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上午,焦作市文化旅遊大會在焦作市會議中心召開,市委書記王小平,市委副書記、市長徐衣顯出席會議並講話。本次會議印發了《關於建設文化旅遊強市的實施意見(討論稿)》等文件,集中表彰一批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並為聘請的鄉村旅遊發展顧問代表頒發了聘書。
山陽故郡,懷慶府地,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焦作有著得天獨厚的歷史地理條件,蘊含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為這座城市打造國際化文化旅遊勝地奠定了堅實基礎。近年來,焦作市接待國內外遊客人數不斷攀升,旅遊綜合收入年平均增長10%以上,其中2019年接待遊客5857萬人次、較2015年增長55.5%,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80億元、較2015年增長59%,佔全市GDP的17.4%,穩居全省第四。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球文旅產業受到重創,但也為焦作市文旅產業發展提供了新思路——以焦作市政府為主導,整個產業主動求變,科學應變、加速對短板彌補與修復,以謀求「疫情常態化控制時代」文旅產業發展新格局。會議核心思想是「深化文化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體做法是「以文化賦能旅遊,以旅遊弘揚文化」,通過文化、旅遊的深度整合,推進旅遊「二次創業」,積極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市,加快建設文化旅遊強市,致力打造「世界太極城·中原養生地」,努力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爭當河南建設文化旅遊強省的排頭兵和主力軍。
本次會議吹響焦作市文旅產業發展集結號,提出了明確的發展目標——即2025年力爭將焦作打造成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市、國際文化旅遊名城以及全省文化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文化旅遊品牌更加響亮、外向度和影響力顯著提升;全市文化旅遊空間布局更加合理優化,產業競爭力明顯增強,綜合實力位居全省前列,文化旅遊業對全市GDP的綜合貢獻力爭在20%以上。
以目標引領方向,以行動鑄就未來——在即將迎來的「十四五」期間,焦作市將堅持「文化為魂、規劃引領、項目支撐、富民為本」的原則,積極踐行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第一,突出挖掘資源潛力,著力叫響黃河文旅品牌,擦亮太極勝地名片,做強康養服務產業,豐富城市文旅業態,加快鄉村旅遊發展。太極拳、雲臺山、懷藥文化……這些都是焦作文旅產業優質資源,通過進一步發掘弘揚,構建起適應「網際網路+」文化生態的品牌傳播體系。
第二,突出優化發展布局,著力提升整體實力。搶抓新時代新格局文旅消費增長、旅遊目的地轉移、區域文旅共興「三大機遇」,深刻把握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實際行動、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舉措、擴大內需的戰略基點「三重內涵」,著力構建「一帶一城一河一山」文旅發展布局。要把握關鍵環節,夯實文化旅遊強市根基。加快「兩山兩拳」(兩山:雲臺山、嵩山,兩拳:太極拳、少林拳)區域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示範帶、焦作文化旅遊綜合服務消費城、沿黃生態文化旅遊廊道、焦作南太行生態旅遊集聚帶等建設,高起點構築「大支撐」。做實「文化旅遊+」業態融合,做強擴容提質等景區建設,做優太極拳、雲臺山兩大品牌宣傳,高標準建設「大載體」。通過以點帶面、全域拓展,勾畫焦作市文化旅遊發展的最美圖景,讓優勢品牌成為全域旅遊的動力源。
第三,突出市場主體培育,著力增添發展後勁,順應時代潮流,努力培養多元化市場經濟參與模式。一方面加快產業、交通、公共服務、新基建等重點項目建設,高質量抓好「大項目」,打造規模大、輻射帶動力強的知名旅遊集團或管理服務品牌,同時,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扶持一批「小而精、小而特、小而優、小而新」的文旅企業。
第四,完善產業管理體制,著力增強發展動能。深化旅遊領導體制、旅遊經營體制、旅遊執法體制等領域改革,打破行業壁壘、區域壁壘,推動跨縣(市)區、跨部門開發利用文旅資源,同時整合宣傳資源,充分運用新媒體、新手段和新技術,加強長三角、珠三角等目標市場和主要客源地精準營銷,持續提升我市文旅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
最後,突出完善公共服務,著力改善發展環境,樹牢「質量至上、效益為王」理念,創新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等體制機制,加大資金、用地、人才等支持力度,突出安全管理,疫情防控等環境優化。包括基礎設施建設、服務業水平、生態及人文環境等方面的不斷改善,為國內外遊客提供最佳的文旅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