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臺灣水果在陸暢銷 兩岸情懷是最大因素

2020-12-17 華夏經緯網

▲廈門中埔水果批發市場。(圖/記者蔡紹堅攝,下同。圖片來源:《東森新聞雲》) 

    華夏經緯網4月4日訊:據臺灣媒體《東森新聞雲》報導,高雄市長韓國瑜上月訪問港澳深廈,籤下金額52億元(新臺幣,下同)的農產品訂單,其中水果佔很大一部份,也令人好奇,臺灣水果對大陸消費者的吸引力為何?在廈門從事水果進口的臺商表示,臺灣水果本身就是一個「品牌」,再加上農民努力維持的「質量」,即使在大陸市場的定價較高,仍非常受歡迎,進口量也逐年提升。

▲從事水果進口的溫仁德。圖片來源:《東森新聞雲》

    臺灣農業整合營銷發展協會廈門辦事處主任溫仁德從事水果進口已10多年,幾乎見證了整個臺灣水果銷陸的歷史,他認為,臺灣水果能一直在大陸佔有一席之地,很大的原因就是兩岸情懷,「先撇除質量不講,大陸民眾對臺灣一直有特殊的情感,所以即使消費者的選擇很多,東南亞的水果又越來越強勢,許多人還是願意買臺灣水果。」 

▲廈門當地水果批發商。 圖片來源:《東森新聞雲》

    溫仁德進一步解釋,在許多大陸消費者的印象裡,臺灣商品就代表著高質量,所以十幾年前水果一銷到大陸,就很受歡迎,「就我的觀察,消費者除了會感到新奇外,還覺得安心、健康,質量有保障,可以說『臺灣水果』本身就是一個有吸引力的品牌,就算價格高一點,只要真的好吃,大家還是會願意買。」

圖片來源:《東森新聞雲》

    溫仁德指出,第一印象很重要,但後續的質量也要「名符其實」,臺灣水果這方面做得非常好,到超市逛一圈可以發現,臺灣水果從果實到包裝都非常美觀、漂亮,「這是因為要做外銷,都是經過嚴格挑選,外觀、口感最好的,包裝也特別設計過,想想看,就算你本來是不買臺灣水果的人,每天到超市看到臺灣水果那麼賞心悅目,久了會不會想試看看?吃了又真的好吃,下次是不是就會再買。」

圖片來源:《東森新聞雲》

    此外,水果運銷也是一門「分秒必爭」的學問,溫仁德強調,水果最重要的就是「新鮮」,臺灣與大陸只距離一片海峽,區位上的優勢非常明顯,「臺灣水果現在運到大陸只需要幾個小時,船隻晚間從高雄出發,天亮就抵達廈門的碼頭了,中午前會到批發市場,然後再銷往各通路,包含內陸其他省份。」

(記者蔡紹堅/廈門報導)

 

