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五年,從夜市擺攤到擁有自己的公司

2020-12-19 浙江新聞

  童冬貴在商貿城自己的商鋪裡

  義烏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場,而江西女人童冬貴為了能進入小商品市場,在義烏足足打拼了5年,一路走來,故事多多。

  她的故事,肯定不是最精彩的,卻折射出許多經營戶的成長曆程。

  夜市起家,一家三口在義烏擺攤做美甲

  2002年春節,童冬貴回老家時聽人說義烏是全國最大的小商品市場,全國各地的人都到這裡做生意,而且義烏離鷹潭不遠,到義烏試試,也許能改變一家人的命運。

  2002年春節後,童冬貴帶著2萬元現金,跟弟弟童金龍、弟媳蔡菊英一起,來到義烏髮展。他們原先想在市場上租個店面,可是問了一下,最便宜的也要幾萬元,根本承受不起,只好作罷。

  既然來了,無論如何不能空手回去。3個人不死心,聽人說義烏賓王市場附近有個夜市,生意也不錯,就想去那看看。3個人去考察了兩次,看到夜市的人確實不少,攤位費也便宜,更讓他們開心的是,整個夜市上百個攤位,沒有一個做美甲的,他們決心從夜市開始做起。

  「說幹就幹,我們從一個義烏人那裡轉租了一個4平方米的攤位,預交了一年3500元的租金,收拾妥當,義烏夜市上的第一個美甲攤位就開始營業了。」童冬貴回憶說。

  每天下午4點不到,弟弟童金龍拉著三輪車,把足有三四百斤重的東西,從住處拉到夜市安頓好,姐妹倆就開始等顧客上門了。畢竟是新生事物,起先來美甲的人並不多,但一有人帶動,一來二去,生意慢慢就好了起來。

  因為是獨此一家,價格由她們說了算:做一雙手的美甲收15元,做指甲加長收30元,一天忙活8個小時,兩個人基本上可以賺到300元。

  到晚上12點,夜市幾乎沒人了,弟弟又過來,把東西收拾好,拉回住處,3個人就此休息,一直到第二天中午左右起床。

  一年365天,除了回家過年幾天,不管颳風下雨,他們天天如此。第一年下來,他們賺了2萬多元。

  2004年的時候,他們在夜市多租了一個攤位,到第二年再增加到3個,因為人手不夠,她們還帶了3個學徒。童冬貴的丈夫黃耀宗,也從江西趕過來幫忙。一家4個人,成了義烏夜市上美甲生意做得最大的經營戶。

  開出了自己的器材公司

  擺攤做美甲,少不了去進貨。這工作,由童冬貴的弟弟童金龍承擔。童金龍跑了許多地方,在外面打的交道多了,發現做文身器材的利潤不錯。幾個人商量了一下,在夜市做生意,雖然可以勉強維持,畢竟生意做不大,要發家,還得有自己的公司。

  2006年,姐弟兩家合夥,在義烏市開出了自己的公司,一家人有了各自分工,弟弟一家忙公司,姐姐一家做夜市,兩條路發展。

  今年3月8日,她跟一個義烏人一起,租下了商貿城二期4樓的一個攤位,租金是28000元一年。童冬貴開始賣弟弟廠裡生產的文身器材,讓她自豪的是,她又搶了個第一,因為這是商貿城裡廠家直銷的唯一一家文身器材商鋪。

  之所以沒有租下整個攤位,童冬貴的說法是這裡租金畢竟太高,剛開始在這裡營業,能有多少利潤還不清楚,所以先拿半個試試。

  「在這裡感覺當然跟夜市不同,這裡條件好啊,燈火通明,電話、電腦都可以配,好像坐辦公室似的。而且這裡商戶集中,全世界的客人都到這裡來,做生意就方便了。我在夜市幹了5年,颳風下雨的,全靠搭個帳篷。我感覺呀,到這裡正規多了,有點做老闆的感覺了。」童冬貴說。

  在這裡越幹信心越足

  但是習慣了夜市做生意的童冬貴,並沒有因為搬進了國際商貿城就放棄夜市的生意。因為國際商貿城每天下午5點前就要停止營業,而這時正是夜市開始的時間。所以這邊一下班,她就跟丈夫趕到夜市,在那邊張羅自己的美甲生意。

