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頭等艙為什麼」失寵「了?)
[摘要]?像阿聯航空這樣的公司,得想出其他辦法來讓旅客付更多的錢,並且讓頭等艙物有所值。 ——《經濟學人》
《經濟學人》指出,儘管有錢人越來越多,提供奢侈消費的行業也如日中天,頭等艙卻不再受到追捧了,這是為什麼呢?
今天的議題分為兩個部分:
頭等艙失寵的內部原因
頭等艙失寵的外部原因
你可能也有過這樣的感覺,現在的有錢人越來越多了,多到什麼程度呢?根據《福布斯》雜誌的測算,全球擁有身家億萬美元的富翁數量已經超過了2100位,在過去二十年裡翻了一番。專門為有錢人提供服務的行業,也發展得如火如荼,根據伯恩斯坦研究機構的估算,亞洲的奢華酒店數量在未來十年內可能增長168%。
航空公司也借著這個勢頭,大力升級頭等艙,把頭等艙視為自己的重要戰略和招牌,不惜重金提升它的檔次。比如說在阿聯航空的A380巨型客機上,頭等艙甚至配備了可以淋浴的私人套房;阿聯航空的競爭對手阿提哈德航空,不僅推出更為豪華的頭等艙,還投入了大量的資源進行營銷推廣,像這樣的超豪華頭等艙,這家公司一共只有10個,可它的營銷費用,比剩下的3萬個其他非頭等艙座位加起來還多。
按照這個趨勢,是不是頭等艙也會賣得越來越好,為航空公司帶來更多的收入呢?有趣的是,答案正好相反,頭等艙的銷量沒有增長,反而降低了,很多航空公司甚至乾脆取消了頭等艙。在過去的十年裡,美國大部分長途航班提供的頭等艙數量,都出現了20%~40%的下降,幅度非常大。除了美國之外,土耳其航空、紐西蘭航空,都取消了頭等艙,就連最土豪的阿聯航空也開始冷落頭等艙了。根據行業分析師們的預測,頭等艙可能馬上就要消失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經濟學人》發表了一篇文章,解釋了這個現象:頭等艙失寵的背後,既有航空公司自己內部的戰略問題,也有市場趨勢變化和乘客理念變遷的原因。
| 頭等艙失寵的內部原因
頭等艙「失寵」有三大內部原因,分別是經濟艙的擴張、商務艙的升級,以及頭等艙光環效應的減弱。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原因——經濟艙的擴張。貝恩諮詢公司的傑弗裡·韋斯頓(Jeoffery Weston)認為,頭等艙失寵的一部分原因,要怪航空公司自己。正是由於航空公司推出了大量經濟艙,座位越來越便宜,使得短途航線的頭等艙變得沒有必要了——反正旅途時間也不長,何必多花幾倍的錢買頭等艙呢?如今,大部分頭等艙的老顧客,都選擇去坐經濟艙了。
你覺得腿部空間不夠?沒關係,可以把旁邊的位子也包下來,用橫向的空間來彌補縱向的不足。至於其他的服務,像貴賓休息室、高級餐飲這些就更好解決了,只要多花點錢就能買到。這些費用全部加在一起,也比一張頭等艙的機票要便宜得多。所以,對於短途航線來說,頭等艙就變得很雞肋了。
第二個原因,也要怪航空公司自己。它們為商務艙提供了和頭等艙類似的座椅,讓商務艙的旅客也可以躺下睡覺。原本,躺下來睡覺,是頭等艙特有的賣點。如果乘客能在空中美美地睡上一覺,就能省一晚的酒店錢。然而,在2000年,英國航空為商務艙也提供了可以躺下睡覺的座椅。隨後,其他航空公司也開始紛紛效仿。這就讓頭等艙變得尷尬了。企業旅遊高管協會的前執行總裁格裡利·科赫(Greely Koch)說,大部分公司都認為,員工坐商務艙已經夠舒服了,只有少數的高管才能享受公費的頭等艙。
升級商務艙還帶來了一個副作用,就是頭等艙作為升艙的獎勵也不那麼吸引人了。在以前,很多航空公司為了增加用戶黏度,會給經常買自己機票的旅客,提供兌換或者免費升艙的獎勵。可如今,既然差別都不大,頭等艙也就沒那麼吸引人了。
