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8日,中國氣象服務協會、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聯合主辦的2019年「中國天然氧吧」創建活動發布會在北京召開,並發布了《2019中國天然氧吧綠皮書》。全國共有51個地區獲得2019年「中國天然氧吧」創建地區稱號,廣西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榜上有名。
今年「中國天然氧吧」的主題為——「氣象賦能生態旅遊,到天然氧吧『森』呼吸」。它由中國氣象局指導、中國氣象服務協會發起,由地區申報,經過規範程序,對地區的氣候、空氣品質、大氣負離子水平等生態環境質量、生態及旅遊發展規劃、旅遊配套情況等進行綜合評價,對符合條件的地區予以認定、授牌,這一活動成為了氣象與旅遊融合發展的典型。
大明山地處廣西中部偏南,北回歸線橫貫中心,平均海拔高度1200米,主峰龍頭山海拔1760米,為廣西中南部第一高峰。北回歸線上的地貌特點大都是植被稀疏的沙漠或草原,而大明山森林覆蓋率高達98.9%,猶如一塊綠色的寶石鑲嵌在北回歸線上,被稱為「北回歸線上的綠色明珠」。
廣西大明山具有優越的山地氣候和森林小氣候特徵,全年平均氣溫15℃左右,是消夏避暑的理想之地,且大明山全年12個月均適宜旅遊。大明山空氣清新、潔淨,負氧離子平均含量為每立方釐米7萬個,最高可達19萬個,大部分區域全年保持在I級標準以上,空氣品質優良率超過94%,年均AQI指數小於48,各項指標超過「中國天然氧吧」創建活動的要求,獲得「中國天然氧吧」稱號可謂實至名歸。
大明山森林覆蓋率保持98.9%,生態環境保護非常成功,造就了大明山獨特的生態地位。目前,已知大明山有維管束植物209科793屬2095種、野生脊椎動物5綱31目90科208屬294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16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37種,有益、有重要經濟和有科學研究價值的國家「三有」動物170種,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物種48種。大明山可謂珍稀自然生物資源寶庫,在廣西乃至整個北回歸線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大明山蘊藏著爛漫山花、峽谷飛瀑、天然氧吧、南國冬雪、雲海佛光、龍母文化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是生態旅遊天堂。大明山以「雨後晴翠,層巒迭嶂滿目生機」而聞名,「春嵐、夏瀑、秋雲、冬雪」為其四季景觀縮影,被譽為「嶺南奇山、人間仙境」,是一座「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的山水勝地。
大明山是壯族民俗文化的搖籃。農曆「三月三」是壯族的盛大節日,其中「三月三歌圩」是壯族的傳統歌節,已有上千年歷史。大明山歌圩是廣西規模最大的月歌圩之一,2018年大明山歌圩成功列入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明山周邊的上林、馬山、武鳴、賓陽等地也先後獲得「中國歌圩文化之鄉」「中國八音文化之鄉」「中國嘹囉山歌之鄉」「中國商埠民俗文化之鄉」等稱號。
近年來,大明山先後打造了攬勝之旅、養生之旅、神奇之旅、休閒之旅、仙境之旅5條精品旅遊線路,每年舉辦月月歌圩節、山花節、養生旅遊節、山地運動旅遊節等旅遊節慶活動,成功打造了傳統文化旅遊、生態養生旅遊、自然景觀旅遊、山地體育旅遊等多種旅遊產業。
廣西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充分挖掘資源,將這座蘊含豐富「寶藏」的大山打造成為廣西旅遊的一張亮麗名片,成為南寧旅遊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多年的努力,大明山先後獲得了「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際生態安全旅遊示範基地」「國家4A級風景旅遊區」「中華特色養生名山」「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旅遊示範區」「廣西森林康養基地」「廣西體育旅遊示範基地」等榮譽稱號。
根據《環首府生態旅遊圈規劃(2017-2025)》,廣西啟動環首府生態旅遊圈規劃以來,重點推動邕江生態休閒旅遊集聚區、大美麗南方生態旅遊集聚區、環大明山旅遊集聚區等三大集聚區的建設。環大明山旅遊圈旅遊資源種類多、品位高、互補性強,既有秀麗的山水自然旅遊資源,也有豐富的歷史人文旅遊資源。根據有關發展規劃,廣西明確提出了加快環大明山旅遊資源的開發和建設。大明山憑藉優良的生態環境,適宜旅遊、休閒、養生的特性,助力生態旅遊、健康旅遊、全域旅遊及地方經濟轉型升級,推動採取積極措施,減少、減緩對於環境的破壞,倡導綠色發展理念。
此次榮獲「中國天然氧吧」稱號,大明山的旅遊發展更是如虎添翼。大明山將以成功創建「中國天然氧吧」為契機,繼續完成創建「中國氣象公園」及國家5A級旅遊景區的目標,充分發揮環大明山旅遊區的龍頭作用,加快推動環大明山旅遊圈建設,為建設南寧國際區域性旅遊目的地和促進廣西旅遊業加快發展發揮強勁的作用。(梁家善)
(來源 廣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