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簡直是世界末日!」發出這樣感慨的是澳大利亞的一位普通居民。為什麼這麼說呢?想必大家都猜到了,是澳洲大火帶來的災難。這場山火從去年9月一直燒到今年,持續了四個多月。更為可怕的是,這場火,目前仍沒有被撲滅的跡象……
據外媒統計,澳大利亞全國範圍內已有600萬公頃土地因山火被毀,是2019年巴西亞馬孫雨林大火焚毀面積的2倍、2018年美國加州山火面積的6倍;目前,山火已造成24人死亡、2000棟民居被燒、5億動物葬身火海。
由於當地正值盛夏,熱浪、乾旱不斷,已成重災區的維多利亞州和新南威爾斯州共計25個火場被列為緊急狀態或撤離預警水平,兩州內還有超過150處火場持續狂燒,堪稱是一場人間「煉獄」。
確實是太恐怖了,我看到一些新聞圖片中,袋鼠、考拉等等動物屍橫遍野,這樣的場面不能不讓人痛心。
那這場山火規模到底有多大呢?通過衛星圖像顯示,澳大利亞基本上被大大小小的火場包圍了。計算一下,這場火的縱向距離大約有1400-1500公裡。為了更好地讓大家理解,我來打個比方,這相當於從上海到廣州的距離。
山火威脅著澳大利亞人賴以生存的家園的同時,也使很多地方的空氣品質指數飆升到危險水平。比如,對澳大利亞東部城鎮馬拉庫塔的民眾而言,2019年的最後一天註定難忘。因為林火肆虐,天空呈現血紅色。約4000名遊客及居民因山火夾擊南北側的海岸線,只能倉促逃到海邊,在瀰漫的煙霧中度過跨年夜。
而在雪梨,山火造成的菸灰將海灘和海水都「染」成了黑色。有專家擔憂,新南威爾斯州飲用水可能會受到這些灰燼的汙染,海洋中的魚類也同樣會受到影響。
除了澳大利亞本土備受煎熬外,數千裡遠的紐西蘭冰川都被山火菸灰燻成了褐色,山火濃煙甚至跨越12000公裡飄到了南美洲。澳大利亞當局稱,由於大火產生的熱氣驚人,它已開始形成自己的氣象系統,包括火龍捲和乾燥雷雨等「非常危險的情況」隨時可能發生。
對於這麼一場大災難,它究竟是怎麼發生的呢?目前學者普遍認為,高溫天氣和乾旱是這次澳大利亞持續數月山火的主要起因。雖然澳大利亞四面環海,但海洋溼潤的氣流無法到達內陸,致使佔該國國土面積70%左右的內陸乾旱、半乾旱地區,每到夏季的火災季節就成了天然的「起火點」。
值得留意的是,過去一年澳洲因氣候變化出現的極端天氣也「史上未有」。2019年,澳大利亞全年平均氣溫比1961-1990年的平均氣溫21.8攝氏度高出1.52攝氏度2019年全國平均降雨量為277.63毫米,遠低於1902年314.46毫米的歷史最低記錄。
據了解,澳大利亞森林裡桉樹很多,這個樹是樹皮和樹葉富含油脂,如果它們脫落聚集到地面上的話,遇到40℃以上的高溫,就非常容易自燃。
除了剛才說的這些自然因素之外,澳大利亞地廣人稀的特點,城市、森林的交錯分布結構,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火燒時,沒有什麼障礙。
按理說,在澳大利亞,夏季炎熱、乾燥的環境誘發山火,不是一件新鮮事了。但這次由於特殊氣候的原因外,還有免不了有「人禍」的影子。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警方1月6日透露,在2019-2020山火季,共有180人涉嫌縱火,其中既有成年人也有未成年人。24人涉嫌故意縱火而引發山林大火,53人涉嫌未能遵守消防禁令,47人因涉嫌在地面上丟棄點燃的香菸或火柴。。外媒評論表示,「縱火者是在『無聊狀態』、『失去理性』和『兇殘』中尋求刺激。」
既然火災已經發生了,那只能極力去滅火,儘可能把損失降到最低。可澳大利亞政府卻在行動上表現得很遲緩。
據法新社去年11月報導,在當時已持續兩月的山火造成3人死亡的情況下,澳當局派出「超過1000名消防員參與撲救100處起火點」,平均每處僅13人;另據俄塔斯社去年12月的報導,為控制大火,「各州新出動76輛消防車和286名消防員」,儘管「軍隊已在待命」,消防力量依然不能與火勢平衡。
我們再來看澳大利亞消防人員的構成情況,以這次山火重災區新南威爾斯州為例,鄉村消防局和消防救援局是該州兩個法定消防部門,其中,消防救援局負責各大城市,鄉村消防局則由7萬多名志願消防員組成,應對該州90%土地的火災。
這些志願消防員雖受過一定訓練,但畢竟與專職消防員不同,面對火情他們不得不從工作單位請假,無薪加入到自己所在社區的滅火行動。自去年9月火災發生開始,許多志願消防員已損失了3至4個月的工資,而直至12月底 ,聯邦政府才宣布給予這一群體每天300澳元的補貼。
事實上,澳大利亞的整個救災體制也有問題。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新媒體品牌欄目「俠客島」就發表文章分析稱,澳大利亞消防工作歸屬各州政府,在具體問題上聯邦政府往往難以插手,這樣一來,州與州之間、聯邦政府與州之間往往協調不夠,使得救火措施不力。
最近幾天,澳大利亞大火的相關話題也衝上了我們的熱搜,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首先是#澳大利亞消防員怒斥總理#,一名澳大利亞消防員向媒體怒罵總理莫裡森:讓他滾!他的一位同事也向莫裡森喊話:趕緊下臺!澳大利亞政府對災情的處理遭到廣泛質疑與批評。去年12月,莫裡森還因為在山火肆虐期間赴夏威夷度假而遭受抨擊。
不僅消防員,受災地區民眾也對政府沒有採取充分救援行動,感到非常憤怒。當地時間1月2日,莫裡森來到新南威爾斯州一個受災小鎮問候群眾。但當地一名婦女拒絕主動和他握手,稱,「如果你能給我們當地的消防機構投入更多資金,我才跟你握手,這裡很多人都無家可歸了。」
微博上還有一個熱搜標籤是#澳大利亞將射殺1萬隻駱駝#,澳大利亞給出的理由是因為駱駝喝了太多的水。也許很多人會覺得讓人匪夷所思,但從當地實際情況來看似乎也挺無奈。據了解,在當前的山火肆虐的情況下,會進入了人類生活跟居民搶水喝。另外,這些野駱駝每年排放的屁相當於1噸二氧化碳,有關部門擔心它們會加劇全球變暖。澳大利亞野駱駝管理項目指出,如不實施控制措施,澳大利亞的野駱駝數量每9年就會增加一倍。
在山火一度瀕臨失控的情況下,當地時間1月6日,澳大利亞迎卻來了一場及時雨:雪梨至墨爾本的東海岸地區下起雷雨,新南威爾斯州部分地區也迎來暴雨。
然而,這場雨依然沒有把山火給澆滅。一般來說,澳洲的氣溫會在一月和二月達到峰值,這意味著大火還可能繼續燃燒下去。
不管怎麼說,我們還是希望這場持續4個月的大火能儘快撲滅,因為這對整個全球生態來說都是一次巨大的災難。目前,紐西蘭、新加坡等國表示將向澳大利亞提供軍事方面的支持。法國總統馬克龍、巴布亞紐幾內亞總理馬拉佩等也紛紛表示,願提供援助。最後,讓我們一起期待澳大利亞能早日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