第三個原因,是頭等艙自身「光環效應」的減弱,使得航空公司減少了對它的投入。什麼是光環效應呢?就是如果航空公司花重金,宣傳自家頭等艙有多麼高級,旅客就會對這家航空公司有非常好的印象,進而認為它的經濟艙也比別家的更高級。
像咱們剛才提過的阿聯航空的競爭對手——阿提哈德航空,為頭等艙旅客打造了世界上最奢華的「空中寓所」,裡面包含起居室、獨立雙人臥室和配套的淋浴室。咱們前面說了,這種規模的頭等艙,整個阿提哈德航空只有10個,可它的營銷費用,比剩下的3萬個座位加起來還多。可如今,隨著頭等艙的需求越來越小,很多航空公司都不再相信頭等艙的光環效應,從而減少了對頭等艙的投入。在2014年,法國航空-荷蘭皇家航空集團的執行長,亞歷山大·朱尼亞克就說,頭等艙充其量就是個昂貴的營銷手段,沒人能從它身上賺到錢。
可以說,航空公司自身的調整,比如說推行廉價座椅、升級商務艙,再加上對頭等艙投入的越來越少,這些因素導致頭等艙已然不再是航空公司眼中的香餑餑了。其實,除了這些內部因素外,外部因素也加速了頭等艙的失寵。
| 頭等艙失寵的外部原因
導致頭等艙失寵的外部原因,主要可以歸結為兩個,一是顧客消費觀念的變化,二是民航飛機市場趨勢的變化。
首先,我們來看看富豪們的消費觀念是如何改變的。在過去十年間,中國、印度和美國的一些科技中心培養出了一大批超級富翁。可這些富翁並不隨意揮霍。丹麥諮詢公司ReD Associates的ceo夏洛特·萬斯加德(Charlotte Vangsgaard)說,這些富豪新貴大多是白手起家,他們希望子女能和自己小時候一樣,在一個普通的中產階級環境中長大。所以他們給自己和家人訂的都是商務艙,有時甚至是經濟艙。
其次,從飛機的市場發展趨勢來看,頭等艙遇到了兩個強勁的競爭對手——私人飛機和小型客機。私人飛機的一大好處是,老闆們想什麼時候飛都可以,不需要遵照固定航班的起飛時間。而且,私人飛機的安檢要比固定航班快得多,它有自己的航站樓,進去就能安檢,出來就能上飛機,省時又省力。不僅如此,現在的私人飛機比過去便宜多了。私人航班預訂公司Privatefly的CEO亞當·泰威德爾(Adam Twidell)告訴我們,現在有兩種新的私人飛機使用方式,一種是「產權共享」,就是幾個人共有一架私人飛機。另一種是「租賃式」服務,像打車一樣隨叫隨用。這兩種新的商業模式,使得私人飛機的費用可以平攤到多人,大大降低了成本。換句話說,能用得起私人飛機的富豪們,誰還去買頭等艙啊?
除了私人飛機以外,頭等艙的另一大威脅來自小型客機。現在,航空公司越來越傾向於,更小巧靈活的噴氣式飛機,導致沒有多餘的空間來打造頭等艙。曾經以大飛機為賣點的阿聯航空,已經減少了對巨型客機A380的訂量,轉而購買了70架輕巧的A350和A330neo,這成了壓垮A380的最後一根稻草。在今年2月14日,A380的製造商空中巴士公司Airbus宣布,從2021年開始,將會停止生產A380這種巨無霸機型。這樣一來,飛機上就沒有充足的空間來做「私人套房」或者「空中寓所」了,頭等艙的優勢也基本喪失殆盡了。
| 總結
《經濟學人》的文章指出,頭等艙已經不再受航空公司追捧。除了因為頭等艙的優勢,被經濟艙和商務艙取代以外,市場上的私人飛機和小型噴氣式飛機,也在衝擊頭等艙的地位,再加上顧客的消費觀念也發生了轉變,不像過去那樣追求頭等艙帶來的奢華享受,這都讓頭等艙的地位搖搖欲墜。
就像《經濟學人》這篇文章所說,像阿聯航空這樣的公司,得想出其他辦法來讓旅客付更多的錢,並且讓頭等艙物有所值。
Emirates will need another way to get its passengers to pay extra, and make first class worth it.
這句話也被我選為今天的金句。
你認為還有什麼事物是像頭等艙一樣,在過去習以為常,如今正在悄悄消亡的呢?