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最後一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以兩連漲、並創下8月6日以來新高,成功守住「7」關口。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數據顯示,12月31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9762,升值43點。
2019年全年,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累計貶值1130基點,幅度不到1.65%,(2018年12月28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為6.8632)。這一波動幅度是近幾年來最低的,遠低於2015年、2016年和2018年。
從2014年開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連續三年出現年度貶值, 2014年則小幅貶值0.36%,2015年全年則貶值了6.12%,2016年全年人民幣中間價貶值近6.83%。這一頹勢在2017年一掃而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去年升值5.8%。2018年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貶值了5.04%。
全年245個交易日中,有68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突破了「7」關口,另外157個則沒有破「7」。2019年全年,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計,換匯最划算的日子是3月下旬和2月末,全年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的最高點出現在3月21日(報6.6850),而9月3日則是今年換匯最不划算的日子,當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7.0884,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收盤價也是一年中最低的,達到了7.1785。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雖然人民幣遭遇貶值,但扭轉了此前結售匯追漲殺跌的恐慌行為,體現市場參與者更加理性,跨境資金在前三季度呈現了淨流入的局面。
國家外匯局公布的最新國際收支狀況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中國經常帳戶呈現順差,跨境資金呈現淨流入,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截至2019年11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0956億美元,較年初上升229億美元,升幅0.7%。
興業研究認為,這一方面有助於提高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波動,體現為升貶行情的切換加快、爬行釘住有效匯率的振幅進一步提升、以及中間價逆周期因子和離岸央票等逆周期政策的調控效率提高;另一方面,人民幣匯率逐漸從貨幣政策的制約因素轉變為貨幣條件的一部分,進而發揮經濟緩衝器功能。
展望2020年,該機構認為,波段性行情來看,已徵關稅逐漸取消、美元指數顯著回落、國內貨幣信用周期切換將推動人民幣匯率自2020下半年或是2021年起開啟波段升值。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