  「我們都辛苦慣了,閒不下來。現在,弟弟管的那個公司、國際商貿城這個商鋪,都還在起步,要賺錢可能還要一段時間。只有這個夜市的美甲,是我輕車熟路的,我還真不忍心丟下。不過,我們都相信,我們有一天會不做夜市的美甲的。現在我們還是小老闆,在義烏沒人認識我們,但有義烏這個市場,我們的文身器材生意,一定可以慢慢做大起來。」童冬貴顯得頗為自信。

  童冬貴說,來義烏這幾年,雖然生意做得不大,但感覺學到了很多東西。市場在發展,我們的眼界也在不斷提高,在這裡發展很有奔頭,越幹信心越足。

  >>連結 義烏小商品市場5年飛躍

  2002年5月9日,「小商品城」股票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商城集團成為義烏市首家上市公司。

  2002年10月22日,首屆中國義烏國際小商品博覽會隆重舉行。同日,義烏市國際商貿城一期市場開業。

  2003年10月21日,義烏國際商貿城臺商館開館。

  2004年10月22日,國際商貿城二期F、G交易區竣工開業。

  2005年8月25日,聯合國難民署義烏採購信息中心在國際商貿城二期掛牌。

  2005年9月30日,國際商貿城二期H區市場竣工試營業,原篁園市場文體用品、化妝洗滌品、拉鏈、紐扣、眼鏡等行業搬入經營。

  2005年12月,國際商貿城被批准為國家4A級購物旅遊區,成為全國首個獲此殊榮的購物旅遊景區。

  2006年10月22日,小商品指數正式對外發布,在國際國內產生了積極影響。

  2006年,義烏篁園市場改造區、賓王市場出版物中心、國際商貿城皮革輔料經營區、寧波文體館、安徽商品館、外交部駐外機構供應處義烏採購中心、江西九江商品館、新疆和田商品館等8個新增項目開設運營,引進新經營戶2151戶,新開發經營面積70000餘平方米。

