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敦煌民歌,唱出月牙泉的詩情畫意

2020-12-12 隴上非遺

原創:唐伊

敦煌,寓意盛大輝煌,這裡是遊牧文化與農耕文化的交匯點,是中華民族對外交流的重要城堡。這裡是敦煌人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有他們信仰的守望和不容割捨的情懷。這裡不僅有舉世聞名的莫高窟、有著名的鳴沙山、月牙泉,還有高山、大漠、溼地,有不畏風沙的紅柳和千年不朽的胡楊……

敦煌民歌由來已久,藏經洞出土的大批敦煌遺書中保存了唐代的「歌辭」。任半塘先生編輯的《敦煌歌辭總編》中所記載的歌辭總共有1300餘首,其中就有大批的敦煌民歌,這種民歌在唐代稱之為「俚曲小調」。敦煌遺書中現存的俚曲小調中有《五更轉》《十二時》《白髮篇》《十思德》等各種寫本。

敦煌民歌是勤勞樸實的敦煌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創作的,生活氣息濃厚,曲調優美動聽,歌詞朗朗上口。敦煌民歌以歌唱愛情主要題材,也有神話故事、歷史傳說、社會生活等方面,許多作品以歌頌愛情為主,久演不衰,為研究千百年來敦煌社會風貌、風土人情、鄉俗民規、婚喪嫁娶,提供了生動、豐富、詳實的資料。

敦煌名歌主要流傳於敦煌市五鎮四鄉,五鎮即沙州鎮、莫高鎮、七裡鎮、肅州鎮、轉渠口鎮;四鄉即楊家橋鄉、郭家堡鄉、黃渠鄉、南湖鄉及周邊地區。敦煌民歌流傳下來的作品主要有《鬧王哥》《繡荷包》《等郎君》《送大哥》《放風箏》《擔水》等。

敦煌民歌的發展主要從清代開始。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川陝總督嶽鈡琪見敦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宜於墾荒。於是奏請清知府,移甘肅56州縣移民2405戶來敦煌屯墾,移民來敦煌後興修水利,新開墾良田12萬畝,使荒蕪百年的敦煌變為平疇沃野,樹木繁茂的綠洲耕區。甘肅56州縣2405戶移民的到來也帶來了青海花兒、隴東道情、陝西秦腔、眉戶等地方特色鮮明的戲曲、歌曲和民間小調,移民在生產生活中,這些戲曲、歌曲和民間小調融合薈萃、交流碰撞,形成了獨特的敦煌民歌。

敦煌民歌流傳最為廣泛是在清代至民國時期。現在,敦煌一些民間自樂班還在旅遊景點、賓館飯店為中外遊客演唱敦煌民歌,很受中外遊客的喜愛。敦煌民歌已成為傳播敦煌民間文化、宣傳敦煌新的媒介,敦煌民歌的演唱已成為宣傳敦煌的重要平臺。

在敦煌,提起傳唱敦煌民歌的藝人當中,最有名的當屬現年58歲的陳正清和她66歲的姐姐陳秀芳。姐弟倆從記事起就跟隨父親唱民歌,這一唱就是40年,2012年,姐弟倆同時被評選為敦煌民歌省級傳承人。一直以來,敦煌曲子戲和民歌是不分的,敦煌曲子戲的各種調,就來自敦煌民歌。

靠著父親教的幾十部戲和六七十個敦煌民歌的調子,陳正清和姐姐在敦煌當地每年的曲子戲民歌大賽中都能夠獲獎。陳正清的《八調神仙》《老換少》中的「背弓調」都能夠給他帶來不小的喝彩聲;姐姐陳秀芳的《鬧書館》《誇閨女》在自樂班的聚會中都是經典的保留節目,還常常在市上的演出中獲得獎勵。敦煌民歌給了他們積極向上的追求,如今,姐弟倆在勞作之餘研究民歌和參加各種演出,忙得不亦樂乎。

