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衛星定位,古人們是怎麼繪製地圖的呢?古人智慧讓人佩服
文|文史星空
因為衛星和地球定位系統,我們的地圖越來越精確,電子地圖甚至連路邊的店鋪都能顯示,這種情況下,看著地圖還能迷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真正繪製一副地圖,需要了解很多,比如疆域的大致輪廓線、山川河流的走向、山脈等高線等。但又沒有小夥伴們想過。在沒有科學技術支持的古代,人們是怎麼來繪製地圖的呢?
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地圖繪製於戰國時期,一共有7幅,都是秦國境內的山川水系,是1986年在甘肅天水放馬灘秦墓出土的。而目前存在最早的全國地圖呢,是《禹跡圖》和《華夷圖》,它們參考唐代的《海內華夷圖》繪製,是宋朝時期的石刻地圖,和現在的全國地圖已經非常相似了。那古人們究竟是怎麼丈量山川河流之間的距離的呢?難道真的是用雙腳嗎?
關於古代計算道路裡程的工具最早的記載出現在漢代,最遲在西漢就已經完善了,這個裝置就是「記裡鼓車」。記裡鼓車分上下兩層,上層有一面鼓,鼓的兩面各有一個木頭人,手中有根細棒,車上安有指南針,每當車子走了一裡路,木頭人就會敲一下鼓,走了10裡路,就敲一下鐲子。如果想測量距離繪製地圖,可能就要拉著記裡鼓車到處走了。將地圖繪製到紙上,古人還有一個能保持比例的好方法,那就是「記裡畫方」。就是現在紙上畫慢相等面積的方格,然後再給每個方格設定一個尺數,規定一尺等於多少公裡,按這樣的比例尺繪製出來準確性還是比較大的。當然因為古人不知道經緯度的存在,也不知道我們其實生活在一個球面上,所以繪製的地圖越往外偏差也就越大,不過這對於古人來說已經相當不容易了,這說明古人也有自己解決問題的智慧。
不過更早之前,古人是怎麼測量距離的呢?先秦時期的《山海經》給我們描述了一個奇異瑰麗的世界,同時也介紹了許多大河山脈,其中的河流和山脈竟然還能和現在的山川相對應,說明其中的地理信息至少是部分可信的,那麼那個時候又是怎樣測量的呢?這還需要我們的繼續探索,但小夥伴們可以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想像一下呦。
參考文獻:《海內華夷圖》《羅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