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食文化裡,便當文化佔據了一席之地。其歷史可以追溯古墳時代(大約四世紀至六世紀之間),那時的便當還很簡單,就是把做好的米飯在陽光下曬乾,叫做「乾飯」,具有不易變質,便於攜帶,可以立即食用的優點。到了江戶時代(17世紀),便當更加普及了。日本最常見的「幕之內」便當就出現在這個時代。到了現代有便當有了更廣泛的發展,有賞花行樂的便當,上班族帶的便當,幼兒園便當等。
「幕之內」便當
幼兒園便當中,流行キャラ弁,用飯糰,香腸,蔬菜等做成卡通形象等。很多媽媽為了做好キャラ弁,甚至去專門的キャラ弁教室學習。現在很多日本幼兒園都普及了給食,但是還會有一些日子需要帶媽媽做的便當,根據幼兒園規定,比如有一些幼兒園每個月有一天家庭便當日,還有運動會,遠足等需要準備便當。在幼兒園教育理念裡便當是傳達母愛的工具。
製作キャラ弁需要專門的工具作為輔助。飯糰形狀用保鮮膜手捏或者用專門的飯糰模具。
蔬菜,火腿腸,芝士也有模具可以刻出各種形狀。
海苔在便當製作中,基本用來刻畫卡通形象的五官等。專門的海苔模具很方便,有時候需要用小剪子剪切。
另外因為便當素材都很小,需要鑷子等進行造型,否則一不留神就會損壞或者找不到相應的位置。
還有一些直接用來裝飾的小道具,直接插在素材上。
以上是製作便當需要的一些工具。有了工具之後,要選擇適合製作便當的材料。
最常見使用的是飯糰。材料是熱米飯,不要太幹和太黏。否則不利於捏出合適的形狀。
蔬菜類最常使用的是小西紅柿,黃瓜,胡蘿蔔,秋葵,西蘭花等。根據蔬菜的性質,選擇熱加工和直接使用。比如西蘭花和胡蘿蔔需要切好稍微加熱和調味處理。
雞蛋可以煮熟或者做成玉子燒,鵪鶉蛋可以煮好直接使用。
肉類可以選擇小火腿腸,圓火腿片,冷凍炸雞塊等。小火腿腸和圓火腿片可以做出章魚等各種造型。
所有的材料準備好之後,擺放在便當盒裡儘量做到緊湊又不擁擠。
以下是我做的一部分幼兒園便當。每次孩子都開心地吃個精光,多付出一些時間覺得很值得,這是他童年美好回憶,也是我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