相關焦點

  • 逛遍有登記的夜市得花個把月 義烏夜市經濟惹人醉
    陳洪興是金東區曹宅人,在義烏三挺路夜市擺攤做燒烤生意,至今已有10多個年頭。每天傍晚5點,陳洪興和他的夥計們準時出攤,一個小時後,燒燙的鐵板已經準備好迎接食客。老練的燒烤師傅一手脆骨,一手鴨腸,在接觸到鐵板的一瞬間,刺啦一聲,是油花飛濺的聲音,燒烤獨有的焦香隨著升騰起的油煙勾引著食客的嗅覺,在場的都不自覺吞口水,味覺已經被喚醒。
  • 神奇的義烏夜市,造就出一批百萬富翁,許多年輕人想來這搏一把!
    只是現在因為國家鼓勵人們擺攤,帶動經濟,因此才讓人們重新開始關注了地攤經濟和夜市文化。 只不過要說到地攤經濟,就不得不提到小商品之城,義烏的夜市地攤了。而在義烏最出名的夜市應該就屬三挺路夜市了,也因為這個夜市處於賓王市場附近,所以又被稱為賓王夜市。
  • 中國創造百萬奇蹟的「義烏賓王夜市」沒落了?
    說起賓王夜市,來過義烏一段時間的人必定是知道的。這裡擁有最大的人流量和最豐富的貨物。背靠著國際小商品市場的名氣,有著義烏市政府的支持和管理。很多老外白天在看完國際商貿城的貨物,晚上也會來到這裡淘一淘其他小物件。在這裡曾經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百萬財富的老闆。
  • 義烏三挺路神奇夜市成就一批百萬富翁,不少是外地人
    7月20日,華燈初上,浙江義烏三挺路夜市,一家服裝攤位,一位顧客在簡易更衣室試穿衣服。這家攤位老闆姓張,安徽人,在此地夜攤13個年頭了,如今已在義烏購房安居,身家數百萬元。張老闆說,只要是十年前在此地擺夜攤的人,從不亂來(吃喝嫖賭抽),都會有上百萬資產,不少是外地人。
  • 義烏趙宅夜市 昨日慘澹收場·都市快報
    三年前兩萬人瘋搶471個攤位 義烏市民吳先生的「趙宅夜市財富夢」,最終還是破滅了,11萬元投資,全部打水漂。 還記得3年前,義烏兩萬多人排隊搖號爭搶400多個趙宅夜市攤位,據說只要搶到攤位的使用權,就意味著原始投資在一夜之間漲數十倍——投資一萬八,第二天就敢用18萬元的價格轉租。 很可惜,這幾天,趙宅夜市進入關閉拆除階段。
  • 小潔看義烏:記者揭秘義烏夜市攤租金前三甲,最高30萬!
    義烏三挺路夜市  中國義烏網記者沈穎潔7月2日報導  在義烏,除了各類小商品市場火爆,夜市也有著不錯的人氣。今晚,中國義烏網(zgyww.cn)記者小潔走進三挺路夜市。  前些天,小潔聽朋友說,義烏夜市一個攤位年租金要十幾萬元,小潔有點不相信了。
  • 今日影像|十年前義烏夜市:三挺路上的夜宵攤,凌晨2點不打烊
    這些照片是2010年拍的,地點在義烏三挺路夜市,現在已經過去十年。那時,我的辦公室剛搬到這裡,樓下就是夜市,打開窗臺,能看到各種攤位。十年前的三挺路,已然是義烏夜晚最熱鬧的地方,凌晨2點,夜宵攤還不打烊。那時,整條街的長度超過400米,攤位超過500個。走馬觀花逛一圈,也要一個多小時。三挺路夜市的特點就是人流大、生意好、煙火氣足。
  • 來成都到夜市擺攤感覺怎麼樣
    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郫都區有名的夜市街吧1.成都市郫都區夜市街擺攤前,這張照片是早上8點多拍攝的,門店普遍還沒有開門,路上幾乎見不到什麼行人,不得不說成都'真是一個幸福感很強的城市,生活節奏舒適怡人。郫都區夜市2.郫都區夜市街擺攤後,下午16點後,人陸續多了起來,剛剛下了一場雨,氣溫非常舒服,街上擺攤的人,逛街的人,下班的人,漸漸多了起來。
  • 今日影像|十年前義烏夜市:三挺路上的夜宵攤,凌晨2點不打烊 - 錢江...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俞躍攝影:好攝之友 懶螞蟻作者自述:這些照片是2010年拍的,地點在義烏三挺路夜市,現在已過去十年。十年前的三挺路,已然是義烏夜晚最熱鬧的地方,凌晨2點,夜宵攤還不打烊。那時,整條街的長度超過400米,攤位超過500個。走馬觀花逛一圈,也要一個多小時。三挺路夜市的特點就是人流大、生意好、煙火氣足。
  • 義烏夜市「炒攤」萬人排隊 一攤位轉讓價70萬元
    同一天,義烏各大網站就相繼出現了攤位轉讓的消息,其中最值得關注的莫過於有知情人爆料,轉讓最高價已被叫到70萬元,一塊不足5平米的空地,尚未開市就能叫價到70萬元,引起坊間一片譁然。  再現萬人排隊其中不少是「炒攤族」  2010年11月,義烏江東街道五愛社區夜市出現「一攤難求」現象,萬人排隊,而後該事件卻無疾而終。