相關焦點

  • 神秘的敦煌月牙泉
    神秘的敦煌月牙泉月牙泉古稱沙井,俗名藥泉,位於甘肅省敦煌市西南5公裡鳴沙山北麓。月牙泉南北長近100米,東西寬約25米,泉水東深西淺,最深處約5米,彎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稱,自漢朝起即為「敦煌八景」之一,1994年列入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 敦煌名勝沙漠第一泉,月牙泉!
    」,可以治百病,後此泉得名「月牙泉」,於是唐僧獲救了,便繼續向西天前進,月牙泉也一直存留了下來直到今天。月牙泉風景名勝區位於甘肅省敦煌市城南5公裡。古有"沙井"之稱,在城南7公裡鳴沙山北麓。東西長218米,南北寬54米,平均水深5米左右。泉形逼肖月牙,漣漪縈迴。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年溫差大,降水集中,四季分明, 年降雨量較少,大陸性強。敦煌1月平均氣溫-7.9℃、最低溫度-22.2℃,7月平均溫度25.7℃、最高溫度38.9℃。
  • 敦煌遊記:月牙泉是敦煌的眼淚
    去敦煌旅遊,從鳴沙山下來,前行不遠就是被譽為沙漠第一泉的月牙泉。晴空萬裡蔚藍天,美絕人寰月牙泉。銀山四面沙環抱,一池清水綠漪漣。月牙泉像一個青澀的少女偎依在鳴沙山的臂彎裡,在荒漠天地中,全靠一己之力,張羅出了一個可人的世界。
  • 甘肅敦煌鳴沙山、月牙泉遊記
    通過這個名字,人們就可以了解敦煌的大氣。敦煌取精用宏,創造出令世界矚目的「敦煌文化」,為人類留下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敦煌境內南有敦煌莫高窟、鳴沙山和月牙泉。有人說,「不到神奇莫高窟,不算有文化」。也許這句話說過了頭,在中國,在世界,到過莫高窟並了解它的人畢竟是少數。有機會參觀莫高窟是一個文化人的幸事。
  • 敦煌月牙泉
    沙漠第一泉――敦煌月牙泉
  • 敦煌遊記之鳴沙山、月牙泉
  • 月牙泉,敦煌沙漠裡的一口「沙井」
    敦煌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造就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敦煌奇景,它是絲綢之路的結點城市,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稱。獲得這樣的殊榮自有其自古以來不可緘默的文化底蘊,這種底蘊依託「敦煌石窟」、「敦煌壁畫」、「西千佛洞」等古蹟得以沉澱而成,這些慕得世界各地遊客前來觀賞的名勝古蹟中有一處鳴沙山與月牙泉這一千百年來相依想成奇景賺足了世人的眼球。
  • 敦煌月牙泉景點簡介
    月牙泉處於鳴沙山環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古稱沙井,又名藥泉,一度訛傳渥窪池,清代正名月牙泉。面積13.2畝,平均水深4.2米。水質甘冽,澄清如鏡。流沙與泉水之間僅數十米。 月牙泉座落於敦煌市西南方向5公裡處,是一處神奇的漫漫沙漠中的湖水奇觀。鳴沙山下,泉水形成一湖,在沙丘環抱之中,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月牙泉。月牙泉,古稱沙井,俗名藥泉,泉邊蘆葦叢生,水中魚兒自在,胡楊沙棗綠樹成蔭,羅布麻、枸杞等藥用植物豐茂,亭臺樓榭古香古色,春夏季節百花盛開,夏秋季節梨果飄香。自漢朝起即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曉徹」。
