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經濟發展多元化:影視產業或成新出路?

2020-12-25 騰訊網

第3037期文化產業評論

2020年,隨著新冠疫情襲來,進入澳門的遊客和賭客數量呈斷崖式下跌,在整個社會經濟結構中佔有絕對比重的博彩和旅遊兩大行業亮起紅燈,在此危機下,澳門面對如何做好經濟適度多元化的問題。

作者 |顧亮(影視文化行業策劃及撰稿人,專注於影視項目策劃、影視內容創作及影視文化交流)

編輯 |可可文

來源 |文化產業評論

正文共計5288字 | 預計閱讀時間14分鐘

以博彩業起家的澳門,在經歷了博彩業的爆發式增長之後,必須要面對經濟結構過於單一的現實,更要面對經濟持續增長和社會持續發展的課題。國家「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澳門經濟要「適度多元化」的發展目標;「十二五」規劃再一次強調了繼續貫徹這一發展方針;「十三五」規劃更是繼續強調「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積極發展會展商貿等產業,促進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中也指出,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點領域之一就是「多方合作推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2020年,隨著新冠疫情襲來,進入澳門的遊客和賭客數量呈斷崖式下跌,在整個社會經濟結構中佔有絕對比重的博彩和旅遊兩大行業亮起紅燈,對博彩業以及內地遊客高度依賴的澳門,面臨著新一輪的危機。

在此情況下,經濟多元化對於澳門來說,既是確保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長遠規劃,更是全球疫情危機下實現自救的必要手段和途徑。對澳門來說,經濟適度多元化的命題,已經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怎麼做以及如何做好的問題。

縱觀澳門近年來的經濟適度多元化成效,有方向,但不堅決,有效果,但不顯著,尤其是在一些具有天然優勢和應該重點發力的領域,並沒有呈現出應有的格局和效果,比如影視產業。在澳門回歸祖國二十一周年之際,本文將從影視產業的角度,探討澳門經濟多元發展的可行性路徑。

「灣區+」「文化+」「影視+」,

澳門準備好了嗎?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以及《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 年)》(以下簡稱「計劃」)等政策的落地,港珠澳大橋的貫通以及橫琴新區的逐步開發,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發展已經如火如荼。其中,「綱要」和「計劃」中有多處明確提到與澳門有關、與文化產業相關的內容,節選如下:

—建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文化交往中心;

—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深化粵港澳文化創意產業合作,有序推進市場開放;

—推動粵港澳影視合作;

—推進大灣區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產業發展;

—支持澳門發揮東西方多元文化長期交融共存的特色,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和文化旅遊;

—支持香港、澳門舉辦與「一帶一路」建設主題相關的各類論壇或博覽會。

這些以文化產業為關鍵字和核心的行動綱領目標,值得深入研究,是貫徹精神、抓好落實、開展合作的重要方向和抓手,也為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沿線地區以及內地的深入合作提供了明確指南。而在文化產業的眾多門類中,影視產業因其具有廣泛的傳播度和巨大的影響力而受到格外青睞,同時,澳門歷史文化資源稟賦深厚,具有發展影視產業的天然土壤和基因,那麼在世界歷史文化名城澳門,影視產業發展又如何呢?

近年與澳門有關的影視劇,要麼是以賭場為背景,如《澳門風雲》系列、《媽閣是座城》等,要麼是在澳門取景,如《遊龍戲鳳》《非常幸運》等,缺乏深度,缺乏知名度以及,缺乏影響力;澳門回歸十周年央視獻禮劇《蓮花雨》以及二十周年獻禮劇《澳門人家》都先後證明了珠澳題材影視作品的匱乏、製作水準的低下以及劇情內容的老套。深挖澳門/珠海乃至整個珠三角原創題材,重點表現澳門回歸以來偉大成就、珠海經濟特區改革開放巨變、橫琴新區從無到有日新月異、澳門珠海獨特的人文歷史、澳門一國兩製成功實踐、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宏偉藍圖等內容的高水準影視作品嚴重稀缺。

2020年上半年,由澳門與內地合作、反映澳門回歸20年變化的電視劇《灣區兒女》在央視一套播出,周海軍、潘秋婷執導,王媛可、孫堅領銜主演,羅嘉良、李彩樺特別出演。該劇以粵港澳大灣區的主要城市為背景,講述了一群年輕人植根粵港澳大灣區,與城市共同發展,實現自我成長的勵志故事。該劇由內地的影視公司立項,並由有澳門的公司參與投資,應該說是在影視劇項目的合作方式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該劇的出品方之一澳門南光集團董事長傅建國表示,《灣區兒女》是澳門多元產業發展的新路標,也是搭建澳門資本與內地影視產業合作發展的新模式。

