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局發布《2013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

2020-12-15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徐文彬報導 1月9日,中國氣象局發布的《2013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顯示,2013年我國青海瓦裡關全球大氣本底站大氣中的3種主要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的年平均濃度分別升至397.3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1886ppb(1ppb為十億分之一)和326.4ppb,均創下1990年建站以來的新高,並高於同期全球平均值,但與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平均濃度大體相當。

  據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院長端義宏介紹,自上世紀80年代,中國氣象局先後建設了青海瓦裡關、北京上甸子、浙江臨安、黑龍江龍鳳山、雲南香格裡拉、湖北金沙和新疆阿克達拉等7個大氣本底站,分別代表了我國典型氣候、生態和經濟區,開展中國大氣溫室氣體濃度的監測與分析。青海瓦裡關、北京上甸子、浙江臨安和黑龍江龍鳳山4站還進入世界氣象組織全球或區域大氣本底站序列,也被遴選進入了中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系列。青海瓦裡關全球大氣本底站是北半球內陸腹部唯一的大氣本底觀測站,其觀測結果可以代表北半球中緯度內陸地區的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及其變化狀況。

  與青海瓦裡關全球大氣本底站的觀測資料相比,2013年北京上甸子站、浙江臨安、黑龍江龍鳳山3個區域大氣本底站的二氧化碳、甲烷年平均濃度均高於青海瓦裡關同期觀測值,反映出觀測站及周邊地區人類和自然活動對大氣溫室氣體濃度的影響。

  端義宏指出,對比中國青海瓦裡關站和美國夏威夷MLO站20多年歷史觀測資料可以發現,溫室氣體從1990年到2014年都是增加的趨勢,表明全球二氧化碳增加是有相同的趨勢。而據2014年11月6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2013年WMO溫室氣體公報》稱,2013年全球大氣中主要溫室氣體的濃度再次突破了有觀測記錄以來的最高點,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的平均濃度分別比1750年工業革命前增加了42%、153%和21%。其中二氧化碳濃度年增幅達2.9ppm,突破了過去30年的最大值。

  此外,端義宏還指出,2013年我國大氣中部分滷代溫室氣體如氯氟碳化物等的濃度已開始下降,而六氟化硫和一些氫氯氟碳化物、氫氟碳化物、全氟化碳等濃度呈快速上升趨勢。其中,2013年青海瓦裡關站和北京上甸子站大氣中六氟化硫濃度分別為8.10ppt(1ppt為萬億分之一)和8.12ppt,均達觀測以來的新高。

  據了解,溫室氣體主要包括《京都議定書》限排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六氟化硫、氫氟碳化物、全氟化碳,以及《蒙特婁議定書》限排的部分滷代溫室氣體。其中,滷代溫室氣體是分子中含滷素原子(氟、氯等)溫室氣體的總稱,幾乎全部由人類活動產生,用於作製冷劑、發泡劑、噴霧劑、清洗劑、滅火劑、溶劑、絕緣材料等。

  (責任編輯:王若嘉)