  • 義烏:西城路夜市,我的第一次練攤
    如果說賓王夜市(三挺路)是義烏名氣最大的夜市龍頭,那麼貝村路夜市與西城路夜市可以說是兩翼的犄角。小編在去西城路夜市練攤之前,頭天晚上去仔細考察了一下。因為我準備賣各色卡通文具筆,所以要先確認那裡有沒有賣這種文具筆的。
  • 義烏有登記的49個夜市都在這些地方……最久的已有30多年!
    歌手蕭敬騰唱過一首歌《王妃》,當中有一句歌詞寫到「夜太美,儘管再危險,總有人黑著眼眶熬著夜」,以此來形容義烏的夜市經濟也妥當。近年來,通過政府部門提升質量、長效管理等措施,義烏夜市規模在周邊縣市中首屈一指,不僅對市場形成了有效補充,產品遠銷印度、巴基斯坦以及阿拉伯、非洲等地,更成為國內外消費者來義烏必打卡之處。義烏夜市在無數個燈火通明間,締造了無數個致富傳奇。
  • 義烏賓王夜市憑什麼熱鬧了30多年
    義烏作為一座小商品之都,市場人流大,客商多。其中作為當地規模最大、客流最多的夜市,三挺路夜市開市到如今已有30餘年歷史。幾度搬遷,形成現在規模。是什麼可以讓這個夜市一直熱鬧呢?在1985年左右,當時義烏小商品之都方興未艾,在縣前街有一區域自發形成的攤販點。起初有40人在這撂地設攤,他們兜售市場裡面小商品來賺取差價。其中絕大部分老闆是下崗員工和生活困難的平民,剩下一部分是擺攤兼職的上班職工。當時縣前街這一帶是義烏最有人氣的地點,夜市天天生意紅火。
  • 西雙版納最年輕的地攤夜市,每天六點擺攤,九點才陸陸續續有客人
    說到西雙版納夜市,很多去過西雙版納的遊客都去過這個夜市——告莊夜市。 告莊夜市並不是西雙版納時間很長的夜市,從第一個擺地攤的開始到現在,告莊夜市還不到五年的時間,太過於年輕了。
  • 大的夜市城市,創造神秘的「義烏賓王夜市」
    三亭路夜市是義烏唯一的正規夜市,由義烏市市場開發服務中心管理,到之前為止,攤位規模、商戶規模和客流規模均為義烏最大。前,夜市的前身是城中路原創針織(襪子)市場,當時的用意是照顧下崗職工和失業青年。搬遷後,三亭路夜市逐漸發展成為最著名的義烏夜市。每天三亭路上的車輛都會散開,一小時後,寬闊的馬路上將有800個左右個攤位。三亭路,一個每天上萬旅客的神奇夜市,創造了許多百萬富翁,其中很多是外鄉人。這裡是國際商品貿易城,有很多外商。
  • 《夜市人生》明天開播:陳小藝夜市擺攤養兒育女
    由陳小藝主演的《夜市人生》將於明天登陸上海電視劇頻道,該劇圍繞夜市小販魏紅(陳小藝飾)和商店老闆歐大志(張晨光飾)展開,講述他們身上發生的利益與情感糾葛交織的故事。圖說:陳小藝飾演的魏紅夜市擺攤 官方圖從電視劇《外來妹》裡的趙小芸到《姥姥的餃子館》中的姥姥薑桂芳,陳小藝十分擅長表現小人物酸甜苦辣的生活,向觀眾呈現了一個又一個在困難中堅強生活,通過努力逐步走向美好生活的女性。在《夜市人生》中,她飾演的魏紅是一個在夜市擺攤賣小吃的小販。她心地善良、樂於助人,卻遭丈夫欺騙拋棄。
  • 中國最大夜市城市,創造神話的「義烏賓王夜市」
    三挺路夜市(賓王夜市),是義烏唯一的由政府開辦、歸義烏市市場開發服務中心管理的正規夜市,到目前為止,其攤位數、商戶、客流量等規模均屬義烏最大。16年前,該夜市的前身是城中路原針織(襪子)市場,當時開辦的意圖是為了照顧下崗工人和待業青年。
  • 義烏三挺路夜市這些「攤位」火了……
    說到眼下最火的「地攤經濟」,自然讓人想到義烏。在義烏談到「地攤經濟」,自然離不開三挺路夜市這塊金字招牌,在全面復市的第一周,人流量累計就達到20萬人次。人員密集,人流量大,治安情況複雜,三挺路夜市復市以來,警情卻同比下降65%,其中盜竊、電信詐騙、打架鬥毆、矛盾糾紛分別下降77.2%、100%、79%、60.5%。
  • 義烏趙宅夜市,拆了
    這兩天,義烏的社交網站上,已經變成一片廢墟的趙宅夜市成為大家議論的熱點。2011年9月,趙宅夜市470多個攤位公開招商時,引發瘋狂報名潮,2萬多人排隊搶購。如今卻經營不下去了,不得不關門,從12月16日起拆除。
  • 「地攤經濟」激發活力添商機 義烏「夜經濟」亮出新精彩
    憑藉義烏的貨源優勢,有的開啟直播創業方式,有的則選擇從擺地攤開始。位於義烏稠城街道的三挺路夜市,自全面復市的第一周,人流量就已累計達到20萬人次。別看這裡只是一個普通的夜市,這裡是許多來自全國各地年輕創業者夢想開始的地方。2016年,20出頭的張曉東從杭州老家隻身一人來到義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