正如澳門中聯辦副主任姚堅所說,澳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但也面臨城市轉型和城市形象再造的現實壓力,要加大對澳門影視產業的支持。

放眼未來,澳門/珠海乃至整個粵港澳大灣區需要的是像《大江大河》《老酒館》《父母愛情》以及當年的《浦江敘事》《北京人在紐約》《公關小姐》這樣的反映時代變遷、反映社會發展、反映地方與行業特色、反映人與社會關係的重量級作品。作為內容為王的行業,用作品說話是關鍵、是核心,好的內容是一直有市場需求和市場前景的。

所以,澳門在影視產業方面雖有嘗試,但還遠遠不夠,在這方面應高度重視、提早布局、深度參與。

影視產業是典型的內容為王,澳門應該著力打造關於本土題材的原創IP孵化中心,並對澳門與內地交流合作題材、粵港澳大灣區題材、海上絲綢之路題材、中國與葡語系國家交往合作題材、國際文明交流互鑑題材等作品進行重點開發,形成豐富的劇本儲備和項目儲備;成立澳門題材創意中心,打造珠澳題材影視作品資源庫,對作品進行扶持和後續開發。在競爭激烈的影視行業中開闢藍海,培育個性化競爭力。

在題材孵化創作方面,通過劇本徵集、編劇大賽、行業自薦等手段,網羅一批有水準、有潛力的年輕編劇和策劃創作人才,可成立工作室,也可採用籤約作者、兼職等多種形式,充分考慮影視行業輕資產以及編劇和創作人才工作的特點特性,在用人機制上靈活創新。

隨著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戰略的提出、橫琴為澳門提供發展空間、大灣區優化布局分工和產業升級,影視產業有望成為澳門的新興產業,並且影視產業與澳門傳統的優勢產業旅遊業、博彩業等亦是相輔相成、聯繫緊密,可以有效聯動、協同發展。

以影視為媒,

積極拓展廣闊的內地市場與平臺

前文所提到的「綱要」和「計劃」中,有關澳門與內地合作的內容同樣醒目:

—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

—支持橫琴與澳門聯手打造中拉經貿合作平臺,搭建內地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的國際貿易通道;

—打造港澳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平臺;

—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區。

與澳門一水之隔的珠海橫琴,成為了澳門發展經濟多元化、與內地深度合作的絕佳平臺。珠澳合作開發橫琴,更是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和深刻的高度:將橫琴建設成為粵澳深度合作區,為澳門長遠發展開闢新空間、注入新動力,為「一國兩制」順利實施和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貢獻力量。

△珠海橫琴新區

同時,珠海生態環境優美,氣候宜人,一年四季都適合影視劇拍攝,非常適合發展影視產業。遺憾的是,與同為經濟特區、同樣非常宜居的廈門相比,珠海在影視產業的支持力度方面遠遠不及。

廈門舉全市之力,打造影視拍攝服務中心,積極爭取金雞百花電影節長期落戶,出臺影視產業扶持政策。同時,廈門市集美區、湖裡區也都各自出臺了影視產業扶持政策與影視拍攝服務指南,營造出影視產業打造城市品牌、影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火熱氛圍。

△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開幕式現場(資料圖)

反觀珠海,在影視產業方面,動作寥寥。即便是作為國家級新區、「特區中的特區」的橫琴新區,也沒有在影視產業方面有特別的規劃和支持,作為澳門的後花園和大本營,在與澳門影視產業的互動以及引導方面,就更加乏善可陳。

目前,橫琴範圍內,已知的和影視產業沾邊的相關項目有:獅門娛樂天地、麗新文創新天地等,都是偏重文旅和商業的實體項目,對遊客的依賴較大,也就意味著一旦發生類似新冠疫情這樣對旅遊和實體經濟有嚴重影響的事件,那麼遭受的打擊可想而知;而且,從講故事的角度來說,這幾個項目和澳門本身的關係不大,澳門需要從現在開始下大力氣培養和孵化自己的IP,以澳門元素、澳門故事、澳門品牌為核心打造影視產業鏈。

我們再看澳門「一個中心、一個平臺、一個基地」的發展定位,即: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可以說,要實現以上目標,如果單單以澳門區區30多平方公裡範圍內的人口和市場作為承載,就未免太過狹隘和單薄。

