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了一跤,臥床休息,怎麼人就沒了?摔跤,也是老年人致死的一大誘因。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數據,2018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達24949萬人,佔總人口的17.9%,其佔總人口的比例第一次超過15歲以下的孩子。據全國老齡辦預測,2050年,中國老齡人口將達到峰值4.87億人,佔總人口的34.9%。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加重,被稱為「人生的最後一次骨折」的老年髖部骨折發病率逐年上升,預計2020年我國老年髖部骨折的發生率為16%~20%,人數180萬~200萬。當前,老年髖部骨折的平均預後情況為:25%完全康復,40%需家庭護理,50%需拄杖或助行器,24%大於50歲的患者在一年內死亡。非手術治療的老年髖部骨折的5年生存率僅30%左右。傷後1年內的平均死亡率為12%-37%。
只是摔了一跤,為何會引發如此嚴重的後果?上海市創傷骨科臨床醫學中心副主任、長三角老年髖部骨折救治聯盟主席柴益民教授解釋,老年人本身骨質疏鬆,就很容易骨折。有些老人起夜去洗手間,沒坐穩摔一下就會骨折,有些老人因為地滑不小心撞了一下也會骨折。根據傳統觀念,老年人做手術有風險,因此不少老人骨折會選擇保守治療,在家休養。然而,對於老年人來說,長期臥床絕非好事,而是會引起一系列全身性的併發症。肺炎、褥瘡、泌尿系統感染……這些因臥床引發的併發症,就是危及老年人性命的「真兇」。
老年人髖關節骨折後,該怎麼辦?越來越多的經驗顯示:老年髖部骨折病人早期接受手術治療,生活質量將得到提高,1年內死亡率降低。
長三角老年髖部骨折救治聯盟名譽理事長張長青教授表示,無論是保髖手術,還是換髖手術,如今技術都很成熟,一般半小時就能做完。關鍵不在手術怎麼做,而在老百姓的理念需要改變。忍一忍就能好,拖延不治療,這些老思想都讓原本可以得到妥善治療的患者被耽誤了。
當然,能不手術,防患於未然,自然是最好。老年人在生活中該如何預防摔跤?老年人跌倒有哪些危險因素?
中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提醒,腦中風、痴呆、帕金森、骨關節病等病理因素以及服用外用藥物,例如抗過敏、抗抑鬱、降壓藥等,都是老年人跌倒的危險因素。此外,家居、公共場所、交通工具等缺乏無障礙及防滑設計也是誘因。
預防跌倒,可以做到這些:
1、高齡老人、患病老人及家屬要時刻有防摔倒的意識
2、在家裡安裝警報和呼叫鈴;
3、採取漸進式活動和改變姿勢;
4、所需物品放在伸手可及的範圍;
5、衣服寬鬆、鞋底防滑;
6、臥室或客廳地毯穩固、衛生間裝扶手;
7、沙發、床要有一定硬度,高度適中;
8、樓梯臺階有防滑條、扶手穩固乾淨;
9、使用防滑拐杖,外出有人陪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