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冬貴在商貿城自己的商鋪裡
義烏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場,而江西女人童冬貴為了能進入小商品市場,在義烏足足打拼了5年,一路走來,故事多多。
她的故事,肯定不是最精彩的,卻折射出許多經營戶的成長曆程。
夜市起家,一家三口在義烏擺攤做美甲
2002年春節,童冬貴回老家時聽人說義烏是全國最大的小商品市場,全國各地的人都到這裡做生意,而且義烏離鷹潭不遠,到義烏試試,也許能改變一家人的命運。
2002年春節後,童冬貴帶著2萬元現金,跟弟弟童金龍、弟媳蔡菊英一起,來到義烏髮展。他們原先想在市場上租個店面,可是問了一下,最便宜的也要幾萬元,根本承受不起,只好作罷。
既然來了,無論如何不能空手回去。3個人不死心,聽人說義烏賓王市場附近有個夜市,生意也不錯,就想去那看看。3個人去考察了兩次,看到夜市的人確實不少,攤位費也便宜,更讓他們開心的是,整個夜市上百個攤位,沒有一個做美甲的,他們決心從夜市開始做起。
「說幹就幹,我們從一個義烏人那裡轉租了一個4平方米的攤位,預交了一年3500元的租金,收拾妥當,義烏夜市上的第一個美甲攤位就開始營業了。」童冬貴回憶說。
每天下午4點不到,弟弟童金龍拉著三輪車,把足有三四百斤重的東西,從住處拉到夜市安頓好,姐妹倆就開始等顧客上門了。畢竟是新生事物,起先來美甲的人並不多,但一有人帶動,一來二去,生意慢慢就好了起來。
因為是獨此一家,價格由她們說了算:做一雙手的美甲收15元,做指甲加長收30元,一天忙活8個小時,兩個人基本上可以賺到300元。
到晚上12點,夜市幾乎沒人了,弟弟又過來,把東西收拾好,拉回住處,3個人就此休息,一直到第二天中午左右起床。
一年365天,除了回家過年幾天,不管颳風下雨,他們天天如此。第一年下來,他們賺了2萬多元。
2004年的時候,他們在夜市多租了一個攤位,到第二年再增加到3個,因為人手不夠,她們還帶了3個學徒。童冬貴的丈夫黃耀宗,也從江西趕過來幫忙。一家4個人,成了義烏夜市上美甲生意做得最大的經營戶。
開出了自己的器材公司
擺攤做美甲,少不了去進貨。這工作,由童冬貴的弟弟童金龍承擔。童金龍跑了許多地方,在外面打的交道多了,發現做文身器材的利潤不錯。幾個人商量了一下,在夜市做生意,雖然可以勉強維持,畢竟生意做不大,要發家,還得有自己的公司。
2006年,姐弟兩家合夥,在義烏市開出了自己的公司,一家人有了各自分工,弟弟一家忙公司,姐姐一家做夜市,兩條路發展。
今年3月8日,她跟一個義烏人一起,租下了商貿城二期4樓的一個攤位,租金是28000元一年。童冬貴開始賣弟弟廠裡生產的文身器材,讓她自豪的是,她又搶了個第一,因為這是商貿城裡廠家直銷的唯一一家文身器材商鋪。
之所以沒有租下整個攤位,童冬貴的說法是這裡租金畢竟太高,剛開始在這裡營業,能有多少利潤還不清楚,所以先拿半個試試。
「在這裡感覺當然跟夜市不同,這裡條件好啊,燈火通明,電話、電腦都可以配,好像坐辦公室似的。而且這裡商戶集中,全世界的客人都到這裡來,做生意就方便了。我在夜市幹了5年,颳風下雨的,全靠搭個帳篷。我感覺呀,到這裡正規多了,有點做老闆的感覺了。」童冬貴說。
在這裡越幹信心越足
但是習慣了夜市做生意的童冬貴,並沒有因為搬進了國際商貿城就放棄夜市的生意。因為國際商貿城每天下午5點前就要停止營業,而這時正是夜市開始的時間。所以這邊一下班,她就跟丈夫趕到夜市,在那邊張羅自己的美甲生意。
「我們都辛苦慣了,閒不下來。現在,弟弟管的那個公司、國際商貿城這個商鋪,都還在起步,要賺錢可能還要一段時間。只有這個夜市的美甲,是我輕車熟路的,我還真不忍心丟下。不過,我們都相信,我們有一天會不做夜市的美甲的。現在我們還是小老闆,在義烏沒人認識我們,但有義烏這個市場,我們的文身器材生意,一定可以慢慢做大起來。」童冬貴顯得頗為自信。
童冬貴說,來義烏這幾年,雖然生意做得不大,但感覺學到了很多東西。市場在發展,我們的眼界也在不斷提高,在這裡發展很有奔頭,越幹信心越足。
>>連結 義烏小商品市場5年飛躍
2002年5月9日,「小商品城」股票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商城集團成為義烏市首家上市公司。
2002年10月22日,首屆中國義烏國際小商品博覽會隆重舉行。同日,義烏市國際商貿城一期市場開業。
2003年10月21日,義烏國際商貿城臺商館開館。
2004年10月22日,國際商貿城二期F、G交易區竣工開業。
2005年8月25日,聯合國難民署義烏採購信息中心在國際商貿城二期掛牌。
2005年9月30日,國際商貿城二期H區市場竣工試營業,原篁園市場文體用品、化妝洗滌品、拉鏈、紐扣、眼鏡等行業搬入經營。
2005年12月,國際商貿城被批准為國家4A級購物旅遊區,成為全國首個獲此殊榮的購物旅遊景區。
2006年10月22日,小商品指數正式對外發布,在國際國內產生了積極影響。
2006年,義烏篁園市場改造區、賓王市場出版物中心、國際商貿城皮革輔料經營區、寧波文體館、安徽商品館、外交部駐外機構供應處義烏採購中心、江西九江商品館、新疆和田商品館等8個新增項目開設運營,引進新經營戶2151戶,新開發經營面積70000餘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