澳門的發展,離不開內地這個堅強和龐大的後盾。實際上,橫琴既是澳門延展發展空間的第一站和樣板間,更是與內地產生廣泛聯繫的緩衝區和始發站,但絕不是終點站;由橫琴發端並由此延綿到內地的廣大區域,才是支撐和實現澳門經濟多元化的堅實後盾和廣闊舞臺。

舉辦了4屆的澳門國際影展和舉辦了12屆的澳門國際電影節,是為數不多的可以勾連起內地與澳門的影視類活動。儘管在究竟誰才是正統出身、誰才能代表澳門存在著「李逵和李鬼」之爭,而且在舉辦時間上過於相近(都是每年12月),但不可否認,兩個活動對內地和澳門的影視產業交流合作,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南方車站的聚會》《八月未央》《金剛川》等來自內地的作品的出現,為澳門觀眾與內地之間搭建了橋梁,更為可喜的是,澳門國際電影節上的創投單元,已經吸引了多部內地作品參賽,而創投對於電影項目的孵化培育作用以及對電影產業鏈的聚合作用,要遠遠大於評獎或者展映環節,讓人對未來澳門與內地的產生更多的聯想和可能。

與此同時,需要指出的是,對於管理者來說,在澳門彈丸之地,兩個過於相似的電影類活動,在過於相近的時間舉辦,不但是赤裸裸的同質化競爭、資源浪費,而且在對外宣傳方面難免會讓人混淆不清,繼而產生負面認知,對於品牌的打造十分不利,這本身就是組織不力和規劃欠缺的一種體現。

試想,如果讓其中一個活動以橫琴為基地,或是移師到更為廣闊的大灣區乃至、移師到更為廣闊的內地,在內容和功能上做更多區隔,與內地產生更多的聯動和互惠,精耕細作,假以時日,應該會成為澳門與內地影視合作的又一典範。

2019年,國家電影局出臺了五項措施以支持澳門和香港電影在內地的發展,包括:港澳人士參與內地電影製作不作數量限制;對內地與港澳合拍片在演員比例、內地元素上不作限制;取消收取內地與港澳合拍片立項申報費用;港澳電影和電影工作者可報名參評華表獎、金雞百花獎等內地電影獎項;港澳企業在港澳臺地區和境外發行推廣優秀國產影片可申請獎勵。從國家層面對澳門與內地的影視產業合作給予了高度的支持和示範,舉一反三,澳門可研究的思路還有很多。

在這裡,我們不得不呼籲,以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珠海市政府、橫琴新區等為代表的政府機構,以珠海華發集團、大橫琴集團等為代表的國企以及以澳門南光集團為代表的央企等相關方,應該充分承擔起應有的職責,發揮自身優勢,在澳門與珠海、澳門與內地的影視產業合作發展方面,在制度設計、產業規劃、項目合作、人才引進、交流合作方面,貢獻更多的國有力量和國有智慧,積極響應國家和時代賦予粵港澳大灣區、賦予澳門的特殊使命和珍貴機遇。

同時,澳門應該構建以影視文化為主題的教育培訓體系。開展行業培訓、職業培訓、繼續教育等教育培訓服務,舉辦研修班、輔修、第二專業、職業資格、網路遠程教育等多種形式的教育體系,涵蓋影視編導創作、短視頻創作、表演培訓、播音主持、藝人經紀等門類,在粵港澳地區打造系統化、專業化培訓基地,形成影視娛樂教育培訓的實力品牌。

此外,澳門與內地之間還應全方位促進互相了解以及交流合作。鼓勵澳門的影視企業走出澳門、開闊視野、更新觀念、統籌資源,同時,加大澳門與內地市場主體的合作力度,通過合資成立公司、主題研學、文化體驗旅行、影視項目合作、人員輪崗借調、異地互派駐地機構等方式,逐步實現澳門與內地在影視產業方面的深度交往和持續探索。要充分發揮、督促、調動各方積極性和參與度,認清形勢、提高站位。

結語

澳門的經濟多元化布局,影視產業是其中重要的一枚棋子。

如今,影視產業大潮已經在全國、全球扮演著愈加重要的角色,作為連接內地與世界的關鍵節點,作為世界歷史文化名城,作為中西方文明互通互融的集中彰顯地,澳門應充分重視、科學規劃、全面布局、加速向前,做好影視產業這篇文章,在一帶一路的澎湃浪潮中、在大灣區建設的宏偉藍圖中、在新時代中國發展的矯健步伐中,發出屬於自己的聲音、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營造屬於自己的舞臺。

話題互動

你對澳門影視產業怎麼看?

