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辦公室前、「自由廣場」上、九份老街裡甚至高檔旅館內,都有兩個戴紅帽、背紅包、穿短裙的「僕街少女」「僕倒」在地,獨特的「卡哇伊」風貌吸引了眾人的眼光……近日兩人更是在「這三年來,臺灣不一樣了」系列宣傳短片中出鏡。負責短片監製的臺「陸委會主委」賴幸媛表示,希望透過她們來代表島內網絡和年輕世代所關注的議題。
女「趴客」僕街
「僕街少女」由兩名臺灣少女組成,一個是25歲的「禁慾」,剛考完研究所,目前在臺大語言中心進修;另一名為28歲的Karren,臺灣中山大學醫學院畢業,不行醫卻喜歡攝影,作品還得過獎。兩人因以「僕街」方式介紹景點、關注社會而成名。
「僕街」在粵語裡原是粗話,但近來卻用以翻譯英文planking一詞,是一種行動藝術,指腹部著地、平躺在奇特甚至危險的地方,拍下認證照片,然後透過社交網站「曬」與他人分享。「僕街」最初興起於澳大利亞,在歐洲、日本等地已流行多時。「僕街」愛好者則被稱為「趴客」。
這種行為藝術引發了眾多關注,目前兩名少女的臉譜粉絲專頁,人氣已超過10萬人。
走到哪僕到哪
臺中景點勤美誠品前,Karren不顧一旁人來人往,趴在階梯上拍照,圖片說明上寫著:「僕街少女帶大家認識臺中。」Karren說:「拍這張照片的時候,路人在旁邊偷笑,但我覺得開心就好。」而禁慾則趴在臺北捷運站階梯上、高鐵站內垃圾桶上,不僅充滿人體結構的幽默,同時呈現人融入環境裡的藝術感。
不止這些,甚至島內的郵筒、公園椅子、樓梯和夜市的肉攤,都是「僕街少女」一「僕」到底的道具。
Karren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她發現可以透過攝影、用照片來感動更多人,帶著一點改變的力量呼籲社會。例如,她們曾和流浪狗一起合照,希望能讓人們看到狗兒的可憐處境;她們在著名的臺灣景點留影,則是希望幫忙推動臺灣觀光業。
一「僕」成名
兩人的「搞怪」照片,在網絡上迅速傳播並引起討論,讓網友驚呼、狂笑,直喊「酷」。有島內網友說,「我要到臺北搭公交車、坐捷運,好想遇到僕街少女!」香港網友留言:「請你加油!我是香港人,也想多知道臺灣,請你努力僕下去!」在短片中,僕街少女「僕」過許多大陸遊客喜愛的臺灣景點,其照片在大陸網上論壇也有眾多粉絲。更有海外粉絲,追隨其腳步拍起「僕街」照。
雜糅著青年元素、行為藝術和網絡傳播的「另類營銷」,讓這對少女組合「一僕成名天下知」,眾多國際媒體如CNN、路透社等採訪過她們。但兩人仍然對作品的暴紅感到驚訝和不適應。
同樣有些人對她們「另類」的做法不理解,提出了異議。兩人不斷在網上強調,她們希望專注傳達正面的信息,「僕街」的三大原則是:不幹擾到別人、不傷害自己、不破壞公物。
(責任編輯:UN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