相關焦點

  • 中國氣象局2016年中國氣候公報和2015年溫室氣體公報發布會
    歡迎參加中國氣象局《2016年中國氣候公報》和《2015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專題新聞發布會!首先我介紹一下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領導和專家: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主任、正研級高級工程師 宋連春 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溫室氣體業務負責人、正研級高級工程師 方雙喜 國家氣候中心正研級高級工程師 陳峪 國家氣候中心正研級高級工程師 葉殿秀 國家氣候中心正研級高級工程師 徐影 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副主任 李柏 中國氣象局大氣成分觀測與服務中心主任 張曉春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主要是發布《2016年中國氣候公報
  • 中國氣象局舉行2016年中國氣候公報等發布會
    在氣象局科技大樓二樓報告廳發布2016年中國氣候公報和2015年溫室氣體公報。歡迎參加中國氣象局《2016年中國氣候公報》和《2015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專題新聞發布會!首先我介紹一下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領導和專家: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主任、正研級高級工程師 宋連春 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溫室氣體業務負責人、正研級高級工程師 方雙喜 國家氣候中心正研級高級工程師 陳峪 國家氣候中心正研級高級工程師 葉殿秀 國家氣候中心正研級高級工程師 徐影 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副主任 李柏 中國氣象局大氣成分觀測與服務中心主任 張曉春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主要是發布《2016年中國氣候公報
  • 中國氣象局:2018年我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0.5℃
    1月22日,中國氣象局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18年中國氣候公報》及《2017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有關情況。《2018年中國氣候公報》顯示,2018年,我國氣候年景總體正常,氣溫偏高,降水偏多。與近5年相比,農作物受災面積、死亡失蹤人口以及直接經濟損失均明顯偏少。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張強介紹,2018年,全國平均氣溫(10.1℃)較常年偏高0.5℃;春夏季氣溫創歷史新高,秋冬季氣溫接近常年同期。高溫日數多,東北及中東部地區高溫極端性突出。全國平均降水量673.8毫米,比常年偏多7%。
  • ...總部位於日內瓦的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最新《溫室氣體公報》指出...
    2020-11-24 06:24:24來源:FX168 【疫情下二氧化碳濃度仍保持創紀錄水平】當地時間11月23日,總部位於日內瓦的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最新
  • 平潭氣象局發布2019年氣候公報!看看2020年平潭天氣如何
    實驗區氣象局也在今天發布了2019年平潭氣候公報,並對2020年全年氣候趨勢做了預測。2019年平潭氣候公報  氣候的基本要素是氣溫與降水,而降水受氣候變化影響是最為密切的。去年全年,實驗區氣象局發布各類預警信號265起,決策服務材料187起。去年平潭降水偏少,從9月9日出現了旱情,氣象局12月5日開展了人工增雨作業6場次,發射增雨火箭彈20枚,解除了前期的乾旱形勢,為居民生活發揮氣象用水作用。
  • 中國氣象局2013年8月新聞發布會
    餘勇: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辛苦了,非常感謝各位朋友冒著烈日來到中國氣象局2013年8月新聞發布會,我們邀請比較多的專家來參加這次發布會,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陳振林,國家氣象中心天氣預報室正研級高工王秀文,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專家、正研級高工艾婉秀,國家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孫冷
  • 日內瓦: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最新版《室溫氣體公報》-2019年全球...
    日內瓦: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最新版《室溫氣體公報》-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濃度再創新高
  • 全球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人類恐將面臨更極端的天氣
    全球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而我們人類誕生以來的數百萬年,在地球氣候這一個巨大的複雜系統中加入了人類這一個因素,當然,在之前相當長的時期內,人類的能力也並沒有比其他動物高多少,對於地球氣候的影響也是十分微弱的
  • 溫室氣體和空氣汙染物協同治理研究展望
    在溫室氣體減排方面,2005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國家,2013年中國人均碳排放達到了7.2噸,超過了歐盟的6.8噸。2015年6月,中國為推動《巴黎協定》達成,提出了「到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並爭取儘早達峰」等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
  • IPCC報告宣講會在中國氣象局召開-資訊-中國天氣網<
    10月28日上午,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第一工作組聯席主席託馬斯·斯託克博士在中國氣象局進行了第一工作組報告內容的介紹,會議由秦大河院士主持。以下是現場內容:[ 秦大河 ]秦大河:先生們,女士們,大家好。科學界對氣候系統與人類活動的認識,特別是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與氣候變化的認識和了解日益加深 。
  • 中國氣象局2013年12月新聞發布會
    洪蘭江: 各位媒體朋友,歡迎大家參加中國氣象局12月份新聞發布會。2013-12-03 15:22:44洪蘭江: 今天發布的第二項主要內容是2013年國內外十大事件的評選。 這項活動可能各位記者朋友也了解,中國氣象局幾年來每年年底都要開展一項評選活動,今年主要在12月份來進行評選。
  • 氣象局就中國氣象狀況等答記者問
    [美聯社記者]剛才您提到中國要在觀測、研究以及提高公眾意識等方面作出更多的努力,我想提另外一點,現在中國已經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溫室氣體的排放直接造成了全球變暖,鑑於這樣的情況,中國為什麼不立即採取一些具有約束性的排放限制,並且在這方面加強對溫室氣體排放的控制?謝謝。        [秦大河]謝謝美聯社記者提出這個問題。
  • 《2018中國氣候公報》發布 全年氣溫偏高降水偏多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王洹星):22日,中國氣象局在北京發布了《2018年中國氣候公報》。公報顯示,2018年,中國氣候年景總體正常,氣溫偏高,降水偏多。颱風和低溫冷凍害損失偏重,暴雨洪澇、乾旱等氣象災害減輕。與近5年相比,農作物受災面積、死亡失蹤人口以及直接經濟損失均明顯減少。
  • 水汽——最重要的溫室氣體
    實際上水汽是大氣中最重要的溫室氣體。雲和冰蓋將輻射反射回空間,是一種導致大氣降溫的變量。海水將熱量從熱帶傳遞到高緯地區,這一熱量的傳遞過程改變了沿途區域的溫度,同時亦促進了冰蓋的增長。NASA的科學家LeeR.Kump指出,人們特別關注CO2  和其它溫室氣體的增長。但是它們對氣候變暖的實際影響相對來說是較小的。
  •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溫室氣體濃度逐年增加 積極讚賞中國致力實現...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近日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巴黎協定》達成五周年紀念日前夕發布的《2020排放差距報告》指出:「大氣中主要溫室氣體濃度每年都有所增加,海洋熱量也逐年上升。2020年預計將是有記錄以來最熱年份之一。」
  • 2018年度《中國海洋災害公報》和《中國海平面公報》發布
    近日,自然資源部海洋預警監測司發布2018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和《中國海平面公報》。《中國海洋災害公報》顯示:2018年,我國海洋災害以風暴潮、海浪、海冰和海岸侵蝕等災害為主,各類海洋災害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47.77億元,死亡(含失蹤)73人。
  • 海南省氣象局發布氣候公報 年平均氣溫各地偏高
    據海南省氣象局氣候中心日前發布的《2006海南省氣候公報》,在全國乃至全球都熱議氣候變暖的2006年,海南省氣候也出現了平均氣溫明顯偏高等三大特點,值得人們關注。    年平均氣溫:    各地普遍偏高0.5℃—1.3℃    剛過去不久的2006年,被世界氣象組織稱為「全球有記錄以來的第六個暖年」,我國氣象專家也認為去年是從1951年以來最暖的一年。在這一大氣候背景下,海南省自是難以例外。
  • 2013地球很熱
    全球平均氣溫為14.52攝氏度,與2003年持平,比20世紀的平均氣溫高0.62攝氏度。    美國航天局當天也發布了一份2013年全球氣溫報告。由於採取的分析方法不同,兩家機構的數據略有區別。美國航天局報告稱,2013年的平均氣溫為14.6攝氏度。    兩家機構均表示,全球變暖的長期趨勢仍在持續。
  • 三地氣象部門聯合發布粵港澳大灣區氣候監測公報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王天巍 翟志宏報導 9月8日,由廣東省氣象局、香港天文臺和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聯合編制的《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氣候監測公報》(以下簡稱《公報》)正式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