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川鄉與五箇山的合掌造聚落(日語:白川郷·五箇山の合掌造り集落)是日本飛驒地區白川鄉(岐阜縣大野郡白川村)及五箇山(富山縣南礪市)地區的合掌造聚落的總稱。於1995年12月9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因為冬天的景色就像在童話故事中情境一般,被喻為「冬日的童話村」。
合掌造(合掌造り)是指日本一種特殊的民宅形式,特色是以茅草覆蓋的屋頂,呈人字型的屋頂如同雙手合十一般,於是就被稱為「合掌」。合掌造為木造建築物,在興建的過程中完全不用釘子,但仍然十分牢固。合掌造的屋頂十分陡峭,這是使積雪容易滑落不會堆積,以避免冬季的大雪將屋頂壓垮(類似歐洲的建築)。合掌造每隔三、四十年就必須更換老朽的屋頂茅草。更換茅草需要大量人力,故每次有哪一家人的屋頂需要翻修,全村的人就會同心協力一起完成,這種合作方式稱為「結」(ゆい)。
傳說這種建築形式是13世紀初平氏家族在源平合戰戰敗後遁入深山,為了禦寒並躲避追兵而建造的。目前保存下來的建築物大約是在江戶時代中後期興建的。
將合掌造介紹給全世界的,是德國的建築學者Bruno Taut,他在1935年左右於日本進行傳統民居樣式的調查,實地走訪合掌造後大感驚豔,在《日本美的再發現》一書中讚譽其為「極端合理,就連日本境內也相當罕見的傳統庶民建築」。
白川鄉原被劃為建設大壩的預定地,但是隨著抗爭事件的發生,日本人注意到合掌造有被保存的必要性。於是自1967年開始以現存最早,有400年歷史的「田村家住宅」(國家指定重要文化財)為中心,將各地合掌造的房屋被遷移到白川鄉保存,形成現存最大的合掌造聚落。目前白川鄉共有113棟掌造建築。
為了妥善保護這些特殊建築,村落居民發起保護運動,於1971年成立「白川鄉荻町村落自然環境保護會」,制定了保護資產的住民規章。1976年,在文化財保護法的推動下,依法以「重要傳統建築群保護區」進行全面性的保護。1995年,白川鄉及五箇山的合掌造聚落被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
白川鄉野外博物館的「合掌造民家園」裡,將 25 棟在白川鄉各地使用過的「合掌造」房屋移建、保存在這裡。園內還按古代農村的模樣,建有寺廟、水車小屋、燒炭小屋、馬廄等建築。其中有染色、機織等傳統工藝的表演,遊人在這裡還能親自體驗一下。在蕎麥麵道場,可體驗日本蕎麥麵的打制。秋天,白川鄉舉辦濁酒節,節日期間請普通觀光者喝上一盅混有米飯的白濁酒。在會場之一的白川八幡神社內,辦有濁酒節之館,利用木偶人模型介紹在節日上舉行的獅子舞等。荻町城跡瞭望臺則是俯瞰村落風光的絕好場所。
不過,人怕出名豬怕壯,隨著遊客的不斷增多,目前合掌造也面臨著以下的問題:
火災:合掌造完全由茅草及木材建成,一旦發生火災,後果將難以設想。對此,村落除了徹底落實「嚴禁菸火」的管制措施,並添購不少防災設備,包括消防栓、噴水槍等。
高速公路:東海北陸高速公路帶來廢氣等汙染。
觀光人潮:自從被登錄為世界遺產後,觀光的人潮非常多,帶來的混亂及破壞也有增加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