  • 沙漠第一泉:敦煌月牙泉
    沙漠第一泉:敦煌月牙泉神秘的敦煌月牙泉,像初五的一彎新月,落在黃沙裡,泉水清涼澄明,在沙山的懷抱中嫻靜地躺了幾千年,雖常常受到狂風兇沙的襲擊,卻依然碧波蕩漾,水聲潺潺,是當之無愧的沙漠第一泉!認為月牙泉是附近黨河的一段古河道,很久以前,黨河改道,大部分古河道被流沙淹沒,僅月牙泉一段地勢較低,由於地下潛流出露,匯集成湖。湖水不斷得到地下潛流的補給,因而不會枯竭。20世紀50年代測量,月牙泉水面東西長218米,南北最寬處54米,平均水深5米,最深處7米有餘。
  • 《甘肅敦煌月牙泉自然風景》通臂猿-協助拍攝
    甘肅敦煌月牙泉自然風景【第1幅圖】此作品由肇慶攝影愛好者俞先生在著名的雲南地區拍攝甘肅敦煌月牙泉自然風景【第2幅圖】此作品由湖南攝影愛好者糜先生在著名的西安地區拍攝甘肅敦煌月牙泉自然風景【第3幅圖】此作品由鄂州攝影愛好者韶先生在著名的泉州地區拍攝
  • 圖說中國|敦煌月牙泉:泉映月而無塵
    月牙泉,古稱沙井,俗名藥泉,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西南5公裡處,在城南7公裡鳴沙山北麓。自漢朝起即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曉澈」。七月初,我們來到甘肅省敦煌市遊覽了著名景點月牙泉、鳴沙山、莫高窟、魔鬼城和玉門關,印象最深刻的是月牙泉,一個長約百米寬僅25米的池塘被大漠沙山環繞包圍,幾千年來任憑狂風沙暴漫捲侵襲卻從未被沙海掩蓋吞沒。
  • 甘肅旅遊攻略:敦煌市的鳴沙山和月牙泉
    甘肅旅遊攻略:敦煌市的鳴沙山和月牙泉,這兩個地方離得相對比較近,建議在鳴沙山停留一天,鳴沙山太大了,用一天的時間來攻略不太夠,主要是當天沒有沙漠沒有很多,對於爬山沒有那麼大的興趣,建議到了敦煌之後去把剩下的兩個沙漠和月牙泉一起玩了,再看去月牙泉的路線。
  • 敦煌月牙泉到底還能堅持多久?
    就比如小編接下來要說的,甘肅的月牙泉。這個曾經的沙漠第一泉,現在卻面臨著嚴重的生態問題。月牙泉在甘肅敦煌附近,是一個著名的景點。大家想想也知道,能在沙漠中能看到一股泉水肯定是一道風景線了,也確實,稍微加一點開發,就吸引了無數遊客。它總共長100米左右,大概25米寬,5米深,已經存在了2000年以上,因為形狀像月牙,所以就叫月牙泉了。
  • 【美景敦煌】遊客夜遊敦煌大漠欣賞美麗月牙泉
    九月的敦煌,秋高氣爽,空氣清新涼爽,景色分外怡人,一望無際的金色大漠每天吸引成千上萬的中外遊客來這裡觀光遊覽,敦煌進入秋季最佳旅遊季。當暑期結束,暑氣漸消,夕陽西下,大批遊客不斷向大漠湧來,看大漠日落,看美麗的晚霞漸漸消散,看月牙泉燈光亮起,看那一灣如月清泉沉醉在大漠的懷抱裡。美麗而沉靜,浪漫而清雅,靜靜地賞玩,久久不肯離去.....據文旅局統計,9月11日,敦煌鳴沙山月牙泉景區日接待中外遊客11330人。今年截至9月11日,敦煌六大景區共接待遊客2169563人。
  • 尋味敦煌:這一口人間絕味,值得為它來敦煌,敦煌月牙泉小鎮美食