歡迎在留言區發表您的看法

相關焦點

  • 博彩業收入下降九成 澳門如何探索經濟多元化發展?
    原標題:博彩業收入下降九成,澳門如何探索經濟多元化發展? 摘要 【博彩業收入下降九成 澳門如何探索經濟多元化發展?】疫情對澳門經濟的影響仍在持續。
  • 澳門首個五年規劃目標經濟轉型 緊盯「一帶一路」謀多元化發展
    摘要 【澳門首個五年規劃目標經濟轉型 緊盯「一帶一路」謀多元化發展】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澳門去年3月被納入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其首個五年發展規劃也盯緊「一帶一路」。
  • 中國文化強國論壇在澳門舉行,於冬:中國電影海外出口分三步實現
    12月27日,由中國電影研究院、澳淶塢電影工作者總會、澳淶塢文化創意產業協會主辦的中國文化強國論壇在澳門美獅美高梅舉行,王海歌、於冬、劉燕銘、高滿堂、康洪雷、蔡安安、吳在權、張光北、廉潔、魏君子、董萌、李自松、韓浩月等多位中國影視文化界大咖分成三組,圍繞著「中國影視產業助力文化強國建設」「制度性話語權建設與建設文化強國」「文化強國戰略下的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三大議題各抒己見
  • 拱北海關創新監管合作舉措 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
    拱北海關下屬港珠澳大橋海關運用廣東陸路快速通關模式對這批車輛提前審放,30分鐘後,該批車輛駛離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前往橫琴巡遊展覽,再從橫琴口岸出境前往澳門參加中國(澳門)國際汽車博覽會。10日,記者在拱北海關了解到,這是該關推動澳門會展業、旅遊業等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最新事例之一。
  • 構建經濟多元化格局 助推澳門文創行業走向新階段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2月9日,由澳門自強文創智庫主辦的首屆澳門自強文創發展論壇在澳門舉辦。本次論壇以「慶祝澳門回歸21周年,打造澳門文創發展新高地」為主題,邀請各界嘉賓與澳門文創界就「文創產業新趨勢與澳門的發展路徑」和「澳門文創產業現狀與澳門自強文創智庫的使命」展開討論。作為東西方文化融合共存的獨特城市,澳門近年來大力發展文創產業,使之成為澳門新名片。
  • 全方位多元化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陳沫周殿武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是重點。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是基於技術創新或制度創新形成的產業邊界模糊化和產業發展一體化現象。以農村一二三產業之間的融合滲透和交叉重組為路徑,以產業鏈延伸、產業範圍拓展和產業功能轉型為特徵,通過形成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帶動資源、要素、技術、市場需求在農村的整合集成和優化重組。我們要積極拓展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的視野,全方位多元化進行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農業功能多樣性的產業融合發展 農村經濟發展不是依靠單一產業的發展就能騰飛,而是靠區域整體的發展。
  • 中寰集團王景惠:多元化產業戰略布局,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近年來,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迅猛發展,為傳統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中寰集團董事局主席王景惠認為,把握新技術革命,將科技注入實體產業大有可為。因此,中寰集團堅持以黨的指導方向為企業經營方針,積極響應十九報告中習總書記提出的「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融合」等要求,在多元化布局領域不斷探索,將網際網路、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融入企業經營中,逐步搭建了金控板塊、生活板塊、事業板塊及未來板塊等多個板塊運營體系,實現了多元化多產業共同發展的企業布局,為網際網路大數據與實體經濟的深化和融合起到了極大促進作用。
  • 澳門國際機場將致力配合本地經濟多元化發展
    民航資源網2008年1月25日消息:圖:澳門國際機場(Macau International Airport,國際航空運輸協會代碼:MFM,國際民用航空組織代碼:VMMC)鳥瞰,攝於2006年7月22日。
  • 文創產業 將成為澳門未來城市名片
    近年來,澳門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是重要舉措。澳門文化產業基金在2019年通過常規申請及專項資助,支持了131個文創項目,總資助金額1.55億澳門元。為應對疫情帶來的影響,基金將對75個獲資助的文創企業項目、涉及3600萬澳門元的償還款項,採取延期還貸一年的措施;獲資助企業可協商延長還款期、提前發放補貼款項,或調整資助用途等。
