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即將復業,許多定檔卻未上線的電影做出了不同的選擇。一個是延期,等待影院復業,二個則是直接在線上播放。《想哭的我戴上了面具》就是一部在線上播放的動畫電影。
這部電影又名《無限》,講述的是少女變成貓咪的故事,由岡田磨裡擔任編劇,花江夏樹擔任配音。
說起岡田磨裡,大家肯定還記得被岡媽支配的恐懼,畢竟我們雖然沒見過岡媽,可江湖上卻流傳著她的傳說,比如說「岡媽製藥」之類的網絡梗。因為岡田磨裡所擔任編劇的作品總是會把大家虐得死去活來,哭到腦殼疼,比如說大家都看過的《未聞花名》、《龍與虎》等等作品。
當然除了虐,更重要的是她對於作品中的人物把控,和細節的描寫,以及人與人之間細膩的感情,這才是大家真正「虐」的點。但是從《朝花夕誓》開始,「岡媽製藥」就已經不那麼容易讓人感動落淚了。
《朝花夕誓》是19年上映的一部動畫電影,但其中評價褒貶不一,感動的人感動得一塌糊塗,而另一種人則是覺得劇情和邏輯都有問題。其實,除了人物畫面的刻畫,劇情的節奏以及人物的性格言行也是需要注重的。
拋開《朝花夕誓》不談,《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中的女主則是大多數人都不「認可」的存在。很多人覺得這部電影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舔狗,舔到最後應有盡有。
因為女主就像是感情中的「舔狗」,對男主各種糾纏,無論男主對她如何冷漠,都無法打擊她,男主一點點的溫柔都能讓她魂牽夢縈。而她的小目標就是長大後,嫁給男主,逃離現在的家庭。
是的,表面跳脫無所畏懼的初中生女主,其實生活在重組家庭中,父母離婚,父親和另一個女人結婚,這讓女主覺得自己在這個家只是多餘的。所以當女主意外得到可以變成貓的面具時,當變成貓的她被男主溫柔對待時,她就無可救藥地愛上了男主,並且將生活的重心換成有關於他的事情。
電影的結局是大團圓結局,但故事卻很平淡也很普通俗套,當女主被家庭「傷害」,當女主被男主拒絕時,她選擇永遠變成貓陪在男主身邊,最後被男主所救。
女主對男主的感情有著不同尋常的執念,甚至有點令人看不懂,即便是被他拒絕,她最後想的也是變成貓陪在他身邊,而男主對女主的感情轉折則太生硬,即便是來到最後救人的大場面也無法帶給人感動。
不過這部動畫的畫面的確好看,尤其是貓島的部分。當然除了畫面,其中電影想要表達的東西也是值得深思的,比如說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愛情,同樣有佔有欲的友情,破碎重組的家庭。
貓島裡的貓大多是由人變成的,無論他們的理由是什麼,家庭的破碎,事業的壓力,社會的重擔,情感的羈絆,最後的結局都是,他們都選擇了變成貓,放棄人類的身份。生活中處處有壓力,中學生的考試,青年人的事業,成年人的家庭,這些重擔沉沉地壓在我們肩膀上,令人喘不過氣來,所以如果能變成貓咪遠離這樣的生活,我想是不會有人拒絕的。
所以很多人還是會被它感動,不過這部動畫電影想要表達的東西太多,人物劇情卻過於平淡,設定也很俗套,承載不了那麼多沉重的話題,強行升華主題,只會過於生硬。細膩的地方是真的細膩,但俗套也是真的俗套,用網友的評論來說就是:想哭又哭不出來。
剛開始上線時,這部動漫清一色的好評,但看的人越多,評價自然也越來越多,幾乎是一個兩極分化的狀態,褒貶不一,感動的人覺得簡直不要太好哭,而代入不了的人則一臉懵。
現在《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在豆瓣的評分是6.4,以3星居多,這個分數並不高。其實除了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文化之外,更多的還是它的劇情無法引起共鳴,好的劇情除了它本身吸引人,引發共鳴才會有「好哭」的效果,才會讓大家有所代入。
你對《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的評價是什麼呢?歡迎在評論下方留言討論,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要求大家的評價一致,只希望能夠友好討論,歡迎大家留言說出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