    對於我這種旅遊先看吃的人當然是福音啦,而且距離月牙泉景區很近,直線距離700多米而已。小吃的性價比很高,比 敦煌 夜市的要更地道一些。如果你來 敦煌 旅遊主要想看鳴沙山月牙泉-莫高窟一線可以選擇住在這裡,美食眾多,停車免費(沒錯,還是因為錢!)介紹完月牙泉小鎮,接下來介紹一下小鎮內的美食,也是我這次 敦煌 美食探索之旅的絕大部分美食品嘗點。
  • 敦煌市的鳴沙山和月牙泉的最佳遊玩時間
    敦煌市的鳴沙山和月牙泉最佳時間:4-5月雨季:8-9月拍攝月牙泉:早晨7點從西海鎮汽車站出發,開到鳴沙山車站。月牙泉景區門票30元,遊人可憑市民卡免費領取門票,約需20分鐘左右到達鳴沙山。上午按照鳴沙山出發,4-5點集合,按照導遊劃分的路線,先到了月牙泉再到鳴沙山。月牙泉和鳴沙山之間有一條河流從鳴沙山經過,也是觀看月牙泉和鳴沙山的好去處。在鳴沙山月牙泉的深處,有一個很大的的仙人洞,很多人認為是玉雕,其實不然,仙人洞是一條鐵橋。在鳴沙山月牙泉入口處的市集,價格很是實惠,建議入住一晚大酒店。
  • 千年敦煌·月牙泉小鎮民俗文化旅遊景區簡介
    敦煌非遺手工剪紙研學體驗。月牙泉小鎮供圖  千年敦煌項目位於敦煌市中心以南約3.5km,在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前700米處,距敦煌火車站、機場約14km,距離著名旅遊景點、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22公裡。  千年敦煌一期月牙泉小鎮作為鳴沙山·月牙泉景區的旅遊接待功能區,已於2015年9月6日正式運營,為遊客提供餐飲、購物、住宿和交通換乘等多種服務。
  • 探訪敦煌聖泉 月牙泉大面積萎縮將走到盡頭(圖)
    記者:那麼月牙泉這個狀態,它這個水位高低是由什麼決定的呢?  楊俊倉:月牙泉的水和整個敦煌盆地的地下水是一個系統,這一個系統主要是來自黨河,黨河地表水滲入地下。為什麼說月牙泉現在有著下降的趨勢,就是因為黨河上遊修了水庫以後地下水的補給來源基本上斷了。  解說:敦煌的南部臥著祁連山,而敦煌的母親河黨河就發源於此。
  • 沙漠中的一眼清泉|敦煌的自然奇景莫過於月牙泉與鳴沙山
    每當太陽落向,西邊的山,天邊映出月牙泉,每當駝鈴聲聲,掠過耳邊,仿佛又回月牙泉。」田震一曲天籟般的《月牙泉》,讓每個人都對這月牙泉充滿了神秘的憧憬。敦煌的八景中,月牙泉是其中之一。月牙泉的周圍是高高的沙山,月牙泉如一顆寶石般鑲嵌在中間的凹地中,自然現象中都是高處的沙水往低處流,陳年累月填平了溝溝壑壑。然而月牙泉與鳴沙山偏偏不同,遇上颳風時候沙子不往山下走,而是從山下往山上流動,因此得以月牙泉千年如舊,不淹黃沙,當真是人間勝景了。
  • 敦煌遊記:鳴沙山和月牙泉,是到訪敦煌不可錯過的景點
    ,先後經過敦煌、嘉峪關、張掖和蘭州;聽一曲徐千雅的絲綢之路,任思緒飄飛在路上,敦煌之旅,先講遺憾:未能如願參觀莫高窟;大概是由於十一國慶,遊客眾多;網上預約人數有限,門票早已售罄吧。不過想開了倒也坦然,莫高窟作為文化聖殿和歷史傳奇,參觀應靜心感受和沉澱,本就不應在人多的時候前往,算是作為自我安慰,也算恰到好處的際遇,呼喚我再次踏訪,用心聆聽,本次在敦煌,選擇人少的敦煌博物館探尋歷史的印記,在空曠的公路拍攝一組原野影相,去到鳴沙山窺探自然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