  • 澳門媒體關注旅遊業變革,數位化經濟尋找新出路
    澳門回歸紀念日到來之際,旅遊復甦成為當地熱議話題。作為當地經濟的支柱產業,澳門旅遊業在疫情之後積極變革尋找新出路,數位化經濟成為「逆流而上」迎接市場重啟的新方式,與此同時,電商人才缺口也成為澳門旅遊界普遍關注的問題。
  • 澳門旅遊局持續推動客源市場多元化及國際化發展
    澳門旅遊局持續推動客源市場多元化及國際化發展 2017-06-23 23:19:00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澳門6月23日消息(記者黃豔玲
  • 多元化模式激發產業活力 雅居樂與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內部之間交通通達度、經濟和文化等各方面交流增強,香港、澳門先進生產力、人才以及科技流向內地,給內地城市經濟發展注入活力。大灣區正在上演一部城市群的融合大戲,灣區內城市之間發展不平衡的局面將隨著融合發展得到改變。
  • 新濠影匯將於第三季開業 推動澳門經濟多元化發展
    原標題:新濠影匯將於第三季開業 推動澳門經濟多元化發展   中新網4月17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銀河娛樂旗下澳門銀河二期將於5月27日率先開幕,緊接亦有新濠博亞旗下「新濠影匯」將於第三季開業,項目內的零售部門,將由美國商場REIT塔博曼(Taubman Centers)子公司負責採購、市場推廣及管理工作
  • 新冠肺炎疫情促澳門經濟多元
    經濟結構單一的弊端顯現,疫情也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反思。後疫情時代,澳門應該如何探索經濟多元化發展?澳門未來應如何探尋支撐經濟的新動力? 在此情況下,經濟多元化對於澳門來說,既是確保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長遠規劃,更是全球疫情危機下實現自救的必要手段和途徑。
  • 澳門回歸20周年丨從1999到2019,「產業多元」引路澳門經濟
    但澳門博彩業的發展卻得以延續,並快速發展,最終一躍成為經濟支柱,並推動澳門發展成為世界四大「賭城」之一。但澳門以博彩為主導的產業結構也藏著看不見的風險。就像2014年,從6月份開始博彩的毛收入下跌,令全年的博彩業總收益按年減少2.5%,是澳門博彩業14年來的首次出現下滑。對澳門的發展,尤其是回歸20年來的發展歷程,澳門愛國教育青年協會博士智庫委員會委員長鄧偉強感同身受。
  • 鍾南山任首席科學家,廣藥集團攜手院士團隊助力澳門產業多元化
    與會代表正式籤訂「廣藥白雲山板藍根研究成果澳門轉化備忘錄」推動大灣區建設白雲山板藍根科研產業化將落戶澳門會上,廣藥集團旗下廣州白雲山和記黃埔中藥有限公司與廣藥集團(澳門)國際發展產業有限公司、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和澳門科技大學正式籤訂「白雲山板藍根研究成果澳門轉化備忘錄
  • 報告指出:澳門文化產業基金髮揮積極的作用
    人民網訊 近日,澳門基金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了《澳門藍皮書:澳門經濟社會發展報告(2017~2018)》。其中「經濟貿易篇」主要對2017年度澳門經濟情勢進行回顧,分析澳門文化產業基金的運行與發展,博彩企業非博彩元素的培育與發展,並對澳門青年創業扶持政策進行評析與展望。
  • 區域合作+經濟多元化!澳門特首出訪大灣區,未來黃金風口在哪裡?
    可以預見未來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主攻方向。 行政長官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為澳門的經濟和旅遊業帶來巨大影響,促進本澳產業多元發展的工作更顯重要,致力發展大健康、金融及科技三個產業,是特區政府現時必須抓緊的產業發展方向,他期望江門市在這些產業上加強與澳門合作,促進當地企業參與其中。
  • ...中醫藥科技創新與金融協同發展 澳魯產業合作系列項目落戶澳門...
    通訊員供圖揭牌儀式上,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孫立成講話;南粵集團董事長周興挺致歡迎辭,山東宏濟堂製藥集團董事長高元坤代表揭牌企業講話。李偉農對澳魯產業合作系列項目在澳揭牌成立表示祝賀,認此舉標誌著澳魯雙方在豐富合作內涵、拓展合作空間、發展新興產業等方面已經邁出了重要步伐。
  • 回歸十年來澳門四大產業發展情況分析
    澳門在20世紀80年代將旅遊業、出口加工業、建築地產業、金融保險業列為主要發展的支柱產業。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博彩帶動的旅遊業在澳門經濟中的比重開始逐漸增大。由於產業結構比較單一,澳門同區域內其它城市的產業關聯度較低,經濟合作的意識和積極性都較低,導致區域內的經濟合作的項目比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