責任編輯:唐詩絮

相關焦點

  • 判斷兩岸一時難解封 滯留臺灣臺商掀起「返陸潮」
    (圖片來源:新華社)  華夏經緯網7月20日訊:據臺灣媒體消息,4月8日武漢解封後,滯留臺灣的臺商,原本樂觀期待返回大陸復工的時間近了,但6月11日北京再度爆發疫情,打破了大家的希望;許多臺商老闆只能「認命」,返陸接受14天的集中隔離後,再重返工作崗位。
  • 臺灣電電公會報告:在陸臺商轉型把握六大商機
    新華社臺北8月30日電(記者查文曄 陳君)臺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簡稱「臺灣電電公會」)30日在臺北發布關於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產業發展調查的相關報告,該報告建議在陸臺商轉型應把握六大商機。臺商應搭上大陸經濟轉型的快車,積極搶佔大陸新內需市場。其次,應掌握「中國智造」的升級商機。當前,大陸工業自動化、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快速發展。臺商應加強研發投入,兩岸產業合作也要從過去單純的代工生產向高附加值的新興產業轉型,以務實做法融合供應鏈、產業鏈和服務鏈,加強在研發創新、標準制定和品牌的合作。
  • 從「臺商包機」到「兩岸直航」
    昔 2003年1月26日,臺灣華航編號為B18206的波音747-400客機飛抵上海,執行「春節包機」第一航班任務,在大陸工作的臺商首次登上包機直接飛越海峽上空返鄉過年。這是自1949年來臺灣航空器首度以商業目的進入大陸,創下兩岸通航的歷史性紀錄。
  • 兩岸「三通」後臺灣水果首次登陸山東濟南
    兩岸「三通」後首批臺灣水果省城登陸  山東新聞網1月19日訊(記者 李君 通訊員 楊鵬 肖正平)春節將至,省城濟南的市民又有機會大飽口福了記者今天從槐蔭區商貿局了解到,120噸正宗的臺灣柳丁已運抵匡山批發市場,並隨即投放超市,將極大的豐富節日期間省城的水果市場。這是2008年12月15日海峽兩岸正式「三通」後,首批登陸濟南的臺灣水果。  在位於濟齊路118號的匡山蔬菜批發市場,臺商吳先生告訴記者,柳丁又名柳橙,果肉滋潤健胃,果皮化痰止咳,營養成份中含維生素A、B、C、磷、蘋果酸等,其豐富的膳食纖維能有效改善便秘困擾。
  • 臺灣農產品大陸行銷仍存三大難題 兩岸網售成趨勢
    中新網無錫10月12日電 (朱曉穎孫權)通路和推廣體系、產業稅、檢驗檢疫標準,仍是臺灣農產品行銷大陸的三大難題。12日,正在江蘇無錫參加兩岸江蘇名優農產品展銷會的臺商、農會負責人坦陳,臺灣農產品在大陸「賣開」面臨一些難題,亦不約而同地認同:已「試水」的網售模式將成未來趨勢。
  • 臺灣水果在大陸前景看好兩岸仍未三通是最大阻因
    中國臺灣網5月31日北京消息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辦公廳副主任楊佔科在今天(31日)上午舉行的國臺辦新聞發布會上指出,臺灣水果在大陸地區已經有良好的認知度,但在進入過程中也確實存在一些困難,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海峽兩岸至今仍未實現「三通」,加大了運輸成本。
  • 臺拒批陸春節加班機 臺商:返臺機票至少貴5000
    據臺媒「中時電子報」5日報導,為反制中國大陸啟用M503航線,臺灣當局民航部門竟不予核准陸航空公司的春節加班機,結果卻是往返兩岸的臺生、臺商遭殃。國民黨「立院」黨團今天(5日)邀請臺生代表及臺商代表至「立院」發表看法,臺灣學生聯誼會總會長邱榮利痛批當局的做法把臺灣學子要回家,「像是人在囧途的臺囧」。
  • 兩岸經貿舞臺應上演「投資臺灣」大戲
    這讓人們很納悶,也使兩岸經貿結構留下一個大缺漏,即彼岸來的投資甚為寥落,遠遠不及雙邊商品貿易的繁盛,以及臺商登陸投資的興旺。因而兩岸經貿結構仿如一隻「三腳凳」,並不穩健。兩岸經貿領域中的投資臺灣,主體是陸資企業和大陸臺資企業。其中,陸企這方面的表現給人「淡漠」的感覺。
  • 北京臺灣小吃街臺商:展臺灣微笑 繪兩岸藍圖
    中新社北京10月5日電 題:北京臺灣小吃街臺商:展臺灣微笑 繪兩岸藍圖  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十一長假,北京各旅遊景點人山人海,故宮等地創下日遊客量歷史紀錄。前門步行街亦是人頭攢動,洶湧的人流像潮水般充滿商鋪。
  • 淮安臺商學院在臺灣舉辦兩岸青年創業就業懇談會
    中國臺灣網5月4日新竹訊 日前,江蘇淮安臺商學院在臺灣新竹舉辦2017兩岸青年創業就業懇談會。林政則、劉維琪在致辭中表示,淮臺校際間師生交流不斷深化、合作層面不斷廣化、議題不斷多元化,熱切期盼淮臺高校、兩岸青年攜手奮進、築夢淮安。林正則向李北群贈送了《臺灣通史》。  李北群感謝大家對淮臺校際合作尤其是臺商學院的支持。他回顧了臺商學院一年來在師生互聘互訪、項目聯合申報,臺籍教師聘任、聯合博士研究生培養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績。
  • 臺媒:切割大陸臺商 臺灣經濟受傷
