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公園很多,若說我最喜歡哪一個,想了想應是這裡—煙臺山公園。
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心生納悶,它不應該在山東煙臺嗎?後來才知道福州也有個煙臺山,規模自然比山東小了許多。
這是一座小山坡,算不上雄偉遼闊,卻也是綠意蔥蔥,自有一番清淨。據《藤山志》記載:「清初時,中州設有炮臺、炮城,因於隔江藤峰絕頂,設立煙墩,為報警之用」,故名煙臺山。
這片山坡自古便是商業貿易之地,明代在此設立鹽務官署,鹽倉林立的煙臺山成了著名的食鹽貯運中心,明代詩人徐通贊其「十裡花為市,千家玉作林」。
1685年,清政府設閩海關南臺分口,商貿活動日益活躍,道光年間,福州被開闢為5個通商口岸之一,煙臺山變成了對外交流的場所。
英國率先設立領事館,之後美、德、俄等十七個歐美城市在此設館,一時間,各式各樣的洋樓別墅林立其中,這片蒼翠的小山坡一躍成了「萬國建築博覽會」。
此後的百餘年裡,外國僑民先後在此開設洋行、醫院,西方宗教文化在此紮根,現代學校在此湧現,還有鋼琴館、美術館、女子學院等,這裡一度成了福州現代文明的發源地。
一個明媚午後,我坐公交趕來,煙臺山已開闢成公園,比我想像的清幽許多。這裡有點冷清,中國大多數公園都是大爺大媽的主戰場,這裡顯然不適合唱歌和跳舞,它是歷史古蹟的遺存,是小資文化的基地。
山上只有一條主道,兩側遍植樹木,西式小洋樓坐落其中,角落裡栽滿了花草,第一眼看去,和廈門的鼓浪嶼,青島的八大關很像。
柏油路隨著山勢忽升忽降,不一會便走出汗了,目及之處,公館、洋樓、教堂一一浮現,建築保存完好,破舊的鐵門,發黃的牆壁,時光仿佛不曾離開。每一棟建築,都有它專屬的故事,漫步其中,時空交錯,分不清何時何年。
不知為何,這裡沒有遊客,我漫步全程只看到幾個人,絕不是遊客,更像是住在洋樓裡的原住民。就這樣一直走,來到了石厝教堂,這是福州最早創辦的教堂,落成於1861,是煙臺山最早的西式建築之一。
教堂為哥德式建築,低矮肅穆,像是一座小型城堡。教堂裡原本有個銅鐘,聲音響亮,敲鐘的時候,大半個煙臺山都能聽到。教堂小門微微開啟,我往裡瞅了一眼,空空無物,我不敢多留,環視一圈便離開了。
一些洋樓被開發成了咖啡店,不過在我看來,似乎並沒多少客流量,可也不用我擔心,在這裡開店的老闆,不是為了掙錢,更多是為心靈找一處歸宿。
煙臺山是適合安放心靈的,這裡沒有喧囂,沒有車水馬龍,沒有爛大街的網紅美食,遍地是鮮花綠樹、輕柔徐風,陽光明媚時,簡直是一處人間天堂。
聽說深秋的煙臺山最美,洋樓旁常有百年銀杏樹,盛開之時金黃滿山,如同披上了金色鎧甲,耀眼迷人。現在已是10月中旬,還有一個月,這裡便會成為金色童話。
若說建築是凝固的歷史,那這片西洋建築群,便是一個時代的再現。公園不收門票,平日裡很安靜,適合拍照取景,閒暇時可到此散心漫步,感受福州城的另一面。
地址:福州市倉山區梅塢路,不收門票。
交通:乘坐83路公交,到倉山影院下即可。
全國各大城市的免費景點都在這裡哦,關注作者:林清鹿,即可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