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四季有景引種銀杏,兩年種植近3600棵 優選樹種、精心養護,園林工人沒少費心
12月2日,長沙市芙蓉路上的銀杏樹還綠黃相間(上),到了12月11日,樹葉已變成金黃一片(右)。實習生 肖琦瑋 記者 王珏 攝
陽光明媚的初冬時節,記者行走在長沙市芙蓉中路,兩旁的銀杏樹已經滿樹金黃,頗有「人在畫中遊」的意境。如今,芙蓉路已經成為長沙市民和遊客賞秋必去的網紅打卡地之一。
美景
銀杏「點亮」芙蓉路,堵車也不煩了
12月11日上午,長沙市民黃女士從恆大雅苑打了趟車到芙蓉路上班,因為車多紅綠燈也多,一路上十分擁堵,這讓她有些煩躁不安。在排隊等紅綠燈的間隙,她偶然抬頭看到旁邊一輛公交車上的乘客紛紛望向窗外,有的還拿起手機拍照,還以為旁邊出了什麼新奇事。當她循著視線看過去,才發現大家看的是路旁那一株株金燦燦的銀杏。「我心情一下就舒暢起來,堵車也不煩了,原來身邊還有這麼美麗的風景。」她靠著窗戶,讓陽光肆意地灑在臉上,望著沿途的風光,微笑不禁掛在嘴角。
「我每天下班會特意走到前一個站去坐車,趁著這個季節,能沿途賞到這麼美的銀杏,真實爽極了。」市民楊女士在芙蓉中路一家企業上班5年了,她告訴記者,每年銀杏變黃的時候便是她最喜歡的季節。為此,她還經常在下班後帶著家人一起來賞葉拍照。「一周要發兩三條關於銀杏的朋友圈,因為拍得美,朋友們捧場點讚還挺多的。」她說。
緣起
栽種近3600棵,綿延十幾公裡
芙蓉路是長沙的南北交通大動脈,景觀建設十分重要。如今,銀杏已經成為芙蓉路的標誌性景觀樹,特別是開福區八一橋以北的「銀杏大道」,更是綿延了13公裡。這條道路為什麼成為長沙最壯闊的觀賞銀杏景觀帶,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記者採訪了開福區園林部門。
在2014年之前,芙蓉路八一橋到波隆立交橋路段3.6公裡的綠化帶裡,除了香樟外,基本只種植著低矮的灌木女貞。「當時我們為了將芙蓉路打造成四季有景賞的林蔭大道,在2014年春季,將這一段的綠化帶裡原來的女貞移到其他需要補栽補種的路段,又重新引進了山茶樹和570株銀杏樹。」開福區園林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在那次建設中,園林部門採取四季搭配的原則,引進了冬天開花的山茶樹和4月到11月長葉的銀杏。「秋季可賞金燦燦的銀杏,冬天可賞紅彤彤的茶花,一年四季香樟常青,綠意蔥蔥。」
2015年,開福區園林部門又對芙蓉北路兩廂綠化進行了提質改造,在瀏陽河橋至青竹湖路段近10公裡道路兩側的綠化帶栽種3000棵銀杏。這次綠化提質改造,主要採用銀杏與桂花樹等其他低層喬木搭配的設計方案。其中,銀杏樹之間間隔為6.5米左右。加上之前芙蓉中路的銀杏樹,芙蓉路就形成目前能看到的一條超過13公裡的銀杏景觀帶。
幕後
銀杏長勢好,大家還真沒少花心思
開福區園林部門工作人員介紹,為達到較好的林蔭效果,在銀杏樹種的選擇上,大家還沒少花心思。2014年,開福區就派出3名園林工人去到銀杏的家鄉江蘇現場選樹種,要求銀杏樹的樹根有3米長,樹幅達到2米。2015年的樹種選擇也要求冠幅飽滿,主幹直徑大於19釐米,高度在12米左右,無病蟲害。在進行栽種時,園林部門通過精心改良土壤、輸營養液等方式,確保了銀杏樹成活率。
「銀杏成活後還是需要保證施肥澆灌充足。」工作人員介紹,特別是熱天澆水要達到 2-3次,基本是早上六七點和傍晚太陽下山後才能澆水,平時會注意修剪弱枝、病枝。到了冬天,需要加上一些抗凍措施,園林工人會把樹幹刷白,同時這也能有效防治蟲害。「這3000餘株銀杏目前都沒有發生過病蟲害。」
目前,芙蓉路上的銀杏也接近了最後的觀賞期,一陣風拂過,黃葉紛紛揚揚飄灑而下,宛如漫天飛舞的金色蝴蝶,趁著陽光尚好,何不抓緊時間來「打卡」? 三湘都市報記者 石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