    最後臺當局終於想出「類包機」模式,指定兩架次上海飛桃園華航航班,讓滯留湖北臺胞前往上海報名登機,並依據臺灣檢疫模式登機。武漢臺胞返臺引起的爭議,曝露的是民進黨當局對大陸臺商的偏見及雙重標準,而且只是冰山一角。早先陸委會政策急轉彎撤回陸配子女回臺方案、前兩次武漢包機風波、再或是民進黨「立委」提案禁止「黃安與小明們」濫用臺灣健保資源等,其實都是在反映這樣的事實。
  • 臺商李瑞河投資的「唐山過臺灣」石雕園正式開園
    臺商李瑞河投資的
  • 打造祖國大陸最大臺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圖)
    這是祖國大陸第一個正式命名的臺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國臺辦副主任鄭立中在致辭中祝願,在廈門市委、廈門市人民政府的領導下,把這個中心建設成為祖國大陸最大的臺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為臺灣農民提供更好、更周全的服務。  鄭立中和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商務部原副部長安民,福建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何立峰,廈門市委副書記、市政協主席陳修茂共同為中心揭牌。
  • 臺商盼在大陸用健保卡 兩岸醫保一卡通受期待
    臺商盼在大陸用健保卡 兩岸醫保一卡通受期待 2012-12-04 08:08     來源:東南網     編輯:王思羽  日前,廈門市醫學會、《中國醫院院長》雜誌社和臺灣厚生基金會三方籤署合作備忘錄,合力在廈門海滄建設海峽兩岸醫療產業合作基地。
  • 透視大陸臺商對臺灣選舉的影響
    臺灣「九合一」選舉熱戰正酣,大陸臺商回臺投票之事,又成敏感話題,主要是因大陸臺商團體明顯傾向「投藍」,所以綠營部分政治人物大加撻伐,指該等團體鼓勵臺商返臺投票的機票優惠,等於以賄選手段在幫國民黨。對此,我們從當前的選情及兩岸現實加以觀察,要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     這次選舉,大陸臺商團體一如以往,擺明支持國民黨候選人。
  • 甲午年海峽兩岸神農炎帝文化交流活動呈現四個特點
    以臺灣中華神農大帝協進會為主體的臺灣神農宮廟主事、信眾,以臺灣炎帝神農文史學會為主體的臺灣神農炎帝文化研究專家、學者,和東莞臺商育苗教育基金會代表,以及大陸有關高校、省級研究機構的神農炎帝文化研究專家、學者等近百人,構成了此次活動的主體嘉賓方陣。他們或統一服飾,或統一標識,統一乘坐大巴車輛,統一參加集體活動,和普通民眾沒有兩樣。
  • 走進臺灣陸資企業:聯結兩岸資源助益臺灣經濟
    過去很長時間裡,只有「大陸臺商」之說,而如今「臺灣陸企」亦穩步紮根,從採購到投資,從貿易到服務,為活絡兩岸經貿往來、推動兩岸產業合作、助益臺灣經濟與就業不斷發揮積極作用。    臺灣當局開放大陸企業來臺投資屆滿3年,一批有實力、信譽好的大陸企業相繼入島,開始改變過去兩岸投資的單向化形態,在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進程中寫下了重要一頁。    過去很長時間裡,只有「大陸臺商」之說,而如今「臺灣陸企」亦穩步紮根,從採購到投資,從貿易到服務,為活絡兩岸經貿往來、推動兩岸產業合作、助益臺灣經濟與就業不斷發揮積極作用。
  • 重慶臺商試水「直購臺灣」推動兩岸貿易
    新華社重慶2月29日電(記者牟旭)對於鳳梨酥似乎成了臺灣商品在大陸的代名詞,在大陸打拼多年的臺商何玉玲有自己的看法:「鳳梨酥的確不錯,但臺灣有太多好東西,鳳梨酥只是其中一種而已。」去年11月,重慶跨境電子商務臺灣產業園成立,入駐園區的臺灣直購跨境電商平臺同時上線。電商平臺的展示廳內,臺灣生技美容美妝、牛樟芝、綠茶麵膜、臺灣木質工藝品等臺灣特產一一陳列。消費者只需通過「臺灣直購」選好商品,提交訂單付款,商品就會直接發到重慶的保稅區,再清關發貨到消費者手中。
  • 直航後時間機票可省一半 兩岸"三通"臺商望眼欲穿
    「三通」的局面,臺灣中小企業家強烈批評當局勞民傷財,造成他們財力、物力乃至體力上的巨大浪費,他們企盼兩岸直航的心理也更強烈。宏全國際協理謝泓隆也常往返兩岸。他說,去大陸大都是清早出門,到蘇州剛好吃晚飯;有時在香港或澳門轉機沒接好,途程就更長了。   臺商們說,從港澳往上海的飛機上,絕大多數是講閩南語的臺商,「轉機只是因為不能『三通』,我們卻賠掉時間、金錢」。數十萬名派駐大陸的臺商企業幹部回來休假,頭尾兩天也浪費在汽車、飛機、機場,實在可惜。
  • 臺灣醫生冀兩岸醫學交流再現臺商「登陸」輝煌
    臺灣醫生冀兩岸醫學交流再現臺商「登陸」輝煌 2017-11-18  上海東方臺胞醫院院長陳保羅表示,當年臺商進入大陸帶來了兩岸經濟的繁榮,現在我希望兩岸的醫療交流可以更全面,實現第二波兩岸交流促發展的局面。上海東方臺胞醫院內景 繆璐 攝  據悉,與上海的私立臺商醫院相比,上海東方臺胞醫院隸屬上海市東方醫院(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依託大陸公立三甲醫院,開設的科室十分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