人口。 據《廣東省統計概要》官方資料顯示,2018年深圳新增常住人口近50萬人,常住人口總量1302.66萬人,戶籍人口總量455萬人。
  • 二類居住用地大減!博愛路提速!紫馬嶺公園片區最新控規出爐
    中心城區紫馬嶺公園片區位於中山市東區中部,定位為以紫馬嶺公園我核心公園的綜合商務中心區、具有中山文化特色的休閒型居住社區,並且兼具科研教育功能。在現行控規中,片區可容納居住人口為3.17萬人,本次控規調整後可容納居住人口為3.5萬人。
  • 瀋陽發布2020年建設用地供應計劃:住宅用地700.30公頃
    樂居買房訊 近日,瀋陽市2020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正式公布。根據計劃指標,2020年度瀋陽市(含遼中區、康平縣、法庫縣和新民市)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控制在3152.30公頃以內。沈白高鐵、瀋北新區沈鐵二號公路、沈康高速公路、王家溝至鐵嶺杏山公路改擴建工程、四環路、沈康高速鴨綠江街至新城子段新建工程和瀋陽四環快速路棋盤山段新建工程等交通運輸用地項目共1216公頃, 列入浮動計劃,如以上項目今年申請供地,本年度供應計劃相應浮動。
  • 2019全國流入人口TOP10城市出爐,第二名萬萬想不到!
    近日,第一財經發布了 2019年流入人口城市TOP10排行榜。 這份榜單與很多人意識中的排名很不一樣, 上海流入人口最多,高居首位毫無懸念, 北京、廣州、深圳卻依次僅進入前六。
  • 2020十大人口淨流入城市
    根據國家統計局近期公布的相關數據以及部分城市的統計公報,對42個重點城市的人口淨流入情況進行了梳理,當前人口淨流入最多的10個城市分別是上海、深圳、北京、東莞、廣州、天津、佛山、蘇州、寧波和杭州,全部來自三個經濟圈,其中珠三角4個,長三角4個,京津冀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